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今天,城市的建设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时代,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城市可建设用地的不断减少,城市的发展方式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构建生态城市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土地资源规划、景观风貌和市政规划等方面内容,提出以建设生态、宜居宜业、智慧城市为目标,积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更舒适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平衡发展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和生物圈(MAB)计划”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城市模型,他按照生态学原理提出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此后,美国生物学家雷吉斯特、澳大利亚建筑师PaulDownton等人也发表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观点,目前世界上尚没有就生态城市的概念达成共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然而,对于城市应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等低碳生态的发展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工作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是一种城市升级改造设计,是对我们以往城市建设中无视生态环境影响做法的一种纠正,也是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到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转变。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是改变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生活幸福感的一大契机。
1、生态城市理念概述
1.1生态城市理念
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将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互相融合的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城市。生态城市可以将城市生态景观、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因此,生态城市理念对于城市建设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前进方向。生态城市理念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建设绿色环保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仅要求城市建设向着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并且还要求城市将生态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相互融合,发挥城市建设中各方面的最大优势,并形成合力打造出城市生态发展的长远路径。
1.2运用生态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运用生态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以城市的发展要求为核心,在城市建设生态共赢理念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涉及的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为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分析,找到城市现有的发展瓶颈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城市建设的各层级要求方面着手,融合城市的现有空间规划和长远发展需求,构建出一系列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保证城市发展中生态、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协同进步,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
2、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原则
2.1生态城市规划要尊重现状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应避免不尊重现状、操作复杂的规划方案。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对当地的地质地貌、生态水文、本土文化、城市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对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城市规划中不会带来较大的成本增量,甚至可以给一些城市建设减负,减低城市建设中的风险,将城市建设引入朴素、宜居的轨道。
2.2生态城市规划要高效利用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资源紧张、人口集中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大型城市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就要提高城市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集约式地进行城市结构规划,将城市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通过城市空间的综合规划保证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缓解城市压力。
2.3生态城市规划要维护城市平衡发展
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来说,在城市生态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布局、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和保证城市建筑中弱势群体的利益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是保证城市平稳发展、平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以生态平衡为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保证城市向着生态、宜居、智慧的方向平衡发展,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加强当地居民的城市认同感。
3、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
3.1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的要点
根据城市特点,在现有用地条件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用地结构和比例,有序的调节土地供给,鼓励城市空间的复合利用,加强城市功能融合,推进土地混合使用。我国城市生态用地普遍不足,城市建设仍在不断吞噬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3.1.1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规划中应建立新的生态平衡,防止城市无限蔓延,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对城市的水源涵养、生态安全保障发挥功效,因此从区域的角度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最有效的措施。
生态安全格局是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排除干扰的基础上,保護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的区域性空间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在规划设计中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考虑:
●划定生态空间保护范围;
●确定区域可开发规模总量;
●保护区域生态廊道;
●生态用地空间布局;
●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和开发模式。
通过对现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植被、生物和地址灾害等现状基本要素的分析,以及对规划影响因素如已有控规、已确定项目和规划基础设施的等的综合考虑,分析总结综合水安全格局、植被保护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和地质灾害安全格局,并最终建立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以指导城市空间发展。
3.1.2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据统计,2000~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到达57.35%,城市扩张速度是惊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平衡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空间之间的矛盾,城市的发展方式必须由外延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高效的发展,促进空间利用向紧凑、复合和低碳高效转变。
生态城市的土地规划可结合轨道交通建设采用TOD的空间布局模式,构建可持续的、集约紧凑的空间形态,强化轨道交通站点用地混合开发和适度高强度建设。地铁运量大、速度快、班次频繁、方向确定,带来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规模效益,能快速聚集大量人流。轨道交通是高容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将站点与周边用地(约800米可步行范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可以充分利用高密度人流、有效发挥公共服务、实现轨道交通带来的商业价值。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的契机,将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在规划前期综合考虑,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可实现更大的土地价值,给乘客提供更便捷交通服务的同时可以使公共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给城市商业空间注入活力。
3.2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要点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营造城市人文和宜居氛围的重要手段。城市景观风貌的生态要素是生态城市关注的焦点,需要重点进行保护和恢复,城市景观风貌的控制目标包括提供优质的视觉景观效果、平衡游赏功能与生态保护、低影响地建造旅游设施和保护与提升自然植被环境等。根据现状植被覆盖情况和用地情况将景观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游憩区三种类型,以实现生态分区控制。根据不同的生态分区提出具体的控制范围、生态措施和控制导则。控制内容涉及功能分类(土地使用)、游赏控制(活动类型、游客容量)、设施配套(建筑建造、游憩设施)和植被保护与更新等方面内容。
同时,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我们必须对城市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对城市文化的理解运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以契合城市特质为目标,将城市景观与城市的文化特色相适应,为城市建设打造出文化的气息。
3.3生态城市市政规划的要点
城市市政规划要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确定生态城市市政规划的目标。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对暴雨产生的径流及污染进行控制,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应用于城市市政规划中,以实现美化城市开放空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较之传统的设计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城市对雨水的吸纳、滞留及净化,有效的降低暴雨形成的雨水径流给城市市政管网带来的排水压力,同时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回补城市用水和地下水,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城市开放空间。
而对于能源供需平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规划要从能源供需平衡,综合利用以及循环利用分析,确定能源供应结构,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供电、燃气、供热系统的结合,进行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规划,以提升城市的能源利用率,为城市建设向更加低碳方向发展提供助力。
城市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有大量废弃物产生,绿色、高效的废弃物管理,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考验,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方面。规划应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全面系统分析废弃物产生源头,最大限度利用固体废物,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理处置全过程监控,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各类废弃物高效、及时的收运和资源化再利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城市理念是对城市建设的升级改造,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城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城市生态要素与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相互糅合的设计理念,并融入生态城市的规划模式,以建设生态、宜居宜業、智慧城市为目标,积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更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建军.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03:38+41.
[2]李丹.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230.
[3]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4]贺小飞.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
[5]那鲲鹏,李迅.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J].建设科技,2013,16:28-30.
[6]罗炜.基于低碳生态城市理念的深圳坪山新城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