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康佳宣布全面进入战略转型年(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1](2021)在《海信视像跨国并购东芝TVS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舒倩倩[2](2020)在《基于熵值法的海尔公司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家电行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中国家电业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行业,它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不断下行,渠道逐步深度变革,消费分级日趋严重,高端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中低端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家电行业整体增长面临天花板,市场进入盘整期。此外,伴随小米公司等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者,各大家电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和竞争压力也日趋激烈。良好的财务绩效水平是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绩效来判断其经营管理现状。财务绩效分析,能对企业战略方向性和经营时效性进行检验,并且反映其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精准快速地聚焦企业优势,强化企业竞争力。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家电企业,并对其财务绩效进行分析,探寻行之有效的办法,能为推动家电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做出一定贡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公司)成立时间较长,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合理,管理体系较为科学完善,是见证了家电行业由衰转盛的知名国际化企业,当下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它的财务绩效管理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且它的发展过程与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非常相似又紧密相关。因此,本文选择海尔公司作为案例研究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探究如何建立更为客观可行、科学合理的家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是针对设计好的家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选择海尔公司作为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希望能够为家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做出一份贡献,并找到海尔公司自身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点带面反映出家电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寻求方法改善自身财务绩效的家电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海尔公司为案例,通过文献阅读法,依据相应的财务绩效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家电行业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特点,从盈利、营运、发展、偿债、现金维度出发,设计出一套家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海尔公司2014年至2018年的年报作为纵向对比数据,采用客观的熵值法为选取的指标进行赋权,对海尔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纵向比较,并对影响其财务绩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以24个家电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的年报作为横向对比数据,利用熵值法再次对选取的指标进行赋权,对海尔公司财务绩效进行行业横向比较分析,得出综合的财务绩效情况。研究分析发现,通过熵值法构建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合理可行且科学有效,并且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排名情况,能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投资决策依据。
杜娱[3](2020)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TCL集团转型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打破了过去对于行业的界限,诸如苹果、小米以及谷歌等信息企业进入电视行业。因此当“互联网+”新经济业态渗透到电视机行业时,TCL集团于2014年正式启动“智能+互联网”和“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转型。本文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将非财务信息充分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中,分析研究公司经营活动与财务报表存在的逻辑关系,从战略分析角度出发,整体考虑到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本文将分析研究TCL集团财务变化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措施。本文以上市公司TCL集团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哈佛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研究。首先将国内外学者在财务分析研究和哈佛分析框架方面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接着阐述TCL集团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战略层面的分析,运用PEST模型以及SWOT分析法研究探讨TCL集团进行战略转型的宏观背景和企业状况,以此作为支撑点,为后续分析奠定环境背景基础。对会计层面的分析,研究评估TCL集团的主要会计项目和会计政策选择符合现行的会计准则,也可以恰当准确地描述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变化状况。对财务层面的分析,本文以近五年财报数据为基础,对TCL集团财务数据反映出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前景层面的分析,研究预测TCL集团的公司估值、电视行业发展前景、TCL集团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可能将面临的风险。并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TCL集团在战略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及措施。最后得出研究结论表明,TCL集团在面对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机遇,以及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和行业竞争压力过大的宏观环境时,可以通过增强电视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科技能力,打造差异化产品等手段,进一步拓展新的消费市场,从而提高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不断减少库存积压。
