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正义论文-石亚淙

刑事正义论文-石亚淙

导读:本文包含了刑事正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法学者,法治实践,刑法学研究,刑事法治

刑事正义论文文献综述

石亚淙[1](2017)在《将刑事正义融入血脉》一文中研究指出谢望原教授着书《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乃着者十多年间文章的集萃,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暖人心脾。刑事正义,用一个个实例展现,以简御繁;学者使命,在序言部分开宗明义,将其阐述为“客观中立地执着追求学术真理并推而广之”,并进一步阐释,“学者的使命就在于不断提(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7-07-27)

黄宗智[2](2016)在《中国古今的民、刑事正义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法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正义体系"的整体来重新思考中国古今的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和正式(国家)正义体系,特别强调民事正义体系和刑事正义体系的相互依赖、交搭和互动。然后,将其与"世界正义工程"(WJP)的"法治指数"所采用的框架相对比,借此论证古今"中华法系"与现代西方法律的异同,以及中国的调解体系与西方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差异。中华法系今天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主要的东亚文明国家起到重大的作用,应该破除一些影响较大的盲点和误区,探索一条超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分析框架的道路。(本文来源于《法学家》期刊2016年01期)

吴旭梦,姜懿[3](2013)在《从云南李昌奎案谈刑事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云南省李昌奎案为研究基础,依据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法》、《刑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当前刑事政策对案件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进行探讨。正义作为法的基本价值,必须以正当和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追求正义是法律的信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终极目标。(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11期)

孙万怀[4](2012)在《刑事正义的宣谕——宽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权的运作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正义性和合法性的要求。但是,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一定的道德约束,宽容则是道德约束的重要内容。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时代内涵中,鉴于对严打政策的修正,宽容正在或理应成为主要的取向。中国古代在忠恕思想的指引下,刑法的适用往往具有宽和与容恕的色彩,尤其是在法律伦理化之后,宽容的理念逐渐起步,并为权力所认可,进而成为权力行使者心中的道德律。在西方,宽容主要体现为宗教和法律的宽容,并成为西方法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虽然我国刑事政策的宽容要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自有观念的重拾,但西方刑事宽容的实践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在刑法的"合法性"要素缺损的时候,再一味追求法律规范的法定性,实质上就会出现权力对待犯罪的极度不宽容现象。宽容更深层次的意蕴是对真理和自由追求的结果,也是在高风险社会下管理手段创新的内在要求。就根源上讲,国家刑罚权的宽容是政治伦理的具体表达;而从其表现来看,司法宽容则是政策宽容的具体表达。(本文来源于《环球法律评论》期刊2012年05期)

张景义,余建华[5](2012)在《规范量刑,刑事正义的另一半》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内容   对刑罚裁量权的规范   量刑和定罪同等重要。过去,相关法律对量刑幅度、程序的规定不够明确。有时候,案情基本相似的案件,判决结果差别较大,俗称“同案不同判”,这种“估堆式”量刑的现象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在于每个法官的法律修养、实践(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2-09-05)

琳达·E.卡特,李立丰[6](2011)在《刑事正义与恢复性司法:卢旺达的冈卡卡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旺达在大规模种族屠杀犯罪发生之后,为了快速审结数目庞大的犯罪嫌疑人,开创性地创设了所谓"冈卡卡司法模式",这一模式试图兼顾刑事正义与种族和解等背行的司法目标。通过对比美国刑事司法体系与冈卡卡司法模式的意图,可以发现冈卡卡司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事实上,冈卡卡司法模式这种司法创新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必须被纳入到后冲突时代这一具体语境当中才能被更好地加以理解。(本文来源于《刑法论丛》期刊2011年04期)

蒋惠岭[7](2001)在《量刑 刑事正义的一半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很高兴能借这次几位加拿大专家来中国举办项目的机会,请你谈谈加拿大的刑事量刑制度。据我们了解,加拿大对量刑问题的重视也只是近20年的事。请你介绍一下大概情况。 答:八十年(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01-05-07)

沈德咏[8](2001)在《本月论点:量刑公正──刑事正义的最终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高级大法官,沈德咏同志始终关心本刊的每一步发展,始终关注司法体制改革给律师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他的担任江西省高级法院副院长、中共江西省纪检委副书记期间,曾多次为本刊执笔奉献大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第7期本刊发表的凝聚了他心血的经验的佳作《为中国司法体制问诊切脉》。此次应本刊之盛邀,他又一次执笔,提出了一个人所关心重要司法实践问题。公正和效率是司法公正的生命所在,而量刑公正则是司法公正的灵魂所在。──编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律师》期刊2001年01期)

刑事正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正义体系"的整体来重新思考中国古今的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和正式(国家)正义体系,特别强调民事正义体系和刑事正义体系的相互依赖、交搭和互动。然后,将其与"世界正义工程"(WJP)的"法治指数"所采用的框架相对比,借此论证古今"中华法系"与现代西方法律的异同,以及中国的调解体系与西方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差异。中华法系今天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主要的东亚文明国家起到重大的作用,应该破除一些影响较大的盲点和误区,探索一条超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分析框架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事正义论文参考文献

[1].石亚淙.将刑事正义融入血脉[N].检察日报.2017

[2].黄宗智.中国古今的民、刑事正义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法系[J].法学家.2016

[3].吴旭梦,姜懿.从云南李昌奎案谈刑事正义[J].法制与社会.2013

[4].孙万怀.刑事正义的宣谕——宽容[J].环球法律评论.2012

[5].张景义,余建华.规范量刑,刑事正义的另一半[N].人民法院报.2012

[6].琳达·E.卡特,李立丰.刑事正义与恢复性司法:卢旺达的冈卡卡模式[J].刑法论丛.2011

[7].蒋惠岭.量刑刑事正义的一半工程[N].人民法院报.2001

[8].沈德咏.本月论点:量刑公正──刑事正义的最终结果[J].中国律师.2001

标签:;  ;  ;  ;  

刑事正义论文-石亚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