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分子论文-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

星际分子论文-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星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硫星际分子,光电子能谱

星际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1](2014)在《碳硫星际分子的光电子能谱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是星际介质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之一,人们在很多天体中发现了含硫的分子。对含硫星际分子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域等天体演变的物理化学过程。CnSm(m=1,2)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含硫星际分子。人们发现小分子CnS(n=1-3)广泛存在于各种天体中,如:冷分子云OMC-1和TMC-1、原恒星B335的星周包层和碳星IRC+10216的星周包层等。目前为止,还没有CnS2和较大的CnS(n>3)分子的负离子光电子能谱的相关报道,它们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亲和能等信息还没有实验方面的结果。我们在高真空气相条件下,采用激光溅射方法产生了CnSm(m=1,2)负离子,测量了CnSm负离子266nm下的光电子能谱,发现它们的绝热脱附能(ADE)和垂直脱附能(VDE)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奇偶效应:奇弱偶强。为了搞清楚CnSm(m=1,2)分子几何构型随分子尺寸的变化,我们也进行了理论计算(B3LYP/6-311+G(3d))。通过比较理论和实验结果:发现C nSm(m=1,2)负离子除了C3S-外,最稳定构型都是直线的,S原子位于碳链的末端或两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9分会:化学动力学》期刊2014-08-04)

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2](2013)在《硅硫星际分子的光电子能谱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是星际介质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之一,人们在很多天体中发现了含硫的分子。对含硫星际分子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域等天体演变的物理化学过程。SinSm(n=1,2)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含硫星际分子。早在1975年,天文学家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在碳星IRC+10216的包层上已经观测到了SiS分子[1]。1993年,天文学家确认了21m的发射特征属于少数富碳恒星包层上固体SiS2的谱线[2]。目前为止,还没有SinSm(n=1,2)分子的负离子光电子能谱的相关报道,它们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亲和能等信息还没有实验方面的结果。我们在高真空气相条件下,采用激光溅射方法产生了SinSm负离子,测量了SinSm(n=1,2;m=1-4)负离子在193nm和266nm下的光电子能谱。对于最小的SiS分子,在1064nm下得到了振动态清晰分辨的光谱。通过Franck-Condon模拟,得到了SiS负离子准确的绝热脱附能(ADE),也是SiS中性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对于SiSm和Si2Sm(m=1-4)负离子,它们的ADE和垂直脱附能(VDE)随着硫原子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理论计算表明,本实验研究的SinSm负离子的最稳定构型基本都是平面的,Si原子尽可能与多个S原子成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期刊2013-08-23)