肖雨婷[4](2020)在《资产剥离的动因与经济后果 ——基于TCL集团资产剥离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会面临着两种选择,即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一化经营。不得不说,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多元化经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很多企业逐渐从多元化经营转向专一化经营,这也使得资产剥离的案例日益上升。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9年间,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案例高达7653起,交易金额累计为2576亿元。然而,我国对于资产剥离的研究尚无定论且研究大多集中于剥离动因和剥离绩效上,很少涉及资产剥离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例如,何时需要进行资产剥离?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剥离?剥离过程中有何种风险需要考虑及如何规避?因此,我们仍需对资产剥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给那些需要资产剥离的企业予以借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TCL集团2018年末实施的资产剥离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集团为何要实施资产剥离?集团为何在此时要选择资产剥离?选择的时机是早是晚?集团为何会选择资产出售方式实施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给集团带来何种影响?集团在实施资产剥离中面临哪些风险?集团是如何应对资产剥离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分析上述问题,来进一步研究TCL集团此次的资产剥离行为并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出:首先,企业应当认识到收缩战略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坚持战略扩张,资产剥离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手段之一。其次,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身资源能力及业务经营情况的变化,主动实施资产剥离;而不是等到某些业务全面亏损时才被迫实施资产剥离。再次,明确资产剥离的目标有利于剥离方案的决策,例如如何选择剥离时机、剥离方式、交易对手等。最后,完成剥离后企业仍需关注剩余资产的整合安排,确保企业不仅完成了剥离目标也能够更加稳健的运营。
鲍雨蕙[5](2020)在《杉杉股份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战略转型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分拆上市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和企业家们的关注,对于分拆上市的研究文献也在不断出新,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创板的推出,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表达出希望选择分拆上市进行二次融资的意愿,但由于上市审核条件较为严苛,目前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拆成功的案例更多是在境外分拆市场,国内市场的成功分拆案例不多。从理论角度来说,分拆上市这一手段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核心化运作,同时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地解决企业由于体系庞大而出现的管理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帮助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以传统服装行业起家,旗下业务包括新能源业务与类金融业务,曾在服装行业实现销售业绩地七连冠的成绩,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品牌,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服装行业内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大,杉杉股份作为传统老牌的服饰企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尤其是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服装行业面临着电商平台竞争的巨大压力,所以在2016年杉杉股份选择将旗下服装品牌和富银融资租赁两大板块进行分拆上市,正式进入“转轨升级”的新阶段,杉杉股份也是国内首家成功将主营业务进行分拆上市得以实现全面战略转型的企业,作为资本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事件,杉杉股份的分拆上市经验值得研究。本篇论文选用杉杉股份的分拆上市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拆分事件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杉杉股份面临战略转型的动因以及选择分拆上市这一手段进行转型的动因分析,之后对企业分拆上市的过程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杉杉股份分拆上市这一行为基于资本市场以及财务指标进行经济后果的分析。基于本篇论文的研究发现,从资本市场来看,分拆上市这一事件确实导致了杉杉股份在短期内股价波动较高,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且获得正向的超额收益率;从财务指标分析来看,分拆上市后由于战略转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各项指标虽波动不一,但整体向好,由于杉杉股份的分拆事件发生较近,还不能全面体现,分拆效果仍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在梳理了杉杉股份分拆上市整个事件后,本文最后对案例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其他企业选择分拆上市进行战略调整提供参考意见。
马雯婷[6](2020)在《美的集团私有化小天鹅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稳定长久的发展,会选择通过并购活动来扩大自身规模。家电行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国内白色家电市场趋于饱和,家电行业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激烈,也纷纷开展并购活动,通过该种方式使各项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扩大多方面的协同效应。换股吸收合并在西方国家发展地较早,我国对于该种方式的运用和研究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作为并购方式之一,换股吸收合并既可以达到普通并购的目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该种方式能够实现扩大自身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以股票作为支付对价,不会给企业造成过重的融资压力及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选取美的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小天鹅作为研究案例,采用的分析方法为案例研究法,文中用到的数据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万德数据库、美的集团和小天鹅的公司年报、巨潮资讯网、网易财经等。