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巴夫藻论文_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巴夫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生长,吸湿性,硬脂,分散剂,水体,多糖。

绿色巴夫藻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1](2016)在《水环境中乙草胺对塔胞藻、绿色巴夫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常见海洋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乙草胺对2种海洋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塔胞藻、巴夫藻2.5 mg/L试验组培养至7 d,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6.0%;96 h培养时间内,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2.5 mg/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28%;乙草胺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1.0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1.58倍;塔胞藻、巴夫藻0.5 mg/L试验组CAT活性达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0 mg/L)的1.5、1.4倍;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乙草胺处理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塔胞藻、巴夫藻在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5倍以上。一定浓度的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具有强烈的致毒胁迫效应,不同海洋微藻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种属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李佩潼,原晓艳,杨乐,叶志波,夏文香[2](2016)在《化学分散油对绿色巴夫藻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分散剂主要由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在海洋溢油应急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原油污染海水中加入分散剂后形成的化学分散油对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巴夫藻作为受试生物,比较了化学分散油、物理分散油和分散剂对微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ch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分散油、化学分散油和分散剂对绿色巴夫藻的96h-EC50分别为3.8,31.81,75.46 mg/L,对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的96h-EC50-chl-a分别为2.66,19.48,59.85mg/L.根据EC50值可知,在石油污染海水中加入分散剂(浓度范围0~105mg/L)并不会加大原油的急性毒性;在测定96h急性毒性时,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肖爱风,杨慧丽,安民,段舜山[3](2013)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毒性和干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的生长毒性和干扰效应。实验设置了0 mg·L-1、2.5 mg·L-1、3.0 mg·L-1、3.5 mg·L-1、4.0 mg·L-1、5.0 mg·L-1和7.5 mg·L-1共7个质量浓度梯度的DBP暴露处理组,测定了绿色巴夫藻的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试图揭示DBP对绿色巴夫藻的生态毒性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DBP暴露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高质量浓度(5.0 mg·L-1和7.5 mg·L-1)DBP暴露下绿色巴夫藻细胞10 d内全部死亡;随着DBP暴露质量浓度增加,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降低;DBP暴露使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指标也显着降低;DBP暴露还能够使绿色巴夫藻的细胞MDA含量显着增加。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DBP污染物对微藻光系统和酶类生理生化过程的干扰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王凌,孙利芹[4](2012)在《绿色巴夫藻多糖及降解产品的抗氧化和保湿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绿色巴夫藻多糖PPS0及其降解产物PPS1和PPS2的理化性质,包括总糖含量、硫酸基含量、糖醛酸含量以及平均分子质量,考察各组分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吸湿性和保湿性,分析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多糖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原多糖,与抗氧化活性极强的VC相近。各组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分子质量大小成反比,与其糖醛酸含量呈正比。PPS0、PPS1和PPS2都呈现良好的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分子质量大小对多糖的保湿和吸湿功能有显着影响(P<0.05),高分子质量多糖的效果优于低分子质量,其中组分PPS0的最大吸湿率为47.80%,最大保湿率可达70.63%。绿色巴夫藻多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均明显优于多糖类天然添加剂壳聚糖(P<0.05)。(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21期)