张莉[3](2012)在《CS、SiO、SiS生成其他星际分子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星际分子的研究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星际空间真空低温的特殊物理条件,决定了星际分子存在形式和结构的特殊性,据了解,一些星际分子的活性很高,在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合成,甚至在地球的一般条件下不可能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从能量角度对分子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进行论证。关于含C、H、N、O等星际分子的报道较多,对含Si和S等元素的星际分子报道的较少,研究这些分子进一步形成其他星际分子的问题,对星际有机物和碳/硅酸盐的形成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发现,在分子传递质子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以研究了星际小分子在反应中转移质子的机理。本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反应的微观机理,我们使用Gaussian03程序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星际小分子CO、CS、SiO、SiS分别和H_2O反应的机理,并讨论了在H2O、CH_3OH、HF、NH_3等分子作催化剂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全参数优化反应过渡态、反应物、产物及中间体结构,并对过渡态结构进行内禀反应坐标(IRC)验证,得到反应进行的最低势能曲线;对各物质能量进行校正,根据反应过程各驻点的能量,求出它们的相对能,得到反应活化能。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星际小分子CO、CS、SiO、SiS和H_2O的反应机理,得到过渡态TSa、TSb、TSc和TSd活化能分别是265.4kJ/mol、324.5kJ/mol、364.0kJ/mol、149.0kJ/mol,反应势垒较高,常温条件下难以进行。CO、CS、SiO、SiS分别和H_2O反应势垒大小顺序为:SiO>CS>CO>SiS。2.研究在H2O、CH_3OH、HF、NH_3等催化剂催化下,星际小分子CO和H_2O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反应的活化能。通过改变催化剂分子个数,进一步讨论CO和H_2O反应活化能的变化。(1)一分子上述催化剂催化下,CO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五元环,存在两种氢键,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190.3kJ/mol、142.4kJ/mol、118.7kJ/mol、139.3kJ/mol,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HF>NH_3>CH_3OH>H2O。(2)两分子催化剂催化下,CO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七元环,存在叁种氢键,较一分子催化剂催化时氢键强度大,更利于质子的转移,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91.8kJ/mol、77.2kJ/mol、39.3kJ/mol、98.4kJ/mol,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2HF>2CH_3OH>2H2O>2NH_3,与一分子催化剂催化时相比催化效率更高。3.研究了在H2O、CH_3OH、HF、NH_3等催化剂催化下,研究星际小分子CS和H_2O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反应的活化能。通过改变催化剂分子个数,进一步讨论CS和H_2O反应活化能的变化。(1)一分子催化剂催化下,CS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五元环,存在两种氢键,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91.9kJ/mol、80.6kJ/mol、44.3kJ/mol、69.6kJ/mol,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HF>NH_3>CH_3OH>H2O。(2)两分子催化剂催化下,CS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七元环,存在叁种氢键,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17.7kJ/mol、6.7kJ/mol、-31.3kJ/mol、21.5kJ/mol,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2HF>2CH_3OH>2H2O>2NH_3。4.研究星际小分子SiO和H_2O在H2O、CH_3OH、HF、NH_3等催化剂催化下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反应的活化能。,并进一步讨论了催化剂分子个数对SiO和H_2O反应活化能的影响。(1)一分子催化剂催化下,SiO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五元环,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53.8kJ/mol、35.6kJ/mol、54.7kJ/mol、1.8kJ/mol,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NH_3>CH_3OH>H_2O>HF。(2)两分子催化剂催化下,SiO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七元环,存在叁种氢键,反应对应活化能分别为-23.7kJ/mol、-43.2kJ/mol、-26.1kJ/mol,但是相对于反应复合物来说活化能分别为48.5kJ/mol、37.0kJ/mol、23.9kJ/mol。5.研究了在H2O、CH_3OH、HF等催化剂催化下星际小分子SiS和H_2O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反应的活化能。并进一步讨论了催化剂分子个数对SiS和H_2O反应活化能的影响。(1)一分子催化剂催化下,SiS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五元环,存在两种氢键,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9.9kJ/mol、22.3kJ/mol、39.3kJ/mol,催化剂催化性能大小顺序为:CH_3OH>HF>H2O。(2)两分子催化剂催化下,SiS和H_2O反应过渡态为七元环,存在叁种氢键,反应活化能分别是-36.6kJ/mol、-61.2kJ/mol、7.0kJ/mol,但是相对于反应复合物来说活化能则分别为36.4kJ/mol、20.8kJ/mol、70.5kJ/mol,这说明,SiS、H_2O和催化剂极易形成复合物,使体系能量降低,与一分子催化剂催化时相比催化效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12)

