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疗法,情绪,理性,压力,厌学,自卑感,政治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龚艳[1](2019)在《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模型”及其逻辑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ABC模型"是其核心模型。初期的"ABC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叁者的关系。理论家对"ABC模型"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重建和扩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概念。当前"ABC模型"所面临的问题是,基本概念的内涵需要被重新界定以更好地说明与解释新的假说,以及理论预设与临床应用不相符,急需对原理论作深入反思与变革。(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鑫妤[2](2019)在《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卑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大学生自卑感水平,检验不同的行为疗法干预自卑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研究运用第叁代行为疗法的代表,即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第二代行为疗法的代表,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结合自卑感的两大属性,即低自我评价和消极情绪体验,进行大学生自卑感的干预研究。本研究通过广告招募,并进行自卑感量表(FIS)测验及访谈,筛选出高自卑感(FIS均分大于4)的在校大学生36名,将其随机分为叁组,其中12人作为ACT实验组,12人作为REBT实验组,另外12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的团体干预,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运用FIS分别对叁组被试进行前、后测以及3个月的追踪测量,并在干预前期、中期、后期和追踪期对两组实验组成员进行访谈和自编自评问卷的调查。最后,对测量数据和质性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有效干预大学生自卑感。(2)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在即时效果上无显着性差异。(3)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的长期效果优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郑凌,王爱敏[3](2019)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青岛市某叁级甲等医院出院后的居家伴抑郁状态的COPD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进行6周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COPD自我效能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抑郁、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总体幸福感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体幸福感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居家COPD伴抑郁状态的病人进行干预,可帮助病人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自我效能、总体幸福感和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胡庆亮[4](2019)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本质上是通过外力介入,帮助对象改变非理性信念、实现心灵和谐。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内在一致性。按照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四个步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从情绪和行为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方面加深对学生、课程的了解和理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国安[5](2018)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介入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也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绊脚石,被视为世界十大心理问题之首,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越来越多的我国中学生为厌学所扰,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需要学界认真深入地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个案服务探索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武汉市Z中学的一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量表法对研究对象的厌学原因进行了深度的分析,进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发现案主因连续考试失利等诱发事件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理性信念,并由非理性信念引发了非健康的消极厌学情绪和不良厌学行为。针对案主情况,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从厌学认知、情绪和行为叁个层面进行介入:认知层面,使用“角色扮演”、“辩论”和“理性功课”等技巧检查并纠正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情绪层面,使用“自我披露”、“视频治疗”和“理性情绪想象”等技巧介入案主消极厌学情绪;行为层面,使用“自我管理法”、“正强化法”等技巧介入案主的消极厌学行为。经过介入,案主建立了比较理性的学习认知、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性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最终得到明显提升。研究表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于改善中学生厌学问题具有显着作用。最后,本研究还针对如何切实有效的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做出了相关讨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谢小姗[6](2018)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应用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辅导中的一些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情绪疗法(RET)也称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它由情绪ABC理论发展而来,即人的情绪反应不是不是由外界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人对事件的认知信念所引起。结合在读技校生的特点,在技校生当中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理性情绪疗法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实用的辅导工具。本文根据当代技校生的非理性信念现状,结合团体辅导案例对理性情绪疗法加以运用,并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技校生当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和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期刊2018-05-01)
李建[7](2018)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埃利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疗法。本文首先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以及治疗的目标、过程和技术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其次阐述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尽管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方法,合理的应用在教学情境中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2期)
倪圆圆[8](2017)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的现状,分析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4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干预1个月使用NRS数字评分表、简明疼痛量表、简明疲乏量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对患者进行测量。结果:1.共完成67例患者全部资料的收集,试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研究对象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7.2%、100%、88.1%,严重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77±1.29)分、(4.70±1.30)分、(5.90±1.94)分。疼痛对患者情绪(5.51±3.08)和日常工作(5.07±3.313)的影响得分最高;疲乏对患者享受生活(6.12±2.63)和正常工作(5.90±2.91)的影响得分最高;睡眠质量条目中日间功能障碍得分(2.29±0.67)和睡眠效率得分(2.02±1.02)最高。2.疼痛、疲乏、睡眠障碍叁种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01),疼痛与疲乏、睡眠障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740;疲乏与睡眠障碍的相关系数为0.754。疼痛症状干扰总分、疲乏症状干扰总分及PQSI总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疼痛干扰总分与疲乏干扰总分、PQSI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0.452;疲乏总分与PQSI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86。