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类基因论文-邢娅,刘同君,赵盼,赵超,刘龙

内源性类基因论文-邢娅,刘同君,赵盼,赵超,刘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源性类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免疫,营养因素,鹅

内源性类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邢娅,刘同君,赵盼,赵超,刘龙[1](2019)在《营养因素对鹅肝脏中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和免疫相关基因STAT3表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晰营养因素是否同时影响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 ERV)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试验以采集的浙东白鹅肝脏样品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不同营养状态(禁食或脂肪酸处理)对鹅肝脏或肝细胞中两个ERV Pol序列(ERVK18P、ERVK25P)和免疫相关基因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禁食的70日龄浙东白鹅相比,禁食24 h会抑制肝脏中ERVK18P、ERVK25P和STAT3基因的表达;用亚油酸处理鹅原代肝细胞14 h,也会显着抑制ERVK18P、ERVK25P和STAT3基因的表达。说明营养因素可以影响ERV和免疫相关基因STAT3的表达,ERV可能是营养因素调控鹅肝脏中STAT3基因表达的潜在介导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吴彩霞,刘朝明,颜泉梅,欧阳振,赵宇[2](2019)在《利用TALEN技术构建猪内源性基因Tiki1打靶猪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Tiki1基因(TraB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A)在蛙(Xenopus laevis)头部诱导发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Tiki1在哺乳动物乃至人(Homo sapiens)的早期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与人类在生理学、病理学上都极为相近的猪(Sus scrofa)成为研究Tiki1功能的理想哺乳动物模型。本研究利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 TALEN)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猪内源性基因Tiki1外显子4设计了1对TALEN质粒,并在猪孤雌激活胚胎水平上进行了TALEN质粒的体外活性检测,比较了设计的TALEN质粒以不同浓度注射时打靶效率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细胞的转染和筛选,结合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了Tiki1基因打靶猪模型。本研究共计构建了1 922枚基因编辑克隆胚胎并植入8头代孕母猪子宫内,其中3头怀孕到期并顺利分娩,共计获得12头活猪和1头死胎,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4头属于预期的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将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和WT配种,经过足月后顺产分娩获得5头F1代成活仔猪,进一步测序鉴定基因敲除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是可以生殖系遗传的,不是嵌合体。本研究首次采用TALEN技术对猪基因组内源性基因Tiki1进行定点修饰,成功且高效率地构建了猪内源性基因Tiki1敲除的大动物模型,为实现大动物高效的基因编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为将来建立各种生物医药模型和农业基因改良猪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宁,隋云鹏,苏东宁,魏明豪,孟凡刚[3](2019)在《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野生型和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的比对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的生理病理相关性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分别检测WT野生型和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数据采用mzcloud对小鼠肝组织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利用分子式和分子量确定内源性物质,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解析其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①在基于LC/MS方法的代谢组分析中,发现野生型小鼠与基因敲除小鼠之间有一定差异,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2-脱氧葡萄糖、1,2,3-丙叁羧酸、抗坏血酸、络氨酸、丝氨酸、肌酸、多巴胺、组氨酸、苯乙胺、磷脂酰胆碱、苏氨酸、丙氨酸、胆酸、棕榈酸等。②构建了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苯丙氨酸、络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甲氨酸代谢,络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等,并从中发现9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通过对两组动物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络氨酸、丝氨酸、肌酸、多巴胺、组氨酸、苯乙胺、磷脂酰胆碱、苏氨酸、丙氨酸等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发生显着变化,并涉及数个代谢通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崔潞晴,王湘如,赵月,冯家伟,张凡[4](2019)在《I-E型CRISPR-Cas系统调控沙门菌内源性基因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RISPR-Cas系统是细菌识别并降解特定外源物质的原核生物免疫系统,可分为Ⅰ,Ⅱ,Ⅲ型,共11个亚型。