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

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

朱曙光[1]2003年在《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文中研究表明固体推进剂的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对于研究推进剂燃烧反应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光学诊断由于其相应快、精度高,属于非接触式测量手段,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里要介绍的就是本文中建立的一套光学诊断系统,它由高压燃烧室、旋镜扫描仪、旋镜控制器、小型光栅摄谱仪、光电转换装置,微弱信号放大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该诊断系统本身噪声小,能对微弱信号进行测量,对动态参数也有着较好的响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的特点,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利用建立的光学诊断系统对SQ-2推进剂以及丁羟推进剂的燃烧火焰的轴线上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由于固体推进剂燃烧区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复杂,直接测量火焰区内的粒子(原子、离子以及分子等)数密度比较困难,因此选用相对强度法来进行计算。通常选取谱线要遵循谱线参数齐全以及附近没有其它相邻谱线的原则,但对于固体推进剂火焰光谱,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孤立谱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用多条谱线代替一条谱线来测量的思路,改进了常用的相对强度法方式,也就是说,使用密集的多条谱线的总强度与另一条谱线强度的比值来计算火焰温度。在测量中使用的叁条氮离子谱线的波长分别为: 624.241 nm, 701.398 nm和701.473 nm。其中两条谱线的波长差只有0.1纳米,很难利用仪器进行分辩,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利用这两条谱线来测温的。但根据上面的思路提出叁条谱线的相对强度法,成功地测量了SQ-2推进剂和丁羟推进剂的火焰温度分布,多次测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5%。并将SQ-2推进剂的结果和热电偶以及化学平衡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谱线法测量不但有很好的精度,而且能在一些热电偶无法测量的情况下得到好的结果。

高东磊[2]2009年在《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新一代导弹技术的发展,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用富燃料推进剂正向高能化方向发展。硼以其高的质量热值和体积热值被认为是固体富燃料推进剂的首选高能燃料,但硼的大量加入给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工艺性能和燃烧性能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硼颗粒的表面处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对工艺性能和燃烧性能的要求,本研究建立了硼的提纯、包覆和团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硼颗粒的热氧化特性、能量释放特性、点火特性及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特性,进一步开展了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一次燃烧模型,为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研制出了满足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使用要求的提纯硼、包覆硼和团聚硼。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硼颗粒的热氧化特性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包覆材料LiF有利于降低硼颗粒的氧化峰温,且LiF含量的增大有利于提高硼的氧化反应百分数;包覆材料AP、LiF均有利于提高硼颗粒燃烧过程中的能量释放效率,LiF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LiF含量的增大可显着提高硼的能量释放效率;团聚硼的能量释放效率显着高于包覆硼。系统考察了氧气摩尔分数、氧气流量、环境压强、环境温度、硼的包覆及团聚对硼颗粒点火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氧气摩尔分数和环境压强有利于降低提纯硼颗粒的点火温度;包覆材料LiF有利于降低硼颗粒的点火温度;增大环境温度有利于降低提纯硼颗粒的点火延迟时间;进一步以King点火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团聚硼的理论点火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团聚硼有利于降低硼颗粒的点火温度,且随团聚硼粒径的增大,降低幅度越大,但团聚硼延长了硼颗粒的点火延迟时间。系统研究了氧化剂粒度级配、包覆材料的种类和含量及团聚硼含量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特性的影响,并阐明了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细粒度AP和团聚硼对推进剂的一次燃烧特性具有显着影响,即增大细粒度AP和团聚硼的含量,均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及燃速压强指数;包覆材料AP的含量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低含量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低压燃速,但对燃速压强指数不利;高含量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但对低压燃速不利;包覆材料LiF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低压燃速,但过高的含量降低了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还研究了不含燃速催化剂时,不同粒度和不同种类团聚硼对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团聚硼颗粒粒度的增大,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燃速增大,且低压下的效果更明显,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的压强范围内,团聚硼颗粒的粒度小于200μm时,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较高;硼颗粒经AP和LiF包覆后,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燃速,但对提高燃速压强指数不利;推进剂的最低可燃压强与推进剂的燃速相关,提高推进剂的燃速有利于拓宽其低压可燃极限。系统研究了含硼富燃料推进剂及其主要组分的热分解特性。热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190℃之间,存在GFP二茂铁催化剂与AP的放热反应;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包含AP的热分解、HTPB的热分解、AP氧化性分解产物与HTPB分解产物之间的反应及与硼颗粒的氧化反应;AP的热分解反应是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热分解反应的开始,其加速分解有利于加速整个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提纯硼及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热分解过程中AP的分解峰温与其燃速存在相关关系,即推进剂中AP的热分解峰温越低,相应的推进剂燃速越高。研究了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一次燃烧机理,获得了该类推进剂的火焰结构和燃烧波温度分布,明确了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特性。火焰结构照片表明,提纯硼富燃料推进剂与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火焰结构存在显着差异。燃烧波曲线表明,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气相反应区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吸热降温区。依据推进剂燃烧波温度分布,分析了推进剂气相反应区的燃烧过程,并计算得到了推进剂燃面温度、气相温度梯度、最终火焰温度等燃烧波参数。进一步分析了压强、包覆材料种类和含量、团聚硼含量等因素对燃烧波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压强的升高,推进剂的燃面温度不断增大,气相温度梯度也是不断增大的趋势。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燃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相温度梯度对提纯硼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的影响显着;燃面温度对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的影响显着。基于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燃烧特征的分析,在充分考虑硼颗粒对推进剂燃面结构、氧化剂对粘合剂和硼部分氧化、硼在气相点火和燃烧对燃面热反馈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以PEM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多分散氧化剂的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一次燃烧模型。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反映了不同类型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特性,可分析推进剂燃面结构、燃面温度、AP和硼颗粒粒度等因素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可用于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性能的计算研究及理论分析。