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私有化的概念及主要方式、换股吸收合并绩效及市场时机理论;其次在案例介绍部分对合并双方的基本情况和私有化过程作了简单说明;再从此次私有化动因、方案内容和时机选择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之后再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宣告日和私有化完成后的复牌日分别作为事件日,选定前后十天为窗口期,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市场反应,传统财务指标分析法对美的集团在私有化之后的偿债、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此次私有化相关的结论和启示,为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胡晓靓[7](2020)在《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文中指出在越来越多公司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的背景下,诚然,全方位、多层级的发展可以降低业务范围过于局限在某一固定领域导致的风险,有利于实现企业更加平稳的发展。然而如果盲目扩张而不重视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没有相应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和重新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无法提升企业的效益和价值,反而会问题频出,陷入诸如业务过度分散、业绩持续下滑、市场估值低迷等困境。为此,资产剥离这一资产重组方式应运而生,近些年来国内上市公司采取资产剥离的实例一直在攀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乏利用资产剥离这一资本运作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和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消极市场行为。因此,如何利用资产剥离这一重组方式以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回归正轨的同时防范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风险,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现实命题。本文选择TCL科技的战略性资产剥离过程作为研究案例是因为其转型成果较为突出,此次资产剥离更是对上市公司的主体业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同时也因为被剥离业务的营收与售价失衡导致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具有研究价值。在案例介绍部分,依次介绍家电行业和显示面板行业的发展特点和概况,以及TCL科技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概况。在案例分析部分,主要对TCL科技进行资产剥离的背景、动因、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市场反应、财务绩效、治理水平和潜在风险四方面研究此次资产剥离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TCL科技资产剥离的动因主要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自身战略定位实现收缩性归核化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同时回收现金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改善资本结构,以及致力于改变之前杂货铺式的多元化的格局,提升股票估值;在经济后果上,A股市场反应消极,财务绩效并未得到持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有所优化,但也存在此次资产剥离购买方为关联方、被剥离资产评估定价存在争议、被保留主体业务未来发展存疑以及信披违规可能存在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等潜在风险。最后本文对资产剥离行为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总结,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对制造业企业转型以及其他拟进行战略收缩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霍星原[8](2019)在《TCL集团财务战略及实施效果评价》文中指出当今,随着全球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大幅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诸多改变。其中,最重要和最重大的变化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成了分分秒秒的事情,通讯越来越快捷和方便,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在家电行业,不停提速的网络、不断更新的技术、频频换代的设备,这些都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TCL作为一家电子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跨界合作逐渐增加、多数产业盈利水平不高、互联网转型迟缓等诸多问题。在行业大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困境的双重压力之下,TCL集团的战略转型已迫在眉睫。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TCL集团毅然决然踏上转型的道路,剥离亏损的业务板块,向上游发展形成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本文主要探讨在这个过程当中,TCL采取的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实施后的效果如何,这不仅对TCL自身财务战略有评价和优化作用,而且对电视机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企业都有借鉴意义。本文以TCL集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首先,梳理与财务战略和财务绩效有关的文献和理论。然后,分析家电行业和电视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TCL战略转型的方向,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之后,从融资战略、投资战略、营运管理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四个方面分析TCL的财务战略。TCL的投资战略可以概括为垂直扩张、重点布局,围绕企业的战略转型方向,重点投资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等新兴领域。TCL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发行债券、股权投资、银行借款和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TCL采取了降本增效、加速周转的营运战略,同时采用稳健的股利分配战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再次,通过财务绩效的评价体系对短期的财务指标和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衡量,同时构建财务战略矩阵结合经济增加值理论对TCL财务战略提出优化建议。最后,对TCL案例总结并提出对行业其他企业进行业务转型及财务战略选择的启示和建议。
段笑笑[9](2019)在《康佳:传统企业的改革和转型》文中认为2019年4月29日,深康佳正式对外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康佳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达8556.672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3.46%。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康佳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全年实现收入461.27亿元,同比增长47.71%,康佳还称,未来三年内要成为年收入千亿级企业。近几年来,在传统的家电领域,诸多公司都面临着产业转型下的困境,但作为一家39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康佳来说,为何能让并不明朗的产业环境中不断获得高增长?