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的症状严重程度得分以及症状干扰各维度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预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干扰总分及2个维度(情绪和睡眠)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疲乏干扰总分及4个维度(一般活动、日常工作、关系、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PQSI总分及4个维度(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严重程度均以中度严重水平为主。2.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症状干扰间呈显着正相关。3.实施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以降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疲乏症状干扰,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洁[9](2017)在《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应激管理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种火灾、地震及其他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消防员是我们最亲密的帮助者之一。因此深入了解消防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助于消防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消防工作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性质,消防员常常会处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应激状态。长时间处于高压力水平下,消防员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消防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消防员高效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消防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本研究欲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这一心理学干预理论的视角,对一线消防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干预,以期为提高消防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消防员合理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提供实证研究的证据。本研究选取了 32名基层一线消防员,运用准实验设计,将参与人员分入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干预期间控制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成员通过为期8周的线上以ABC理论为核心的线上干预和3次线下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消防官兵职业压力量表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的测量。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间比较以及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被试内比较,以验证该干预的实践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比较中,后测得分在人际关系维度、工作本身压力感维度、积极应对方式上均显着高于前测得分,p<0.05。在职业发展和保障维度、职业评价维度、组织管理维度和生活状况维度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一线消防战士的应激管理干预有一定的效果,特别在人际关系和改善应对方式中有明显提升。结合线上理论自主性学习和线下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消防战士的职业压力,从而提升一线消防战士对工作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彭文婕[10](2017)在《对PN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压力管理线上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以压力管理的线上干预为主要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学习的方式对PN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干预,旨在使中高层管理者掌握正确的减压方法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之所以通过网络对该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压力管理主要有叁点原因:第一,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是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所承担的责任比普通员工大的多,压力也大的多;第二,PN公司属于钢铁下游行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钢铁产业下滑,该公司受到严重影响,员工压力大,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急需压力管理;第叁,因PN公司规模大,员工不集中,若采用传统线下干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采取线上干预的方式更为合适。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研究被试共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和对照组(20人)。因实验结束后出现被试流失的情况,最终实验组为15人。对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8周的线上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只是不定期接收有关压力内容的微信推送。线上干预包括文字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其内容包括4个主题:压力的认识及其影响、压力的生活情景干预、REBT的认知干预,放松训练。所有线上干预均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在实验干预前后采用马剑虹参照House和Rizzo (1972)的《工作压力量表》及已有的研究结果(马剑虹,1997)所编制的《工作压力感问卷》和我国学者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被试的压力感和应对方式进行测量。通过对实验干预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最终得到如下结果:(1)实验组心理维度平均分从7.40分下降至7.13分,p<0.05存在显着差异,压力感从22.33分下降至21.40分,p<0.05存在显着差异。生理维度和情绪维度差异不显着,但得分有所下降。(2)实验组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分从1.57分提升至1.74分,p<0.05存在显着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着,但呈下降趋势。(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减少消极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上p<0.05存在显着差异。通过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压力管理线上干预能够缓解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感及心理维度上的压力。第二,压力管理线上干预能够增加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卑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大学生自卑感水平,检验不同的行为疗法干预自卑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研究运用第叁代行为疗法的代表,即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第二代行为疗法的代表,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结合自卑感的两大属性,即低自我评价和消极情绪体验,进行大学生自卑感的干预研究。本研究通过广告招募,并进行自卑感量表(FIS)测验及访谈,筛选出高自卑感(FIS均分大于4)的在校大学生36名,将其随机分为叁组,其中12人作为ACT实验组,12人作为REBT实验组,另外12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的团体干预,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运用FIS分别对叁组被试进行前、后测以及3个月的追踪测量,并在干预前期、中期、后期和追踪期对两组实验组成员进行访谈和自编自评问卷的调查。最后,对测量数据和质性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有效干预大学生自卑感。(2)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在即时效果上无显着性差异。(3)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的长期效果优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干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1].龚艳.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模型”及其逻辑变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2].周鑫妤.接纳与承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郑凌,王爱敏.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9
[4].胡庆亮.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黄国安.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介入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谢小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应用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辅导中的一些思考[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2018
[7].李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
[8].倪圆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
[9].刘洁.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应激管理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彭文婕.对PN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压力管理线上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