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运行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网络,废弃物,稳定性,因素,循环利用,工业,系统。
循环运行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贵,朱雪[1](2017)在《运用PDCA循环提高医院门诊网络运行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院信息化给病人就医带来方便,特别是门诊,病人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医院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就会立即造成医院门诊业务混乱,对医院形象、经济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尽可能减少网络故障,特运用PDCA循环对门诊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分析与改进。发现UPS老化,交换机自身故障,网络设计未考虑冗余,网络未分开连接等影响门诊稳定性。通过改进,门诊汇聚层交换机均设计为双汇聚在线冗余,且计算机终端应分别插在两个交换机上,一旦某台交换机发生故障,至少能保证一部分计算机终端可用,新购置UPS设备,门诊网络的稳定性就可以大大提高,从而保证门诊业务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7年10期)
卢福财,胡平波[2](2015)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对该网络运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却没有得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的支持。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网络因素与企业因素。本文在构建影响因素、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与其运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表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对该网络运行整体绩效影响非常显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75。但是,这些影响因素对网络的开放性绩效没有显着影响,并且企业间信任关系以及核心企业对该网络绩效影响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网络的整体绩效,促进工业废弃物循环网络不断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5年12期)
谢巍[3](2015)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几年集中爆发出的以雾霾为代表的局部与区域性的环境污染事件更是引人关注,人们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绿色的要求。从生态与产业经济活动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循环经济作为一体化的循环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思路上提供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主要是要解决工业废弃物的循环问题,目前,循环方式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两种,但是受企业经营规模、生产流程特性、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工业废弃物的闭合循环利用网络,而通过企业之间的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则能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更加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是循环经济中企业合作的基础形态,是循环经济和产业共生网络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主要表现形式为生态工业园。面对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以从运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入手,为网络成员行为改进方向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帮助。因此,对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的研究,尤其是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索研究循环网络的运行,利用的方法有文献追溯法、访谈和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本文首先对网络组织和本文研究的循环网络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了网络组织和的概念和特征、本文研究的循环网络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循环网络目前的国内外情况和可借鉴的典型模式。接着,从网络组织的一般规律入手,根据本文研究的循环网络的特殊性,结合已有文献和经典模式分析,从叁个维度即外部环境、共生网络和企业特性,归纳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的具体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改进调研量表,根据实际情况暂不考虑合作距离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以江西企业为样本,收集大量样本,对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七大主要影响因素:网络经济利益、政策支持、信任、关键种企业、技术因素、环境规制、环保压力。然后参考已有的成熟量表对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的运行进行测度,建立叁维影响因素-运行效果的假设模型,对模型做回归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假设模型基本成立。研究表明:政策支持、环境规制、网络经济利益、信任、关键种企业和技术均对本文研究的循环网络有显着影响;利益机制始终是推动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核心;区分了环境保护中环保压力和环境规制的区别,环保压力不是形成资源循环的最主要动力,环保意识并没有直接转为企业的环保行为,对环境保护关键还是要从制度上约束,严格执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刘惠萍[4](2013)在《区域创新网络关键运行机制的系统循环图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动态角度对区域创新网络内部各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仍然匮乏。根据区域创新网络内各个行为主体关系等,提出了包含自主创新机制、互动创新机制、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机制在内的区域创新网络关键运行机制体系,并引入"系统思考",设计了叁个关键运行机制的系统循环图,指出了激发其良性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并相应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2013年01期)
王达[5](2011)在《再循环逆向物流网络运行状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明确了再循环逆向物流网络的内涵,继而提出再循环逆向物流网络实例,指出该实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游商竞争、管理混乱等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改进建议,最终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1年36期)
时进[6](2002)在《大连快轨工程施工循环运行网络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中进行模型实验,虽有直观、形象等优点,但通常存在费用高、进度慢等缺点。而在一些工程施工系统中,又不可能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得到为施工方案决策的有用数据,此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模拟理论,以及产生随机数从而生成需要的随机变量的方法。然后,本文介绍了循环运行网络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最后本文利用循环运行网络对大连快速轨道3号线轨道工程施工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在工作的仅能容纳一台荷载机的特定情况下,得到了最优的配合的自卸车的数量,为施工方案决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2-03-01)
孙锡衡,钟登华,朱光熙[7](1988)在《循环运行网络的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工程中具有随机时间参数的多工序反复循环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难以用普遍的网络模式表达和求解。本文阐述的循环运行网络模型及其模拟方法可使网络模型简化,并能考虑多种随机时间分布状态,方便迅速地计算工期、成本及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等指标及其它决策信息。通过对多方案的计算及分析可以洞察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反映,进行方案综合评价并获得合理的方案和各种资源的合理组合。根据作者编制的循环运行网络计算机模拟程序(CONS-TU87),曾进行了一个隧洞工程和一组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循环作业施工组织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及模拟程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优选与管理科学》期刊1988年01期)
循环运行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对该网络运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却没有得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的支持。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网络因素与企业因素。本文在构建影响因素、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与其运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表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对该网络运行整体绩效影响非常显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75。但是,这些影响因素对网络的开放性绩效没有显着影响,并且企业间信任关系以及核心企业对该网络绩效影响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网络的整体绩效,促进工业废弃物循环网络不断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运行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贵,朱雪.运用PDCA循环提高医院门诊网络运行稳定性[J].经济师.2017
[2].卢福财,胡平波.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15
[3].谢巍.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运行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4].刘惠萍.区域创新网络关键运行机制的系统循环图设计[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
[5].王达.再循环逆向物流网络运行状态浅析[J].中国市场.2011
[6].时进.大连快轨工程施工循环运行网络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7].孙锡衡,钟登华,朱光熙.循环运行网络的原理及应用[J].优选与管理科学.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