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滑模施工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谈滑模施工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身份证号码:23010319770526xxxx

摘要:为了让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中的质量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滑膜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这方面得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上的建筑工程条件会受到实际因素的影响,为了让滑膜施工上的步骤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文章通过滑模施工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仅供相关施工人员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施工工艺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让城市中的土地资源的占用量也在一天天变少。高层建筑大规模的施工,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建筑群范围内进行施工。因此,很容易受到面积上的制约,为了让这种制约障碍得到解决,滑模施工技术可以让筒型建筑物中的场地制约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为了让施工材料得到高效地利用,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对每个环节工序进行协调,确保工程施工达到一定的连续性,为混凝土的连续性操作提供保障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各工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对施工技术的提升实施不断加强,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为滑模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

滑模施工技术滑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油泵的压力对支撑杆上的液压千斤顶进行操作,随着施工高度的进一步增加,也会不断提升操作平台。滑模施工技术存在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因此有较快的施工速度和较高的施工效率,导致模板有严重的损耗产生。

滑模的运用还会有较多优点存在,在施工后能够对混凝土较高的连续性得到保障,不会有施工缝存在,能够对较多的材料进行节省,使施工成本降低,确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光滑性存在。由于存在简单的构造及快速的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对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属于多功能商住办公楼,高32层,并有2层地下室,裙楼4层,1~29层属于办公楼,30~32层作为楼顶机房。几个方筒和两片剪力墙共同构成核心筒,呈中间对称筒体的壁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00、400、300、250及200mm。在1~29层内,筒厚度不会有显著变化,由下到上,外筒厚度的变化分别问1~4层位500mm、5~12层位400mm、13~31层位300mm。由联系梁将半筒和半筒之间进行连接。核心筒内设置了6台电梯,有两处楼梯间,并存在管道井和电缆井。24~31层中,核心筒混凝强度等级保持在C30。每米筒深混凝土的用量为30m,具有2.26吨钢筋用量。该工程的核心筒设置在塔楼平面的中心位置,四周属于框架柱,运用框架柱有效连接柱和筒。通过现浇施工对核心筒进行作业,该工序作为标准层施工的一项关键得到重点应用。只有核心筒的施工速度得到提升,才能进一步提升了结构施工的速度。核心筒滑模的操作应从第5层开始,向29层实施滑升,完成29层滑升之后,即可运用塔吊拆除滑模装置即可。

三、滑模技术的施工工艺

1.模板结构

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保障,施工工程应在材料上选择钢制的模板。在规格上要求内有1m高,外部高度至少有1.2m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模板两边的,助力得到相应的保障。模板上端要留出8cm的距离,下口距离应不少于15cm。将距离留出以后就可以对挂钩上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设置。在设置过程中需要对钢槽进行相应的处理,将钢槽的两端都为上钢圈,围钢圈的操作步骤是为了让模板下端可以留有10cm的间距,此时施工人员可以用等强度夹板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让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行结合上的处理。此时还应对三种型号的提升架进行相应的设置,要根据平台空间的大小对提升架型号进行相应的选择。

2.滑模施工工艺

(1)提升速度的控制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高温天气,此时工程施工工作人员应对绑扎钢筋与混凝土浇筑上的施工进行速度上的提升,因为这些施工步骤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产生进程上的影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也要对自身安全进行相应的保障,在保证施工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维护自身安全。

(2)制作和安装钢筋

施工人员在对钢筋上的制作与安装环节开展施工上的工作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筒内施工为了保障施工质量,需要分为两个半筒进行处理,此时也需要对构件进行分堆处理。一般情况下水平钢筋上的施工程度,需要保证在8m的长度范围以内。如果施工过程中遇到竖筋施工项目,那么此时应将长度控制在6m以内,钢筋弯钩的方向应与模板放置的方向相反。禁止出现钢筋对模板造成顶柱或是损坏的情况发生。在滑升平台上不能一次性堆放很多数量的钢筋,因为钢筋自身重量较重,一旦出现集中堆放的处理,就很可能对滑升平台造成损坏,钢筋在堆放过程中应遵守筒外放置堆放的规则进行处理。

(3)浇筑混凝土施工

在工程滑模施工过程中,首次运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时要求有较大的流动性存在,对商品混凝土实施缓凝,与滑模工艺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实施严格规定,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混凝土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确保混凝土出模的施工质量。要求中对适宜的出模强度进行了规定,使其保持在0.2~0.4MPa范围呃逆,若有较大的混凝土流动性及较长的缓凝初见,则会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出模强度,出模之后会容易引发坍塌问题,从而造成无法成型的现象。在该过程中,通过与混凝土和减水剂厂家之间的相互配合,结合施工初期存在着较长的混凝土缓凝时间,第一层的滑模时间达到50h。通过改进处理后,使第一层结构的滑升时间缩短至15h,缓凝时间则为6h左右

3.测量和纠偏

对模板进行花生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滑模施工的平台进行相应的处理,让平台处一直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应将水平偏差控制在30mm之内。两个相邻的提升架之间的高度偏差,要控制在5mm以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滑模施工上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施工过程中为了对垂直度进行相应的测量可以采用轴线控制法对滑膜施工的垂直度进行实时的控制。此时施工人员要通过对观察点的设置将滑模的垂直度偏差进行相应的控制与测量,模板在滑升过程中需要进行至少两次测量上的步骤,这样可以对滑膜上的误差控制到最小范围之内。水泥浇筑上的施工完成以后,应对滑模施工步骤进行再次审核的处理。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滑模施工技术由于自身施工工艺上的难度程度,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为了滑模施工上的环节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上的标准开展施工上的工作。与此同时,滑模施工上施工需要保障连续性,并且其中包扩很多的要求较高的机械施工,此时建筑工地上的施工人员需要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让施工上的步骤可以得到质量上的保证。在进行工任务上的交接活动时,一定要进行提前的沟通,让交接的双方都可以对自己即将承接的项目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尽量保正施工脱节的现象不会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加金.浅谈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J].内江科技,2011,(07).

[2]杨丽娟;王锐;;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中的水平和垂直度控制[J];华章;2011年15期

[3]杨婷惠;黄涛;;论液压滑升模板施工[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标签:;  ;  ;  

谈滑模施工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