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仿酶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酶,蛋白,儿茶素,多酚,卵白,胶束,环己酮。
仿酶催化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双凤,王淮,陈家丽,姚日生[1](2019)在《SO_3微热爆/酶催化H_2O_2氧化联合稀碱预处理稻草秸秆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已有的SO_3微热爆协同稀碱处理方法基础上,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利用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AB90027胞外酶液对芳香化合物的氧化作用,提出了SO3微热爆/酶催化H_2O_2氧化联合稀碱液预处理法,该法能显着提高稻草秸秆中的木质素去除率,提高综纤维素含量。经过工艺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10;粘质沙雷氏菌酶液浸润温度为55℃,浸润时长为60 min;5%H2O2氧化温度为55℃,氧化时长为4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木质素含量从12.28%降至1.71%,木质素剥离率达到86.16%,综纤维素的含量达到92.8%。(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鲁佩玉[2](2019)在《豆壳过氧化物酶催化硫醚氧化制备手性亚砜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亚砜是一类运用十分广泛的化学药物中间体,其合成一直是手性合成领域的探究热点。目前企业中应用的手性亚砜的生产方法,大多是应用化学法合成,但其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近年来,很多科学家聚焦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亚砜。目前对以手性亚砜类药物硫醚作底物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用SHP(Soybean hull peroxidase,豆壳过氧化物酶)催化的方法完成了奥美拉唑的生物催化制备,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课题构建了PEG4000/柠檬酸钠双水相体系对豆壳中的SHP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双水相萃取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双水相体系萃取的最佳柠檬酸钠浓度,PEG4000浓度,水相pH、提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使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显着因素,筛选出了双水相萃取SHP的最佳条件。结合丙酮沉淀法,并进一步探究了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得到进一步纯化SHP的最佳Zn~(2+)离子浓度为0.01 mol/l,丙酮分级沉淀的上下限分别为2倍体积丙酮及一倍体积丙酮。其次,本课题对实验室自制的SHP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实验发现SHP在温度为20℃-50℃,pH在4-8的范围内稳定,并且SHP对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敏感度不高。不同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影响差异较大,在醇类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脂肪烃类有机物。最后,本课题采用反胶束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研究,绘制了反胶束相图,探究了反胶束体系中影响SHP催化底物非天然奥美拉唑硫醚不对称氧化的的因素,得到最佳有机溶剂种类为、Wo值、CTAB浓度、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确定最佳反胶束体系各个参数。在最佳条件下能够达到奥美拉唑硫醚的转化率为60%,s-奥美拉唑的ee值达96%以上。(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2)
陈潇[3](2019)在《脂肪酶催化非专一性在氧化反应及多组分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是一类具有多种催化能力的酶,具有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催化能力强等特点。本篇论文主要研究脂肪酶催化非专一性在氧化反应和多组分反应中的应用,为有机合成研究提供一条环保且高效的途径。脂肪酶在很多反应中都显示出良好的催化能力(Aldol反应,MoritaBayis-Hillman反应,Mannich反应,Knoevenagel反应,Henry反应,Markovnikov反应,Michael反应,Hantzsch反应)。许多研究证明通过羧酸或酯的过水解反应,脂肪酶可以催化过氧酸的原位生成,而这种原位生成的过氧酸在烯烃环氧化,拜尔-魏立格反应等多种氧化反应中均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我们探讨研究了一种以脂肪酶介导的方法来实现Dakin反应。室温条件下,Novozym435催化羟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相应的酚类化合物,产率高达90%-97%,并且Novozym435能够重复使用10次以上,酶活性无明显下降。本论文也为Dakin反应的绿色催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近年来,脂肪酶催化多组分反应已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酶催化非专一性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酶促多组分反应已经能够合成很多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些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酶在多组分反应中的应用。我们研究了脂肪酶催化非专一性在催化叁组分反应合成二氢吡喃并[4,3-b]吡喃中的应用。60℃条件下,PPL催化苯甲醛,丙二腈和4-羟基-6-甲基-2H-吡喃-2-酮叁底物反应生成二氢吡喃并[4,3-B]吡喃化合物,产率高达80.8%-96.8%。