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_崔小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阿片,受体,神经肽,疼痛,激动剂,模型,拮抗剂。

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小天[1](2018)在《中药配合低剂量强阿片对中度癌痛镇痛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癌癌痛时的处方特点,研究癌痛代表中药“胆南星”的作用机理,明确低剂量强阿片药治疗中度癌痛是否优于传统二阶梯药,进一步探讨低剂量强阿片药与中医药联合治疗癌痛的协同增效作用。材料与方法:1.肺癌合并癌痛治疗的处方分析。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曾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肿瘤科门诊及住院肺癌癌痛患者,每名患者随机纳入1张处方。统计其用药味数、高频药物、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用量、毒性药以及中医辨证情况进行统计;将处方所用高频药物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组方规律及不同疼痛评分中药应用特点。2.胆南星止痛作用的实验研究。选择健康雄性KM小鼠,体重20±2g。将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胆南星组3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2g/kg,胆南星组给予胆南星7.8g/kg,两组给药每日一次,连续5天。抗炎实验以两耳片之差为肿胀度,计算肿胀率、抑制率;热板实验观测小鼠舔足时间,计算阈值提高率,扭体实验观测小鼠扭体次数,计算镇痛率。3.中药联合阿片类药治疗中度癌痛的对照研究。1)研究对象:既往未接受过阿片治疗疗的中度癌痛患者(NRS4-6)。2)分组及给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强阿片组(简称阿片组)和传统二阶梯组(简称二阶梯组)。分别给于口服低剂量强阿片药物和二阶梯药物以控制疼痛,两组患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直至NRS≤3分,并持续用药直至观察结束。二阶梯组患者如应用至药物极量更换为盐酸吗啡片,直至NRS≤3。阿片组患者如超过低剂量限定仍NRS>3分,给予原止痛药物加量,直至NRS≤3。根据口服中药情况,将两组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组(简称结合组)和单纯西医治疗亚组(简称西医组)。结合组为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入中药汤剂,单纯西医治疗则仅口服阿片类止痛治疗。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症处理或观察。3)观察时间:28天,每7天1个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数据统计。4)观察指标:疗效指标根据数字评分表(NRS)测量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0度-4度(0度为未缓解、4度完全缓解);疼痛缓解率=(轻度缓解人数+中度缓解人数+明显缓解人数+完全缓解人数)/总人数*100%;不良反应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从轻至重赋分0-3分;生活质量评定根据KPS赋分0-100分;一般症状评分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ESAS)表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由轻至重赋分为0-10分。结果:1.肿瘤合并癌痛治疗的处方分析结果:收集肺癌癌痛处方共273剂,每剂用药在12-36味之间,平均24味。共计用药158种。1)药物的属性、剂量分析结果:炙甘草使用频次最多;药性分布,寒性药物种类最多,其次是温、平、凉、热性药物;药味分布:甘味药使用种类及频次最多,其余依次为苦、辛、酸、咸;功效分布:142味药物功效共分为15类,使用种类最高为清热药,使用频次依次最高化痰止咳药;归经分布:142味中药最多为入肝经,用药频次最多为肺经;剂量分布:除泻下药外,其余14种功效药物中有87味药物平均使用剂量超过理论最大计量,8种有毒药物毒性较小,5种药物超过理论使用计量。2)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将前24味高频药物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得到9类药物,将9类药物分为4组,包括:底方、抗肿瘤中药、止痛中药、改善症状中药,底方补益剂中使用频次最高为太子参,抗肿瘤药物频次最高为半枝莲,止痛中药频次最高为胆南星,对症治疗药频次最高为苦杏仁。将不同NRS评分患者的每组药物数目进行分析,中度癌痛平均用药味数最多,轻度疼痛用药味数最少,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用药数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肿瘤药物最多的为轻度疼痛7.13±0.76味,止痛中药最多为中度疼痛组4.05±0.55味,而改善症状药物使用最多的为重度疼痛组12.15±4.21味,叁组比较(p<0.05)。2.胆南星止痛药效学实验结果:与模型组对比,阿司匹林组和制胆南星组给药后的结果:抗炎实验中小鼠耳肿胀度两组相同(13.30±1.35mg和11.08±1.00mg,p>0.05),比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抑肿率分别为50.49%和40.59%;热板实验的痛阈值两组相当(20.10±3.57s和20.46±3.22s,p>0.05),比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分别提高30.63%和18.25%;扭体反应实验的扭体次数,阿司匹林组少于制胆南星组(15.11±1.83vs20.08±2.15次,p<0.05),但均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减少率/镇痛率分别为53.74%和38.52%。3.中药联合强阿片类药治疗中度癌痛的对照研究结果:1)阿片组(126例)与二阶梯组(136例)比较:试验结束时阿片组疼痛缓解率(88.89%vs.88.24%),疼痛评分(2.02±1.23vs2.6±1.17),爆发痛次数(1.30±0.59次vs.1.74±0.88次)、KPS改善方面(68.5±8.55vs.64.12±9.58)均优于二阶梯组(p<0.05);各观察节点,阿片组NRS>3分患者人数均少于二阶梯组(p<0.05),阿片组NRS>3分患在21天时开始升阶梯治疗,至试验结束时阿片组共10人升级为叁阶梯,占总人数7.9%,占NRS>3分患者人数的15.38%,二阶梯组NRS>3分患从14天开始升阶梯治疗,试验结束时28人升级为叁阶梯,占总人数20.59%,占NRS>3分人数的34.15%;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中,阿片组的疼痛评分低于二阶梯组(p<0.05),缓解率优于二阶梯组(p<0.05)。在乏力、气短、疼痛及自我感觉方面,低剂量强阿片组显着优于二阶梯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相似,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阿片组呕吐的程度显着高于二阶梯组(p<0.05),余未见明显差别,但经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2)分层研究:阿片组中结合组(63人)和西医组(63人)比较,结合组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率,用药剂量,爆发痛次数和KPS评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合组在改善乏力、食欲下降、疼痛、焦虑及自我感觉方面显着优于西医组(p<0.05)。结合组对便秘的疗效显着优于西医组(p<0.05)。3)相关性分析: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是否转移,西医用药,中医辨证等指标与患者止痛效药应用组数进行回归分析,与入组时疼痛评分相关的是性别(女),疾病种类(妇科肿瘤)以及中医辨证(虚证);疼痛缓解率相关因素为西医用药(低剂量强阿片)和中医辨证(实证)。4)用药分析:将15味止痛中药(方剂)分为4组,实证用药频次由高到底为行气药、止痛效药、活血药、补虚药,频次最多为“柴胡”。虚证为止痛效药、补虚药、理气药,频次最多为“胆南星”。无论辨证,胆南星在止痛中药中均占有很大比例。中药组数与吗啡应用成正相关(p<0.05),与疼痛缓解率、入组时疼痛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1.肺癌患者出现癌痛时的中药治疗处方具有底方、抗肿瘤中药、止痛中药、改善症状中药的组方规律,并根据患者的NRS评分及一般症状增减药物及调整个别药物数目及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真实世界的缩影。2.胆南星作为临床常用的止痛效药在药效学研究中显示了较好的抗炎止痛效果,也证实了其在止痛方药中作为主要止痛效药的原理及有效性,为中药治疗癌痛奠定了药效学基础。3.与传统二阶梯止痛药物比较,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疗效更明显及止痛时间更长,一般状态及症状的改善更明显,在老年人中群中的止痛效果更佳。4.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度癌痛时,中药可以对其增加止痛疗效、延长止痛时间、缓解副作用、减缓剂量增加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顺利取代传统二阶梯药物起到了协同作用。5.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也能治疗癌痛,为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一般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了又一个临床证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11-01)