李静[4](2011)在《候选星际分子NC_(2n)N~(0,±1)(n=1-4)和磁性硅纳米管Eu_2@Si_(30)的DFT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星际分子的发现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界的四大发现之一。近年来,人们对星际有机分子的观测和讨论取得了显着进展,寻找和确认新的复杂星际分子并理解其形成和演化过程成为天文、物理和化学等多领域关注的热点。此外,在研究星际分子的过程中,C_(60)结构的偶然发现,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同为第IV族的元素,硅可能的富勒烯结构也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本文基于DFT理论,在GGA-BLYP水平上对NC_(2n)N(n=1-4)系列分子的结构进行了广泛的搜索,并对能量较低的中性分子和阴、阳离子结构的性质和红外光谱进行了预测。对NC_(2n)N~((0,±1))(n=1-4)近基态同分异构体进行了几何优化和性质预测。在DFT-GGA/PW91水平上计算了Eu_2@Si_(30)的结构和稳定性,对结构稳定性的来源及键特性行了研究,讨论稀土元素在稳定硅的富勒烯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 NC_(2n)N(n=1-4)分子最低能量结构均为N-C_m-N,结构,N原子居于碳链两端,与C原子形成C≡N叁键,键长随碳链的增长而有所增长;分子体系较小时,结构保持直链状;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直链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当碳原子数为8时,NC8N分子表现出较明显的弯曲。NC_(2n)N~+(n=1-4)和NC_(2n)N~—(n=1-4)最低能量结构与相应的中性分子有相似的结构和特征。2. NC_(2n)N(n=1-4)分子最低能量结构的偶极矩均较小,偶极矩最大的结构NC_8N分子,仅有0.20 debye,不利于红外波段的观测。对于NC_(2n)N~+(n=1-4)阳离子,除了NC_6N~+偶极矩小于NC_6N以外,其他NC_(2n)N~+(n=1,2,4)偶极矩均明显大于相应中性分子的偶极矩;其中NC_4N~+偶极矩最大,为7.03 debye。对于NC_(2n)N—(n=1-4)阴离子,除了NC_6N~—偶极矩较小以外,其他NC_(2n)N~—(n=1,2,4)偶极矩均明显大于相应中性分子的偶极矩,与NC_(2n)N~+(n=1-4)阳离子相当;NC_4N~—偶极矩最大,为7.04 debye。3.对于NC_(2n)N(n=1-4)中性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最低能量结构,不论是C≡N还是C≡C叁键的长度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均略有增长,C-C单键的长度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所缩短;碳原子数目相同时,依照中性分子、阳离子、阴离子的顺序,C≡N和C≡C叁键的长度依次增长,C-C单键长度依次缩短。4.文章分析了NC_(2n)N~((0,±1))(n=1-4)结构的谐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对于中性结构,最强振动频率为NC_2N:271.9cm~(-1), NC_4N:2229.7cm~(-1),NC_6N:2262.8cm~(-1)和NC_8N:2238.7cm~(-1),相应的红外强度为20.25km/mol,14.28 km/mol, 61.28 km/mol和133.14 km/mol。对于阳离子结构,最强振动频率为NC_2N+:1868.8cm~(-1), NC_4N+:2096.8cm~(-1),NC_6N+:2168.2cm~(-1)和NC_8N+:2161.8cm~(-1),相应的红外强度为291.99km/mol, 502.84 km/mol, 655.30 km/mol和874.84 km/mol。对于阴离子结构,最强振动频率为NC_2N~—:1764.7cm~(-1), NC_4N~—:2032.8cm~(-1),NC_6N~—:2103.5cm~(-1)和C_8N~—:2116.1cm~(-1),相应的红外强度为196.28km/mol, 619.60 km/mol, 1270.87 km/mol和2035.31 km/mol。5.在GGA/BLYP水平上计算了Eu_2@Si_(30)的结构和稳定性,结果显示稀土元素铕能够稳定Si_(30)富勒烯的笼状结构。计算得到的类富勒烯结构和类管状结构均为稳定结构;电子结构分析显示,Eu原子诱导的Si-Si类sp~2杂化增强了富勒烯结构的稳定性。具有D_(5h)对称性和近10μB的自旋磁矩的管状结构,作为一个磁性硅纳米管的胚芽,表现出在自旋电子学和高密度磁存储器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2)

