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郝孟辉,李晓苇,李玲

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郝孟辉,李晓苇,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金属有机框架,对电极,Co9S8,Ni9S8

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郝孟辉,李晓苇,李玲[1](2019)在《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Co_9S_8/Ni_9S_8与氮共掺杂多孔碳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高效对电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不饱和位点等优势,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对电极(CE)的研究中有着很大优势~([1])。本文以Co基沸石咪唑ZIF-67为前体,通过高温退火,离子交换法~([2])和高温水热法硫化合成Co_9S_8/Ni_9S_8与氮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Co_9S_8/Ni_9S_8@CN)。如图a显示可以看出Co_9S_8/Ni_9S_8@CN保留了ZIF-67多面体的叁维立体结构,其大小约为1μm,在图b中可以看出在材料内部分布着大量的粒径为10 nm左右的Co_9S_8/Ni_9S_8纳米颗粒,同时氮掺杂碳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可达302.9 m~2g~(-1)。将Co_9S_8/Ni_9S_8@CN应用在DSSCs的CE中测得0.829 V的开路电压和15.92 mA 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光电转换效率(PCE)更是达到8.91%,明显优于传统Pt基CE(PCE=7.58%)。使得Co_9S_8/Ni_9S_8@CN作为CE应用在DSSCs上具有很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段嗣斌,成明,王荣明[2](2018)在《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不仅能保留纳米组分的原有优势,还能避免材料纳米化带来的严重团聚问题,表现出更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综述了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合成方法、模板法、金属有机框架演化法等,并结合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李文浩,贺跃辉,康建刚[3](2018)在《Mn-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n、Si元素粉末为原料,用反应合成方法制备Mn-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表征各烧结温度所对应的孔结构、膨胀率和微观形貌,研究烧结过程中孔隙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Mn-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烧结体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烧结温度在800℃之前时膨胀率和开孔隙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800℃以后,膨胀率和开孔隙率均呈下降趋势;在最终烧结温度1040℃下得到开孔隙率为47.60%、平均孔径为11.97μm、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材料。探讨多孔材料的造孔机理,主要为压制孔隙的演变,成型剂的脱除,以及Mn元素和Si元素在扩散反应中不同扩散速度引起的Kirkendall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苏淑兰,饶秋华,贺跃辉[4](2018)在《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压缩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本课题组采用元素混合粉偏扩散-反应合成-粉末烧结方法制备的Fe-40at%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采用单轴压缩实验研究其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以及孔隙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实验揭示其微观断裂机理。结果表明:FeAl多孔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屈服、强化和破坏4个阶段,其中较大孔隙率的FeAl多孔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弹性特征;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其压缩屈服极限变化不大,而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显着降低;其断口特征宏观上表现为脆性断裂,微观上为微观沿晶断裂。比较FeAl多孔材料的理论值E*和实测值E可知,非均匀Plateau多孔结构细观力学模型不适合高密度多孔材料,但可以较好地预测中密度多孔材料的弹性模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马宁宁[5](2018)在《生物质多孔碳负载金属钴及其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负载的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鉴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的制备过程复杂且条件苛刻、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碳材料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工作以来源丰富,无污染,且廉价易得的生物质材料壳聚糖和金属盐为原料来制备多孔碳材料负载金属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并考察其形貌、结构、形成过程和电化学性能(包括HER、超级电容器和OER)。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壳聚糖作为碳源,利用尿素作为软模板剂和支撑骨架,形成特殊的碳束结构,以聚醚F127为表面活性剂,利用其形成的胶束,实现钴离子的均匀分散,经高温热解得到石墨化程度较高的多孔掺氮碳材料和均匀负载的单质钴复合材料(Co@NPC),然后在空气中低温氧化,利用柯肯达尔效应,得到多孔碳负载的空心四氧化叁钴复合材料(Co_3O_4@NPC)。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其HER及电容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条件(醋酸钴与F127的质量比为1:4,壳聚糖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6)下制备的Co@NPC,钴颗粒被碳层包裹并均匀分布在基底碳材料上;在碱性介质中,Co@NPC表现出良好的HER催化性能,具有低的过电势(η_(10)=259mV)、较小的塔菲尔斜率(99mV dec~(-1))和优异的稳定性(经6 h计时电流法测试后,电流密度仍能保持83%)。Co@NPC在250 ~oC经3 h(最佳氧化时间)氧化后所得的Co_3O_4@NPC呈现出一种yolk-shell的空心结构,具有良好的赝电容性能(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661 F g~(-1))、倍率性能(0.5-10 A g~(-1)的倍率性能测试中,电容保持率为71.5%),以及较高的循环稳定性(20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圈循环测试后,电容保持率为82.3%)。(2)以壳聚糖,醋酸钴和氯化钠为原料,利用高温热解法得到金属单质Co负载的多孔碳材料(Co@C),在水洗去除氯化钠模板剂的过程中(搅拌96 h),利用原电池反应制备Co和Co(OH)_2负载的多孔碳复合材料(Co/Co(OH)_2@C)。热力学计算表明,该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G_(8))=-42.846 KJ/mol<0,说明在理论上该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Co/Co(OH)_2@C催化剂(壳聚糖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6)具有类水滑石结构的Co(OH)_2,其片层厚度只有3-5 nm;碳材料的形貌表现为规整的骨架结构;Co/Co(OH)_2@C材料在1M KOH的碱性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OER催化活性: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对应的过电势为1.62 V,塔菲尔斜率为78mV dec~(-1);相较Co@C而言,Co/Co(OH)_2@C材料催化的OER反应过电势降低了50 mV,塔菲尔斜率降低了23 mV dec~(-1)。因此,Co(OH)_2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OER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重贺,康建刚,张惠斌,刘新利,贺跃辉[6](2018)在《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抗盐酸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Si、Al和石墨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研究Ti_3(Si,Al)C_2多孔材料分别在0.001,0.01,0.1和1 mol/L盐酸溶液中的质量、孔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情况。通过Tafel曲线得到Ti_3(Si,Al)C_2多孔材料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参数,并与多孔Ti材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i_3(Si,Al)C_2多孔材料腐蚀行为呈抛物线规律,在0.001 mol/L盐酸溶液中质量损失最少,为多孔Ti材料的29%。Ti_3(Si,Al)C_2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在0.001 mol/L盐酸中最大孔径及透气度变化分别为1.06%,9.4%,随酸度增大变化不大,表现出优异的孔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极化曲线拟合结果表明,Ti_3(Si,Al)C_2多孔材料自腐蚀电位在0.01,0.1和1 mol/L盐酸溶液中随酸浓度的升高而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随酸度提高而增加,且材料在0.01 mol/L盐酸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最佳,自腐蚀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161 mV,7.802×10~(-4) mA·cm~(-2)。结合静态腐蚀浸泡实验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结果,Ti_3(Si,Al)C_2多孔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盐酸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王磊[7](2017)在《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经权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王磊)8月27日,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进行了鉴定。协会会长王小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台利用司司长高云虎、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徐志强等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郝吉明院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能集团、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7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会议由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智慧主持。(本文来源于《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7年10月第5期(总第35期)》期刊2017-10-01)