李宁,王子龙,韩政岚,方泉,王锐[2](2017)在《阿片与神经肽FF双功能肽的化学筛选和无耐受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是临床患者所经受的最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上中度和重度疼痛治疗的一线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然而阿片药物的长期使用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便秘、呼吸抑制、耐受发展和躯体依赖等,从而限制其临床治疗的应用范围。近年来,双功能阿片药物的研究为高效、低副作用镇痛新药研发提供一种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7-10-20)

刘亮,贺娟[3](2017)在《局部姑息性放疗法与阿片类药物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局部姑息性放疗法与阿片类药物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姑息性放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职后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疼痛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Ⅰ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Ⅱ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43%低于对照组为37.31%(P<0.05)。结论:局部姑息性放疗法与阿片类药物用于肿瘤骨转移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局部姑息性放疗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7年04期)

杨欢,鲍静影,蒋苗苗,汪洋,彭灿[4](2017)在《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目前主要运用药物进行镇痛。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类镇痛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阿片受体及其与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疼痛,但由于没有研究可以对其镇痛以及成瘾的机制进行明确地阐释,因此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探讨阿片类受体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结构全新或新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是推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用于镇痛治疗的前提。综述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镇痛方面的应用及其信号通路,可以为今后高选择性镇痛药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李宁[5](2017)在《阿片/神经肽FF受体双功能肽BN-9的化学构建、鉴定和无耐受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中度和重度疼痛治疗的一线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然而,阿片药物的长期使用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便秘、呼吸抑制、耐受发展和躯体依赖等,从而限制其临床治疗的应用范围。近年来,双功能阿片药物的研究为高效、低副作用镇痛新药研发提供一种新策略,引起广泛的关注。神经肽FF(NPFF)属于含有两种前体(pro-NPFFA和pro-NPFFB)和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NPFF1和NPFF2)的神经肽家族,其被认为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调节肽。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基于内吗啡肽2和NPFF构建的嵌合肽EN-9,能介导无耐受的镇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设计并化学构建了以阿片肽biphalin和NPFF为化学模板的阿片/NPFF受体的双功能分子BN-9,并通过体外cAMP功能实验和体内镇痛和耐受实验对其进行全面的药理学活性鉴定,此外还评价了BN-9的便秘、成瘾和运动协调性抑制等阿片样副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BN-9在体外cAMP功能性实验中表现为阿片/NPFF受体的双功能激动剂,能同时激活μ-、δ-、κ-、NPFF1和NPFF2受体。在小鼠光热甩尾实验中,BN-9产生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效价与吗啡(morphine)大致相当。BN-9的镇痛作用能被μ-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选择性拮抗,并且其中枢镇痛作用能被NPFF受体拮抗剂RF9加强,验证了BN-9双功能激动剂的药理学特性。而且当以腹腔途径给药时,BN-9所产生的系统镇痛作用能被腹腔注射外周作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甲碘化纳洛酮完全阻断,但不受侧脑室注射甲碘化纳洛酮影响,暗示着BN-9不能通透血脑屏障,主要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来介导其系统镇痛作用。进一步,在小鼠福尔马林痛、醋酸扭体痛和手术后痛等不同模型痛中,腹腔注射BN-9都能产生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主要通过外周阿片受体来介导,而独立于NPFF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连续8天重复注射BN-9在脊髓以上、脊髓和系统水平引起的镇痛作用均未出现耐受现象,但侧脑室连续共注射BN-9以及NPFF受体拮抗剂RF9却出现了镇痛耐受,表明NPFF受体参与了其中枢镇痛耐受的过程。与吗啡相比,BN-9表现出更低的胃肠运动抑制作用。并且,BN-9对运动协调性影响较小,侧脑室注射BN-9能产生条件位置偏爱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阿片/NPFF受体的双功能激动剂BN-9,能产生高效、无耐受的镇痛作用,其便秘副作用有所降低。并且,腹腔注射BN-9能在多种病理痛模型中介导高效镇痛作用。总之,本研究为寻找高效、低副作用的阿片镇痛新药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和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陈锋,刘茂春,陈冬玲,王焱林[6](2017)在《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在大鼠EM-1镇痛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在EM-1镇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鞘内置管成功造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iRNA组及E-siRNA组,每组8只,每组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30μl,阴性siRNA20μl质粒(NsiRNA组),或阳性siRNA 20μl质粒(E-siRNA组),连续处理3d,每天一次,于第4天检测机械痛觉,在基础机械痛阈检测后1h注射药物,大鼠分别于鞘内注射10μg的EM-1,于药物注射后5min,20min,40min及60min时间点检测机械性缩足反射痛阈值。