沙门氏菌中该系统含两个CRISPR位点,标志蛋白Cas3,为I-E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RISPR-Cas系统可通过调控病原菌内源性基因表达进而调节细菌毒力。本研究旨在分析沙门菌中I-E型CRISPR-Cas系统调控其内源性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细菌毒力及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肠炎沙门菌SE211为野生型cas3基因携带株,构建cas3基因缺失突变株和回补表达株,通过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菌对宿主细胞及动物的感染进而分析其毒力和耐药表型差异,通过RNA-Seq技术筛选与Cas3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结果]毒力表型的研究结果表明:cas3基因缺失对沙门菌的生长无影响,能显着降低沙门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导致沙门菌侵入宿主细胞(巨噬细胞及肠上皮细胞)能力显着降低,且cas3基因缺失株感染的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显着提高;cas3基因缺失导致沙门菌感染动物的致死率显着降低;cas3基因缺失株的耐药性并无显着变化,仅降低了沙门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RNA-Seq的结果表明:cas3基因缺失导致群体感应(QS)相关的Lsr操纵子编码的部分基因(lsrF,E,G,B)表达量上调,沙门菌毒力岛SPI-1操纵子编码基因如PrgJIKH和SpaMSQOKNPLR等及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结论]细菌毒力和细菌耐药性均为目前微生物危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阐明了CRISPR-Cas系统调控沙门菌毒力和耐药性的一个重要的机制。沙门菌中CRISPR-Cas系统可能通过调控内源性基因表达参与调控其生物被膜形成、对宿主细胞及动物的致病性和细菌耐药性。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设计和合成调节化合物,以阻断cas3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菌的毒力及耐药性。此外,本研究为了解CRISPR-Cas系统在沙门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其分子机制仍需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常美玉,徐光翠,李海斌,熊程,陶映君[5](2019)在《内源性Lias基因高表达小鼠抗氧化应激对染镉致肾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内源性硫辛酸合成酶基因高表达(LiasH/H)小鼠模型探讨内源性Lias基因高表达对镉致小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的C57BLKS/6J小鼠(WT)和以C57BLKS/6J为背景创建的LiasH/H雄性小鼠各16只,两种基因型动物分别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为WT对照组、WT染毒组、LiasH/H对照组和LiasH/H染毒组。染毒组腹腔注射0.1%氯化镉溶液,剂量为1.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4天,每天1次。末次染毒24h后,采用异氟烷麻醉。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小鼠,取其肾脏,-80℃保存。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MCP-1、TNF-α、IL-1β、IL-6;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尿素氮(BUN)。结果与WT对照组相比,WT染毒组小鼠肾质量和肾脏器系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对照组比较,WT染毒组小鼠血清中BUN,MCP-1、TNF-α、IL-1β和IL-6浓度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对照组比较,WT小鼠染毒组肾脏组织Nrf-2和线粒体LIAS蛋白表达降低,而组织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与WT染毒组小鼠相比,LiasH/H染毒组小鼠肾质量和肾脏器系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染毒组小鼠相比,LiasH/H染毒组小鼠血清MCP-1、IL-1β、IL-6和BUN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染毒组比较,LiasH/H染毒组小鼠肾脏组织Nrf-2和组织线粒体LIAS蛋白高表达,而NF-κB蛋白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内源性硫辛酸合成酶高表达减轻镉染毒导致的肾损伤,可能与内源性LIAS高表达调控Nrf-2减轻镉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李娜[6](2019)在《低氧训练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低氧训练对减控体重、改善脂代谢具有积极作用,但其中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肥胖个体体内都存在以CB1为主导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过度活化现象,抑制CB1信号传导肥胖现象得到逆转,脂代谢紊乱得以纠正。本研究以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低氧训练改善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过程是否与抑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过度活化有关,为低氧训练减控体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4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6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SD,n=18)和高脂饮食诱导组(HFD,n=50),分别喂食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以HFD组小鼠体重大于SD组平均体重的20%为肥胖小鼠。取材部分小鼠验证肥胖。