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物理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鄂尔多斯,机制,白垩。
构造物理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戴朝成,时国,宋俊杰,张旭贤[1](2019)在《江西萍乡-宜春推(滑)覆构造系统的成因:来自构造物理模拟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萍乡-宜春推(滑)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部,江南造山带南缘的萍-乐推(滑)覆带西段,是华南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挤压、隆起派生重力滑动的产物(吴安国,1990)。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煤、煤层气、稀土、铌、钽、锂、铅、锌、铁、钴等70多种矿产,也是我国重要的成矿亚带之一。武功山北缘拆离滑覆体系与九岭南缘推覆体系在萍乡-宜春地区交汇迭加,造就该区别具特色的构造格局,也对煤、煤层气、叁稀、金属等多种矿产的形成与改造具有重大影响。前人在本区滑覆、推覆构造构造样式、组合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钟南昌,1992;谢清辉等,2001),并对其形成、演化过(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2](2019)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分析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断裂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构造形态自东向西逐渐趋于复杂,平面上,东部辛镇构造以平行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单一型"构造样式,中部过渡带以平行式、斜交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网格型"构造样式,西部东营构造以雁列式、帚状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复杂型"构造样式;剖面上,区内主要发育负花状、反"Y"字形、阶梯状、地堑、地垒等5种断裂组合样式,整体呈现典型的"包心菜式"复杂断裂系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拟合程度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东辛地区断裂构造组合样式是新生代伸展—走滑应力场与岩浆底劈作用迭加的产物,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新生代NW-SE向伸展应力场、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及岩浆等塑性物质上涌。(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赵利,廖宗廷,徐旭辉,方成名,陆建林[3](2019)在《陆内山前冲断结构分带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冲断带物理模拟实验的现有模型无法模拟完整变形带,不完全符合中国复合陆内冲断的构造背景。通过设计具有横向、垂向流变差异的"挤压—碰撞"模型,模拟了冲断结构的分带特征和过渡带内逆断层演化。几何学分析表明,改进的实验模型可以模拟完整的变形带,从腹陆向前陆依次为厚皮带、过渡带、薄皮带,分别对应造山带、冲断带和盆地;断层的发育规律方面,实验模型与地质模型亦具有较好对应关系。运动学分析表明,过渡带内逆断层的演化经历了脆性变形、韧—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3个阶段,但有无滑脱层会造成逆断层的演化有所差异。横向上断层发育规律分析表明,初始破裂角小和演化时间短是冲断带内前缘逆断层倾角小于后缘的成因机制。(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吴奎,何京,张中巧,张江涛,张金辉[4](2019)在《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走滑量求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现有钻井资料、地震解释成果,结合区域特殊断裂特征,基于辽中凹陷断裂体系的平面、剖面特征,完成了两条主走滑断裂平行侧列、两条主走滑断裂不平行侧列、单条主走滑断裂等3组断裂样式的构造物理模拟,深入研究了辽中凹陷走滑断裂典型特征、断裂演化以及形成机理,同时计算了主干断裂走滑量。模拟结果表明:①辽中凹陷在平面发育一系列雁列、帚状断裂体系,主要发育在LZ1断裂尾端以及走滑断裂上部浅层,受控于渐新世右旋走滑活动;②随着走滑量增加,先后形成雁列、帚状断裂体系、平面贯通断裂形态,雁列、帚状断裂体系可作为深层走滑断裂解释的基本依据;③走滑量定量模拟统计分析表明,伸展量与走滑量比率约为3∶2,辽东湾坳陷的3条一级断裂在东营期走滑作用最强,LZ1断裂走滑量最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解荣波,罗良,陈书平,宁飞,王中昱[5](2019)在《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底辟动力机制及"负花状"断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开展辛镇构造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根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结果,分析其深部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探讨伸展构造背景下塑性层的变形特征及其与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在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坡坪式基底断层活动导致上盘岩层的地势起伏,后期同构造沉积产生的差异沉降诱发底辟发育;(2)辛镇构造带"负花状"断裂是底辟和区域伸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塑性层为断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滑脱条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韩守亮,李萧,胡秋媛,历鑫,刘洋[6](2019)在《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物理模拟实验取得了长足进展,实验地质模型从简单的单层模型到复杂的多层模型,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断裂构造形成、演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东段便为乌夏断裂带,在盆地西北缘中,其运动最为频繁,因受多期造山运动的影响,导致前陆冲断带变形严重,以至于其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研究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对乌夏断裂带形成期次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再现动力学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李法浩[7](2019)在《华北板块东南缘徐淮孤形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碰撞以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导致徐淮地区发育一独特的弧形构造,变形复杂、构造差异性明显,平面上呈北西向凸出。正因含大陆动力学及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意义,且已探明丰富的矿产资源,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前人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研究,研究区拥有更为丰富的野外资料数据,但对于弧形构造成因及演化过程认识仍不足。本文鉴于前人研究成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划分构造活动期次,运用构造物理模拟手段,研究弧形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旨在更好地了解弧形构造演化过程,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参考。