E-siRNA组在上述实验结束6h后给予EM-1,10μg加10μg的纳洛酮,重复5min,20min,40min时间点检测痛阈值。结果:各组间的基础机械痛阈无差别;E-siRNA组EM-1的镇痛效能未降低(P>0.05),但表现延迟现象,在20min时达到最大;E-siRNA组在EM-1加纳洛酮未显示镇痛作用。结论:鞘内注射的靶向μ阿片受体外显子-7的阳性siRNA,对基础机械痛阈无影响;对EM-1的镇痛作用有延迟作用但未降低其镇痛效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丽,邓扬鸥,吴世星,吕晓强,刘永刚[7](2016)在《苦参碱镇痛作用及其阿片受体非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小鼠不同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阿片受体的非相关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洛酮组及给药组。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给药后小鼠扭体次数,探讨MT对化学刺激性疼痛的抑制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舔后足潜伏期,探讨MT对物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同时尾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观察其对MT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法(PSNL)建立神经性疼痛模型,用up and down方法分别测PSNL结扎后第7天小鼠给药前后手术侧后足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计算ED50,探讨MT(50.00mg/kg)对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结果:MT的镇痛作用在5-100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MT25.00mg/kg剂量及以上能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50.00mg/kg及以上剂量MT能提高热刺激引起的痛阈(P<0.01),且以上镇痛作用不能被纳洛酮所拮抗;MT(50.00mg/kg)还可显着提高PSNL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ED50。结论:MT对物理性、化学性及神经性损伤性刺激均有镇痛作用,并且此镇痛作用并不依赖于激动阿片受体。(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潘波,黄绍强[8](2015)在《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而对于发育中的大脑,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围产期孕妇或婴幼儿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内源性阿片通路,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目前,国内外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段美婷,王婧,余婧,王军阳[9](2015)在《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及复方镇痛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铬肠线限制性环扎小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热板法测定葛根素(60mg·kg-1)、吗啡(10mg·kg-1)和曲马多(40mg·kg-1)单独或者小剂量联合腹腔注射对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单独注射葛根素、吗啡或曲马多均可显着提高CCI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的缩足潜伏期,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缩足潜伏期,但不同组合的镇痛效应不同,其中30mg·kg-1葛根素与5mg·kg-1吗啡或20mg·kg-1曲马多联合应用的镇痛作用最强,其镇痛效应明显高于60mg·kg-1葛根素注射组,但与10mg·kg-1吗啡或40mg·kg-1曲马多所产生的镇痛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可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杨丽,邓扬鸥,吴世星,吕晓强,刘永刚[10](2014)在《苦参碱镇痛作用及其阿片受体非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T)对小鼠不同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阿片受体的非相关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吗啡组、纳洛酮组及给药组。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给药后小鼠扭体次数,探讨苦参碱对化学刺激性疼痛的抑制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舔后足潜伏期,探讨苦参碱对物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同时尾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观察其对苦参碱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法(PSNL)建立神经疼痛性模型,用up and down方法分别测PSNL结扎后第7天小鼠给药前后手术侧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计算ED_(50),探讨苦参碱(50mg/kg)对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结果:苦参碱的镇痛作用在(5-100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P<0.01),提高热刺激引起的痛阈(P<0.01),且以上镇痛作用不能被纳洛酮所拮抗;比较给药前后作用,苦参碱(50mg/kg)还可显着提高PSNL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ED_(50)。结论:苦参碱对物理性、化学性及神经性损伤性刺激均有镇痛作用,并且此镇痛作用并不依赖于激动阿片受体。(本文来源于《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11-21)

