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欣秀徐园丁辽东学院师范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及具体的数学活动方式的体验中形成的。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以此,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这一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途径
一、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的意义
1.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学科性质的要求。首先,数学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人类思维而是实践,数学是人们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次,数学的本质就是用数字和符号来描述人类世界,把人类世界中的各种相互关系转化为各个数字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再次,数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广泛应用性。
2.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是的一项活动,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使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视角去观察世界,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数学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其他能力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第三,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通过现实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途径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首先应从教师做起。因为教师应用意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养成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己要有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查阅各种文献做得到位,才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审阅和修改学生活动成果时,自身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2.充分挖掘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因素。首先从课本出发选取素材,要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中所蕴涵的应用数学素材,提高学生的数学广泛应用意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应用性问题素材,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例题习题的教学中,精心研究,适当引申,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示范作用。其次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选取素材。生活是孕育智慧的摇篮,是应用性问题的源泉,只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素材可以用来选编数学应用题。最后从所能接触到的资料中选取素材。从其它学科中选取数学应用的素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选取数学应用的素材。从这些现实媒体中选取的素材编制的数学应用性问题,非常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科学殿堂里的圣品,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际问题。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4.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很有效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是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途径,而且可以增强学生检查和证实自己对于数学应用的信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们会在兴趣和喜爱中去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内在潜能。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建泉提高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05,01,35-36。
[2]陈宏瑶数学知识应用的数学初探.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