徐盼,冯刚,李正华,夏之宁[5](2011)在《星际分子微波波谱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星际分子研究的概况,对微波波谱作为研究星际分子的重要方法的特点、特殊方法和技术以及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对近年来的微波波谱星际分子研究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并展望了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飞,王婵,张凤华,刘慧玲[6](2010)在《潜在的星际分子PSiCP势能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在的单重态星际分子PSiCP的势能面在密度泛函和从头算理论水平下进行计算。在B3LYP/6-311G(d)水平下,共得到8个异构体,它们由10个过渡态所连接。在QCISD/6-311G(d)水平下,3个异构体cSiPCP1,PSiCP7和SiCPP8具有较大的转变能垒,是动力学稳定的异构体。分析得到的3个异构体的结构性质和光谱学参数可为星际探测和制备这些异构体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李俊峰[7](2009)在《星际分子HC_(2n)X(X=S,B,Al)和C_(2n)X(X=P,As)光谱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优化线型簇合物HC_(2n)B(n=1-10)的基态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在基态平衡构型下,通过EOM-CCSD/cc-pvDZ计算,确定了簇合物HC_(2n)B(n=1-5)的1~1∑~+←X~1∑~+电子跃迁能(△E)与体系大小n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导出了△E与n之间的解析表达式。用CASSCF/6-31G~*方法优化了HC_(2n)B(n=1-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平衡几何构型,由于两者成键性质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体系的跃迁能与体系大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B3LYP/6-31G~*水平上优化了HC_(2n)S(n=1-9)的几何构型并讨论了它们的稳定性。预测的转动常数与实验值和以前的理论值都符合的很好。在CASPT2/cc-pvTZ水平上计算的HC_(2n)S(n=1-5)的2~2∏←X~2∏跃迁的垂直激发能(△E)分别为3.16、2.66、2.05、1.78和1.55 eV,与实验测量值3.01、2.48、2.10、1.84和1.65 eV符合的很好。HC_(2n)S(n=1-5)的1~1∑~+←X~2∏跃迁被预测有很大的振子强度,将来这些跃迁可以在实验中被观察到的。由垂直激发能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拟合的△E与n之间的指数表达式也被导出。使用CCSD和B3LYP方法优化了线型碳链AlC_(2n)H(n=1-5)的基态几何构型并讨论了它们的稳定性。用CASSCF方法优化了AlC_(2n)H的若干激发态的几何构型。优化的几何构型指出基态具有单叁键交替的结构。使用CASPT2方法计算了若干低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和垂直发射能。结果指出预测的AlC_2H的1~1∏←X~1∑~+跃迁的垂直激发能为3.70 eV,与实验测量值3.57 eV符合的很好。在B3LYP/aug-cc-pvTZ和CCSD/aug-cc-pvTZ水平计算了C_2P、C_4P、C_2As、C_4As的基态几何构型。用CASSCF方法优化了C_2P、C_4P、C_2As、C_4As的基态和若干低激发态的几何构型。使用CASPT2方法计算了低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结果指出,预测的C_2P和C_2As的1~2△←X~2∏I跃迁的垂直激发能分别为2.03 eV和1.84 eV,与相关的实验观察值1.98 eV和1.81 eV符合的很好,这也说明实验上的指认比较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王丽[8](2009)在《星际分子SiC_4H的异构体及光谱的理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星际分子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恒星演化晚期、银河系结构以及生命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包括腈、乙炔衍生物、乙醛、甲醇、醚、酮、乙醇等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内的星际分子已被确认的有140余种;在来自太空的陨石中发现了糖及糖的衍生物;星际空间存在氨基乙酸(甘氨酸)证据也被提出。近年来,关于星云中有机分子的重要发现和讨论丰富了人们关于星际分子形成过程的知识,也使人们关于宇宙生命演化过程有了新的思考。寻找新的、复杂的有机星际分子成为天文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链状分子SiCn的发现诱发了人们对此类星际分子的兴趣。研究人员在IRC+10216的包层中发现了SiCn(n=1-4)的光谱特征,对于SiCn(n=3-8)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和光谱的理论预言也广泛地展开。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GGA-BLYP交换关联函数和缀加极化函数的双数值原子基组DNP,对可能的星际分子SiC4H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广泛的搜索;并在DFT/B3LYP/6-311+G(d, p)级别上对SiC4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偶极矩、转动常数、振动频率、红外强度等进行了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如下的结果:1)得到了SiC4H的29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平面直链结构SiC4H-1-1最为稳定;2)平面直链结构SiC4H-1-1在红外波段的特征频谱(强度)为495(22)、547(69)、721(37)、3470(172),单位为cm-1(km/mol);3) SiC4H-2-1、SiC4H-3-1、SiC4H-3-3、SiC4H-6-2、SiC4H-6-4存在较高的偶极矩,易于被探测。它们在红外波段的特征频谱(强度)分别为:SiC4H-2-1: 428 (102)、1031 (23)、1268 (128)、1548 (306)、1954 (560);SiC4H-3-1: 388 (46)、715 (49)、769 (35)、1013 (20)、1974 (431);SiC4H-3-3: 228 (31)、229 (22)、682 (28)、757 (64)、970 (52)、982 (113)、1963 (768);SiC4H-6-2:349 (25)、597 (75)、702 (41)、761 (32)、790 (55)、1876 (458)、2098 (104)、3450 (68);SiC4H-6-4:238 (27)、447(74)、598(127)、1819(151)、2073 (88)、2110(1193).(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6)

