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涂敷论文-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

荧光粉涂敷论文-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粉涂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B,荧光粉涂敷,调光,调色

荧光粉涂敷论文文献综述

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1](2019)在《新型荧光粉涂敷LED光源COB封装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LED光源的调光、调色是实现LED智能照明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荧光粉涂敷调光、调色COB封装结构的设计,该设计采用蜂窝式的排列方式,可以在同一个光源、同一个发光面内实现不同色温的自由变换,同时确保色温变化的同时光源出光角度维持不变。该封装结构采用新型荧光粉涂敷封装设计,与传统LED光源器件相比具有耐高温、出光均匀、高可靠性等优势。(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江宾,宋国华,张广庚,缪建文,余鹏飞[2](2015)在《间隙型白光LED荧光粉层涂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远程荧光封装光源空间色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间隙型荧光粉涂敷方法。通过在透明基板的不同位置上预留环状间隙,以及控制环状间隙的宽度来调节空间色温分布。理论分析和仿真都表明了这种方法能够改善空间色温分布均匀性,实验结果显示,在56 mm直径的透明基板上,随着环形间隙直径或者间隙宽度的增大,最小的色温差异先减小后增大。当环形间隙直径为44 mm,间隙宽度为1 mm时,白光LED的最小色温差异达到752 K。(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5年09期)

陈易厅[3](2012)在《嵌入式LED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大功率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由于LED高亮度、色彩丰富、绿色节能、可智能化控制等优点,大功率LED代替传统照明方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LED巨大的市场注定其将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目前国内LED的生产工艺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外。LED荧光粉涂敷机作为LED生产封装的重要工序设备,在保证LED产品质量重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的控制系统在荧光粉涂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机器一般采用PC机和运动控制卡方式或PLC控制方式,成本高,可扩展性低,系统集成度低,实时性难于保证。LED荧光粉涂敷工艺复杂,控制方式多变。目前,国内外公司及研究机构竞相开展荧光粉涂敷工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基于ARM9的S3C2440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架构下,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中,针对LED荧光粉涂敷工艺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用户再编程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了应用程序的多元化友好人机交互模块、用户再编程功能模块、软件PLC模块;实现了集用户教导、自动、手动于一体的控制方式;本文设计的系统配合下位机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完成荧光粉的高速高精度涂敷。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嵌入式Linux的系统方案相对于传统的PC-Based系统而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硬件可裁剪、软件可通用、可靠性高等优点。功能强大,系统灵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有很强的移植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吴海彬,王昌铃,何素梅[4](2008)在《涂敷红、绿荧光粉的白光LED显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蓝光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激发红、绿两种荧光粉制作白光LED,首先保持两种荧光粉的配比不变,依次从2700~13000 K改变相关色温,发现在某一色温段时,显色指数达到最高。然后依次改变两种荧光粉的配比,重复试验,发现不同的荧光粉配比,达到最高显色指数所对应的色温段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匹配红、绿荧光粉和硅胶叁者之间的比例,可以实现在2700~13000 K之间的任一色温区,显色指数均能达到90以上,在4000 K以下的低色温区,显色指数可达到96。基于此,通过选择和匹配LED蓝光芯片、荧光粉的激发、发射波长,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实现在任意色温段使显色指数最大化的白光LED光谱设计。(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史永胜,张媛媛,何伟[5](2008)在《薄型化液晶背光源荧光粉涂敷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薄型化趋势,基于sol-gel法研究了一种新式薄型背光源沉降法涂屏技术.讨论了一次涂敷与二次涂敷性能、荧光粉表面形貌、膜厚与亮度的关系,获得了较好的屏制备条件,制作出了12.7 cm(5英寸)、亮度为65000 cd/m2的平面背光板.(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刘丽,吴庆,黄先,王健,褚明辉[6](2007)在《白光LED荧光粉涂敷工艺及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mA电流下,对自行设计的白光LED进行测试,发现荧光粉远离芯片封装方法与传统封装方法相比,流明效率提高了20.3%。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减小了LED芯片对荧光粉散射的吸收。同时测得随着正向电流的增加,色坐标x,y的值逐渐减小,色温升高,而光通量呈非线性增加,流明效率逐渐下降。(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刘霁,李万万,孙康[7](2007)在《白光LED及其涂敷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因其低能耗、无污染、长寿命等优点被称作第四代照明光源,应用前景广阔。简要介绍了LED的特点,比较了实现白光LED的几种方法。综述了光转换法中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白光LED用荧光粉种类,重点分析介绍了紫外激发型白光LED用荧光粉的优缺点和发展现状,并对白光LED及其涂敷用荧光粉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08期)

刘丽,吴庆,黄先,王建,褚明辉[8](2007)在《荧光粉的涂敷工艺对白光LED流明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蓝光 LED 激发黄色荧光粉(YAG)实现下转换合成白光,是目前半导体照明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白光 LED 应用在照明领域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流明效率,提高流明效率主要途径是提高芯片的亮度和荧光粉的效率,然而封装工艺对白光 LED 的流明效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荧光粉的涂层位置、浓度和厚度对流明效率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研究了涂层工艺对流明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胡玥,熊林[9](2006)在《白光LED荧光粉层涂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使用蓝光LED芯片加上YAG荧光粉材料,利用混合相加原理,得到白光,而白光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荧光粉层的厚度和均匀性。实验中,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主要是荧光粉涂敷的不同)生产了六类白光LED。从同一个样品不同方向的色坐标来分析荧光粉的均匀性,最后从工艺的角度来分析,确定结构叁为最佳的荧光粉涂敷方法。(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06年S1期)

Flora[10](2005)在《荧光粉涂敷法制白光LED》一文中研究指出1962年首只红色发光二极管GaAsP问世以来,40年间发光二极管(LED)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85年人们用GaAIAs制成的LED的发光强度第一次突破lcd。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对LED的开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替代了繁杂的液相法,通过开展InGaAIP四元素材料的研究,制成了高亮度黄光和黄绿光。同样采用MOCVD方法,以氮化物为代(本文来源于《中国标识》期刊2005年03期)

荧光粉涂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远程荧光封装光源空间色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间隙型荧光粉涂敷方法。通过在透明基板的不同位置上预留环状间隙,以及控制环状间隙的宽度来调节空间色温分布。理论分析和仿真都表明了这种方法能够改善空间色温分布均匀性,实验结果显示,在56 mm直径的透明基板上,随着环形间隙直径或者间隙宽度的增大,最小的色温差异先减小后增大。当环形间隙直径为44 mm,间隙宽度为1 mm时,白光LED的最小色温差异达到752 K。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粉涂敷论文参考文献

[1].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新型荧光粉涂敷LED光源COB封装结构的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9

[2].江宾,宋国华,张广庚,缪建文,余鹏飞.间隙型白光LED荧光粉层涂敷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5

[3].陈易厅.嵌入式LED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吴海彬,王昌铃,何素梅.涂敷红、绿荧光粉的白光LED显色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8

[5].史永胜,张媛媛,何伟.薄型化液晶背光源荧光粉涂敷技术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刘丽,吴庆,黄先,王健,褚明辉.白光LED荧光粉涂敷工艺及光学性质[J].发光学报.2007

[7].刘霁,李万万,孙康.白光LED及其涂敷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

[8].刘丽,吴庆,黄先,王建,褚明辉.荧光粉的涂敷工艺对白光LED流明效率的影响[C].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9].胡玥,熊林.白光LED荧光粉层涂敷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

[10].Flora.荧光粉涂敷法制白光LED[J].中国标识.2005

标签:;  ;  ;  ;  

荧光粉涂敷论文-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