王洪斌,成明,杨艳艳,李士虎,阎斌伦[5](2012)在《绿色巴夫藻和米氏凯伦藻对3种常见抗生素胁迫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其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对绿色巴夫藻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培养11d,生长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4倍;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绿色巴夫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高出空白对照组45%、83%及3.6%;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微弱抑制作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低于800、500、200μg/mL,对米氏凯伦藻有促进作用,其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培养12d,生长量最高,超过对照组31%;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800、500、200μg/mL,比生长速率高出空白对照组6.6%、43%及39%;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显着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氨苄青霉素与链霉素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可以促进藻体生长,高于一定质量浓度则表现抑制,不同藻类响应程度及阈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钟非,黎慧,程滨,许程林,陈玉生[6](2011)在《利用绿色巴夫藻去除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常用饵料微藻绿色巴夫藻对高密度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去除能力,探索去除养殖水体中N、P的最优条件,选择起始藻细胞数量、养殖水体稀释率、温度、光照和盐度五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稀释率为50%时,绿色巴夫藻对NH4-N和PO4-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8.7%和85.5%。各种因素影响藻体去除水体中N、P的主次顺序为养殖水体稀释率>起始藻细胞数量>温度>盐度>光照强度,最优方案是起始藻细胞数量为5×105/mL,养殖水体稀释率为50%,盐度为30,光照强度为5 000 lx,温度为25。(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燕燕,吴垠,张洪[7](2010)在《叁种氮源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细胞营养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5个浓度(0、0.9、1.8、3.5、7mmol/L)的3种氮源(硝酸钠、氯化铵、尿素)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在尿素浓度为3.5mmol/L时生长最快,最大细胞密度达30.927*106个细胞。氮源及其浓度显着影响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和蛋白质的含量,叶绿素a在3.5mmol/L尿素时,含量最高为0.913μg/106个细胞。蛋白质在7.0mmol/L尿素时,含量最高为36.698μg/106个细胞。脂肪酸主要由16:0、16:1、20:5组成,氮源浓度为1.8mmol/LNaNO3时,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总脂的37.31%和45.88%。(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元冬娟,周克元,康景轩,江黎明[8](2009)在《绿色巴夫藻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克隆和初步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植物中,Δ9脂肪酸去饱和酶引入第一个双键到饱和的脂肪酸链中,导致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我们通过RT-PCR、RNA ligase mediated RACE(RLM-RACE)and Overlap-PCR方法从海洋微藻绿色巴夫藻中克隆到一个命名为PvfadA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候选基因。通过将PvfadA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PvFadA可以特异性地将C18∶0脂肪酸转变成C18∶1脂肪酸。PvFadA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存在于acyl-ACP去饱和酶的特异性金属离子结合区段(D/E)X2HX~100(D/E)X2H。通过同源模建PvFadA的3D结构显示,其包含了11个α螺旋,其中α3、α4、α6和α7组成了一个4个螺旋桶的核心结构,预测其可能是酶的活性中心。PvFadA的3D结构类似于蓖麻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acyl-ACP去饱和酶。(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牛艳[9](2008)在《绿色巴夫藻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为16-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其中EPA/DHA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营养强化,调控脂类代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视力和大脑发育,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还可以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目前,深海鱼油是EPA及DHA等PUFA的重要商业来源,然而仅仅依靠原有的鱼油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另外,研究发现,鱼类并不是PUFA的真正生产者,而是通过吞食富含PUFA的海洋微藻后在体内积累。海洋微藻是EPA/DHA的初级生产者,而且从微藻中提取PUFA比生产鱼油工艺简单,产品没有鱼腥味,胆固醇含量低。因此,利用海洋微藻生产PUFA成为获取EPA和DHA的一种新的手段。但是海洋微藻多为自养藻,生长缓慢,细胞得率低,培养过程中易染杂菌,另外对微藻的规模化培养及细胞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所以利用微藻大规模提取生产EPA/DHA来满足社会需求还不现实。PUFA的生物合成始于C18-PUFA:LA和A LA,通过一系列的脂肪酸脱氢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的脱氢作用和脂肪酸碳链延伸酶(fatty aicdelongase,FAE)的碳链延伸作用逐步完成。FAD催化的脱氢反应是将脂肪酸链中的C-C转化为C=C,每个FAD都在酰基链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FAE是参与C18、C22-PUFA的碳链延伸反应的一类延伸酶复合体,它催化供体(乙酰辅酶A或丙二酰辅酶A)的两个碳原子引入PUFA碳链中增加其碳链长度。随着对PUFA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微藻PUFA合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对PUFA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实现基因的异体高效表达,以期得到大量的PUFA,为解决EPA/DHA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条新途径。而且FAD和FAE在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对脂肪酸合成途径的认识和研究。本论文实验材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自养微藻,EPA和DHA含量丰富,分别占总脂含量的16%和9%,是研究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相关脱氢酶和延伸酶很好的实验材料。本文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对P.viridis生长及其EPA/DHA含量的影响,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P.viridis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16℃~25℃均可生长,但是低温(18℃)有利于藻体内EPA和DHA的积累,经气相色谱分析此条件下的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6.25%,9.226%,较25℃条件下提高了12.45%和8.226%。由此证实:尽管较高的温度有利于P.viridis的生长,但此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P.viridis为自养生物,当光照强度较弱时,该藻生长停滞,此时的EPA和DHA含量较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藻体生长加快,同时EPA和DHA的含量也增加到16.62%和6.79%。通过GC/MS测定18℃光照培养条件下P.viridis的脂肪酸组成,发现P.viridis不饱和脂肪酸种类齐全,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克隆脱氢酶基因和延伸酶基因很好的实验材料。2.总RNA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所建文库的优劣,本文在对比了Trizol试剂法,异硫氰酸胍一步法,CTAB法等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适用于P.viridis总RNA提取的有效方法—CTAB和酸酚相结合的改良CTAB法。此方法可有效去除RNA提取过程中多糖和多酚类物质的干扰,所得RNA质量较高。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P.viridis总RNA,构建其cDNA文库,所建cDNA文库滴度为6×10~6pfu/mL,重组率达到98%,插入片段在250 bp—2.0 kbp之间,表明该文库达到建库要求。通过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技术对P.viridis cDNA文库进行随机序列扩增和测序,将所得200条EST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基因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获得了许多功能基因的遗传信息,为克隆基因全长和进一步开发微藻的新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经过比对发现,在这200条ESTs序列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和参与能量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因含量比较高,分别占41%和20%。但是通过EST技术,没有筛选到脱氢酶基因或者延伸酶基因序列,说明ESTs方法不适用于丰度较低基因的筛选。3.利用SMART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P.viridis C20-延伸酶基因(elkj)。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elkj表达的报告基因,将克隆的C20-延伸酶基因(elkj)和GFP基因融合,实现了elkj在Escherichia coli中的表达,证实elkj编码的蛋白为膜整合蛋白,并且具有C20-延伸酶活性。elkj基因全长945 bp,编码314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大小为34.5 kDa,经TMHMM疏水性预测分析,ELKJ蛋白七次穿膜,C末端位于胞内且具有双赖氨酸结构的内质网滞留信号。经Southern blot分析,elkj基因在P.viridis基因组中为单拷贝。C20-延伸酶催化EPA合成DPA,是从EPA到DHA合成的关键步骤。经过气相色谱分析大肠杆菌脂肪酸甲酯组成,显示重组菌E.coli DE3/pwalEL具有催化EPA产生DPA的C20-延伸酶酶活,确认了在P.viridis中从EPA到DHA的转化需要两步合成(two step conversion)。实验过程中发现,当elkj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重组菌E.coliDE3/pwalEL生长较对照菌株主E.coli DE3/pWaldo-gfpe弱,表明ELKJ的表达对宿主细胞产生了毒性效应,导致表达困难,无法得到目的蛋白产物。因此,将ELKJ蛋白和GFP蛋白融合表达,通过观察GFP的荧光,反映ELKJ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菌E.coli DE3/pwalEL发出绿色荧光,说明ELKJ-GFP融合蛋白正确表达,ELKJ蛋白部分插入细胞膜中,融合蛋白未形成包涵体;通过测定全细胞荧光信号,对比不同条件下ELKJ的表达量,确定ELKJ了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利用GFP的自发荧光可以作为检测膜蛋白各种表达条件的指标,为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为真核生物膜蛋白的研究奠定基础。4.首次克隆了P.viridis的Δ4、Δ5脱氢酶全长基因序列,包括外显子,内含子以及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海洋微藻的分子生物学起步较晚,可供参考的遗传信息和操作工具很少,在克隆P.viridis脱氢酶基因时进行了广泛探索,对构建P.viridis cDNA文库进行大量筛选后,没有得到脱氢酶基因序列,改用SMARTRACE技术以及SEFA PCR技术成功扩增了Δ4-脱氢酶基因(pkjDes4)和Δ5-脱氢酶基因(pkjDes5)。pkjDes4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提交GenBank获得accession no.EF486526;pkjDes5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278 bp,编码425个氨基酸,提交GenBank获得accession no.EF486527。经过Southern blot分析,pkjDes4和pkjDes5同C20-elongase基因一样,在P.viridis基因组中均为单拷贝基因,证实PUFA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均较低,利用大量筛选文库得到目的基因的方法比较困难。5.利用从P.viridis中克隆的C20-elongase基因elkj和Δ4-desaturase基因pkjDes4,完成了elkj在Pa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及功能验证,并构建了elkj和pkjDes4在P.pastoris中的共表达载体,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DHA奠定基础。利用pPIC3.5K整合型载体,构建elkj在P.pastoris中的表达载体pPEL,筛选到高拷贝整合宿主重组菌株G3,经气相色谱分析P.pastoris GS115/pPEL脂肪酸甲酯成分,显示重组菌G3具有催化EPA产生DPA的C20-elongase酶活,完成了elkj在P.pastoris中的功能验证,为利用P.pastoris构建DHA的体外合成途径奠定基础。6.以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NZ8148为骨架在C末端融合GFP,首次构建了一个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Kj-gfp,并利用该载体,实现了ELKJ在Lactococcus lactis中的过量表达。由于NICE系统(NIsin controlled expressionsystem)的严谨性及L.lactis作为宿主表达膜蛋白的优越性,NICE系统被发展为可控制的膜蛋白质表达的理想系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sin(乳链菌肽)诱导后L.lactis NZ9000/pKj-el绿色荧光,未发现不发荧光细胞,说明质粒在L.lactis中稳定性。利用GFP荧光检测ELKJ的表达过程,大大简化了膜蛋白表达菌株筛选和纯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0)

