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性质论文_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马铃薯,块菌,阴坡,木麻黄,放线菌。

土壤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1](2019)在《青藏高原放牧和地形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着影响α多样性(P <0.01),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均表现为中牧最高,重牧最低,符合"中度干扰假说";2)轻度放牧下,阴坡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最高;3)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上升,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电导率先增后降;4)阴坡孔隙度高于阳坡和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孔隙度和电导率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反;5) 0–10 cm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多样性显着相关(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马建国,侯扶江,Saman,BOWATTE[2](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有毒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pH没有显着影响。此外,有毒植物对土壤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显着影响(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着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永宁,王忠禹,王兵,张宝琦,张娜娜[3](2019)在《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及其对导水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黄土丘陵区12种典型植被样地,通过测定各样地不同土层植物残体生物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导水率,研究各指标随土层深度和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外,植物残体、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层深度减少,其中植物残体大多集中于表层土壤(0—10 cm),占总残体生物量的51.4%~85.7%。(2)不同植被类型其植物残体及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着差异,乔木林地植物残体、农耕地土壤容重、灌木林地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导水率均最大,而毛管孔隙度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着差异。(3)饱和导水率随植物残体生物量密度(0—10 cm)和土壤容重呈幂函数减小,随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呈幂函数增大;土壤容重(BD)和非毛管孔隙度(NCP)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K_s)的主要因素,且土壤饱和导水率可表示为两者的综合非线性方程(K_s=0.6BD~(-4.717)NCP~(0.203),P<0.01,R~2=0.63,NSE=0.50)。此外,沙棘灌木林地平均饱和导水率最大,有利于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入渗,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生态水文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万泽,盛哲良,舒树淼[4](2019)在《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遭受大规模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亚高山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暗针叶林,对天然次生林关注较少。选择川西米亚罗林区亚高山次生林自然恢复演替序列上高山柳灌丛、次生桦木阔叶林、岷江冷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以相邻岷江冷杉成熟林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基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等测定,分析了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土壤水源涵养效应动态,结果表明:(1)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灌丛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间具有显着差异外,其余植被类型间无显着差异,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孔隙度具有显着差异,以针阔混交林0—30 cm土层总孔隙度(64.39%)和毛管孔隙度(50.49%)为最高,灌丛总孔隙度(41.25%)和毛管孔隙度(33.70%)为最低;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以暗针叶林(14.27%)为最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度大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3)随着林龄增加,次生林土壤0—30 cm土层最大持水量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在针阔叶混交林阶段达到最大(1 815.02 t/hm~2),到暗针叶林阶段有所下降(1 659.88 t/hm~2);土壤毛管持水量以针阔混交林(1 369.72 t/hm~2)为最高,而非毛管持水量以暗针叶林(534.95 t/hm~2)为最高,暗示针阔混交林树木生长所需有效水贮存量较大,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较强的土壤水分调节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从水源涵养功能角度,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恢复应注重构建针阔叶混交林结构。(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屠娟丽,费伟英,张平[5](2019)在《秸秆生物炭用量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g·株~(-1)的5个处理5次重复的田间试验,收获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200 g·株~(-1)为宜,与对照相比,马铃薯产量提高了38.5%,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1.4%和30.5%,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7.6%、15.4%、34.3%、79.3%,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吸光值)、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别增加77.8%、21.7%、10.7%、82.3%。(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2期)