与化学催化相比,利用脂肪酶催化则更加温和高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邹卓[4](2019)在《从纳米尺度调控仿生酶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电化学氧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O_2~(·-))的浓度变化与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对细胞释放的O_2~(·-)进行检测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疾病快速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细胞释放的O_2~(·-)浓度低、扩散快、活性高且半衰期短,对其定性定量检测难以实现。在诸多检测方法中,电化学方法表现出响应快速、操作简易、成本低廉等优点,尤其适合在避免对细胞新陈代谢和相关生理活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用于对细胞释放的O_2~(·-)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通常,O_2~(·-)电化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主要依赖于电极表面上的生物酶,但生物酶易失活、成本高且产量低,而基于仿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克服基于生物酶而产生的问题。因此,设计合成制备方法简单、具有高催化活性且成本低廉的仿生酶,从而构建出具有低检测限、短响应时间、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及宽线性范围的O_2~(·-)电化学传感器,成为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为仿生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论文从纳米尺度出发,针对仿生酶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O_2~(·-)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载体、活性基团以及反应中心等因素,从材料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反应中心在一维、二维、叁维的不同存在形式下进行探索,设计了四种新型仿生酶,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从而实现了对细胞释放O_2~(·-)的定性定量检测。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1.通过简单的室温沉淀法和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了磷酸钴(Co_3(PO_4)_2)和碘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I-rGO)材料,并合成Co_3(PO_4)_2/I-rGO仿生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并检测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受药物刺激释放的O_2~(·-)。基于该Co_3(PO_4)_2/I-rGO仿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对O_2~(·-)的检测限低(1.67 nmol·L~(-1))、响应时间短(2.99 s)、灵敏度高(177.14μA·(μmol·L~(-1)·cm~2)~(-1))、线性范围宽(1.67nmol·L~(-1)-2.195×10~3 nmol·L~(-1))且特异性强。相较于Co_3(PO_4)_2/rGO,Co_3(PO_4)_2/I-rGO能更有效地催化O_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这是由于碘的掺杂导致rGO缺陷位置增加,使得I-rGO可以比rGO吸附更多的Co_3(PO_4)_2,从而具备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同时,由于Co_3(PO_4)_2/I-rGO仿生酶中催化O_2~(·-)电化学氧化行为的主要部分是Co~(2+),且与Co_3(PO_4)_2紧密结合的I-rGO可以起到加速电子转移的作用,所以I-rGO可以与Co_3(PO_4)_2起到更有效地协同催化作用。2.通过在氮硫共掺杂石墨烯(NSG)上原位生长高密度纳米钴(Co)颗粒制备了一种新型Co-NSG一维仿生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并检测DU145细胞受药物刺激释放的O_2~(·-)。基于该Co-NSG仿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对O_2~(·-)的检测限低(1.67 nmol·L~(-1))、响应时间短(1.35 s)、灵敏度高(628.86μA·(μmol·L~(-1)·cm~2)~(-1))、线性范围宽(1.67 nmol·L~(-1)-575 nmol·L~(-1))且特异性强。这说明,Co-NSG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O_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其中,Co被鉴定为该仿生酶的活性位点,NSG为Co的原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且起到了加速电子传递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该仿生酶的催化活性。3.通过温度控制对碳纳米纤维(CNFs)的孔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调节,使其能够更好地吸附DNA并引导磷酸锰(Mn_3(PO_4)_2)在其上生长,从而制备了Mn_3(PO_4)_2-DNA/CNF二维仿生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并分别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受药物刺激释放的O_2~(·-)。基于该Mn_3(PO_4)_2-DNA/CNF仿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对O_2~(·-)的检测限低(1.67nmol·L~(-1))、响应时间短(3.17 s)、灵敏度高(249.29μA·(μmol·L~(-1)·cm~2)~(-1))、线性范围宽(1.67 nmol·L~(-1)-747.5 nmol·L~(-1))且特异性强。其中,CNFs的介孔可以有效吸附DNA,进而引导Mn_3(PO_4)_2在其上呈二维线性生长。这不仅有效解决了Mn_3(PO_4)_2易团聚的难题,还促进了仿生酶与导电材料更好的贴合,在增大反应面积的同时加速电子传递,从而增强了该仿生酶的催化活性。4.通过表面自组装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修饰植酸(phytic acid,PA),进而合成了一种新型叁维Mn-PA-MWCNTs仿生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并检测人肺癌细胞(A549)受药物刺激释放的O_2~(·-)。