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星星草幼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化氢,星星草,硼,抗氧化物酶
星星草幼苗论文文献综述
宫艳超,靳华蕾,郑永丽[1](2019)在《硫化氢对硼毒害下星星草幼苗SOD、POD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硼毒害对植物的生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该实验以星星草为实验材料,研究硫化氢对硼毒害下星星草幼苗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0mg/L硼毒害会使星星草幼苗体内的SOD、POD活性升高,硫化氢处理硼毒害星星草幼苗可以使其SOD、POD活性降低,说明硫化氢对硼毒害下星星草幼苗SOD、POD酶活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军,王建波,陈刚,杜坤,刘娟[2](2009)在《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探讨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当电解质外渗率小于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捕光色素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热耗散速率(HDR)都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却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电解质外渗率在小于0.15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一直在增加,但是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15时,qNP却减少。本试验结果说明当电解质外渗率在一定范围内,星星草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及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和热耗散速率(HDR)来改善PSⅡ的功能,由此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则由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来清除,若超过了一定阈值则抑制了PSⅡ的功能,或者说PSⅡ系统可能遭受了不可逆损伤。(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汪月霞,孙国荣,陈刚,王忠,曹文钟[3](2007)在《Na_2CO_3与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浓度的Na2CO3以及与之各浓度分别对应渗透势相等的NaCl处理星星草幼苗7 d后,测定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qNP,ΦPSⅡ和HDR)。当基质渗透势相等时,Na2CO3的碱性盐浓度明显比NaCl的低,而pH值要高得多。当培养基质渗透势大于-3.40×105Pa时,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星星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都呈上升趋势,随着基质渗透势进一步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又呈下降趋势,且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都比Na2CO3胁迫下的强。星星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qNP、ΦPSⅡ和HDR随着基质渗透势降低呈上升趋势,但NaCl胁迫下qNP和ΦPSⅡ明显比Na2CO3胁迫下的大。因此可以认为,Na2CO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比NaCl胁迫的大,这可能是NaCO胁迫的基质pH值明显高于与之分别对应等渗的NaCl胁迫的基质pH值的缘故。(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王聪[4](2007)在《Na_2CO_3、NaCl和PEG对星星草幼苗K~+、Na~+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浓度不同,而对应渗透势相等的Na_2CO_3溶液,NaCl溶液,PEG溶液胁迫对星星草幼苗叶绿荧光及其渗透调节的影响,以期揭示星星草幼苗渗透调节与其抗盐碱性的关系。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质膜透性、叶片以及培养基质渗透势、培养基质浓度、叶表Na~+与K~+浓度、叶内Na~+与K~+浓度、以及星星草Na~+与K~+的外排与积累进行了系统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等渗透势下Na_2CO_3的pH比NaCl及PEG明显要高。与等渗NaCl,PEG处理相比, Na_2CO_3胁迫使星星草幼苗渗透势,含水量下降幅度更明显。电解质外渗率(EL)在3种胁迫下变化趋势相似,但Na_2CO_3胁迫下的EL值较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等渗Na_2CO_3和NaCl处理液胁迫下Na~+含量相当,而Na_2CO_3胁迫下pH却远大于NaCl胁迫,Na_2CO_3对植物的伤害是因为其具有较高pH胁迫。在较大渗透势下(OPCS>-2.5bar),在NaCl及Na_2CO_3胁迫下,在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可以在较高的光强下,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因PSⅡ吸收过多光能而引起的光抑制和光氧化,从而起到保护PSⅡ,使之免受或减轻光抑制和光破坏的作用,其调节能力要大于渗透胁迫。在中等渗透势下(-5.3bar<OPCS<-2.5bar),其变化机制比较复杂。在较小渗透势下(OPCS<-5.3bar),在高浓度盐所造成的渗透胁迫,离子胁迫及pH胁迫下,星星草的PSⅡ潜在热耗散能力随之降低,此时相比较渗透胁迫及盐胁迫而言,起主要作用的是pH胁迫。与PEG相比,在NaCl及Na_2CO_3胁迫下K~+/Na~+在较大渗透势下(OPCS>-2.5bar)变化不大,表明低浓度盐碱胁迫对星星草幼苗影响不大,起主要作用的是渗透胁迫;而随着渗透势的减小(OPCS<-2.5bar),K~+/Na~+在NaCl及Na_2CO_3胁迫下变化较大,表明单纯盐胁迫作用也较低,由于碱胁迫是叁元复合胁迫,比较盐胁迫起主要作用的是pH胁迫,使得星星草幼苗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在渗透势较大时(-3.2bar<OPCS<-4.4bar),NaCl与Na_2CO_3胁迫下,Na~+吸收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PEG胁迫下,Na~+吸收量最大。推测Na~+可能作为渗透调节物质进入体内以部分取代K~+的外流来调节体内渗透压,维持渗透平衡,增加吸水;而在高离子低渗(OPCS<-4.4bar)胁迫环境下,星星草可能通过其它途径来进行代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4-01)