孟妍[10](2008)在《包埋—脱水法常温和低温保存绿色巴夫藻》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对植物种质资源及多样性保持缺乏足够的重视,使种质资源面临危机[1]。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生物技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利用微繁及限制生长等组织培养技术保存植物种质,其最大优点是所需设备与实验室常规组织培养无异,在培养基、培养环境氧气含量、培养温度或材料含水量上稍作改变,就能明显地延长继代周期;利用超低温冰冻技术为长期稳定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大多是基于方法的研究,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3]。目前有多种保存微藻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继代保存简单易行,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仍受到青睐;固定化保存使藻细胞生长速度缓慢,可用于次生代谢物质生产和污水处理;超低温保存具有保持种质遗传稳定性,对藻种进行优胜劣汰,便于长期保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等优点[4]。包埋脱水法常温和低温保存是将固定化技术与干燥法结合,与常规的继代保存相比,它的保存时间更为长久;与超低温保存相比,它不需要较为复杂的操作技术和贵重的保存设备,成本低廉,而且可以保存大量藻种,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中期保存技术。本文以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实验材料,用包埋-脱水法进行常温和低温保存。选择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30‰氯化钠的3%的褐藻酸钙胶球中,细胞负载约5000万个细胞/胶球,将胶球用硅胶吸湿法脱水至不同含水量后,在常温和低温处进行保存。本文探讨了保存温度、光(暗)和胶球含水量等因素对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20℃暗下,保存18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7.1%;在20℃光下,保存6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8.8%。2.在4℃暗下,保存18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54.1%;在4℃自然光照下,保存6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69.0%。3.在-30℃下,保存12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6.3%;经过10%甘油处理后保存在-30℃下,12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为59.7%。4.本文分别用保存6个月和18个月的藻细胞接种,测定其生长曲线和生长速率。保存6个月后,在第10天达到最高细胞密度,平均生长速率由保存前的0.221降低到0.168,经过2个周期的恢复培养平均生长速率达到0.211。保存18个月后,在第12天达到最高细胞密度,平均生长速率为0.138,经过2个周期的恢复培养平均生长速率为0.193。说明经过保存后,藻细胞可正常进行生长繁殖。与其它方法相比,采用包埋-脱水法常温和低温保存绿色巴夫藻,操作简单,无需贵重设备,在藻类种质中期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绿色巴夫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分散剂主要由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在海洋溢油应急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原油污染海水中加入分散剂后形成的化学分散油对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巴夫藻作为受试生物,比较了化学分散油、物理分散油和分散剂对微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ch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分散油、化学分散油和分散剂对绿色巴夫藻的96h-EC50分别为3.8,31.81,75.46 mg/L,对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的96h-EC50-chl-a分别为2.66,19.48,59.85mg/L.根据EC50值可知,在石油污染海水中加入分散剂(浓度范围0~105mg/L)并不会加大原油的急性毒性;在测定96h急性毒性时,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的敏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巴夫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水环境中乙草胺对塔胞藻、绿色巴夫藻的致毒胁迫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6