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是临床患者所经受的最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上中度和重度疼痛治疗的一线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然而阿片药物的长期使用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便秘、呼吸抑制、耐受发展和躯体依赖等,从而限制其临床治疗的应用范围。近年来,双功能阿片药物的研究为高效、低副作用镇痛新药研发提供一种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崔小天.中药配合低剂量强阿片对中度癌痛镇痛作用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

[2].李宁,王子龙,韩政岚,方泉,王锐.阿片与神经肽FF双功能肽的化学筛选和无耐受镇痛作用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7

[3].刘亮,贺娟.局部姑息性放疗法与阿片类药物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比较[J].抗感染药学.2017

[4].杨欢,鲍静影,蒋苗苗,汪洋,彭灿.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7

[5].李宁.阿片/神经肽FF受体双功能肽BN-9的化学构建、鉴定和无耐受镇痛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7

[6].陈锋,刘茂春,陈冬玲,王焱林.μ阿片受体外显子7在大鼠EM-1镇痛中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7].杨丽,邓扬鸥,吴世星,吕晓强,刘永刚.苦参碱镇痛作用及其阿片受体非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8].潘波,黄绍强.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

[9].段美婷,王婧,余婧,王军阳.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5

[10].杨丽,邓扬鸥,吴世星,吕晓强,刘永刚.苦参碱镇痛作用及其阿片受体非相关性的研究[C].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

标签:;  ;  ;  ;  ;  ;  ;  

阿片样镇痛作用论文_崔小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