陈雨[3]2016年在《基于多波长光谱辐射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研究》文中指出固体推进剂燃烧温度是推进剂燃烧机理研究、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和火箭发动机热防护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还没有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火箭发动机高温燃气温度。本文基于多波长光谱辐射温度测试方法,设计并搭建了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实验系统,开展了测温火箭发动机内流场非稳态数值仿真,完成了叁种不同配方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气温度测试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一种基于多波长光谱辐射的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以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燃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燃气辐射光谱的波长和辐射力,建立光谱波长、辐射力和温度叁者之间的数学对应关系,从而获得燃气温度。(2)设计并搭建了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系统。系统包括测温火箭发动机、多波长光谱辐射温度测试系统、热电偶温度测试系统、充气系统以及压强数据采集系统等。其中,多波长光谱辐射温度测试系统的性能参数如下:温度有效测量范围1000-4000℃;光谱波长测量范围200-1100nm;积分时间8-1000ms。(3)建立了测温火箭发动机内流场非稳态数值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测温火箭发动机内流场的非稳态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充气系统能够避免凝相颗粒覆盖透明窗玻璃表面,保证透明窗玻璃的干净。(4)开展了叁种不同配方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燃气温度测试研究,光谱仪采集的叁种推进剂燃气的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1239.5℃、1459.5℃和2627.5℃。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系统可以保证透明窗玻璃的干净;充气不会影响光谱仪和热电偶采集燃气的真实温度;温度越高,光谱仪的稳定性越好。