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徐淮弧形构造空间上差异化明显,具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特点,弧内多发育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斜歪褶皱以及倒转褶皱,反冲断层少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区至少经历两期构造应力场影响,即印支-燕山早期NW-SE挤压、燕山晚期NNE-SSW挤压,但总体为受NW-SE挤压影响的构造格局。(2)剖面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徐淮地区存在韧性滑脱层,区域上东西构造样式差异受两套主控滑脱层控制,分别为青白口系滑脱层、寒武系滑脱层,以皇藏峪背斜为界,西部为逆冲推覆带,主控滑脱层埋深浅,构造变形强烈,断层、褶皱发育密集,以逆冲断层为主,具高角度逆冲断层及迭瓦式逆冲断层特征;东部为滑脱构造带,主控滑脱层较深,断层、褶皱发育稀疏,主要为斜歪褶皱。(3)平面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侧向挤入体是徐淮弧形构造带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侧向挤入。以宿北断层、废黄河断层为界将该带分成北段、中段和南段,北段和南段构造样式大致相近,总体为短轴褶皱、逆冲断层及少量反冲断层;而中段构造变形较强,以线性褶皱、高角度逆冲断层以及迭瓦式逆冲断层为主。(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8](2019)在《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野外地质踏勘系统研究了区内北西向断裂特征,并对典型断裂建立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进行反演恢复,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为其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际变形支持。构造物理模拟结果显示,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早始新世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强度经历了较强—强—弱的演化过程。其中,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是研究区大规模北东-南西向伸展的时期,北西向断裂多形成于此阶段。形成机制上,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晚侏罗世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发展演化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及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的走滑活动等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董敏,宋微,王志海,雷永良,曾旭[9](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多期演化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多期活化对上覆层系的影响,开展了基于伸展环境的基底断裂多期发育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控制上覆盖层及滑脱层的断裂体系展布和活动。前寒武系同沉积时期,基底断裂具有生长正断裂的特征;寒武系以来非同沉积时期,基底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基底断裂多期活动产生一系列切穿上覆岩层和滑脱层的正断层组合,导致盆地内部应力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油气分布。(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荣虎,曾庆鲁,李君,佘敏,余朝丰[10](2019)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集层多期溶蚀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孔隙成因及保存机理争议较大,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对此进行探讨。利用高温高压溶蚀模拟研究区储集层所经历的叁种成岩环境下地层流体的溶蚀特征,结果表明,早成岩表生期饱和CO_2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显着,易于溶蚀长石质及碳酸盐类矿物,石英矿物相对难溶;早成岩浅—中埋藏期咸化环境碱性溶蚀作用次之,石英、钾长石及钠长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中成岩深埋藏期少量有机酸溶蚀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沿缝网溶扩、石膏溶解和方解石沉淀。总体以前两期溶蚀作用为主,现今储集层残余粒间孔及粒内溶孔面孔率为2%~4%,占储集层总孔隙度的50%~80%.对于埋深超过5 500 m的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较合理地解释了溶蚀孔隙成因,有助于全面认识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优质储集层的成因,为西部盆地前陆冲断带深层—超深层多期构造运动下储集层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构造物理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分析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断裂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构造形态自东向西逐渐趋于复杂,平面上,东部辛镇构造以平行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单一型"构造样式,中部过渡带以平行式、斜交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网格型"构造样式,西部东营构造以雁列式、帚状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复杂型"构造样式;剖面上,区内主要发育负花状、反"Y"字形、阶梯状、地堑、地垒等5种断裂组合样式,整体呈现典型的"包心菜式"复杂断裂系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拟合程度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东辛地区断裂构造组合样式是新生代伸展—走滑应力场与岩浆底劈作用迭加的产物,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新生代NW-SE向伸展应力场、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及岩浆等塑性物质上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物理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戴朝成,时国,宋俊杰,张旭贤.江西萍乡-宜春推(滑)覆构造系统的成因:来自构造物理模拟的证据[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J].石油实验地质.2019
[3].赵利,廖宗廷,徐旭辉,方成名,陆建林.陆内山前冲断结构分带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石油实验地质.2019
[4].吴奎,何京,张中巧,张江涛,张金辉.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走滑量求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5].解荣波,罗良,陈书平,宁飞,王中昱.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韩守亮,李萧,胡秋媛,历鑫,刘洋.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实验[J].内江科技.2019
[7].李法浩.华北板块东南缘徐淮孤形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9
[8].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董敏,宋微,王志海,雷永良,曾旭.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多期演化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地球学报.2019
[10].张荣虎,曾庆鲁,李君,佘敏,余朝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集层多期溶蚀物理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