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核周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抗体,类风湿,关节炎,蛋白,氨酸,补体。
抗核周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军[1](2015)在《抗丝集蛋白抗体及抗核周因子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是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我国RA患病率为0.36%,患病总人数至少400万[1]。RA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如不给予患者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发展加重,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通过对163例患者抗丝集蛋白抗体(AFA)及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检测,发现RA患者血清中AFA,APF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5年01期)
陈超,徐升强,王银,蒋冰,胡先泳[2](2014)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APF、CCP、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及血沉在RA中的意义,并探讨以上7种常用检查项目的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AKA,抗RA33抗体及使用速率散射比浊定量法检测RF,点化学发光法检测CRP及魏氏法检测血沉。共检测160例确诊RA患者、90例非RA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PF、AKA、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和RF的灵敏度分别为45.6%、33.8%,27.5%,80.0%,62.5%,71.9%及74.4%,特异度分别为94.2%,94.7%,92.1%,90.0%,68.9%,56.8%and 79.2%。RA患者这五种抗体的阳性率均显着高于非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中,RA阳性组,APF+RF+CCP联合筛查阳性率已经达到95.0%。结论 7种指标在检测RA均有显着意义,APF、抗CCP及RF联合筛查即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更多指标的联用更有助于早期发现RA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4年12期)
陈超,何丽玮,曹全,赵岚[3](2013)在《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AP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5项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AKA,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使用速率散射比浊定量法检测RF。共检测80例确诊RA患者和50例非RA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80例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PF、AKA、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和RF的灵敏度分别为61.3%、31.3%、28.8%、80.0%和77.5%,特异度分别为93.8%、93.8%、93.0%、97.7%和79.2%。RA患者5项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P<0.05)。联合检查中,RA阳性组APF+RF+CCP联合筛查阳性率已经达到95.0%。结论 4项指标在检测RA中同RF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APF、抗CCP及RF联合筛查即可获得较高阳性率,选择自身抗体联用更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RA患者。(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赵甲,陈军[4](2013)在《男性不育患者的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男性不育患者的抗核周因子(APF)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探讨分析不育原因。方法分析50例不育症患者和50例健康生育组的APF与RF检测结果。结果不育症患者RF水平为(26±12)U/mL,健康生育组RF水平为(18±8)U/mL,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生育组APF阳性率为4%,不育症患者APF阳性率(7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男性不育患者,有类风湿史或关节疼痛者,最好是抽血进行风湿全套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07期)
李玉芹,李立和[5](2012)在《补体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体的补体参与的间接免疫荧光两步法(简称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并做临床初步应用。方法以非吸烟、健康、无结缔组织病供者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为底物,加入被检者稀释血清,再加入补体,继加入抗补体C3C荧光素,核固红甘油缓冲液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细胞核的周围,即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均质荧光颗粒为阳性,阳性细胞占总细胞50%为APF阳性,做血清补体灭活前后APF检测结果比较。分别检测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和61例非RA对照者APF,并与荧光标记检测抗人IgG型APF一步法(简称免疫荧光一步法)比较。结果血清补体灭活前后APF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荧光方法检测APF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的荧光强度高于免疫荧光一步法,其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6.6%,均高于一步法;同一RA患者活动期APF荧光强度高于缓解期。结论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检测APF提高了分辨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同时检测IgM、IgA、IgG型抗体,可与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诊断RA相互补充,提高RA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2年07期)
李华丽[6](2011)在《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属Ⅲ型变态反应,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给其实验诊断上带来一定难度。RA的诊断常依赖临床症状及X线为依据,但无早期意义,易失去早期的治疗时机,所以其实验室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由于RA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所以其实验室检验主要是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核抗体(ANA)、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等。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RF、APF、ANA)进行一下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1年05期)