蒋海秀[10](2019)在《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其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决策的动态过程。企业为了获得或者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会不断更新原有的战略逻辑和框架。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应重点提高识别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同时针对生产经营现状进行评估,积极推进实施战略转型。学术界在战略转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以往的战略转型研究往往更注重战略转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了具体行业-家电行业,探讨企业内外环境对战略转型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说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战略转型相关研究、和制造业转型相关研究。第二部分界定了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和战略转型的测量-战略群组等概念的基本含义,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资源基础理论、战略转型理论、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家电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在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梳理了其关键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巨潮资讯网、国泰安数据库、新浪财经等途径选取了沪深A股家电上市企业2015年至2017年相关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Excel2010、SPSS22.0进行了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逻辑回归分析等。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共分为五个战略群组,在研究期间,49家样本企业有38家发生了战略转型,占比77.56%。通过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行业密度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有促进作用,当行业中机构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企业战略转型;另外,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会让企业更有信心;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转型起着积极作用;让人意外的是,固定资产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意味着固定资产会促进企业实施战略转型;与此同时,无形资源通过了显着性检验,意味着无形资源越充足,企业战略转型越不容易发生;良好的历史绩效会阻碍企业战略转型的发生;企业管理效率和核心能力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表明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弱,管理效率越高,企业会更容易考虑战略转型。在文章的最后,对文章结论做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实践启示,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二、深康佳宣布全面进入战略转型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康佳宣布全面进入战略转型年(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熵值法的海尔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 |
1.2.2 财务绩效指标的研究 |
1.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绩效 |
2.1.2 企业财务绩效 |
2.1.3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
2.2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权变理论 |
2.3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2.3.1 基于财务管理理论的绩效评价方法 |
2.3.2 基于数理统计模型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3章 海尔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3.1.2 家电行业特征 |
3.1.3 具体指标的选取 |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3.2.1 选择熵值法的原因 |
3.2.2 熵值法的具体步骤 |
第4章 基于熵值法的海尔公司财务绩效的历史纵向比较 |
4.1 海尔公司简介 |
4.2 基于熵值法赋权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
4.3 海尔公司财务绩效历史对比分析 |
4.3.1 海尔公司综合绩效情况 |
4.3.2 海尔公司各维度绩效情况 |
第5章 基于熵值法的海尔公司财务绩效的同行业横向比较 |
5.1 样本数据选取与来源 |
5.1.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5.1.2 样本数据的来源 |
5.2 数据的处理及权重的确定 |
5.2.1 数据处理 |
5.2.2 确定指标权重 |
5.3 同行业对比评价结果分析 |
5.4 当前财务绩效存在的不足 |
第6章 结论与相关建议 |
6.1 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TCL集团转型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财务分析的研究 |
1.2.2 对哈佛分析框架的研究 |
1.2.3 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财务分析的意义及重要性 |
2.2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 |
2.2.1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
