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何贝雅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在“和谐发展,个性生长”的育人模式指导下,把培养学生的爱心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的人才。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用爱与学生沟通,用爱感化学生。
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张同学是高一(5)班的一名男生,平时衣着时髦,但不爱学习。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播放关于非洲原始部落生活的记录片,片中讲述的是非洲原始部落独特的审美方式。在播放的过程中,张同学始终与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谈论课外话题,交谈声音较大而影响了其他同学。为了不打断同学们观看影片,我走到他面前,问了他的名字便转身离开。下课后,张同学主动找我交谈,我看出了他的愧疚,但没有直奔主题。我观察到他穿了一件新款的牛仔外套,于是立刻赞美他:“你的衣服很漂亮,是新买的吗?”他有点开心又有些不安地说:“是啊。”我继续欣赏他的衣服说:“嗯,你的眼光很不错,如果认真听课的话还能进一步提高你的审美能力呢。”说罢,我便伸出右手说:“做个朋友吧!”他非常错愕地迟疑了几秒,然后在裤子上擦了擦手心汗再和我握手。从那以后,张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再没有出现以上的情况了。
在这事件中,我体会到了教育学生不一定都需要严厉的语态,应该注意施爱的方式,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平等对话,让学生感受到爱。绝大部分老师对学生有爱心,但往往由于方式方法的不当带来了反效果。因此教师要时时自省,不断纠正性格、方法的缺陷,施给学生真正的爱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大概就是指爱心、平等之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之心吧。林同学是高一(10)班的一名男生,本学年第一学期是我任教于他们班,第二学期换了李老师任教。有一次,林同学在课堂上玩弄手机被李老师没收了,然后李老师转交给我处理。放学后,林同学拿着检讨书来找我了。我先仔细看了文章的内容,首先纸张是在记事本中随手撕下来的一页纸,全文没有标题,格式不正确,检讨人没有署名,短短的几十个文字中还出现了错别字,因此我初步判断该学生的认错态度不佳,必须认真地给予思想教育。
整个谈话只花了十五分钟,但我看到了林同学态度上的良好转变。一开始,他忽悠我自己家里很穷,住在山(三)区。在我的追问下,他说是某住宅小区的第三小区。由此我明白了该同学是在悄悄试探我的脾性并给我下圈套。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没有揭穿他的心思,而是采用了小学语文老师给学生纠正拼音的方法对他说:“三(san)区,不是山(shan)区。”他听了之后显得有些不安,我乘势追击,说:“你的检讨书没有署名,把名字写上吧。”他拒绝了我的要求,估计是害怕我通知家长了。于是我站在他的立场对他说:“你写检讨书,是不是想拿回手机呢?”他点头,我接着说:“你的检讨书上没有名字,那我把手机归还给谁呢?我怎么才能找到手机的主人呢?他听了之后默认地往前靠近了一步,但还是不愿意拿起笔。我没有强迫他,最后说了一句正中他心思的话:“是不是想拿回手机,是就写名字吧。”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在谈话中得知,他根本不认识我,不知道我上学期曾经教过他们,更不知道本学期已经换了另一位老师。我哭笑不得,我装作很伤心很自责的样子拍打着自己的脑袋:“真对不起,老师做得不够好,上课的时候没有关注你,所以你才不记得老师。”林同学见状,马上安慰我:“老师,不关你的事,是我没听课。”最后,林同学回去用了一张新的原稿纸工工整整地写了一篇检讨书交给我。临走前,他问我:“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我笑了,心里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他接纳了我这位老师,所以才有兴趣知道我的名字,多可爱的学生啊!
林同学的事例,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虽然做错了,但我作为教师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也许,正是多年来,他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才促使他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你每处理一件事情,学生都会把你对他的处理与你对别人的处理进行比较。公平才能产生认同,厚此薄彼必然产生逆反和抵触。学生无论智商、性别、家庭背景等不同,但他们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只有老师具有爱心,真正关心他们,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
从此以后,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小细节了。例如,学生的手受伤了,我会心疼地说“很疼吧”。学生穿了一双好看的鞋子,我会说“很好看,在哪里买的?”学生换了新的发型,新的眼镜框,我都会立即赞美。久而久之,学生也主动问候我了。
作为教师,要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在“和谐发展,个性生长”的教育模式下,全面了解学生,关怀体贴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理智地引导学生,用爱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