胡志云, 刘晶儒, 张振荣, 黄梅生, 关小伟[4]2009年在《宽带CARS在诊断固体推进剂燃烧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测量固体推进剂燃烧场温度和氮气组分的浓度,建立了10H z重复频率运转的宽带CARS实验系统。结果表明,氮气CARS谱测量温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优于4%;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测量组分浓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优于5%。采用宽带CARS技术测量了常压和2M Pa背景压力下固体推进剂燃烧场,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单次脉冲氮气CARS实验谱,用CARS理论计算软件拟合CARS实验谱给出了固体推进剂瞬态燃烧场温度和氮气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相恒升[5]2016年在《激光辐射下固体贫氧推进剂点火与燃烧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具有比冲高、工作时间长、结构简单、可靠性安全性高与经济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气体氧含量和压力对铝镁贫氧推进剂点火与燃烧特性的影响。(1)设计并搭建了固体推进剂激光点火实验装置,使用该装置对不同压力和环境气体氧含量下铝镁贫氧推进剂点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气体氧含量小于推进剂热解产物中氧含量时,推进剂点火过程中的气相反应首先发生在推进剂热解产物分散区,初焰紧靠推进剂表面,环境气体氧含量变化对推进剂点火延迟时间影响不大;环境气体氧含量大于进剂热解产物中氧含量时,推进剂点火的气相反应首先发生在推进剂热解产物与环境气体的扩散区,初焰远离推进剂表面,据此提出推进剂热解产物与环境气体扩散物理模型;高环境气体氧含量可减小推进剂的点火延迟时间。(2)对不同压力和环境气体氧含量下的铝镁贫氧推进剂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辐射结束后铝镁贫氧推进剂火焰温度降低,但推进剂不会熄火(压力高于0.25MPa时),70ms后火焰温度逐渐回升;推进剂火焰温度与环境氧含量和压力线性正相关。环境氧含量和压力对铝镁贫氧推进剂燃速的影响符合B数理论,环境氧含量与压力增加时铝镁贫氧推进剂燃速增加;通过引入燃速压氧敏感系数比发现压力是影响推进剂燃速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压力增加,压力对火焰"吹离效应"的减弱不明显,使压力对燃速的影响相对减小;压力从0.1MPa增加到1.5MPa时,燃速压氧敏感系数比从~200下降到~40。(3)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模拟了不同压力与环境气体氧含量下铝镁贫氧推进剂的点火与燃烧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推进剂热解产物与环境气体扩散模型可以合理解释铝镁推进剂在不同环境气体氧含量中点火时初焰位置不一样的现象。压力为0.1MPa时,推进剂热解产物气流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在推进剂上方出现偏转,扩散区最大厚度出现在热解产物气流侧面;压力为1MPa时,热解产物气流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偏转,扩散区最大厚度在出现在推进剂轴线上。随着压力增加,相同时间内推进剂热解产物扩散距离减小。铝镁贫氧推进剂在环境氧含量为21%的环境中燃烧时由于火焰中心C4H6燃烧不完全导致计算域轴线上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呈马鞍状。

张杰[6]2005年在《固体推进剂燃烧波温度分布测定》文中认为采用相对光强度法测定了双基推进剂、复合推进剂及NEPE(氧化剂为HNIW或HMX)推进剂的燃烧火焰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用相对光强度法测得推进剂的最高燃烧火焰温度比热电偶法更接近推进剂的理论燃烧温度,测试压强越高,最高燃烧火焰温度与理论燃烧火焰温度的误差越小。

杨后文[7]2015年在《复合固体推进剂烤燃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安全性为背景,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AP/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烤燃过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小尺度固体推进剂烤燃模拟实验装置,以AP/HTPB复合推进剂为研究对象,考虑药柱外壁包覆层的影响,采用热电偶和摄像系统分别对其快速与慢速烤燃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烤燃条件下,烤燃响应最初发生在药柱外壁附近,而慢速烤燃条件下,烤燃响应最初发生在药柱内部中心附近。(2)针对AP/HTPB复合推进剂的烤燃过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烤燃理论模型,分别对不同实验工况下推进剂的烤燃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3)采用本文所建立的AP/HTPB推进剂烤燃模型,利用CFD软件分别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慢速烤燃行为和快速烤燃行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慢速烤燃条件下,固体发动机的最初着火位置发生在药柱内壁纵向1mm肉厚的环形区域内,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最初着火位置由中心区域向药柱壳体端面移动;在快速烤燃条件下,固体发动机的最初着火位置发生在靠近喷管的药柱外壁一环形区域内,且随着火焰温度的提高,着火延迟期快速缩短,着火温度逐渐增大。(4)建立了AP/HTPB复合推进剂二维稳杰微尺度燃烧模型,研究了AP/HTPB烤燃响应后的燃烧特性。分别对其在不同压力下的微观火焰结构以及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微观燃烧火焰由预混结构逐渐发展为扩散结构,热释放率对燃烧表面的热反馈逐渐增强,火焰核心逐渐贴近燃面。

