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热效应论文_李晓欣,邢茹,赵建军,刘娇,王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效应,合金,氧化物,居里,钛矿,晶态,效应。

磁热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欣,邢茹,赵建军,刘娇,王婷[1](2019)在《双钙钛矿氧化物Gd_(1.7)Ce_(0.3)NiMnO_6的磁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双钙钛矿氧化物Gd_(1.7)Ce_(0.3)NiMnO_6多晶样品。该样品呈现良好的单相性,空间点群为单斜晶系P2_1/n;样品在T>T_G为纯顺磁态,T_C<T<T_G为顺磁-铁磁共存态,在此温区样品出现类Griffiths相;外场为7T时,Gd_(1.7)Ce_(0.3)NiMnO_6在居里温度附近出现ΔS_M最大值,为-2.376J/(kg·K);其RCP为213.88J/kg,具备作为高温区磁制冷材料的潜能;Arrott曲线、重标定曲线以及Loop曲线皆证明该样品的铁磁-顺磁转变为二级相变。(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曹余韬,袁月,付浩[2](2019)在《具有一级相变特征和巨磁热效应的铁铑合金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制备了微米级的Fe_xRh_(100-x)(35≤x≤50)的二元合金颗粒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热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样品的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样品的磁性能,M-T、M-H和磁熵变曲线分析了样品的磁结构相变特征;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铁铑颗粒的生物毒性。研究了铁铑合金成分对铁铑合金颗粒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等原子比的铁铑合金颗粒中,主要为单一的化学有序相α'相,随着铑成分的增加,顺磁性的面心立方无序相γ相出现并逐渐增加;在等原子比的铁铑合金颗粒中观察到明显的一级相变,并伴随着较大的滞后,由于合金颗粒的不均匀性,在一级相变前同时具有铁磁性的α'相和反铁磁性的α"相,随着铑成分的增加,相变前颗粒的磁化强度逐渐降低,表明铁磁性的α'相逐渐减少,但磁结构相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无法在70K-370K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图2的插图中显示了Fe_(48)Rh_(52)在高温下的一级相变特征;在0-3特斯拉的磁场下,Fe_(50)Rh_(50)这个样品表现出了-9.7 J/kg K的最大磁熵变以及230 J/kg的制冷量;制备得到的铁铑合金颗粒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和较大的巨磁热效应,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高飞,张廷斌,张欢,张艺凡,刘晓丽[3](2019)在《磁场响应的纳米材料与磁热效应生物医学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铁为代表的磁场响应型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磁学性能、可调控的体内代谢行为,而且易于表面修饰。上述特性使磁场响应型纳米材料及磁调控的生物学效应在分子检测、疾病诊断和治疗等诸多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磁场响应型纳米材料以及其磁热效应,比较了宏观磁热与纳米磁热效应,并对磁热效应在肿瘤治疗及其他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曹凤泽,陈红伟,藏宝,李晓欣,王婷[4](2019)在《Fe掺杂多晶样品DyMn_(1-x)Fe_xO_3的磁热效应和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DyMn_(1-x)Fe_xO_3多晶样品,通过测量了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M-T)、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M-H)和电阻率与温度的变化曲线(ρ-T),对各组分下样品的磁性和电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区x=0和x=0.025样品表现为反铁磁态,而x=0.075样品在低温区ZFC曲线与FC曲线出现分叉,表现为铁磁反铁磁共存。分别在57,137和157 K以下观察到类Griffiths相,T_G温度以上样品都表现为顺磁特性。在外加磁场为7 T时磁熵变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分别为10,12,9 J/(kg·K)。最大制冷能力为320 J/kg(x=0.025)。综合磁熵变最大值及制冷能力数值来看,该材料可以作为磁制冷候选材料。通过对ρ-T曲线及ρ-T曲线的拟合曲线研究发现,系列样品均为半导体且加磁场后的电阻率高于零场下的电阻率,说明在低温处磁场有不利于电传导。系列样品在高温部分的导电方式均遵循小极化子的导电方式。(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汪浩波,许家昊,姚杨,韩志达,房勇[5](2019)在《Ni_(43)Mn_(46)Sn_(11-x)Ti_x合金的磁相图和磁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i_(43)Mn_(46)Sn_(11-x)Ti_x合金,用X射线衍射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用磁学测量系统确定了材料的磁相图和磁热效应.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在室温的晶体结构由奥氏体立方结构逐渐转变为马氏体四方结构,同时马氏体转变温度升高.当x=0和1时,样品表现出顺磁马氏体相到铁磁奥氏体相的相变;而x≥2时,样品经历顺磁马氏体相到顺磁奥氏体相的相变.磁热效应结果表明,这两种马氏体相变在高场下均能诱导较大的磁熵变,而x≥2时的低场磁熵变则非常小.(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欣,刘娇,王婷,邢茹,孙运斌[6](2019)在《Ce掺杂钙钛矿氧化物Gd_2NiMnO_6的磁性与磁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钙钛矿氧化物Gd_((2-x))Ce_xNiMnO_6(x=0,0.1)多晶样品。两样品均呈现良好的单相性;T>T_G样品为纯顺磁态,T_C<T<T_G为顺磁-铁磁共存态,在此温区两样品出现类Griffiths相,在较低温区(T<T_N)铁磁-反铁磁相互竞争,出现自旋团簇玻璃行为;两样品在外加磁场为7 T时出现最大磁熵变值ΔS_M,分别为-4.248,-3.850 J/(kg·K);计算可得它们的磁制冷效率(RCP)分别为301.60,265.60 J/kg,Gd_2NiMnO_6比Gd_(1.9)Ce_(0.1)NiMnO_6更具备作为高温区磁制冷材料的潜能;通过对Arrott曲线、重标定曲线以及Loop曲线的分析可知两样品的铁磁-顺磁转变均为二级相变。(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陈建宝,洪波[7](2019)在《NdMnO_3亚微米团簇磁热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NdMnO_3亚微米团簇的磁热效应。方法: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颗粒尺寸为亚微米级的团簇NdMnO_3,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其结构和形貌。测量了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及等温磁化曲线。结果:观察到了该样品的磁相变,并且计算出了该样品的居里温度在68K附近,同时运用了居里-外斯定律和适当的Arrott图进行了验证。