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论文_杨涛,罗苹原,张鹏,刘平,邬国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不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股骨,创伤,胫骨,感染性,钢板,蛋白,骨膜。

骨不连论文文献综述

杨涛,罗苹原,张鹏,刘平,邬国林[1](2019)在《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7月—2017年7月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102例,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9.4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钢板组),各34例。比较叁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叁组患者中,外固定架组切口长度最短(12.4±3.4)cm(P<0.05);钢板组术中平均输血量最多(468.5±125.7)mL(P<0.05),术后平均引流量最多(178.4±35.2)mL(P<0.05);外固定架组平均手术时间最少(73.4±25.7)min(P<0.05);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8.7±36.9)d显着少于外固定架组(232.1±27.4)d及钢板组(203.8±16.5)d(F=12.956,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11.8%(4/34)显着低于外固定架组的57.1%(16/34)和钢板组的29.4%(10/34)(P<0.05)。术后12个月,髓内钉组HSS评分(85.1±1.9)分显着高于外固定架组(69.1±0.7)分及钢板组(76.1±2.9)分(P<0.0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能显着提高患肢的肢体功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低,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一种理想固定术式。(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伟,张志强,李伟,田峰,何彦国[2](2019)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力加压钢板组(11例)和带锁髓内钉组(12例)。动力加压钢板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406.48±54.42)ml、术中引流量为(96.48±20.09)ml,均明显少于动力加压钢板组的(486.13±61.33)、(176.79±27.3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带锁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而言,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更加显着,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胡寅峰,贾学文,黄军,毛海平[3](2019)在《超声造影(CEUS)评价冲击波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冲击波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40例(男23例,女17例)长骨骨折手术治疗后9个月骨折的骨段未见明显进展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患者行冲击波治疗为实验组,20例(男11例,女9例)保守治疗患者做对照组。实验组每周行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叁个月,于冲击波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将CEUS的微血管血流分为四级:0级=0%,1级=0-30%,2级=30-70%,3级=70-100%。使用秩和检验。并与周围软组织对比峰值和达峰时间。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20例患者中17例新生血管评分0分,3例评分1分,对照组20例患者是18例新生血管评分0分,2例新生血管评分1分,治疗后实验组5例新生血管评分1,9例评分2分,6例评分3分,对照组7例评分0分,9例评分1分,4例评分2分,实验组3个月后血管深度随时间显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一例患者外,其它所有冲击波治疗患者新生血管均出现早期进行性增长。冲击波治疗后骨折部位造影剂峰值较周围组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达峰时间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冲击波治疗患者骨不连骨段进展明显优于不治疗患者。结论 CEUS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监测骨不连的愈合情况,评价冲击波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谢程欣,余城墙,王维,王成龙,尹东[4](2020)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骨诱导特性,已被证实能够促进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骨愈合。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较少,并且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使得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相比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优势和不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发表的文献,筛选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相关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提供的Rev Man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各4篇,多为30-124例的小样本量研究,共计613例骨不连患者,观察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2)Meta分析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WMD=-1.24,95%CI(-1.70,-0.79),P <0.01];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自体骨移植(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费用高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为自体骨移植提供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同时也是自体骨移植物的安全佐剂,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潜在优势,但目前的证据暂不支持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5期)

邓伟,巨积辉,李雷,周正虎,李昌松[5](2019)在《胫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机械、暴力导致的高能量损伤案例越来越多,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1]。骨不连是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经统计,大约有5%~10%的患者术后发生骨不连,最新研究表明,骨不连发生率为1.9%~20.0%[2]。此类并发症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治疗周期延长,过度消耗社会资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医师处理较为棘手的难题。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吴东辉[6](2019)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4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实验组(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27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时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显着,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庞李贺,寿康全,鲍同柱[7](2019)在《无菌性股骨干骨不连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骨折固定替代物和愈合的辅助手段取得了进展,但股骨干骨不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也是外科医生的治疗困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和骨折特点进行个体化,根据骨不连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实现矫正畸形、优化肌肉力量和康复,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恢复。本文将对无菌性股骨干骨不连治疗方式作系统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光,魏有强,郭启发,张海云,洛松久美[8](2019)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抗生素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Ilizarov外固定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抗生素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本院收治的79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Ilizarov外固定技术,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抗生素。记录骨骼愈合时间与日常步行情况,并对不同时间Rasmussen评分、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IL-6水平、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下肢BI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日常步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骨骼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6、12个月Rasmussen评定分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CAM-1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CAM-1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下肢BI指数评分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下肢BI指数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抗生素,可促进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骼愈合,明显改善其日常步行情况,炎症得到缓解,膝关节功能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宁廷民,宋毓敏[9](2019)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3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膝功能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组患者(73.68%),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治疗骨不连,加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张言旭[10](2019)在《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对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对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骨不连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骨诱导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579.90±122.48)ml vs(665.78±124.09)ml],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92.89±11.06)min vs(104.55±10.31)min]、[(14.30±6.21)d vs(17.84±6.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6.51%,高于对照组的8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效果确切,可提高骨折愈合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优于骨诱导膜技术。(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骨不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力加压钢板组(11例)和带锁髓内钉组(12例)。动力加压钢板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406.48±54.42)ml、术中引流量为(96.48±20.09)ml,均明显少于动力加压钢板组的(486.13±61.33)、(176.79±27.3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带锁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而言,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更加显着,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不连论文参考文献

[1].杨涛,罗苹原,张鹏,刘平,邬国林.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

[2].张伟,张志强,李伟,田峰,何彦国.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胡寅峰,贾学文,黄军,毛海平.超声造影(CEUS)评价冲击波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谢程欣,余城墙,王维,王成龙,尹东.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5].邓伟,巨积辉,李雷,周正虎,李昌松.胫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6].吴东辉.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7].庞李贺,寿康全,鲍同柱.无菌性股骨干骨不连治疗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9

[8].李光,魏有强,郭启发,张海云,洛松久美.Ilizarov外固定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抗生素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9].宁廷民,宋毓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张言旭.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对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骨折类型骨不连不同骨折类型骨不连不同骨折类型骨不连不同骨折类型骨不连不同骨折类型骨不连患者,女,25岁,左肱骨骨折术后骨不

标签:;  ;  ;  ;  ;  ;  ;  

骨不连论文_杨涛,罗苹原,张鹏,刘平,邬国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