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地震后市级前线医院医疗救援模式探讨

4.20地震后市级前线医院医疗救援模式探讨

周昀霞李先黄丽琼姜永芬刘克强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625000)

【摘要】4.20雅安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作为医疗救援的前线医院,通过快速反应、组织协调、分工协作、及时分流、充分整合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震后医疗救援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为此,将雅安市人民医院在本次地震救援中的系列举措进行梳理,形成一种地震后市级前线医院的医疗救援雅安模式供类似灾害事故发生后借鉴使用,以达到最佳救治目的,最大程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市级前线医院地震后医疗救援雅安模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13-02

【Abstract】After4.20Ya'anLushanstrongearthquake,asafront-linemedicalreliefhospital,weachieveaorderly,effectivepost-earthquakemedicalreliefworkhroughrapidresponse,organizationandcoordination,pisionoflabor,timelypersion,fullintegrationofresourcesandaseriesofinitiatives.SowesortoutseriesofinitiativesofYa'anPeople'sHospitalintheearthquakerelief,formedtheformationmedicalrescueYa'anmodesofafront-linemunicipalhospitalforuseofsimilardisastersaftertheaccident,inordertoachieveoptimaltreatmentgoal,maximumdegreeofreductioninmortalityanddisabilityrates.

【Keywords】MunicipalHospitalAftertheearthquakeMedicalrescueYa’anModel

近代以来,含雅安地震在内,中国共发生了14次7.0级以上的大地震[1]。相比5.12汶川地震,从4.20芦山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消息发布、应急启动、物资发放、医疗救援、救援组织等各方面均有所进步。[2]而前线医院在地震后的医疗救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伤员的生死存亡,结合雅安市人民医院在4.20雅安芦山地震中的医疗救治模式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健全组织,调度指挥有序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和大量涌入的地震伤员,按常规工作模式及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建立一种能充分发挥医院整体救治功能、体现医院急和救的调度运作模式,是保证灾后快速、高效工作,最大限度挽救生命的关键。[3]

雅安市人民医院作为地处灾区的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距震中芦山县仅35公里。地震发生后通讯暂时中断,医院政令畅通是保证及时、有效开展疏散患者和紧急救治伤员的首要前提。[4]在通讯中断的时间里,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行政科室负责人在指挥部待命,将各种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医护人员均自发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冒着余震危险转移、疏散在院的1200余名住院病人,无1例病人因地震伤亡,各种治疗护理也在第一时间跟进完成。

地震当天,医院在完成自救、保障基本医疗的同时,派出4支医疗队前往震中芦山、宝兴,在现场积极搜救、诊治病人。另一方面医院直接收治市区和灾区转运来,未经过任何医疗处理的伤员和经一线医疗救援队简单处理后转运的重伤员,雅安市人民医院同时作为一二线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2.快速分诊,充分整合医疗资源

震后大量伤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医院,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示紧急筹备临时病房,设置了临时手术室,伤病员在急诊科进行快速分诊。同时积极与城区内医院进行联系,有效利用地理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轻症病人分流至城区其他二级医院,以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治疗。医务科、护理部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及紧急状态下人力调配方案,抽调医护人员救治伤员。医院打破建制,形成以医疗救治为核心,抢救生命第一的治疗原则,将平时的诊断-治疗模式转变为抢救-诊断-治疗模式,减少过多的辅助检查。医生、护士各1名,志愿者2名分组开展救治工作,医生负责询问伤情,进行检伤分类,作初步评估及必要的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护士负责收集病人信息,采集标本,护送病人检查,填写登记卡后挂于病人胸前。伤员检查结束后由接诊医生作出判断分诊至各科室,救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医院在开展紧急自救与医疗救治的过程中,共接待22支国内、省内医疗队162名专家,通过把外部支援力量融入整合,按专业分散至各救治点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外援专家的作用,为疑难重症伤员救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将这种医疗资源转化为雅安医疗资源,与上级医院建立了有效的长期合作关系。

3.有效沟通,安全分流转运

地震后第1-2天属于灾害早期,启动当地有限的医疗资源尚不足以应对灾害性医疗需求激增,因此将伤病员运往就近城市进行异地救治是一种有效应对方式。[5]根据卫计委地震伤员救治的“四集中”原则,4月22日下午,在各级医疗救援队的协助下,85名重症伤员被安全转运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条件更好的后方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4.精心救治,动态调整工作重心

在接诊、救治伤员高峰期后,医院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将地震伤员心理干预和综合康复护理以及地震期间的感染防控和疫情控制工作作为重心。在震后第二天就成立了以三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相关人员组成心理干预小组,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康复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深入各收治单元了解伤员伤病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医疗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5.小结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和救治模式,减少救治模式失误,以降低死亡率[6]。而对一个模式的评价主要应该审视其运行状态和营运效果。[7]4.20地震发生后,作为处于地震灾区的市级前线医院,有效地运行灾难三级医学救援模式,根据分级救治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简化为现场急救、前方医院早期救治、分流和后方医院专科治疗三个阶梯,通过有序自救、快速分流、整合资源、及时转运、早期心理干预等举措共同创造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及时有效、科学有序、八方支援、组织有力”的医学救援雅安模式,在此次地震医学救援中起到了核心枢纽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和偶发性,计划、预案和流程的制定还缺少经验,任何救治模式都需要因地制宜,敢于突破常规,调配院内、外医疗资源使其发挥的效益最大化,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效应对突发灾害。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以来的七级地震.http://history.inewsweek.cn/story_detail.storyphpid=4675

[2]林璘,中国灾难应急已经进入科学程序.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8_69858.html

[3]王正国.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0

[4]夏鹄.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与实施[J].中华急诊医学.2004.13(8):575.

[5]陈红纲,杨蓉佳,周荣斌.特大地震伤员伤情分析和异地转运经验总结.中国急救医学.2011.11.31.(11):1048.

[6]苏文利,王毅鑫,朱文献,等.179例多发伤的救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2008.10(17):1099-1101.

[7]武秀昆.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方向[J].中国急救医学,2008,3(28):279

(本文为雅安市科研立项课题,编号:S1330311)

标签:;  ;  ;  

4.20地震后市级前线医院医疗救援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