基于该Mn-PA-MWCNTs仿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不仅检测限低(1.25 nmol·L~(-1))、响应时间短(2.15 s)、线性范围宽(1.25 nmol·L~(-1)-175 nmol·L~(-1))、特异性强,还表现出迄今为止所见O_2~(·-)电化学传感器报道中最高的灵敏度(757.16μA·(μmol·L~(-1)·cm~2)~(-1))。其中,PA不仅带有与DNA类似的高密度磷酸基团,能够与带正电的锰离子(Mn~(2+))结合成为质地均匀的叁维仿生酶,还克服了DNA成本高和存储难等缺点,成为一种更廉价、稳定、且制备工艺简单的Mn_3(PO_4)_2合成模板。MWCNTs管壁上丰富的小洞样缺陷及其高导电性在有效固定PA的同时起到了加速电子传递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仿生酶的催化活性。综上所述,在物理结构和化学组分水平上对纳米材料进行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精细调控仿生酶催化O_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从而构建出具有低检测限、短响应时间、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及宽线性范围的O_2~(·-)电化学传感器。这主要是由于功能纳米材料的改性基团可以增强仿生酶的特异性,而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特征起到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和提高导电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仿生酶的催化活性,进而提升了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论文为从纳米尺度调控仿生酶催化O_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5)
李锦花,李赛花,马明,陈丹超,许海峰[5](2019)在《氯化血红素模拟酶催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染发剂中的过氧化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过氧化氢能够在氯化血红素的催化下将底物对羟基苯乙酸氧化成具有荧光的二聚体的性质,首次建立了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染发剂中过氧化氢的方法。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和柱后衍生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氯化血红素的浓度为8μmol·L-1,底物对羟基苯乙酸的浓度为80μmol·L-1,衍生化试剂的pH 10.5,衍生温度为35℃时衍生效率最高。在优化的条件下,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0.005μmol/l~50μmol/l,样品的检测限为0.3 mg·kg-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2%~98.6%之间。该方法比现有的测定染发剂中过氧化氢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等显着优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6](2018)在《安徽卓润新型环保材料1000t/a环己酮绿色酶催化氧化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由安徽卓润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一套1000t/a环己酮绿色酶催化氧化项目,年加工环己酮能力1000吨;年生产己二酸约780吨,己内酯390吨,混酸130吨。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付静,江和源,张建勇,施莉婷,王伟伟[7](2019)在《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通过多种氧化途径形成种类和构成都很复杂的氧化聚合产物,也赋予了红茶特有的色泽和口感。目前研究较多的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类和聚酯型儿茶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形成的反应途径、儿茶素酶性氧化中的外源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底物的特异性、儿茶素酶性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儿茶素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在茶类加工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儿茶素酶性氧化机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茶叶深加工提供应用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杜会茹,黄文杰,杨雷,于文国[8](2018)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四氧化叁铁固定化酶催化葡萄糖酸锌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葡萄糖和氧化锌为原料,在四氧化叁铁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下,用简便方法合成葡萄糖酸锌,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合理范围。以反应温度、缓冲溶液pH、D-葡萄糖体积量为考察因素,以葡萄糖酸锌的产量为因变量,通过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糖酸锌制备工艺条件。根据建立的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8℃、缓冲溶液pH 7.3、D-葡萄糖体积量3 mL,获得葡萄糖酸锌量的最高值为406.16 mg,与模型预测值偏差0.58%。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法制备葡萄糖酸锌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06期)