2.2.2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
2.3 哈佛分析框架 |
2.3.1 哈佛分析框架的优势 |
2.3.2 哈佛分析框架的维度 |
2.4 战略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 |
2.4.1 PEST模型 |
2.4.2 SWOT模型 |
第3章 TCL集团概况及战略分析 |
3.1 TCL集团基本情况 |
3.2 TCL集团转型动因 |
3.3 TCL集团转型面临的压力 |
3.4 TCL集团发展阶段 |
3.5 战略分析 |
3.5.1 PEST模型下的环境分析 |
3.5.2 SWOT模型下的竞争战略分析 |
第4章 会计分析 |
4.1 主要会计科目分析 |
4.2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
4.2.1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
4.2.2 会计差错更正 |
4.3 关键会计政策和估计 |
4.3.1 存货与会计政策 |
4.3.2 应收账款与会计政策 |
4.4 关键会计项目分析 |
4.4.1 存货分析 |
4.4.2 应收账款分析 |
第5章 财务分析 |
5.1 纵向比较 |
5.1.1 资产负债表 |
5.1.2 利润表 |
5.1.3 现金流量表 |
5.2 比率分析 |
5.2.1 偿债能力分析 |
5.2.2 营运能力分析 |
5.2.3 获利能力分析 |
5.2.4 发展能力分析 |
5.3 横向比较 |
5.3.1 资产负债表 |
5.3.2 利润表 |
5.3.3 现金流量表 |
第6章 前景分析 |
6.1 行业前景分析 |
6.2 TCL集团前景分析 |
6.3 TCL集团风险预测 |
6.4 对策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资产剥离的动因与经济后果 ——基于TCL集团资产剥离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相关概念 |
2.1.1 资产剥离的定义 |
2.1.2 资产剥离的类型 |
2.1.3 资产剥离与资产重组的关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归核化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2.4 融资理论 |
2.2.5 效率理论 |
2.3 国内外文献回顾及评述 |
2.3.1 资产剥离定义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2 资产剥离动因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3 资产剥离与关联交易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4 资产剥离的市场绩效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5 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6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资产剥离动因及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
3.1 资产剥离的动因 |
3.1.1 企业边界有限,优化资源配置 |
3.1.2 外部环境变化,调整战略方向 |
3.1.3 选择收缩业务,缓解融资需求 |
3.1.4 强化核心业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3.1.5 利用盈余管理,粉饰财务状况 |
3.1.6 注入优质资产,保持企业活力 |
3.2 资产剥离的时机选择 |
3.3 资产剥离的实施方式 |
3.4 资产剥离的绩效 |
3.4.1 资产剥离绩效评价方法 |
3.4.2 资产剥离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3.4.3 资产剥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3.5 资产剥离的风险及应对 |
第四章 家电及通讯终端行业分析 |
4.1 行业概况 |
4.1.1 家电行业概况 |
4.1.2 智能手机行业概况 |
4.2 行业竞争情况 |
4.2.1 家电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
4.2.2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
第五章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与资产剥离概况 |
5.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5.1.1 TCL集团股权结构 |
5.1.2 TCL集团主营业务构成 |
5.1.3 TCL集团经营业绩概况 |
5.2 TCL集团资产剥离方案及实施过程 |
5.2.1 TCL集团资产剥离方案 |
5.2.2 TCL集团资产剥离实施过程 |
第六章 TCL集团资产剥离案例分析 |
6.1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动因 |
6.1.1 企业资源有限,多元难以兼顾 |
6.1.2 融资需求迫切,分拆上市失败 |
6.1.3 主业竞争力减弱,调整战略方向 |
6.1.4 改变“家电”定位,提升估值水平 |
6.2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时机选择 |
6.2.1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6.2.2 竞争对手行为分析 |
6.2.3 标的资产发展状况分析 |
6.3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交易对手选择 |
6.4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实施方式 |
6.5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绩效 |
6.5.1 TCL集团资产剥离市场绩效分析 |
6.5.2 TCL集团资产剥离财务绩效分析 |
6.6 TCL集团资产剥离的风险及应对 |
第七章 启示与建议 |
7.1 启示与建议 |
7.2 展望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杉杉股份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战略转型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分拆动因的文献综述 |
1.3.2 关于分拆上市绩效的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本文框架图 |
1.5 研究方法与本文的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本文创新点 |
