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明(河南省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河南安阳455000)
中图分类号:TF-9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双重阴影之下,加强结构调整对于振兴我国钢铁产业来说尤为重要。2009年,钢铁业历经重重困难,由于我国在经济危机初期及时采取了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大规模的基建为钢铁业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市场需求,使得全行业效益逆市回升,呈现出全行业复苏的景象。但与此同时,市场供大于求、生产成本压力加大等矛盾进一步加大。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进程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以前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扭转。但与此同时,应强调在重组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戒除行政手段干涉,以企业重组来提高效率、整合资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兼顾好不同企业、不同地方,以及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使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产量增长
2009年,在一揽子政策特别是4万亿“铁、公、基”投资的拉动下,钢铁产量快速恢复,8月份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粗钢产量为5.67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85%,稳居第一,是第二名到第十名产量之和。
(二)出口好转
按规划要求,2009年国家3次提高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和减少出口关税,并继续保持对初级产品加征关税。总体看,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致使进口同比增长,出口同比大幅下降,1-10月累计折合粗钢仍然净进口,到11月才开始恢复净出口,全年折合粗钢净出口由2008年的4764万吨降至693万吨左右,下降约88%。
(三)联合重组
规划出台后促进了部分钢铁企业联合重组,2009年3月1日宝钢集团与宁波钢铁签订收购协议,8月8日首钢与长治钢铁公司签订联合重组协议,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2010年1月26由唐钢、邯钢、承德钒钛为主体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挂牌上市。这些重组将使产业集中度提高约5.5个百分点,已完成联合重组的河北钢铁集团仍计划在1至3年内注入宣钢、舞钢、邯宝、唐山不锈等资产。
(四)技术改造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和生态破坏损失相当于年GDP的7%-20%。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二次利用、减少排放成为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的指导方向。
(五)走出去战略
大型钢铁企业加快了境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力度。4月29日武钢与澳大利亚WPG公司签署合作开发铁矿资源协议,7月20日又出资2.4亿美元与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购项目交割,成为CLM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11月7日重钢以不超过2.8亿澳元投资亚洲钢铁,获得其增发的60%的股权,开发其拥有的澳大利亚伊斯坦鑫山磁铁矿。11月24日宝钢以2.9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Aquila15%股权,正式成为Aquila第二大股东。预计5年后可获得4000万吨铁精矿资源量。
二、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和难点
2009年我国前10位钢铁大省的产量为4.15亿吨,占总产量的73.15%,但全国2000万吨产量以上企业只有6家,以宝钢、河北钢铁集团为首的前10名共计产粗钢2.4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48%,与50%的目标还有距离。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结构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还任重道远。钢铁产业在产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结构单一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能过剩
我国钢铁生产的总体产能已经由过去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转向产能过剩,由长期依靠进口补充国内市场缺口,转变为进口、出口并存,总量上出口大于进口。2009年的粗钢产量按照GDP增长8%预测,需要为4.8-4.9亿吨,而全年粗钢产量为5.678亿吨。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供大于求的阶段。与产能过剩并存的是产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低水平产能有8000万吨左右。
(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由过去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转向相对比较严格的制约,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等外部条件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因素。而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我国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钢铁生产的成本在不断上涨。据钢之家统计,原料价格指数SH_CMPI已达146,年环比提高15.52%。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盈利不断稀释。
(三)产业集中度仍需提高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从2007年始呈上升趋势,2009年已达到48%。但民营企业的遍地开花和迅速发展对产业集中度起到了反向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世界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的势头迅猛,从同一国家和地区内部向跨国延伸,从而形成了少数几个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超强的钢铁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
(四)结构调整重在政策落实
钢铁产业集中度先降后长,是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呈现的特有现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居民住房的消费升级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城市化改造,市场对普钢需求急增,造成大量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而由于地方财政收入需要,地方对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形成中国各产业普遍存在的行业壁垒进入低、退出高的局面。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指导力度,引导企业重组,并把不符合技术和环保要求的企业限制在门槛之外。今后钢铁规模的确定要与矿石的供给条件相匹配,大型钢铁厂要建在沿海,内陆钢铁厂要以矿定产。
三、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我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材消费大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作好钢材进出口工作,搞好品种结构的调节是必要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钢材进口要以国内市场需求为目标,防止质次价廉钢材冲击国内市场。钢材出口要防止无序竞争,把握好出口节拍、数量、质量和品种。认真研究出口国市场的价格水平和承受能力,实现出口多元化,避免引起贸易摩擦。《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钢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总结:
2009年,钢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把握政策机遇奋力前行,市场导向意识更加明确,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在加快调整提高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平稳发展阶段,从做大到做强是钢铁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