刘珂[9](2018)在《多酚氧化酶催化鸡蛋卵白蛋白交联对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卵白蛋白(Ovalbumin,OVA)是鸡蛋蛋清中的主要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且易于分离纯化,作为模式蛋白被用于蛋白质功能、结构和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同时,OVA还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乳化性及起泡性等加工特性,在食品加工方面多有应用。OVA也是引起鸡蛋过敏的关键。所以,通过加工方法改变OVA的结构,来降低其致敏性,开发低致敏蛋制品,同时优化蛋白功能性,可以促进鸡蛋的加工利用与消费。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时间的加热方式,添加化学试剂的方法使OVA变性;利用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对变性的OVA进行催化交联。通过SDS-PAGE电泳及紫外分光光谱法对交联条件进行筛选,寻找最佳的交联反应条件;利用光谱学方法表征OVA样品的结构;采用SDS-PAGE方法评估不同OVA样品的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性;利用竞争ELISA和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KU812体外细胞模型,评估OVA致敏性的变化;并对交联前后OVA的加工功能特性分析评定。研究的主要方法、结果以及结论如下。1.利用SDS-PAGE电泳和紫外光谱,确定了OVA最佳变性辅助交联的条件:1.0 mg/m L的OVA样品100μL,pH 7.0条件下,两种变性处理参数分别为:热变性为100℃水浴加热5min;化学变性为加入0.5%SDS于50℃水浴1 h;不同变性处理后的OVA样品分别加入PPO,使体系中酶活为1000 U/m L,50℃恒温水浴锅交联8 h。OVA样品共6组:天然OVA(N-OVA),100℃-5min热处理OVA(H-OVA),0.5%SDS变性OVA(SDS-OVA);天然OVA交联产物(CL-OVA),100℃-5min热处理辅助PPO催化OVA交联产物(CL-H-OVA),0.5%SDS变性辅助PPO催化OVA交联产物(CL-SDS-OVA)。2.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圆二色光谱及ANS荧光光谱表征OVA样品结构的变化。以N-OVA为对照,其余OVA样品的二级结构均发生改变。其中,H-OVA发生热聚合,分子量增大,表面疏水性增加;SDS-OVA分子量无明显改变,表面疏水性增加;CL-H-OVA和CL-SDS-OVA组OVA分子有不同程度的聚合,表面疏水性降低,但仍高于N-OVA表面疏水性。3.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评价不同OVA样品的消化性。只有N-OVA不易被胃肠消化,经变性和变性辅助交联的OVA样品均利于胃肠消化,可显着提高OVA的消化速率。4.利用竞争ELISA检测不同OVA样品及其胃肠消化产物的IgG和IgE结合能力。在所有的样品中,CL-H-OVA及其胃肠消化产物的IgG和Ig E结合能力最低,表明热辅助PPO交联OVA降低其过敏原特性的效果最显着。5.通过检测嗜碱性粒细胞KU812活化脱颗粒释放的组胺、β-HEX、TNF-α和IL-6含量评估各组OVA样品的致敏性。N-OVA组激发的KU812细胞活化脱颗粒最显着,活性物质释放量也最多;CL-H-OVA组释放的细胞生物活性物质最少,致敏性相对最低。6.通过对OVA样品的功能性进行检测,变性交联OVA的起泡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显着提高,但起泡稳定性改善不显着。利用流变仪检测其流变特性,两种不同变性方式辅助PPO交联,使OVA溶液的粘弹性都有所改变,粘度增加。通过对样品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表明CL-H-OVA和CL-SDS-OVA的抗氧化能力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29)
焦铭[10](2018)在《儿茶素干预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诱导大豆伴球蛋白氧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人类理想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脂肪氧合酶(LOX)能催化残余脂质缓慢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导致大豆蛋白氧化,降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本文旨在探究儿茶素干预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LA)诱导大豆伴球蛋白(7S)氧化的作用机理,为调控大豆蛋白氧化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大豆制品品质控制与提升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7S对四种多酚(咖啡酸,绿原酸,儿茶素以及槲皮素)的载荷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四种多酚与7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加热处理显着提高7S对植物多酚的亲和力及其抗氧化活性。相比于咖啡酸和槲皮素,儿茶素和绿原酸对于7S有较高的亲和力,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力是四种多酚与7S相互作用时的重要作用力;通过ABTS、ORAC法评价四种多酚对7S抗氧化活性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多酚显着提高7S的抗氧化活性,7S-多酚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儿茶素>槲皮素>绿原酸>咖啡酸。采用动态滴形分析法探究7S-C复合物在红花籽油/水界面上的界面张力以及界面膜扩张流变性质,探究7S与儿茶素的相互作用对7S的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S与儿茶素的相互作用不会对7S的界面特性和乳化性产生负面影响;构建以红花籽为油相,以7S-C复合物为乳化剂的乳液体系,通过加入LOX进行催化氧化,研究7S-C复合物对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S-C复合物稳定的红花籽油乳液体系中,H-7S-C复合物可以通过抑制油脂氧化、蛋白羰基的形成和巯基的损失,提高乳液的稳定性。(2)建立LOX-LA模拟氧化体系,诱导大豆伴球蛋白氧化。制备儿茶素-蛋白复合物提高7S抗氧化活性,考察儿茶素-蛋白相互作用对LOX催化亚油酸诱导的大豆伴球蛋白氧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LOX-LA氧化体系中,儿茶素-蛋白相互作用有效抑制油脂和蛋白氧化;建立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研究儿茶素-蛋白相互作用对LOX介导蛋白生物利用度降低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氧化后的7S较难被消化,生物可及度较低,氧化程度越高生物可及度越低,加热可以提高7S在胃部的消化率,儿茶素-蛋白相互作用可显着提高氧化蛋白的生物可及度。