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官营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官营,电影,国民党,抗日战争,机构,民营,路径。
官营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1](2018)在《浅析国民党官营电影与抗战宣传》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为充分发挥电影的宣传功能,在加强对电影事业的领导,扩充、改组和新建官营电影机构的同时,明确战时电影事业的指导方针,并组织电影工作者探索抗战电影的创作规律。"中制""中电"等官营电影机构克服战争带来的严重困难,拍摄了一定数量的抗战电影。为深入进行抗战宣传,国民党创新发行放映渠道,除城市院线之外,还组建了一批流动放映队深入乡村和军营,并增大海外发行力度。由于大后方电影事业实力弱小等原因,虽然在一时一地也曾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总体上并不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03期)
姚昱[2](2010)在《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影特殊的无限延展的时间、空间性,所塑造的形象相比早先的文艺形式更加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因此电影较其它艺术形式更易引起社会关注。正是由于电影具有这样强的社会效应,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电影检查制度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执政时必须的选择。在中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更是成为了官营电影机构与民营电影公司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重要筹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时期官营与民营电影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学院》期刊2010-03-01)
汪朝光[3](2008)在《官营化·教育化·普及化:抗战时期后方电影的发展路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战前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产业被分隔为后方影业与沦陷区影业两部分,其中后方影业的发展路径表现为制作的官营化、内容的教育化、放映的普及化,从而与战前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制作的私营化、内容的市民化、放映的城市化大异其趣。这样的发展路径转向自有其缘由所在,其最主要的动因来自于战争。这一转向在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印迹,而且影响到战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08年01期)
杨燕[4](2002)在《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发展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相对于民营电影完全不同的一种经营模式,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历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抗战时期的突出贡献更使他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旨在为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发展梳理出较为清晰的线索,以唤起这段历史在电影史研究中的被重视。 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据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发展将全文分成五章,分别叙述各个时期官营电影的状况和理论及创作实践活动: 第一章论述国民党政府发展官营电影的缘由及其思路。从二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业进入一种恶性竞争的循环,外国电影业的剧烈冲击更使原本脆弱的中国民营电影受到严重的影响。国内民营电影业在竞争中的颓势促使国民党政府思考中国电影的出路,而叁十年代初来自民营电影中的左翼倾向真正引起了国民党政府对中国电影的高度重视,并意识到由官方创办电影事业的必要性。由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是目前考证的最全面和详细论述发展官营电影的思路和步骤的理论着述。 第二章分为叁个部分论述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初步成型。首先考证了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前身,即由少数国民党党员以个人名义从事的电影活动和后来发展为由军事机构及政府宣传部门从事的电影活动。第二部分考证了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行政体系的建立和相关电影制度的制订。第叁部分分别考证了国民党政府专门的电影生产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中国电影制片厂建成初期的电影活动。 第叁章论述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发展。抗战初期 门 J 年人 由于战争的影响,民营电影的生产进入一个暂时的真空地带,官营电影相对稳定的经济扶持和代表国家电影的身份使其迅速发展,并由此获得这个时期中国电影历史的主流叙述身份。抗战中期门 93 8八年人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成为抗战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发行方面,由于抗战故事片的大量制作和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官营电影改变原来由放映队免费放映的方式,增加了营业的成分。抗战后期(194if94年人 由于物资的缺乏,官营电影的创作也陷入无米下锅的尴尬境界。 第四章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官营电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对收复区的电影事业进行接收,经过接收狂潮,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空前壮大。在抗战中后期己经出现的商业运作的痕迹在抗战胜利后更加严重,附属于中央宣传部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干脆改为股份制的经营方式。在电影创作上,商业电影的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创作队伍除了原有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中国电影制片厂,以及在抗战后期成立的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农村教育电影公司外,还增加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官营电影机构。 第五章考证了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的最终命运,分留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政府的官营电影部分和分散在台湾的原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部分进行叙述。(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官营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电影特殊的无限延展的时间、空间性,所塑造的形象相比早先的文艺形式更加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因此电影较其它艺术形式更易引起社会关注。正是由于电影具有这样强的社会效应,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电影检查制度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执政时必须的选择。在中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更是成为了官营电影机构与民营电影公司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重要筹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时期官营与民营电影错综复杂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官营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浅析国民党官营电影与抗战宣传[J].当代电影.2018
[2].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
[3].汪朝光.官营化·教育化·普及化:抗战时期后方电影的发展路径转向[J].江海学刊.2008
[4].杨燕.国民党政府官营电影发展考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