吕文,王霞,黄平,黄海涛,范震[7](2010)在《抗核周因子在胆道塑料内支架再阻塞中表达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胆道内支架再阻塞内容物的生物化学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胆道内支架阻塞机制。方法收集胆道疾病患者十二指肠内引流术(ERBD)后塑料内支架,肉眼分为支架阻塞组(20例)及未阻塞组(48例)。进行支架内膜抗核周因子(APF)的定量分析、细菌学和胆固醇、结晶钙盐红外透光率分析。结果阻塞组和非阻塞组APF蛋白定量分析分别为(10.39±2.17)和(17.29±9.52)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阻塞组支架内生物膜的胆红素钙和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未阻塞组(<0.01)。与未阻塞的支架相比,大多阻塞的支架内含多种类的细菌。结论阻塞支架内生物膜的主要成份是胆红素钙和胆固醇。APF有助于减缓胆道支架蛋白生物膜的形成,从而保持胆道通畅。(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0年07期)
黄晶,林花,王永新,姚迪[8](2010)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间接免疫荧光、斑点免疫荧光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3例老年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AKA、AFP和RF。结果抗CCP抗体灵敏度为50.6%,特异性96.3%;AKA检测灵敏度为38.6%,特异性96.3%;APF检测灵敏度为57.8%,特异性95.3%;RF灵敏度为77.1%,特异性83.2%;抗CCP+AKA+APF+RF四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19.2%,特异性100%。结论 CCP、AKA、APF及RF四种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老年RA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孙才,刘明旭[9](2010)在《血清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杭核周因子抗体(APF)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早期RA患者、90例非RA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PF和RF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RA组中APF阳性55例,RF阳性50例;非RA组中无APF阳性,RF阳性25例;正常对照组中无APF阳性,RF阳性1例。APF的特异性为100.0%,RF的特异性为81.4%。经统计学处理,RF的特异性与APF的特异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PF是RA的特异性血清指标,对早期RA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韩彤昕,李彩凤,王江,邝伟英,周怡芳[10](2009)在《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型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对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各型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JIA患儿111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AKA、APF和抗-CCP水平,对JIA各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评价,利用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结果多关节型与全身型、少关节型及附着点炎相关型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检测3种抗体,灵敏度为AKA>抗-CCP>APF,联合检测两种抗体灵敏度为AKA+抗-CCP>AKA+APF>APF+抗-CCP;特异性的比较,单一检测中抗-CCP,两项检测中APF+抗-CCP、AKA+抗-CCP及叁项抗体联合检测特异性较高;阳性似然比APF+抗-CCP和叁者联合检测较高。全身型中AKA、APF、抗-CCP单一及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接近0.5。多关节型AKA、APF及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2,P均<0.05。结论AKA、APF及联合检测对于判定JIA多关节型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否可成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09年12期)
抗核周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APF、CCP、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及血沉在RA中的意义,并探讨以上7种常用检查项目的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AKA,抗RA33抗体及使用速率散射比浊定量法检测RF,点化学发光法检测CRP及魏氏法检测血沉。共检测160例确诊RA患者、90例非RA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PF、AKA、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和RF的灵敏度分别为45.6%、33.8%,27.5%,80.0%,62.5%,71.9%及74.4%,特异度分别为94.2%,94.7%,92.1%,90.0%,68.9%,56.8%and 79.2%。RA患者这五种抗体的阳性率均显着高于非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中,RA阳性组,APF+RF+CCP联合筛查阳性率已经达到95.0%。结论 7种指标在检测RA均有显着意义,APF、抗CCP及RF联合筛查即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更多指标的联用更有助于早期发现RA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核周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军.抗丝集蛋白抗体及抗核周因子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
[2].陈超,徐升强,王银,蒋冰,胡先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
[3].陈超,何丽玮,曹全,赵岚.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4].赵甲,陈军.男性不育患者的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5].李玉芹,李立和.补体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J].检验医学.2012
[6].李华丽.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1
[7].吕文,王霞,黄平,黄海涛,范震.抗核周因子在胆道塑料内支架再阻塞中表达作用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
[8].黄晶,林花,王永新,姚迪.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9].孙才,刘明旭.血清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0].韩彤昕,李彩凤,王江,邝伟英,周怡芳.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型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