2 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分拆上市概念及特点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融资理论 |
2.2.2 战略转型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资产剥离理论 |
3 公司介绍及相关动因分析 |
3.1 杉杉股份公司简介 |
3.2 战略转型动因分析 |
3.2.1 外部因素 |
3.2.2 内部因素 |
3.3 分拆上市动因分析 |
3.3.1 提升企业独立化、专业化经营能力 |
3.3.2 缓解资金压力 |
3.3.3 管理层激励 |
4 杉杉股份分拆上市过程分析 |
4.1 分拆前的筹备过程 |
4.2 分拆上市的地点选择分析 |
4.2.1 国内分拆市场的发展状况 |
4.2.2 杉杉股份分拆市场选择分析 |
4.3 分拆上市的合规性分析 |
5 杉杉股份分拆上市经济后果分析 |
5.1 基于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分析 |
5.1.1 分拆上市股价波动情况分析 |
5.1.2 事件研究法分析 |
5.1.3 托宾Q值分析 |
5.2 分拆上市财务绩效分析 |
5.2.1 常规财务指标分析 |
5.2.2 经济增加值指标分析 |
6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注重选择分拆上市进行战略转型的时机 |
6.2.2 注重分拆上市后的长期绩效变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6)美的集团私有化小天鹅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贡献与不足 |
2.文献综述 |
2.1 私有化退市 |
2.1.1 私有化退市概念 |
2.1.2 私有化退市动因 |
2.2 换股吸收合并 |
2.3 并购绩效 |
2.3.1 并购绩效衡量 |
2.3.2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
2.4 文献综评 |
3.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3.1 上市公司私有化 |
3.1.1 上市公司私有化概念 |
3.1.2 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主要方式 |
3.2 换股吸收合并绩效 |
3.2.1 事件研究法 |
3.2.2 指标分析法 |
3.3 市场时机理论 |
3.4 分析框架 |
4.美的集团私有化小天鹅案例介绍 |
4.1 双方基本情况 |
4.1.1 美的集团基本情况 |
4.1.2 小天鹅基本情况 |
4.2 小天鹅被私有化的背景及过程 |
5.私有化小天鹅案例分析 |
5.1 私有化动因 |
5.1.1 促进美的集团转型升级 |
5.1.2 公司战略动机 |
5.1.3 服务于美的集团财务战略 |
5.2 私有化要约内容 |
5.2.1 私有化方式选择 |
5.2.2 私有化对价支付方式的选择 |
5.2.3 私有化换股价格确定 |
5.3 私有化时机选择 |
5.3.1 国家政策推动 |
5.3.2 白色家电行业消费升级 |
5.3.3 美的集团总体战略转型 |
5.3.4 小天鹅业绩上涨但股价走低 |
5.4 私有化小天鹅的效果分析 |
5.4.1 市场绩效 |
5.4.2 财务绩效 |
6.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1.1 企业绩效提升 |
6.1.2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
6.1.3 企业财务风险降低 |
6.2 启示 |
6.2.1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购方式 |
6.2.2 企业应注重并购后的资源整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径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归核化理论 |
2.1.2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1.3 融资理论 |
2.1.4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资产剥离概念 |
2.2.2 资产剥离动因 |
2.2.3 资产剥离与关联交易 |
2.2.4 资产剥离经济后果 |
2.2.5 文献评述 |
3 案例介绍 |
3.1 行业概况 |
3.1.1 家电行业 |
3.1.2 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 |
3.2 TCL科技概况 |
3.2.1 公司发展战略 |
3.2.2 公司业务概况 |
3.2.3 公司股权结构 |
3.3 TCL科技资产剥离概况 |
4 案例分析 |
4.1 TCL科技资产剥离的背景 |
4.2 TCL科技资产剥离的动因 |
4.2.1 归核化动因分析 |
4.2.2 资源优化配置动因分析 |
4.2.3 融资动因分析 |
4.2.4 改善上市公司估值 |
4.3 TCL科技资产剥离的特点 |
4.3.1 采用战略性剥离方式进行资产剥离 |
4.3.2 资产剥离购买方为关联方 |
4.3.3 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存在关联购销的风险 |
4.4 TCL科技资产剥离的经济后果分析 |
4.4.1 市场效应分析 |
4.4.2 财务绩效分析 |
4.4.3 公司治理分析 |
4.4.4 潜在风险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资产剥离动因复杂多样 |
5.1.2 采用关联交易方式实行战略性资产剥离 |
5.1.3 资产剥离经济后果相对较为消极 |
5.1.4 资产剥离信披违规可能存在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 |
5.2 启示与建议 |
5.2.1 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企业利用资产剥离实现战略转型 |
5.2.2 谨慎关联交易,警惕大股东利用资产剥离掏空上市公司 |
5.2.3 稳步推行重组,防范资产剥离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 |
5.2.4 改善公司治理,建立资产剥离长效评估机制 |
5.2.5 完善股权结构,避免资产剥离损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
5.2.6 严控信息披露,强化公司资产剥离相关的内控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TCL集团财务战略及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财务战略相关研究 |
2.1.2 财务绩效相关研究 |
2.1.3 财务战略驱动财务绩效 |
2.1.4 文献述评 |
2.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增长率 |
2.2.2 经济增加值 |
2.2.3 财务战略理论 |
2.2.4 财务战略矩阵 |
3 案例介绍 |
3.1 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