建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饮食诱导肥胖对照组(DIO,n=9,高脂饮食,无干预),有氧训练组(T,n=9,跑台坡度为0%,速度:14 m/min,时间:60 min/d,频率:6d/w),低氧暴露组(H,n=9,放置小鼠于TSE PhenoMaster代谢系统仓内,每天8:30-16:30,氧分压:110 mmHg,大气氧含量:14.4%,时间:8h/d,频率:6d/w),低氧训练组(HT,n=9,低氧暴露联合有氧训练干预方案),同时设立普通饮食对照组(CON,n=9,普通饮食,无干预),每周固定时间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进行为期四周的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24小时内取材,收集小鼠左右肾周与附睾脂肪组织,计算小鼠腹部脂肪量、腹部脂体比,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技术比较小鼠干预后脂肪组织内源性大麻素与脂代谢基因mRNA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12周高脂饮食诱导下,HFD组小鼠腹部脂体比显着高于SD组(P<0.01),HE染色观察到HFD组小鼠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时FBG(P<0.01)、血清LDL-C(P<0.01)显着高于SD组,HFD组小鼠血清大麻素2-AG(P<0.05)、AEA(P<0.01)水平显着高于SD组;2.4周干预后,与DIO组相比,H组(P<0.05)、HT组(P<0.01)小鼠腹部脂肪量显着降低,且H组(P<0.05)、HT组(P<0.01)腹部脂体比也出现显着下降现象。HE染色观察到,与DIO组小鼠相比,HT组小鼠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减小,而T组、H组无明显变化;3.4周干预后,与DIO组相比,HT组小鼠脂肪组织ATGL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叁种干预方式均能显着降低脂肪组织中SREBP-1c mRNA表达量(P<0.01);与DIO组相比,T组、H组、HT组脂肪组织中ACC1 mRNA表达量未出现显着性差异;此外,与DIO组相比,H组(P<0.05)、HT组(P<0.01)FAS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4.低氧训练下,脂肪组织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与CB1(P<0.01)及NAPE-PLD(P<0.01)mRNA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同时脂肪组织FAS mRNA表达水平与CB1(P<0.01)及NAPE-PLD(P<0.01)mRNA表达也呈显着正相关;5.低氧训练后,与DIO组相比,HT组小鼠脂肪组织大麻素受体CB1 mRNA显着降低(P<0.01),大麻素AEA合成酶NAPE-PLD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2-AG合成酶DAGLβ未见统计学差异;与DIO组相比,HT组小鼠2-AG降解酶MAGL mRNA表达量(P<0.05)和、AEA降解酶FAAH mRNA(P<0.05)表达量均显着上升。研究结论:1.4周低氧训练有效降低了肥胖小鼠体脂含量和腹部脂体比,下调脂肪组织脂肪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FAS mRNA表达、增加脂肪分解关键酶ATGL mRNA表达,且低氧训练减脂效果比单独施加低氧或有氧训练更佳;2.低氧训练对脂肪组织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脂肪组织CB1表达下降,大麻素合成酶NAPE-PLD减少、降解酶MAGL、FAAH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6-17)

豆春峰,吴挺,胡序明,冯仕章,陈绪靖[7](2019)在《白来航鸡IFITM1基因表达规律分析及其对鸡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转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IFITMs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多种病毒复制。试验取5和30日龄白来航鸡心、肝、脾、胸腺和法氏囊, RT-qPCR检测其IFITM1基因的表达差异;用0.5μmol·L~(-1) DNA甲基化酶抑制剂DAC处理鸡成纤维细胞CEF和鸡巨噬细胞HD11, RT-qPCR检测处理后IFITM1的表达水平; PCR扩增IFITM1基因CDS区克隆、测序,进而构建pcDNA3.1-IFITM1真核表达载体;将过表达载体转染至CEF和HD11细胞, RT-qPCR检测IFITM1过表达对鸡内源性反转录病毒ALVE1、OVEX1和EAV-HP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IFITM1基因在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中的表达量高于心、肝和脾等非免疫器官,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在胸腺中的表达量上升,而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下降; DAC处理后,IFITM1表达极显着上调;测序发现IFITM1基因CDS区大小为342 bp;IFITM1过表达后,ALVE1、OVEX1在CEF和HD11细胞中转录均极显着下调,EAV-HP只在CEF细胞中极显着下调,而在HD11细胞中无显着变化。这一研究初步分析了鸡IFITM1基因的表达规律,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检测了其对鸡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转录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卢佳豪[8](2019)在《原始生殖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内源性激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生殖细胞是生殖细胞的祖细胞,它具有分化为精子细胞和卵细胞的能力。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与体外诱导分化技术结合获得原始生殖细胞已成为不孕不育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策略。近年发现CRISPR/Cas9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基因敲除,同样可以起到基因转录激活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靶向基因激活,从sgRNA靶向基因的不同区域、sgRNA组合以及不同的激活系统叁方面进行比较,开展针对原始生殖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内源性激活的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转录激活系统Cas9-p300,针对生殖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进行内源性激活。