刘爱平[5](2007)在《盐碱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属禾本科碱茅属多年旱中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经人工种植可在pH10以上的碱斑地上生长发育。为了探讨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表面和细胞内各元素的关系,以及对它们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细胞生理学实验基础上,借助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X射线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超薄切片机等仪器,从培养基质的基本参数、叶表面元素含量、叶肉细胞及细胞壁中的元素含量、星星草叶片中Ca~(2+)-ATP酶和H~+-ATP酶的活性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所用Na_2CO_3胁迫强度范围内,星星草叶表的钠元素的相对含量均大于正常生境下星星草叶表的钠元素的相对含量;而在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叶表的钾元素的相对含量均小于正常生境下星星草叶表的钾元素的相对含量;在低盐胁迫下(0~40mmol/LNa_2CO_3浓度区间),Na/K比值变大,随着胁迫的进一步增强(﹥40mmol/L Na_2CO_3浓度区间),Na/K比值变化不大,星星草在低盐胁迫下主要通过排出Na来减小Na对其的毒害作用,而在高盐胁迫下主要通过吸收K,维持Na/K平衡来抵抗盐碱生境的胁迫。在实验所用Na_2CO_3胁迫强度范围内,无论表皮细胞还是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中的Na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细胞质中的Na相对含量,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的K相对含量变化均低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以及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和液泡K相对含量,进一步计算出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的Na/K比值变化均较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的小,即星星草幼苗维持了较低的Na/K比值,减小了高浓度钠离子的毒害作用。无论表皮细胞还是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中的Ca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细胞质中的Ca相对含量,计算出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液泡的Na/Ca比值变化均较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小,即保护了膜结构完整性及膜功能。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肉细胞和薄壁细胞的Ca~(2+)-ATP酶都是在低浓度时酶活性增强,在高浓度时酶活性减弱;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肉细胞H~+-ATP酶的酶活性在低浓度时无明显变化,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酶活性增加,但进一步加大胁迫时强度酶活性就减弱。(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4-01)
汪月霞,孙国荣,王建波,陈刚,曹文钟[6](2007)在《Na_2CO_3与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保护酶活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浓度的Na2CO3以及与之各个浓度分别对应等渗的NaCl处理星星草幼苗7 d后,测定幼苗渗透势、pH值、电解质外渗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当基质渗透势相等时,Na2CO3的碱性盐浓度明显比NaCl的低,而pH值要高的多。与NaCl处理相比,Na2CO3胁迫使星星草幼苗渗透势、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更明显。当培养基质渗透势较高时,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星星草幼苗叶绿体SOD和APX活性都呈上升趋势,随着基质渗透势的降低,酶活性也下降,但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保护酶活性比Na2CO3胁迫下的强。而Na2CO3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高于NaCl胁迫的。这可能与Na2CO3胁迫的pH值较高,渗透调节能力较低,保护酶活性较弱,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高红明,吴晓霞,张彪,张毅,徐平[7](2006)在《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活性氧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以及保护酶CAT、SOD和POD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胁迫1 d后,星星草幼苗细胞膜的通透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保护酶活性都随着盐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其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但相关关系的性质上具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王建波,孙国荣,陈刚,曹文钟,梁建生[8](2006)在《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不大;然而在小于-4barNa2CO3胁迫下,Fv/Fm、Fv/Fo和Fv′/Fm′均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增大,而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则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星星草幼苗在Na2CO3胁迫所导致的不同的渗透胁迫下(小于-4bar和大于-4bar)其过剩光能的耗散机制可能不同,大于-4bar的胁迫下可能存在精细的渗透调节机制,而在高强度的Na2CO3所导致的渗透胁迫下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耗散过剩的光能,一方面通过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大ΦPSⅡ、光化学速率、ETR,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而由此引起的活性氧的增加则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汪月霞,孙国荣,王建波,曹文钟,梁建生[9](2006)在《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MDA含量与膜透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星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7d后,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参数、MDA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MDA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相反。