3.1.1 家电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
3.1.2 线上销售冲击线下零售 |
3.1.3 智能家居成为家电发展新方向 |
3.2 彩电行业发展概况 |
3.2.1 彩电行业增长逐渐放缓 |
3.2.2 面板成为产业链价值主体 |
3.3 TCL集团案例背景 |
3.3.1 TCL集团发展历程 |
3.3.2 TCL整体战略转型 |
4 TCL集团财务战略分析 |
4.1 投资战略 |
4.1.1 投资结构转向非流动资产 |
4.1.2 投资规模飞跃式增加 |
4.1.3 重点布局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 |
4.1.4 积极投资新兴发展领域 |
4.1.5 投资战略分析 |
4.2 融资战略 |
4.2.1 充分利用债券融资 |
4.2.2 主要依靠银行借款 |
4.2.3 积极使用股权融资 |
4.2.4 尝试新型融资方式 |
4.2.5 融资战略分析 |
4.3 营运管理战略 |
4.3.1 加强对期间费用的管控 |
4.3.2 提高营运资本周转效率 |
4.3.3 降低应收款对资金的占用度 |
4.3.4 加速存货周转效率 |
4.3.5 营运战略分析 |
4.4 收益分配战略 |
4.4.1 稳健的收益分配政策 |
4.4.2 收益分配战略分析 |
4.5 TCL财务战略小结 |
5 TCL集团财务战略实施效果评价 |
5.1 财务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框架 |
5.2 财务绩效评价 |
5.2.1 盈利能力 |
5.2.2 偿债能力 |
5.2.3 营运能力 |
5.2.4 风险抵御能力 |
5.3 构建财务战略矩阵 |
5.3.1 可持续增长能力 |
5.3.2 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
5.3.3 构建TCL的财务战略矩阵 |
5.4 TCL财务战略优化 |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康佳:传统企业的改革和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实业振兴康佳 |
混改后的奇效 |
电视产业的重新思考 |
签约鹿晗, 寻找跟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
(10)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 |
1.3.2 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 |
1.3.3 企业战略转型的测量 |
1.3.4 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电制造企业 |
2.1.2 战略转型 |
2.1.3 战略群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战略转型理论 |
2.2.3 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理论 |
3 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3.1 我国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1 我国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2 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的特点 |
3.2 外部环境对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分析 |
3.3 企业资源对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分析 |
3.3.1 有形资源影响因子分析 |
3.3.2 无形资源影响因子分析 |
3.3.3 人力资源影响因子分析 |
3.3.4 能力资源影响因子分析 |
3.4 历史绩效对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分析 |
4 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变量的设定 |
4.1.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1.3 影响因素研究的模型构建 |
4.2 研究过程 |
4.2.1 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测量 |
4.2.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4.2.3 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4.2.4 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结果与分析 |
4.3 研究结果及讨论 |
5 研究结论及实践启示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实践启示 |
5.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深康佳宣布全面进入战略转型年(论文参考文献)
- [1]海信视像跨国并购东芝TVS动因及绩效研究[D]. 王昊.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熵值法的海尔公司财务绩效研究[D]. 舒倩倩.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3]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TCL集团转型期研究[D]. 杜娱.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资产剥离的动因与经济后果 ——基于TCL集团资产剥离案例研究[D]. 肖雨婷. 苏州大学, 2020(03)
- [5]杉杉股份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战略转型为视角[D]. 鲍雨蕙.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2)
- [6]美的集团私有化小天鹅动因及绩效研究[D]. 马雯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D]. 胡晓靓. 暨南大学, 2020(04)
- [8]TCL集团财务战略及实施效果评价[D]. 霍星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康佳:传统企业的改革和转型[J]. 段笑笑.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9(06)
- [10]我国上市家电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研究[D]. 蒋海秀.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