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仪陇县中医医院四川南充637676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病人心血管系统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20例围手术期存在心血管系统风险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人,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健康行为都较护理实施之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提升幅度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潜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的患者,提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发病率,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3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379-02PerioperativePatientCareCardiovascularRiskAssessmentandIntervention
【Abstract】ObjectDiscussionaroundthesystemofriskassessmentandcareof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surgicalintervention.MethodAnalyzeforourhospitalfromJan.2014toJan.2015weretreated320casesofperioperativepatients.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andthecontrolgroupand160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duringtheperioperativenursingcontent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theclinicalefficacyofthetwogroupsofpatientsaftertreatment.ResultsThetwogroupsintermsofqualityoflifeafternursingintervention,self-managementandhealthbehaviorsaremoretreatmentshaveamoresubstantialupgradepriortoimplementation,observationgroupinthecontrolgroup,therisesignificantly,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underlying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aheadofitsriskassessmentandtakecareofthecorrespondingmeasures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atientsintheperioperativeperiod,helppatients.Worthyof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Perioperative;cardiovascularsystem;riskassessment;nursingintervention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手术治疗中的老年人群比例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1]。在围手术中非常容易因为某些因素或者风险性诱导而发生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降低了治疗的效果[2]。因此针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展开心血管系统带的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20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围手术期病人心血管系统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20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86人,女性134人,患者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6±6.7)岁。入选患者标准为:患者被评估为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其中有140人是通过风险评估之后的调查而得知的,其余通过过往病史得知其存在较高风险。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人,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2风险评估方法
1.2.1入院评估
护理人员对于初次进入医院的患者,进行病史资料的收集,这对于其他护理人员的后续护理跟进或者医生的诊断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内容包括有患者的社会因素、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的全面评估。还包括肺部、脑部、心脏等脏器的过往病史,采取各种辅助项目对其采集电解质、血糖、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肾功能、肝功能的项目检查,并做到实时的监测[3]。同时还需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主动的沟通,以获取患者更为全面的过往病史信息。
1.2.2临床监测和观察
具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病情上相对复杂,手术的耐受性较普通患者差,并发症发生几率高,因此在手术实施之前。需要对其不良的症状进行监测和采取预防的措施,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术前可以应用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将患者血压控制低于140/90mmHg[4]。并且要预先和家属做好风险的沟通,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3手术前讨论
在手术执行之前,对于患者的潜在心血管系统的风险进行病例的讨论和分析,并对围手术期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此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3护理措施
1.3.1建立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能力
组织全科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围手术期病人心血管风险的学习和宣传,并对形成风险的因素展开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一般而言这些风险性主要可以划分为内在性的因素和外在性的因素两种。其中内在性的因素包括有患者的应激性因素、生理性或者心理性因素;而外在性的因素主要有:术前或者术后因为导尿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手术体位让患者的姿势长时间保持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引起血管的破裂,或者是因为麻醉作用和外侵性操作导致了心血管的破裂,手术中的失液过多、输血过快、输液不及时等,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诱发的外在因素[5]。
1.3.2制定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干预措施
针对在围手术期间较为容易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风险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培训、学习、讲解的方式,制定预防血管堵塞、破裂、患者衰竭等并发症的应对流程,并给予专业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围手术期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和预防能力。
1.3.3术前的干预
术前给予患者正确的危险性评估,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检,掌握其心血管的风险情况,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可能发生的应对药品及仪器准备。对患者采取及时的心理辅导,平稳其情绪,减少因为内在因素造成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好依从性。
1.3.4术中的干预
在手术中对其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在手术中注意压疮的形成,采取舒适合理的体位摆放姿势。约束带的使用需要注意松紧程度,观察好血压的稳定情况。
1.3.5术后的干预
及时给予氧气、输液输血的管理,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做好术后的全面体征的监护。发现不良预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1.4评价标准
针对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水平通过护理观察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得分的多少进行三个等级的分类,0-9分为低等级,9-18分归为中等级,18-28分为高等级,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性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三项指标上的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质量、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水平的三项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者成为了心血管患者的主要人群。尤其是是针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其诱发心血管系统风险的可能性较高。对其采取及时的预防,能够减少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风险展开运输分析,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健康行为三个方面对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质量、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水平的三项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针对潜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的患者,提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发病率,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华,陈云超.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
[2]望兰香.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与护理[J].柳州医学.2012(04)
[3]樊顺克,王贵罗,杨德军.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1)
[4]曾湘林.骨科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2)
[5]凌华英.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护理风险评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