张祥剑[8](2017)在《基于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传统工业生产中,火法冶金、工业窑炉、燃煤锅炉等产生的高温烟气因受制于高温滤材及高温除尘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降温除尘进行处理,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因此高温滤材及高温除尘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并得到持续发展,但现有高温布袋滤料耐温仍然有限(≤260≤),高温电除尘也只能在400≤以下工作,开发出既能适应更高的过滤温度范围(200-600≤),又要除尘效果理想(净气颗粒物浓度≤5(本文来源于《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7年10月第5期(总第35期)》期刊2017-10-01)

刘亚南,焦欣洋,冯培忠[9](2017)在《含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金属间化合物兼备陶瓷和金属的优点,具有低密度、高弹性模量、高导热系数、高比强度和比刚度、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无机多孔材料。系统地总结了Ti-Al、Fe-Al和Ni-Al叁大含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备工艺与组织结构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过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叁种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归纳,包括元素反应法、造孔剂法、燃烧合成以及浸渍法等,重点介绍了热爆反应快速制备高孔隙率多孔材料方面的最新成果与优势;最后指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7年Z1期)

苏淑兰,饶秋华,贺跃辉[10](2017)在《新型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有效泊松比的理论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型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真实孔隙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叁维八面体结构模型,首次通过能量法推导出表征多孔材料有效泊松比的理论公式,给出有效泊松比与其相对密度的显式表达式。并以圆形截面的孔棱为例,将本文有效泊松比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表征有效泊松比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更简单直接,所得结果更合理可靠。同时分析了孔棱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孔棱变形时剪力对有效泊松比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两者对有效泊松比的影响均随相对密度增大而增加,当相对密度较大时必须考虑剪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不仅能保留纳米组分的原有优势,还能避免材料纳米化带来的严重团聚问题,表现出更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综述了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合成方法、模板法、金属有机框架演化法等,并结合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郝孟辉,李晓苇,李玲.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Co_9S_8/Ni_9S_8与氮共掺杂多孔碳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高效对电极材料[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段嗣斌,成明,王荣明.多孔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8

[3].李文浩,贺跃辉,康建刚.Mn-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4].苏淑兰,饶秋华,贺跃辉.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压缩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马宁宁.生物质多孔碳负载金属钴及其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王重贺,康建刚,张惠斌,刘新利,贺跃辉.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抗盐酸腐蚀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7].王磊.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经权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C].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7年10月第5期(总第35期).2017

[8].张祥剑.基于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C].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7年10月第5期(总第35期).2017

[9].刘亚南,焦欣洋,冯培忠.含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7

[10].苏淑兰,饶秋华,贺跃辉.新型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有效泊松比的理论表征[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标签:;  ;  ;  ;  ;  

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论文-郝孟辉,李晓苇,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