周学铁[8]2009年在《爆炸体系瞬态温度实时诊断》文中提出论文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1现代光谱对燃烧与爆炸过程瞬态温度的实时诊断技术燃烧温度是表征燃烧行为和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将有效地指导新型炸药,火工品,爆破器材和新型武器的设计与制造。论文综述了现代光谱对火焰与爆炸过程的实时诊断技术,如原子发生—吸收光谱法、原子发生双谱线法、原子发生多谱线法、分子转振光谱法、激光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反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的应用和新进发展。其中原子发射—吸收光谱法的最大时间分辨率可达40μs,双谱线法的时间分辨率可高达0.1μs,完全适应于猛烈的爆炸和燃烧火焰的瞬态实时温度诊断的需要。其他的方法也将对研究火焰过程的规律和燃烧瞬态特征的表征提供了新的方法。2电磁/电热—化学等离子体温度的光谱诊断技术当用原子发射光谱Boltzmann法测量电热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时,目前国际上都应用Cu原子在510.554,515.324,521.820,529.250,570.020和578.213nm处的六条中性原子光谱线测量,产生很大误差,高达25%,甚至更高。国际上着名科学家Bourhanm和Kohel等人都认为“偏离Boltzmann曲线的原因是由于高光密度等离子体内的自吸,或由于辐射原子态内固有非热粒子流造成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产生这样大误差的原因,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而是由于他们在计算温度时,采用了错误的光谱参数,如:谱线上能级统计权重g、跃迁几率A和上能级能量E_i的原因。我们认为,只有在正确选择和应用了这些光学参数后,才能得到正确的和实验可信度极高的温度测量数据。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将实验的可信度从89-94%提高到了98-99.5%,实验误差从±25%~30%降低到±6.5%。我们的这一发现,得到了世界着名科学家Bourhanm等人的认可,并被国际着名科学家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的论文所引用。这将对正确地测量等离子体温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3光谱法测量塑料导爆管爆轰瞬态温度论文采用原子发射—吸收光谱法测量了塑料导爆管出口处的爆轰瞬态温度,并给出了爆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塑料导爆管出口爆轰温度在2 130K~2 200K之间,测量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40μs。4红外光谱遥测固体推进剂燃烧温度及有机化合物对其影响论文发展了基于分子转振红外发射光谱线强度理论的温度计算方程式。用遥感FTIR光谱,测定了固体推进剂燃烧火焰在光谱范围为4 500~700 cm~(-1)处的红外发射光谱,利用HCl分子转振基带(3.146μm)精细结构的P—分支光谱,准确测定了固体推进剂燃烧火焰温度,并对含有不同材料固体推进剂,如有机化合物对燃烧温度的影响,作了讨论。5发射光谱Boltzmann法测量毛细管放电产生电热高密度等离子体温度之误差分析论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文献报道的:采用发射光谱Boltzmann法,测量毛细管放电产生的电热高密度等离子体温度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当正确地选择光谱参数—谱线上能级统计权重g、跃迁几率A和上能级能量E_i—Boltzmann法测量毛细管放电产生的电热高密度等离子体温度时,实验可信度可高达99%~99.5%,测量误差仅为±6.5%。

赵文华, 朱曙光, 李岩, 方仲彦, 杨荣杰[9]2004年在《用相对强度法测量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文中指出许多高温体如火焰 ,由于本身伴随着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 ,辐射出的光谱非常复杂。这些光谱通常包括连续谱、谱线和谱带叁部分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谱线非常密集。如果用谱线强度法测温 ,就会发现由于谱线非常密集 ,很难找到合适的孤立谱线。文章针对这些密集谱线 ,在特定条件下提出用多条谱线的总强度代替一条谱线的强度来测量温度的方法 ,改进了常用的相对强度法表达方式 ,使用密集谱线的总强度与另一条谱线强度的比值来计算温度 ,成功测量了固体推进剂火焰的温度分布 ,并将结果和热电偶测量的结果做了比较