通过对目的基因Blimp1,Tfap2c,Dazl,Sox17,Nanos2,Pax5,Boll,Ddx4的启动子区域设计sgRNA,在293T细胞内共转染Cas9-p300系统的载体与携带sgRNA的载体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利用Cas9-p300系统可以激活生殖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但基因之间的激活效率有差异;同时利用多个sgRNA对一个基因进行激活,结果表明,利用多个sgRNA对目的基因激活效率比单个sgRNA要高;为进一步探究是否存在可以激活靶基因的其他潜在位点,通过在基因Nanos2,Ddx4潜在的增强子区域设计sgRNA对目的基因进行激活,结果表明,靶定潜在增强子区域未呈现出明显的激活效率。(2)利用2种不同的“二代”转录激活系统Cas9-p300系统和CRISPR/dCas9-VPR系统对Blimp1,Tfap2c,Nanos2等生殖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进行激活并比较2个转录激活系统的激活效率。结果表明,Cas9-p300系统在激活Blimp1基因中有更高的激活效率,而dCas9-VPR系统在激活Nanos2,Dazl,Sox17基因中有更高的激活效率;2个系统在激活Tfap2c,Ddx4基因中有相近的激活效率,但两个系统均无法有效激活Ddx4基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上CRISPR/dCas9-VPR系统可以检测到Tfap2c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Cas9-p300和CRISPR/dCas9-VPR 2个系统均可用于转录激活调控,且在对不同的基因进行激活时呈现出不同激活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广,温贵兰,张喜懿,程振涛,王开功[9](2019)在《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RT-PCR检测与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贵州省是否存在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情况,试验选取无明显ALV症状的送检病料,采用RTPCR方法对ALV进行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744 bp左右的目的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基因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序列与E亚型ALV中的ev-1、ev-3株同源性最高(99.5%),与J亚型ALV中的HPRS-103株同源性较低(42%)。系统进化树中该序列与内源性ALV中的ev-1、ev-3株属同1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其属于内源性ALV。(本文来源于《贵州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2期)

袁陶燕[10](2019)在《绍兴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调控及内源性激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编码的蛋白是组成端粒酶的叁个主要成分之一,是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单位。端粒酶通过在端粒末端补充“TTAGGG”重复序列阻止细胞复制性衰老。本研究检测了鸭TERT(dTERT),相对端粒酶活性(RTA)和相对端粒长度(RTL)在鸭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分布特点。克隆了鸭TERT 5'-侧翼序列,研究了表观遗传特别是DNA甲基化对dTERT表达的调控作用。最后,基于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靠近转录起始位点的近端调控区作为靶序列,利用CRISPR-Cas9技术内源性激活了鸭小肠上皮细胞中的TERT。结果如下:1.鸭TERTmRNA,相对端粒酶活性(RTA)和相对端粒长度(RTL)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出生后7天雏鸭的所有8个测试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小肠、腿肌、性腺和胰腺)中均检测到了TERTmRNA的表达。其中,TERT在小肠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依次是心脏、腿肌、脾脏、胰腺,在性腺和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肝脏发育过程中,dTERT的表达趋势先从E13(胚胎期13天)到E19增加,然后从E19到E26急剧下降,并在D7(出生后7天)达到最低水平。而在腿肌中,dTERT的表达水平从E13到E19变化不大,从E19到E26显着增加,从E26到D7明显减少。在所有测试的雏鸭(D7)组织中均检测到了相对端粒酶活性(RTA),其中小肠中的端粒酶活性特别高,肾脏、心脏和胰腺中的端粒酶活性相对较低,端粒酶活性表现最低的是肝脏和腿肌。随着胚胎的发育,肝脏和腿肌中的RTA水平均显着下降。此外,雏鸭(D7)腿肌中的相对端粒长度(RTL)最长,其次是肾脏、小肠、肝脏、心脏和胰腺。从胚胎发育到出生阶段,肝脏中的RTL从E13到E26相对稳定,到D7时明显缩短。在腿肌中,RTL从E13到E26有小幅度的增加,而到D7时也显着缩短。2.鸭TERT 5’-侧翼序列的克隆及DNA甲基化调控研究克隆获得了2,413bp长的dTERT 5'-侧翼序列,并提交给GenBank(GenBank No.MH910094)。5'-RACE将转录起始位点定位到了-93bp处,定义为新的转录起始位点(+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鸭TERT5'调控区有叁个CpG岛(S1,S2和S3)。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结果表明,与小肠(D7)或肝脏(E19)相比,dTERTmRNA表达量显着较低的肝脏(D7)在S1区具有更高的甲基化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NA甲基转移酶DNMT1表达水平在肝脏(D7)中显着高于其他两个组织。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经过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后,鸭胚成纤维细胞(DEFs)和小肠上皮细胞(DIECs)中dTERT表达均显着增加,同时S1区的甲基化水平显着降低,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TERT受到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此外,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TSA)处理DEFs和DIECs后,也导致dTERT表达显着增加,提示组蛋白乙酰化也可能参与鸭TERT的转录调控。