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社会论文_周晓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山东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东,近代,社会,社会经济,农村,电文,经济。

近代山东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杰[1](2016)在《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山东社会(1860-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西方基督新教传教士纷纷开始大批进入山东传教。他们在山东巡回布道,建造教堂,开展宣教活动,医疗事业是他们活动的重点之一。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传教士及其家属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教活动。基督新教医疗事业在山东发展较好,在全国而言也位居前列。山东教会医院、外国医生护士、受薪中国医生护士、医院病床等数量均名列前茅。基督新教差会在山东建立起了许多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医院,如德县卫氏博济医院、平阴广仁医院、掖县梅铁医院、黄县怀麟医院等。山东各个新教差会还联合兴办了一所教会大学一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在全国享有极高声誉,为教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概言之,近代山东地区的教会医疗事业的活动主要包含叁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教会医院与诊所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其次是教会医学校和护士学校的运行,第叁是教会医院及医校的社会公益活动。叁个方面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近代山东地区的教会医疗事业的主要面貌,其中心任务就是宣传基督新教的信仰。这对山东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西医科学在近代山东的传播,促进了民众个人卫生、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为山东、乃至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中国的卫生习惯和观念逐渐开始近代化,促进了近代山东地方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另一方面,这叁个面向也不得不受到本地文化、环境的限制与影响,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与地方力量实行合作,以推进其医疗事业的发展。教会医疗事业与山东地方社会之间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博弈。而在博弈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地方社会”,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教会医疗事业”。各个教会之间、山东社会各个阶层、区域之间,都有其特殊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1)

徐跃[2](2016)在《晚清优拔贡考试与山东巡抚袁树勋联衔入奏——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晓红教授《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第叁章停罢科举的善后措施里,对山东巡抚袁树勋电邀各省联衔奏请停止优拔贡一事,做了认真的评述[1]。我认为,关晓红教授的分析,对山东巡抚袁树勋电邀各省联衔奏请停止优拔贡一事涉及的一些问题未充分廓清,尚有可议之处。本文拟利用相关档案文献资料,对这一史事略做补正,以期对晚清内外群臣在优拔贡考试停留问题上的态度和反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宣统元年(1909)叁月,在第二次举行举贡考职和(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文[3](2015)在《近代山东节日习俗与社会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日是民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节日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然而近代以来,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必然导致生发于、成长于、适应于传统社会和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习俗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节日迅速走向了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的政治性纪念日和一些外来的节日。山东在近代史的发展中面临着复杂的情况,社会政治的变迁、外来文化的传播等因素,导致近代山东的节日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节俗虽然变化了,但节俗自身的功能却没有消失,节俗对人们身心和生活的影响依然存在。山东各地的节日习俗在相似的表面下,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齐文化、鲁文化的传统影响至今犹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地域性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新文化新观念的不同接受程度等等因素,使得山东各地的节日习俗形形色色、异彩纷呈。(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3)

齐巧玲[4](2014)在《鲁籍华侨对近代山东社会的影响(1842-1927)》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是一个沿海大省,自古以来,优越的海外交通条件和传统齐鲁文化中“乘桴浮于海”等走向海外思想的影响,使得不少山东人侨居于外。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山东一地的兵祸不断,社会危机深重,再加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山东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走出国门的山东人也愈众。1861年烟台开埠通商,烟台、青岛成为山东省的门户,海舶往来,适为通向海外的出路,故山东民众远涉重洋,在东洋、南洋、欧美皆有山东人的足迹。旅居于西伯利亚的鲁籍侨民人数尤多,朝鲜亦有鲁籍华侨约达万人。欧战战后华工虽多被遣回,然留居法国者尚达万余人。除此之外,南洋各地虽然无大批鲁侨之发见,但叁五成群,肩负茧绸,出入于城镇村落者亦不少,而其勇敢耐劳之性,尤不在闽粤人之下,故山东华侨与闽粤海外华侨同为中国近代史上所宜特书之事。鲁籍华侨深受传统儒家文化中忠义、孝道的影响,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和根深蒂固的宗亲意识,他们怀念故土,牵挂家乡亲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这种思乡情感进而转化为爱国的意识,他们在家乡地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参与政治,对近代山东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方面,他们建立了一批富于现代化因素的工厂,生产涉及范围很广,既有山东传统优势的行业,纺织业、面粉业,亦有对新兴工业部门火柴业和染料化工业的尝试。鲁籍华侨成立的工厂大都实现了机器生产,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也偶被采用。鲁籍华侨的经济活动和给家乡亲人的汇款,促进了侨乡的钱庄汇兑业的繁荣,在其带动和帮助下,山东贸易的对外开放性加强,联系山东与侨居地的行栈商人应运而生,而在山东的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出洋贸易的热潮。在社会生活方面,鲁籍华侨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在给予财力支持的同时还领导发动革命斗争;他们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家乡每遇重大灾祸,都会慷慨解囊,救济灾民。国外的经历使鲁籍华侨深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兴办新式学校,充任教员,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思想意识的宣扬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鲁籍华侨所带回的新鲜的物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4-03-01)

