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地震震源深度: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带深度探讨

云南景谷地震震源深度: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带深度探讨

论文摘要

地震深度能够约束地壳流变结构,成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带深度为10km左右,而存在于古老稳定地块的新生断裂上,地壳脆韧性转换带深度在地壳浅部数千米处.但是构造活动区新生断裂的相关研究较少,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_w6.1地震为此提供了一个较为难得的案例.本文使用基于Pn/Pg相对定位方法和CAP(cutand paste)方法分别反演得到了景谷主震和2次5级以上余震的震源起始破裂深度和矩心深度.主震的起始深度为9.5km,矩心深度为5.0km,主震破裂于深部然后向浅部发展,而2次余震可能表现为圆盘式破裂,其震源矩心深度与起始深度较为接近.综合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和区域流变结构,发现3次地震的深度与电性高低阻分界面和岩石强度拐点深度接近,由此可以认为这一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深度约为10km.此次景谷地震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强烈区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带深度与成熟断裂类似,不同于古老稳定地块新生断裂的流变结构.

论文目录

  • 1 数据与方法
  • 2 震源深度反演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烁帆,曾祥方,王向腾,王清东

    关键词: 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带,地壳流变结构,震源深度,景谷地震

    来源: 科学通报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5908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4066)资助

    分类号: P315

    页码: 474-484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9394K

    下载量: 140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幔转换带的金属铁限制了硅酸盐的水化作用[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6)
    • [2].利用接收函数研究中亚造山带中部地区的地幔转换带结构[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3)
    • [3].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J]. 地学前缘 2017(04)
    • [4].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 [5].转换带的分类浅述[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
    • [6].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09(03)
    • [7].杭州湾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内的碳循环[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3)
    • [8].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 [9].查干凹陷西部次凹构造转换带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2)
    • [10].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地球科学 2016(09)
    • [11].地幔转换带中的水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学前缘 2010(03)
    • [12].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中国海上油气 2016(05)
    • [13].石臼坨凸起中段构造转换带特征及作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1)
    • [14].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3)
    • [15].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0)
    • [16].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7].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4)
    • [18].地幔转换带:地球深部研究的重要方向[J]. 地学前缘 2010(03)
    • [19].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03)
    • [20].苏北溱潼凹陷草舍转换带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
    • [21].黄骅坳陷横向构造转换带与基底三分结构的重磁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 [22].特长隧道景观带与交通转换带联合设计与研究[J]. 公路 2019(06)
    • [23].断陷盆地构造转换带对砂体分布影响研究[J]. 复杂油气藏 2016(01)
    • [24].断裂转换带作为油气侧向、垂向运移通道的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5)
    • [25].长沙岭转换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02)
    • [26].辽东湾坳陷挤压型和拉张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1)
    • [27].构造转换带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为例[J]. 岩石学报 2011(03)
    • [28].洋陆转换带类型特征和形成机理及其在南海北部的表现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4)
    • [29].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盆地发育动力学机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 [30].渤海海域辽西构造带S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控藏作用定量表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标签:;  ;  ;  ;  ;  

    云南景谷地震震源深度: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带深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