3.利用CRISPR-Cas9技术内源性激活鸭TERT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转录起始位点(+1)上游541bp是鸭TERT的核心启动子区,结合潜在转录因子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将-370/-150作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靶序列。用慢病毒法将10种Cas9-sgRNAs混合质粒转染DIECs后继续培养细胞,当培养到编辑后第5代时(CRISPR 5P)鸭TERT的表达有轻微上调。随着传代的进行,dTERT转录逐渐增强,直到在CRISPR13P时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当未编辑的DIECs进入衰老停滞时,CRISPR编辑的DIECs依然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Sanger测序显示,CRISPR 5P DIECs中所有sgRNAs都成功整合进鸭基因组,靶区域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基因突变。当培养到编辑后18代时,存活的CRISPR 18PDIECs中的优势突变是靶序列上74bp的缺失,而优势sgRNAs是sgRNAs2,sgRNAs7和sgRNAs9。检测RTA和RTL发现,CRIPSR编辑的DIECs中RTA被成功激活,但是并没有阻止端粒的缩短。荧光定量TERT潜在的靶基因表明,dTERT可能以一种端粒非依赖方式通过抑制衰老凋亡相关基因来维持细胞生长。最后,用LPS和poly(I:C)处理表明,CRISPR编辑的TERT被成功激活的鸭小肠上皮细胞依然具有正常的免疫反应功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内源性类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iki1基因(TraB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A)在蛙(Xenopus laevis)头部诱导发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Tiki1在哺乳动物乃至人(Homo sapiens)的早期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与人类在生理学、病理学上都极为相近的猪(Sus scrofa)成为研究Tiki1功能的理想哺乳动物模型。本研究利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 TALEN)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猪内源性基因Tiki1外显子4设计了1对TALEN质粒,并在猪孤雌激活胚胎水平上进行了TALEN质粒的体外活性检测,比较了设计的TALEN质粒以不同浓度注射时打靶效率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细胞的转染和筛选,结合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了Tiki1基因打靶猪模型。本研究共计构建了1 922枚基因编辑克隆胚胎并植入8头代孕母猪子宫内,其中3头怀孕到期并顺利分娩,共计获得12头活猪和1头死胎,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4头属于预期的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将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和WT配种,经过足月后顺产分娩获得5头F1代成活仔猪,进一步测序鉴定基因敲除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Tiki1基因打靶阳性猪模型是可以生殖系遗传的,不是嵌合体。本研究首次采用TALEN技术对猪基因组内源性基因Tiki1进行定点修饰,成功且高效率地构建了猪内源性基因Tiki1敲除的大动物模型,为实现大动物高效的基因编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为将来建立各种生物医药模型和农业基因改良猪提供了技术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源性类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邢娅,刘同君,赵盼,赵超,刘龙.营养因素对鹅肝脏中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和免疫相关基因STAT3表达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吴彩霞,刘朝明,颜泉梅,欧阳振,赵宇.利用TALEN技术构建猪内源性基因Tiki1打靶猪模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陈宁,隋云鹏,苏东宁,魏明豪,孟凡刚.α-核突触蛋白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崔潞晴,王湘如,赵月,冯家伟,张凡.I-E型CRISPR-Cas系统调控沙门菌内源性基因表达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5].常美玉,徐光翠,李海斌,熊程,陶映君.内源性Lias基因高表达小鼠抗氧化应激对染镉致肾损伤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李娜.低氧训练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9

[7].豆春峰,吴挺,胡序明,冯仕章,陈绪靖.白来航鸡IFITM1基因表达规律分析及其对鸡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转录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8].卢佳豪.原始生殖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内源性激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陈广,温贵兰,张喜懿,程振涛,王开功.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RT-PCR检测与基因序列分析[J].贵州畜牧兽医.2019

[10].袁陶燕.绍兴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调控及内源性激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标签:;  ;  ;  ;  

内源性类基因论文-邢娅,刘同君,赵盼,赵超,刘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