最后,我们计算并得到该样品在T=68K和ΔH分别为0.5T、1.0T、2.0T时的最大磁熵变分别为0.34J/kg·K、0.69J/kg·K、1.32J/kg·K,并且还得到它在ΔH=2.0T时的相对制冷能力为85.8J/kg。结论:表明亚微米尺度下的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磁热效应,这一发现为后续研发低磁场下高磁制冷的材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雨[8](2019)在《氧化铁纳米材料的磁热效应调控巨噬细胞分化及其乳腺癌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体内稳态,免疫功能和病理进展(例如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组织再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具有极化成不同表型的能力,以实现不同的生物功能,其中包括促炎性的M1表型和促愈合的M2表型。这两种表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M1型巨噬细胞促进炎症,杀伤肿瘤,也介导ROS诱发的组织损伤;而M2型巨噬细胞消除炎症,促进肿瘤发展,抑制免疫。二者在不同的疾病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何对其进行实时远程调控,让其按照预想的表型方向进行极化是一个挑战。磁热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其杀伤机制有了一定的推论。但仍然有新的机制不断被发现,对磁热疗机制进行补充完善。最新的研究发现,介导磁热疗的氧化铁纳米材料自身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改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Tumour-associated macrophages)表型的能力。且有报道,利用氧化铁纳米材料介导外磁场产生的力学效应对细胞进行分化调控。以上这些发现,提示我们氧化铁纳米材料自身的性质及其在外磁场介导下产生的效应可能通过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来对肿瘤磁热疗产生贡献,这引起了我们对氧化铁纳米材料介导的磁热效应对巨噬细胞影响的关注,以及这种影响在肿瘤磁热疗中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高温有机热分解法制备出了尺寸均一,形貌为圆球形的7 nm和16 nm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根据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表征结果可知,两种颗粒均为四氧化叁铁,磁学性能好且表现为超顺磁性。由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得的颗粒水动力学直径数据表明两种颗粒分散性良好。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了尺寸均一,形貌为圆环型的70 nm涡旋磁氧化铁纳米环。根据XRD,DLS表征数据,制备的纳米环成分为四氧化叁铁,分散性较好。(2)利用脂多糖对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诱导效应,进行细胞膜表面的磁热效应对巨噬细胞分化影响的探究。前期试验中,对两种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SPIOs)进行了细胞毒性检测,确定了颗粒可使用的安全浓度范围。本实验中用7 nm与16 nm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胞进行短时孵育,使颗粒粘附在细胞膜表面,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巨噬细胞诱导的同时,施加外磁场诱发细胞膜表面的磁热效应,从而观察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最终发现7 nm颗粒实验组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表现出对LPS诱导TNF-α效果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是由于磁热效应,而不是颗粒作用所致。(3)为了探究磁热疗中的磁热效应是否对巨噬细胞极化有影响,我们进行了巨噬细胞内磁热效应对其极化的影响。由于在肿瘤磁热疗中,纳米材料会在肿瘤部位滞留较长时间,巨噬细胞将会内吞更多的纳米材料。因此本实验使巨噬细胞与纳米材料共孵育更长的时间,且选用了磁热效能更高的涡旋磁氧化铁纳米环(Ferrimagnetic vortex-domain nanorings,FVIOs)。最终发现FVIOs使巨噬细胞发生了一定的极化,这与以前报道相符合,但其介导外磁场产生的磁热效应使巨噬细胞的极化进一步加强。(4)构建了小鼠乳腺癌模型,并进行了磁热处理。对小鼠进行了4T1小鼠乳腺癌原位瘤模型的构建,并在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进行瘤内注射FVIOs,并进行磁热处理。结果表明磁热疗对肿瘤的杀伤效果非常明显。后续试验将会对肿瘤进行切片,进行免疫组化试验,进一步探究其内部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克楠,刘丛,李强,霍军涛,孙言飞[9](2019)在《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xing提纯处理和J-Quenching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最大尺寸为1.2 mm的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并对它的磁热性能进行的表征和研究,以探讨高熵效应对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影响。目前的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为572 K。在外加磁场为1.5和5 T时,它的最大等温磁熵变和制冷能力的值分别为0.66 J/(kg·K),42.9 J/kg和1.88 J/kg,136.1 J/(kg·K)。与其它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对比显示,高熵效应对非晶态合金磁熵变似乎并没有明显影响,但高熵非晶态合金磁熵变随温度变化曲线显示了较大的半高宽温度区间。(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于天麟[10](2019)在《过渡金属化合物磁热效应及临界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致冷技术被证实是一种环境安全制冷技术。使用磁性材料作为制冷介质,没有破坏臭氧层的危害,更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本文主要研究了与磁致冷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磁热效应相关的材料的临界行为,探索其居里温度相变的相关参数,这对材料的实际应用有着重大意义。二元的铬硫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磁输运和光学性质。这些物质很有可能在将来会成为铁磁半金属,这是一种有着很好的电子自旋性质的材料。通过MAP和KF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临界值β和γ,而且通过临界等温线的分析可以获得δ。得到的临界值和通过3DIsing模型理论预测得到的值很接近。相互反应的形式为J(r)~r-4.94,这就表明在m-Cr5Te8中的铁磁相互作用介于一种长程相互作用和一种短程相互作用之间。同时,测得在H=50 kOe时,m-Cr5Te8的-△SMmax约等于16 mJ·cm-3·K-1。Heusler合金化合物Co2ZrSn具有半金属铁磁性且饱和磁矩~2μB/f.u。使用MAP和Kouvel-Fisher方法验证得到了材料的临界指数β、γ和δ,且这些参数与标度率吻合得很好。同时通过NS图证明,使用平均场模型来描述该材料临界行为是最佳选择。在△H=50 kOe时最大磁熵变-△SMmax约为0.57 J·kg-1·K-1和RCP为14.68 J·kg-1。通过公式验算,σ.的值小于2,说明在多晶Co2ZrSn材料中长程自旋相互作用起着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4)