李吉来,耿彩云,黄旭日,孙家钟[9](2005)在《星际分子C_3和NO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基态星际分子C3(1∑)和NO反应的双重态势能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出它们的振动频率和零点振动能(ZPVE)。各物种的总能量由CCSD(T)/cc-pvtz//B3LYP/6-311G(d,p)给出,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振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仇国苏[10](2005)在《星际分子与相关化学题链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科学家不断找到生命源于外太空的最新证据·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星际分子也正是高考命题的素材·如2004年上海市高考化学第12题就取材于星际分子氰基辛炔等·现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星际分子并编写成相关化学题,供参考·1.2004年6月,从事格林银行望远镜项(本文来源于《中学理科》期刊2005年09期)

星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是星际介质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之一,人们在很多天体中发现了含硫的分子。对含硫星际分子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域等天体演变的物理化学过程。SinSm(n=1,2)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含硫星际分子。早在1975年,天文学家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在碳星IRC+10216的包层上已经观测到了SiS分子[1]。1993年,天文学家确认了21m的发射特征属于少数富碳恒星包层上固体SiS2的谱线[2]。目前为止,还没有SinSm(n=1,2)分子的负离子光电子能谱的相关报道,它们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亲和能等信息还没有实验方面的结果。我们在高真空气相条件下,采用激光溅射方法产生了SinSm负离子,测量了SinSm(n=1,2;m=1-4)负离子在193nm和266nm下的光电子能谱。对于最小的SiS分子,在1064nm下得到了振动态清晰分辨的光谱。通过Franck-Condon模拟,得到了SiS负离子准确的绝热脱附能(ADE),也是SiS中性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对于SiSm和Si2Sm(m=1-4)负离子,它们的ADE和垂直脱附能(VDE)随着硫原子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理论计算表明,本实验研究的SinSm负离子的最稳定构型基本都是平面的,Si原子尽可能与多个S原子成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际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碳硫星际分子的光电子能谱和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9分会:化学动力学.2014

[2].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硅硫星际分子的光电子能谱和理论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2013

[3].张莉.CS、SiO、SiS生成其他星际分子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李静.候选星际分子NC_(2n)N~(0,±1)(n=1-4)和磁性硅纳米管Eu_2@Si_(30)的DFT预测[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徐盼,冯刚,李正华,夏之宁.星际分子微波波谱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1

[6].李飞,王婵,张凤华,刘慧玲.潜在的星际分子PSiCP势能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

[7].李俊峰.星际分子HC_(2n)X(X=S,B,Al)和C_(2n)X(X=P,As)光谱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

[8].王丽.星际分子SiC_4H的异构体及光谱的理论预测[D].河北师范大学.2009

[9].李吉来,耿彩云,黄旭日,孙家钟.星际分子C_3和NO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2005

[10].仇国苏.星际分子与相关化学题链接[J].中学理科.2005

标签:;  ;  

星际分子论文-徐西玲,邓晓娇,许洪光,郑卫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