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炎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肝炎,丙型肝炎,矽肺,细胞因子。
肝炎病毒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余家建,龚建平,范德庆[1](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病例对照研究,498例NAFLD新发病例纳入病例组,1 791例未患脂肪肝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分析HBV感染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向和关联强度。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HBV感染能明显降低NAFLD的发病风险(OR=0.52,95%CI:0.33~0.83)。倾向性评分调整分析(OR=0.49,95%CI:0.31~0.76)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OR=0.54,95%CI:0.34~0.87)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HBV感染与NAFLD的低发病风险相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刘钊,李俊红[2](2019)在《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同时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病例的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IV确诊患者100例,分为单纯HIV感染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对各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HBV组和HIV/HCV组患者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均比单纯HIV感染组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呈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其中HIV/HBV组ALB降低更为明显;HIV/HBV/HCV混合感染组肝损伤最为严重,与其他叁组比较,AST、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B)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结论当HIV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合并感染HBV/HCV者肝脏损伤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林景美,陈秋霞,朱道谋,林秋玉,黄小慧[3](2019)在《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晚期HBV感染240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研究组每日口服一次替比夫定600 mg,每月一次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至分娩后停药,对照组每月一次肌注HBIG 200 IU,所有孕妇治疗前均接受HBV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取静脉血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及乙肝病毒DNA定量。对新生儿的畸形、窒息、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研究组平均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 DNA阳性58例,宫内感染4例,占6.90%;阴性62例,宫内感染0例。对照组HBV DNA阳性59例,宫内感染18例,占30.51%;阴性61例,宫内感染0例。HBV阳性患者中,研究组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的畸形率、窒息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出生体质量、身长、阿氏评分(Apgar评分)及胎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抗病毒治疗药物替比夫定的安全性高,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邓崇君,陆文烈[4](2019)在《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4周后血清炎症因子[IL-4(白细胞介素-4)、IFN-γ(γ-干扰素)、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HBV DNA(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4周后两组血清IL-4、HMGB1表达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4周后两组血清IFN-γ表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4周后两组HBV DNA载量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恩替卡韦,给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替比夫定治疗可调节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抗HBV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2期)
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5](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49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HBV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ICP合并HBV感染,46例)和对照组(单纯ICP,103例)。对比两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及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ICP发病时间、分娩时间显着早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甘胆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ICP比较,ICP合并HBV感染者分娩时间明显提前,肝功能损害较严重,且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增高。(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张中波,陈建廷[6](2019)在《一例种鸭感染鸭肝炎病毒的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潍坊某种鸭场,樱桃谷种鸭约20000只,43周开始各栋舍陆续出现产蛋下降,每日降幅2%,30d内产蛋产蛋率由90%下降到40%,临床死淘增加,每日3‰左右,发病鸭舍内出现种鸭出现换羽现象,剖检死亡鸭,观察各组织变化并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最终确诊为鸭病毒型肝炎1型病毒感染,并伴随着巴氏杆菌感染,现将诊断结果汇报如下。(本文来源于《今日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冷赟,毛莉,陶夏叶[7](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进行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HBV DNA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HBs Ag定量水平。结果非活动性HBs Ag携带组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阶段患者HBs Ag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HBs Ag水平存在显着差异,因此,进行HBs Ag定量检测有助于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胡怀阳[8](2019)在《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94例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用于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潘美民,李文娟,蒋芳清,杨丽晖,谭永卫[9](2019)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发清除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自发清除的可能机制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白细胞介素-7(IL-7)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HCV感染者7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HCV感染自发清除者18例,另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抗-HCV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在本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HCV基因亚型以1b和2a型为主,分别占67.3%(35/52)和25%(13/5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61.1±50.5) U/L和(57.0±42.8) U/L,显着高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25.0±14.2) U/L和(25.5±9.4)U/L,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分别为(0.25±0.13) ng/L、(0.51±0.13)ng/L和(0.49±0.12) ng/L,均显着低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0.75±0.14) ng/L、(0.93±0.11) ng/L和(0.71±0.10)ng/L,P<0.01],也显着低于健康人[分别为(1.35±0.12) ng/L、(1.49±0.12) ng/L和(0.99±0.12) ng/L,P<0.01],HCV感染自发清除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也显着低于健康人(P<0.01)。结论在HCV感染自发清除者中,血清IL-17A、bFGF和IL-7水平显着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系清除病毒的原因之一,可能由于触发了主动免疫系统,导致病毒被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其真正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海霞[10](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70例,按照血清HBV-DNA水平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组(无反应性)、高水平组(>107 IU)、中水平组(>105~107 IU)、低水平组(103~105IU)。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肝功能检测。比较4组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CD8+、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肝功能与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高水平组患者的GGT、AST、ALT水平高于阴性组、中水平组、低水平组(P<0.05),且阴性组患者的GGT、AST、ALT水平最低;高水平组患者的TNF-α、IL-6、IL-2水平高于阴性组、中水平组、低水平组(P<0.05),且阴性组患者的TNF-α、IL-6、IL-2水平最低;4组患者CD8+、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水平与TNF-α、IL-6、IL-2水平呈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会导致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伤,但是对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患者的TNF-α、IL-6、IL-2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肝炎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同时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病例的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IV确诊患者100例,分为单纯HIV感染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对各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HBV组和HIV/HCV组患者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均比单纯HIV感染组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呈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其中HIV/HBV组ALB降低更为明显;HIV/HBV/HCV混合感染组肝损伤最为严重,与其他叁组比较,AST、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B)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结论当HIV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合并感染HBV/HCV者肝脏损伤更为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炎病毒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余家建,龚建平,范德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9
[2].刘钊,李俊红.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3].林景美,陈秋霞,朱道谋,林秋玉,黄小慧.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4].邓崇君,陆文烈.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
[5].吴燕玉,陈红敏,徐秋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肝脏.2019
[6].张中波,陈建廷.一例种鸭感染鸭肝炎病毒的诊治体会[J].今日畜牧兽医.2019
[7].冷赟,毛莉,陶夏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胡怀阳.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9
[9].潘美民,李文娟,蒋芳清,杨丽晖,谭永卫.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发清除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10].马海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