磁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制备了微米级的Fe_xRh_(100-x)(35≤x≤50)的二元合金颗粒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热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样品的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样品的磁性能,M-T、M-H和磁熵变曲线分析了样品的磁结构相变特征;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铁铑颗粒的生物毒性。研究了铁铑合金成分对铁铑合金颗粒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等原子比的铁铑合金颗粒中,主要为单一的化学有序相α'相,随着铑成分的增加,顺磁性的面心立方无序相γ相出现并逐渐增加;在等原子比的铁铑合金颗粒中观察到明显的一级相变,并伴随着较大的滞后,由于合金颗粒的不均匀性,在一级相变前同时具有铁磁性的α'相和反铁磁性的α"相,随着铑成分的增加,相变前颗粒的磁化强度逐渐降低,表明铁磁性的α'相逐渐减少,但磁结构相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无法在70K-370K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图2的插图中显示了Fe_(48)Rh_(52)在高温下的一级相变特征;在0-3特斯拉的磁场下,Fe_(50)Rh_(50)这个样品表现出了-9.7 J/kg K的最大磁熵变以及230 J/kg的制冷量;制备得到的铁铑合金颗粒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和较大的巨磁热效应,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热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欣,邢茹,赵建军,刘娇,王婷.双钙钛矿氧化物Gd_(1.7)Ce_(0.3)NiMnO_6的磁热效应[J].有色金属工程.2019

[2].曹余韬,袁月,付浩.具有一级相变特征和巨磁热效应的铁铑合金颗粒[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3].高飞,张廷斌,张欢,张艺凡,刘晓丽.磁场响应的纳米材料与磁热效应生物医学应用[J].生命的化学.2019

[4].曹凤泽,陈红伟,藏宝,李晓欣,王婷.Fe掺杂多晶样品DyMn_(1-x)Fe_xO_3的磁热效应和电性[J].功能材料.2019

[5].汪浩波,许家昊,姚杨,韩志达,房勇.Ni_(43)Mn_(46)Sn_(11-x)Ti_x合金的磁相图和磁热效应[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6].李晓欣,刘娇,王婷,邢茹,孙运斌.Ce掺杂钙钛矿氧化物Gd_2NiMnO_6的磁性与磁热效应[J].功能材料.2019

[7].陈建宝,洪波.NdMnO_3亚微米团簇磁热效应的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8].杨雨.氧化铁纳米材料的磁热效应调控巨噬细胞分化及其乳腺癌治疗研究[D].西北大学.2019

[9].吴克楠,刘丛,李强,霍军涛,孙言飞.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9

[10].于天麟.过渡金属化合物磁热效应及临界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磁热效应导致的药物的缓释与突...样品的Arrott图的晶体结构示意图铁离子亚晶格磁矩结构示意图晶体在整个温区内的磁相变体系的磁结构相图

标签:;  ;  ;  ;  ;  ;  ;  

磁热效应论文_李晓欣,邢茹,赵建军,刘娇,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