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Fv/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o(表PSⅡ潜在活性)、Fv′/Fm′(类囊体能化时PSⅡ固有效率)和qP(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HDR(热耗散速率)却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在低浓度NaCl(小于0·4%)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增强而升高,在0·4%~1·6%之间迅速下降,大于1·6%时,ΦPSⅡ又迅速升高。Fv/Fm、Fv/Fo、Fv′/Fm′和qP均随着MDA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EL(叶片电解质外渗率)、qNP和HDR在MDA含量较低的范围(0·9753~1·1901μmol·g-1FW)内均减小,在MDA含量较高的范围(1·3080~1·8518μmol·g-1FW)内,均迅速增大。ΦPSⅡ在MDA含量较低范围(0·9753~1·0953μmol·g-1FW)内时上升,但变化不大,随着MDA含量的增高(在1·1172~1·1901μmol·g-1FW)范围内迅速降低,但当MDA含量进一步增高时(在1·3080~1·8518μmol·g-1FW)范围内又迅速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星星草幼苗的荧光参数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即低浓度NaCl胁迫(小于1·2%)下,星星草幼苗由于活性氧的增加而发生膜脂过氧化可能主要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而高浓度NaCl胁迫(大于1·2%)下,星星草幼苗可能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即可能主要通过增加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HDR(热耗散速率)耗散过剩的光能和提高ΦPSⅡ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孙国荣,王建波,曹文钟,杜坤,张彪[10](2005)在《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变化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培养基质和叶片渗透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的研究,以探讨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在Na2CO3胁迫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抗Na2CO3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0~0.4%Na2CO3胁迫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增强,Na2CO3胁迫浓度继续增加则GST活性急剧减弱.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随培养基质渗透势、叶片渗透势和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绿体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叶绿体GST活性和Na2CO3胁迫浓度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培养基质渗透势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之间相关关系显着.说明叶绿体GST在星星草幼苗抵抗低强度浓度Na2CO3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星星草幼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探讨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当电解质外渗率小于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捕光色素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热耗散速率(HDR)都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却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电解质外渗率在小于0.15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一直在增加,但是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15时,qNP却减少。本试验结果说明当电解质外渗率在一定范围内,星星草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及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和热耗散速率(HDR)来改善PSⅡ的功能,由此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则由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来清除,若超过了一定阈值则抑制了PSⅡ的功能,或者说PSⅡ系统可能遭受了不可逆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星草幼苗论文参考文献
[1].宫艳超,靳华蕾,郑永丽.硫化氢对硼毒害下星星草幼苗SOD、POD活性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
[2].张军,王建波,陈刚,杜坤,刘娟.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9
[3].汪月霞,孙国荣,陈刚,王忠,曹文钟.Na_2CO_3与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7
[4].王聪.Na_2CO_3、NaCl和PEG对星星草幼苗K~+、Na~+代谢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
[5].刘爱平.盐碱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7
[6].汪月霞,孙国荣,王建波,陈刚,曹文钟.Na_2CO_3与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保护酶活性的比较[J].草业学报.2007
[7].高红明,吴晓霞,张彪,张毅,徐平.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活性氧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植物研究.2006
[8].王建波,孙国荣,陈刚,曹文钟,梁建生.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6
[9].汪月霞,孙国荣,王建波,曹文钟,梁建生.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MDA含量与膜透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6
[10].孙国荣,王建波,曹文钟,杜坤,张彪.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变化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