[2].李佩潼,原晓艳,杨乐,叶志波,夏文香.化学分散油对绿色巴夫藻的急性毒性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

[3].肖爱风,杨慧丽,安民,段舜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毒性和干扰效应[J].生态科学.2013

[4].王凌,孙利芹.绿色巴夫藻多糖及降解产品的抗氧化和保湿性能[J].食品科学.2012

[5].王洪斌,成明,杨艳艳,李士虎,阎斌伦.绿色巴夫藻和米氏凯伦藻对3种常见抗生素胁迫的响应研究[J].水产科学.2012

[6].钟非,黎慧,程滨,许程林,陈玉生.利用绿色巴夫藻去除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条件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11

[7].燕燕,吴垠,张洪.叁种氮源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细胞营养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10

[8].元冬娟,周克元,康景轩,江黎明.绿色巴夫藻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克隆和初步研究(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09

[9].牛艳.绿色巴夫藻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0].孟妍.包埋—脱水法常温和低温保存绿色巴夫藻[D].辽宁师范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对照及经Co处理绿色巴夫藻的超微...偏钒酸铵对绿色巴夫藻POD同工...缢蛏稚贝对绿色巴夫藻、小新月...氮浓度对绿色巴夫藻叶绿素荧光参...UV2B胁迫后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情...4种DNA提取方法对球形棕囊藻和绿色

标签:;  ;  ;  ;  ;  ;  ;  

绿色巴夫藻论文_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