刘鑫[10]2016年在《基于光学拍摄技术的含铝固体推进剂燃面处铝团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固体推进剂中的铝颗粒在推进剂燃烧表面累积、融化、团聚,从而形成更大的粒子,最终离开燃烧表面。铝在推进剂燃面处团聚形成的团聚物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铝燃烧的初始反应物。燃面处团聚物的粒度分布会影响燃烧室中铝的燃烧过程,并对最终燃烧产物的凝相颗粒尺寸有很大影响。大尺寸的初始团聚物还会在流动燃烧过程中带来两相流损失。而燃面处团聚物的粒度分布又与固体推进剂的配方有关。因此,研究推进剂燃面处铝的团聚过程,揭示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建立可以预测团聚物粒度分布的团聚模型非常有意义。本文基于高速相机和长焦显微镜头组成的光学拍摄系统,建立了适合于5MPa下研究固体推进剂燃面处团聚过程的的光学拍摄实验方法。在3MPa和5MPa下清晰地拍摄到了燃面处铝的团聚过程。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燃面处团聚物的直径。基于此实验系统和实验研究方法,对不同压强和不同含铝固体推进剂配方,获得了燃速、压强、铝的初始粒径和RDX等对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燃面处团聚过程和燃面处团聚物融合过程的机理。最后建立了可以预测燃面处团聚物粒度分布的团聚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合于5MPa下含铝固体推进剂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研究的光学拍摄实验方法。使用合适透射率的中性密度滤波片,成功解决了推进剂高压燃烧发光过强导致相机过度曝光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在实验中可以近似预估和选择合适透射率中性密度滤波片的计算方法。(2)实验研究了相同压强条件下不同燃速对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燃速的增大,燃面处团聚物质量平均直径D_(agg)减小,低燃速条件下的初始团聚物粒度分布范围小于高燃速下的。燃速的增大缩短了燃面处团聚物在燃面的滞留时间,导致了燃面处铝团聚程度的降低。(3)保证推进剂燃速基本不变和配方不变,实验研究了压强对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强的改变并没有导致燃面处团聚物的粒度分布和质量平均直径D_(agg)有明显的变化,压强的变化对于相同直径的团聚物在燃面上的滞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异。压强对燃面处铝的团聚过程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影响。(4)保证压强和燃速不变,对铝的初始粒径为D~0_(Al)=16μm、29μm和36μm叁个配方进行了实验,发现D~0_(Al)=29μm的推进剂燃面处铝的团聚程度最大,D_(agg)最大。燃面处团聚物在燃面的滞留时间没有随铝初始粒径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分析认为,燃面处铝团聚物的粒度分布并不受配方中铝初始粒径的变化直接影响,而是由推进剂固相微观结构中铝粒子的空间分布和燃面处燃烧环境综合影响决定。(5)保证压强和燃速不变,通过调节推进剂中AP和RDX的质量含量,实验研究了RDX对燃面处铝团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DX含量的增大,燃面处铝的团聚程度和团聚物直径均增大。(6)由于推进剂固相中不同区域铝粒子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导致在燃面处可以发生两类不同的团聚过程。燃面处两个团聚物可以发生融合,形成更大直径的团聚物。燃烧表面团聚物的融合是燃面处形成大直径团聚物(大于350μm)的原因。(7)基于“口袋”模型的思想,考虑了燃速对团聚的影响和燃面处团聚物之间融合的影响,建立了可以预测燃面处团聚物粒度分布的团聚模型。团聚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值较小,而且结果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参考文献:

[1]. 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D]. 朱曙光. 清华大学. 2003

[2]. 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性能研究[D]. 高东磊.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基于多波长光谱辐射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研究[D]. 陈雨. 西北工业大学. 2016

[4]. 宽带CARS在诊断固体推进剂燃烧场中的应用[J]. 胡志云, 刘晶儒, 张振荣, 黄梅生, 关小伟. 火炸药学报. 2009

[5]. 激光辐射下固体贫氧推进剂点火与燃烧特性研究[D]. 相恒升. 南京理工大学. 2016

[6]. 固体推进剂燃烧波温度分布测定[J]. 张杰. 固体火箭技术. 2005

[7]. 复合固体推进剂烤燃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杨后文. 南京理工大学. 2015

[8]. 爆炸体系瞬态温度实时诊断[D]. 周学铁. 南京理工大学. 2009

[9]. 用相对强度法测量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J]. 赵文华, 朱曙光, 李岩, 方仲彦, 杨荣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10]. 基于光学拍摄技术的含铝固体推进剂燃面处铝团聚研究[D]. 刘鑫. 西北工业大学. 2016

标签:;  ;  ;  ;  ;  

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