氧化后的7S模拟消化产物中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活性肽种类降低;加热处理以及儿茶素-蛋白相互作用可提高氧化蛋白消化后的营养特性,释放更多的必需氨基酸、抗氧化肽、ACE抑制肽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肽。(3)建立LOX-LA模拟氧化体系,诱导7S氧化。在氧化反应启动时,在体系中加入儿茶素,考察儿茶素对LOX催化亚油酸诱导的大豆伴球蛋白氧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LOX-LA氧化体系中,儿茶素可通过抑制LOX活性有效抑制油脂和蛋白氧化;以4种含有邻二苯酚结构的植物多酚(咖啡酸、绿原酸、儿茶素、槲皮素)为研究对象,基于Linweaver-Burk作图法以及荧光光谱法,明晰其对LOX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四种多酚对LOX的抑制活性IC_(50)值为槲皮素(127.21μM)<儿茶素(143.34μM)<咖啡酸(165.51μM)<绿原酸(179.70μM),含有邻二苯酚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和槲皮素)对LOX的抑制作用强于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和咖啡酸)。儿茶素与槲皮素是LOX的非竞争型抑制剂,绿原酸与咖啡酸是LOX的以非竞争性抑制为主导的竞争-非竞争性混合型抑制剂。绿原酸、咖啡酸、儿茶素与槲皮素均能导致LOX中多个荧光基团发生荧光猝灭反应。多酚对LOX的抑制活性不仅取决于多酚与LOX的亲和力强弱,还取决于多酚与LOX的结合位点。低浓度的儿茶素和槲皮素两两复合时,呈现协同作用,可高效调控LOX活性来干预大豆蛋白氧化。(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仿酶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亚砜是一类运用十分广泛的化学药物中间体,其合成一直是手性合成领域的探究热点。目前企业中应用的手性亚砜的生产方法,大多是应用化学法合成,但其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近年来,很多科学家聚焦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亚砜。目前对以手性亚砜类药物硫醚作底物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用SHP(Soybean hull peroxidase,豆壳过氧化物酶)催化的方法完成了奥美拉唑的生物催化制备,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课题构建了PEG4000/柠檬酸钠双水相体系对豆壳中的SHP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双水相萃取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双水相体系萃取的最佳柠檬酸钠浓度,PEG4000浓度,水相pH、提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使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显着因素,筛选出了双水相萃取SHP的最佳条件。结合丙酮沉淀法,并进一步探究了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得到进一步纯化SHP的最佳Zn~(2+)离子浓度为0.01 mol/l,丙酮分级沉淀的上下限分别为2倍体积丙酮及一倍体积丙酮。其次,本课题对实验室自制的SHP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实验发现SHP在温度为20℃-50℃,pH在4-8的范围内稳定,并且SHP对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敏感度不高。不同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影响差异较大,在醇类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脂肪烃类有机物。最后,本课题采用反胶束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研究,绘制了反胶束相图,探究了反胶束体系中影响SHP催化底物非天然奥美拉唑硫醚不对称氧化的的因素,得到最佳有机溶剂种类为、Wo值、CTAB浓度、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确定最佳反胶束体系各个参数。在最佳条件下能够达到奥美拉唑硫醚的转化率为60%,s-奥美拉唑的ee值达96%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酶催化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双凤,王淮,陈家丽,姚日生.SO_3微热爆/酶催化H_2O_2氧化联合稀碱预处理稻草秸秆的工艺研究[J].广东化工.2019
[2].鲁佩玉.豆壳过氧化物酶催化硫醚氧化制备手性亚砜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3].陈潇.脂肪酶催化非专一性在氧化反应及多组分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邹卓.从纳米尺度调控仿生酶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电化学氧化行为[D].西南大学.2019
[5].李锦花,李赛花,马明,陈丹超,许海峰.氯化血红素模拟酶催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染发剂中的过氧化氢[J].广东化工.2019
[6]..安徽卓润新型环保材料1000t/a环己酮绿色酶催化氧化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8
[7].付静,江和源,张建勇,施莉婷,王伟伟.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9
[8].杜会茹,黄文杰,杨雷,于文国.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四氧化叁铁固定化酶催化葡萄糖酸锌合成工艺研究[J].化学试剂.2018
[9].刘珂.多酚氧化酶催化鸡蛋卵白蛋白交联对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8
[10].焦铭.儿茶素干预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诱导大豆伴球蛋白氧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