杨正涛,姚利,王建中,张海兰,单洪涛[6](2019)在《菌渣配施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菌渣与蚯蚓粪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常规化肥)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以上各项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T3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的增幅分别为20.11%、29.97%、17.89%;产量增加24.26%;品质方面,淀粉、还原糖、VC、粗蛋白含量分别提升47.80%、28.26%、16.64%、29.96%;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盐分、pH的改良程度分别为4.39%、7.13%、23.23%、9.14%。综合考虑,T3处理(常规化肥+菌渣12 000 kg/hm~2+蚯蚓粪7 500 kg/hm~2+PAM 50 kg/hm~2)为本试验的最佳配比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硕[7](2019)在《泉州湾湿地木麻黄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山林主要树种为木麻黄、台湾相思等。通过研究沿海湿地木麻黄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来分析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木麻黄林分中土壤含水率较低、土壤较贫瘠、土壤紧实度较低,在人工促进自然更新时,应注意选择适宜树种,并遵照适地适树原则。(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王田田,马沁沁,苗玉志,周霞[8](2019)在《块菌菌根土壤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 SCPW03的筛选及其几丁质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具有优良酶学性质的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研究为几丁质原料的高效转化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方法】以四川攀枝花地区偏酸性块菌菌根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16S rDNA基因鉴定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并分析高产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从分离到的17株降解几丁质放线菌中筛选到8株产酸性几丁质酶菌株,经16S rDNA序列测序分析表明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对其中的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omiyaensis SCPW03(30.2 U/mL)进行酶学性质表明,该菌所产酶分子大小约为54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5℃和4.0;该酶在温度25~35℃、pH 6.0的条件下保温60 min较稳定,酶活力保持在90%以上;酶活性受化学抑制剂EDTA、SDS及β-巯基乙醇和金属离子Cu~(2+)、Zn~(2+)、Ca~(2+)、K~+、Na~+的影响较小,而Fe~(2+)、Mn~(2+)则能够显着促进几丁质酶活性。【结论】研究表明四川攀枝花地区偏酸性块菌菌根土壤中含丰富的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菌株S.omiyaensis SCPW03具有高产酸性几丁质酶能力且所产酶具有较多的优良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顺华,杨飞[9](2019)在《土壤与生态系统健康:从性质研究到分区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关乎人类福祉。本文从我国土壤资源的空间格局出发,分析土壤性质与污染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污染区域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因地制宜、分区管理是实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一个来自瑞典的16岁女孩通贝里(G.Thunberg)因一场近(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艾宁,刘广全,强大宏,土小宁,刘长海[10](2019)在《煤矿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是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之一。果实含水量是沙棘果实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叶片含水量又影响沙棘的光合生长。因此,对沙棘果叶含水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煤矿复垦区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土壤物理性质中,土壤容重与中国沙棘、大果沙棘果实含水量的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毛管孔隙度与中国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与大果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②在土壤化学性质中,有机质与中国沙棘、大果沙棘果实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有效磷与中国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 pH与大果沙棘叶片含水量最密切,影响较大。该研究结论能为今后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重建、沙棘经济林营造以及调节沙棘果叶含水量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土壤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pH没有显着影响。此外,有毒植物对土壤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显着影响(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着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青藏高原放牧和地形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2].马建国,侯扶江,Saman,BOWATTE.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有毒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3].李永宁,王忠禹,王兵,张宝琦,张娜娜.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及其对导水特性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朱万泽,盛哲良,舒树淼.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屠娟丽,费伟英,张平.秸秆生物炭用量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

[6].杨正涛,姚利,王建中,张海兰,单洪涛.菌渣配施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7].王硕.泉州湾湿地木麻黄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绿色科技.2019

[8].王田田,马沁沁,苗玉志,周霞.块菌菌根土壤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StreptomycesomiyaensisSCPW03的筛选及其几丁质酶酶学性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9].杨顺华,杨飞.土壤与生态系统健康:从性质研究到分区管理[J].科学.2019

[10].艾宁,刘广全,强大宏,土小宁,刘长海.煤矿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东营2012年一月至五月土壤含水量的季...3.14 pH 对石油污染物解吸的影响测坑试验区Fig.2-1Experimentalareao...测筒试验区Fig.2-2Thebarrelexperime...土槽装置图(左:120cm×20cm×90cm;...级配偏细后的毛细水位线

标签:;  ;  ;  ;  ;  ;  ;  

土壤性质论文_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