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形式论文_张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话语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话语,形式,比利时,主观性,气韵,语义,修辞。

话语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1](2019)在《自媒体时代社会话语生态变迁:生成模式、主体形式与权力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带来的技术赋权打破了信息资源和话语权力的集中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通个人的信息崛起和话语平权,让"信息社会化"的技术民主变得可能,信息资源开始呈现出泛社会化趋势。自媒体在激活普通个人话语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社会话语生态的变迁。自媒体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话语生产模式、话语主体形式和话语权力结构。传统的"瀑布型"话语生成模式正逐渐让位于"蒸腾型"的话语生成模式,"组织化"的权力主体形式正在向"个体化"的权力主体形式转移,"群言堂"的话语权力结构正在逐渐取代"一言堂"的话语权力结构。可以说,自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会话语生态。(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12期)

邱葆珍[2](2019)在《μ学派叙事辞格之表达-形式辞格研究——译作中叙事性话语的添加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辞格理论是比利时列日大学μ学派(Groupμ)在继承传统辞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理论而创建的结构主义辞格体系,列日学派的叙事辞格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列日学派叙事辞格的理论探讨文学译作中叙事辞格的表达-形式辞格,重点研究文学译作中因叙事性话语的抑减和添加操作而产生的修辞。(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许文强[3](2019)在《慕课场域下教师话语的形式和功能分析——以外语口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3门口语类课程中教师话语为研究对象,发现慕课中的教师话语对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组织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外语教师应根据慕课的教学理念和特点,使用不同的话语策略和技巧,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樊宝英[4](2019)在《道—象—器:形式话语的本体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历史还原与理性审视,中国古代文论仍存在着一条重文、崇采、尚格、明法、辨体的形式话语脉络。其基本形态是建立在"一分为叁"思维模式之上的一种阐释范式,旨在以"道—象—器"为逻辑框架,以语言结构为中介,阐发文本意蕴,确定文学美以及为什么美。对古代形式话语的这种本体阐释,重在以文本为中心,彰显形式的中介功能,倡导理性的细密分析,追寻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从而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话语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美学智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9年03期)

宋扬[5](2019)在《课堂告知语篇的话语形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告知语篇在语言形式层面呈现出话语衔接连贯的语表样貌,丰富而鲜明的元话语标记和话语重复是其常用方式和典型特征。课堂告知会话中最为典型的元话语标记语包括:话题结构标记语、深化阐述标记语、凸显信息标记语、环节启承标记语、信息链接标记语。课堂告知会话中的话语重复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及学生话语的重复,其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状貌,具体表现为:凸显主题、强调关键信息、说明完善话轮、延续拓展话题等。(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德明[6](2019)在《气韵与形式:比较视域下的“线条”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条作为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语言,在中、西美术中都占据着重要作用,但是,基于不同的视觉经验与认知方式,使得中国更偏向线条内在的"气韵",而西方更注重形式的塑造。中国特殊的"文人审美"介入到艺术创作中,使线条超越了既定的形式特征而具有了内在的生命。但基于不同文化与哲学背景的西方艺术,在早期便建立了理性分析的方式,"黄金分割"等类似的线条理论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对线条的审美认知。正是这样的差异,形成了中、西美术中不同的线条话语。(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姜礼立,唐贤清,肖艳花[7](2019)在《自称形式“姓+某(人)”的历时演变、使用规律及话语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姓+某(人)"形式有表自称、他称和对称等用法。文章以自称用法的"姓+某(人)"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其历时演变过程,然后考察了该结构的形式、语义特征和话语功能。考察发现,汉语中表自称的"姓+某(人)"形式丰富,句法位置灵活,在话语交际中具有表征身份、建构话轮、调适距离叁大功能。(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曹蒙洁[8](2019)在《“难免(不)VP”的生成机制及话语形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难免(不)VP≈难免VP"语义前提的制约下,"难免(不)VP"中VP的语义限制为[+消极性][-可控],以该语义限制为佐证,"难免(不)VP"产生是在"交互主观性"的影响下,说话者站在听话者的角度考虑听话者主观心理接受度的产物;"难免不VP"句式的出现是以"难免"的主观性和语义量级为语境支撑,以VP和不VP两种心理意念强度上的不对等为诱发因素,在说话者的认知域中发生"强意念替换",并呈现为外部的语言形式。从人们说话时主观视角的不对称、人们的语感、话语表达时"省力"原则和语言的可理解度等方面分析"难免VP"和"难免不VP"使用频率上的不对称。(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3期)

段德伟[9](2019)在《中国图像话语形式研究及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图像的信息化和社会化地位已然不容置疑,图像话语形式话语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一定的话语形式机制与内在规律的,本文是一篇课题论文,本文的目标在于借助哲学、符号学、语义学的学理规律和特点,着重研究和分析了当代社会图像话语的修辞与形式手法的原理、机制和技巧及现状,并提出了笔者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靳义亭[10](2018)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及话语形式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科学"扬弃"的原则,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功利主义错误倾向;赋予其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表述、话语形式的转换方式;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在继承与创新中转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话语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叙事辞格理论是比利时列日大学μ学派(Groupμ)在继承传统辞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理论而创建的结构主义辞格体系,列日学派的叙事辞格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列日学派叙事辞格的理论探讨文学译作中叙事辞格的表达-形式辞格,重点研究文学译作中因叙事性话语的抑减和添加操作而产生的修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话语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自媒体时代社会话语生态变迁:生成模式、主体形式与权力结构[J].理论导刊.2019

[2].邱葆珍.μ学派叙事辞格之表达-形式辞格研究——译作中叙事性话语的添加操作[J].内江科技.2019

[3].许文强.慕课场域下教师话语的形式和功能分析——以外语口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

[4].樊宝英.道—象—器:形式话语的本体阐释[J].中国文学批评.2019

[5].宋扬.课堂告知语篇的话语形式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6].杨德明.气韵与形式:比较视域下的“线条”话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姜礼立,唐贤清,肖艳花.自称形式“姓+某(人)”的历时演变、使用规律及话语功能[J].语文研究.2019

[8].曹蒙洁.“难免(不)VP”的生成机制及话语形式选择[J].文教资料.2019

[9].段德伟.中国图像话语形式研究及现状分析[J].艺术科技.2019

[10].靳义亭.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及话语形式的转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多模态话语形式与关系:医生请求告知类交际意图话语形式:语体理论勘测图大学生对于健康传播信息的话语形式言语链(摘自邓斯和平森《言语链——说...岁徽志话语形式及矢于图

标签:;  ;  ;  ;  ;  ;  ;  

话语形式论文_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