李涛,陈玉玲[5](2009)在《梁漱溟与近代山东社会和教育——兼论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开创者,他以独特的文化哲学观和乡村建设理论为基础,在山东邹平、菏泽进行乡村建设试验,进而在山东全省推广,对山东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现代意义:具有巨大的社会责任感,敢于躬行实践;重视农村问题,勇于解决之;重视教育发展,以其改造社会;知识分子与农民合作,下乡实践;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保持文化独立;吸收外国文化精华,重民主与科学。(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赵宝爱[6](2008)在《近代山东移民与本省的社会赈灾活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随着旅外人数的增加、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现代信息媒介的普及等,山东移民也频频参与本省的赈济行动之中,其参与途径包括帮助逃荒同乡、争取国家救济资源、捐助或募集善款等;这既减轻了山东的赈灾压力,保住了更多灾民的生命,也增强了与家乡的互动和联系。(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宋大鹏,崔雁冰[7](2007)在《近代山东人口问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山东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数额低下,粮食量仅够维持温饱。人民鲜有盖藏,防灾抗变能力几近为零。遇有小灾,则日举一火,勉力维系;遇有大灾,遂流离失所,顿成饿殍。灾后救济也因人口过多而无力实行。此外,人口的增长使得家庭中男性成员负担沉重,许多人为养家糊口,上山为匪,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孙勇[8](2005)在《近代山东社会救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山东是一个灾害频繁、兵匪交乘的乱世。动荡的时局,造成了大量的灾难民和贫民,困而社会救济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结构上,将近代山东的社会救济分为政府救济和民间救济两部分。在具体行文时,以政权更迭为经,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山东历代各种政权的恤政进行了纵向梳理;同时,又以救济对象为纬,对因生理或社会因素造成的残老孤寡,和因自然因素而导致的灾、难民救济进行了横向考察。本文首先对晚清政府的灾荒救济进行了研究,指出晚清政府无论从救济资金的筹集,还是赈济措施,都是中国传统荒政的沿续。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民国政府的社会救济是本文论及的重点,在结构安排上分为两章处理。其一,将民国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灾民、难民、贫民叁部分进行了分类研究。灾民救济分别选取了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两次对山东影响至大的自然灾害,即1920 年大旱灾和1933 年黄河水灾,进行了比较研究。难民救济,亦截取了二十年代胶澳商埠局对赴东北难民的救济为个案。贫民救济,将救济机构分传统和新设两类,以体现民国时期救济的多样性。其二,对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及鲁青分署在山东的善后救济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在山东解放区的救济,虽然存在救济物资分配入不敷出、穷苦难民实惠难遍的不足,但毕竟部分地缓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此外,战争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境内的灾民、难民采取“以群众自救、社会互济为主,辅之以公家协助”的方针,积极实施了生产救灾、灾害防治、难民救济等救助措施,使这一时期的救济,具有战争环境下所独有的特色。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救济的同时,民间救济作为一种更为经常的救济形式,在日常救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传统善堂仍为民间救济的主体。但虽着社会的发展壮大,新式救济模式异军突起,成为近代社会救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晚清义赈,在中国赈灾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救荒机制,提高了救灾放赈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20)

吕明灼[9](2005)在《《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致卿洋洋七十万言的新着《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由人民出版社于 2004年7月正式出版了。二十年的血汗没有白流,他成功了。我真为他高兴。二十年前,当我们都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吃过(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5年01期)

张咏梅[10](2004)在《评《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致卿先生是研究山东地方史的学者。他与王阁森共同主编的《齐国史》 ,是国内第一部中国国别史 ,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他最早提出的“齐文化是海洋文化”的论点 ,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他还和岳海鹰共同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撰成近六十万字的《山东解(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12期)

近代山东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晓红教授《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第叁章停罢科举的善后措施里,对山东巡抚袁树勋电邀各省联衔奏请停止优拔贡一事,做了认真的评述[1]。我认为,关晓红教授的分析,对山东巡抚袁树勋电邀各省联衔奏请停止优拔贡一事涉及的一些问题未充分廓清,尚有可议之处。本文拟利用相关档案文献资料,对这一史事略做补正,以期对晚清内外群臣在优拔贡考试停留问题上的态度和反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宣统元年(1909)叁月,在第二次举行举贡考职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山东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杰.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山东社会(1860-1937)[D].山东大学.2016

[2].徐跃.晚清优拔贡考试与山东巡抚袁树勋联衔入奏——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补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王文.近代山东节日习俗与社会变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齐巧玲.鲁籍华侨对近代山东社会的影响(1842-1927)[D].宁夏大学.2014

[5].李涛,陈玉玲.梁漱溟与近代山东社会和教育——兼论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代意义[J].菏泽学院学报.2009

[6].赵宝爱.近代山东移民与本省的社会赈灾活动述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7].宋大鹏,崔雁冰.近代山东人口问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浅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8].孙勇.近代山东社会救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9].吕明灼.《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05

[10].张咏梅.评《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4

论文知识图

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4)河南大学着作(3)河南大学着作(2)中国农业博物馆附表(1)

标签:;  ;  ;  ;  ;  ;  ;  

近代山东社会论文_周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