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周至,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种群,猪苓,生境,蕨类植物。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淇,乔小宁,王罡[1](2019)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调查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秦岭金丝猴种群的调查,分析其内在变化因素,掌握其迁徙规律,进行动态监测,为这一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胡斌,郭斌,胡永乐,董军录,赵鹏祥[2](2017)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调查与保护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林样线法植物动物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现有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至自然保护区现有川金丝猴为12群,群体数量基本稳定,每群平均约130只(略有增加),密度为2.76只·km-2,总数量为1 557只,成年雄性占金丝猴总数的26.3%,成年雌性占总数的27.7%,亚成体雄性占总数18.6%,亚成体雌性占总数的12.0%,幼猴数量占总数15.4%,2015年比2012年的金丝猴数量增加了322只。周至保护区今后应采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觉保护金丝猴的意识,加强保护监测体系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保护优先,促进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促进金丝猴保护。(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菅亚丹[3](2017)在《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栖息地选择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位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位置。基于这一区域大熊猫分布密度高且集中这一基本事实,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方面是如何适应的呢?为了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掌握大熊猫在该区域的适应机制,在2016年春夏季(3-8月)和秋冬季(10-12月),作者对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种群进行了研究,以其为该区域大熊猫的就地保护、最适生境保护及其他物种干扰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具体如下:①采用判别分析建立大熊猫生态年龄段的分类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函数确定种群年龄结构和数量;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③用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不同类型生境的生态因子背景值;④应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判定大熊猫对竹种的基径、不同营养器官的喜爱程度,用Pearson分析了大熊猫的食性和植株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老年体个体粪便8团,成年体粪便14团,亚成体13团,幼年体粪便10团,种群以成年体和亚成体居多,因此种群动态趋于稳定状态。(2)在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夏季栖居地中,起决定作用的选择因素有7种,按影响大小分别为植被层次结构、地理因素、地表植被分布格局、灌层结构、隐蔽条件、光照及秦岭箭竹林结构等7种,植被因素占主要作用。大熊猫冬居地对生境因子的选择特点:多数生活于1800m-2000m海拔区域;偏爱平缓的坡度,下坡位,阳坡,喜欢山体坡面,避风状况和隐蔽条件良好,背风的栖居地,光照≤20001ux,喜欢生活在乔木郁闭度≤0.5的针阔混交林中,喜欢栖居在密度适中的竹林,取食方式为过路及临时取食,取食基地多为裸地。(3)繁殖交配期生境选择特点:海拔1900~2000m之间,是繁殖期大熊猫活动痕迹最密集的区域。其栖息地特征表现为: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郁闭度>50%;灌木盖度>0.5;地被物状况良好;偏好选择密度适中的竹林。同时在这个时期,大熊猫有主动趋避干扰的倾向。(4)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选择环境因子的特点:全部位于阳坡,干扰高度小,坡度平缓,大多在上坡位,距水源近,隐蔽条件均为中上等,洞内干燥,避雨条件优良。洞穴类型中多为偏岩型和隧道型。(5)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要食用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angensis)大熊猫偏好选择基径在0.2cm-0.6cm的竹笋和基径在0.5cm-2cm的竹径。(6)大熊猫觅食策略出现季节变化,夏季竹子利用率高于秋冬季。影响竹子利用率的表观因子:夏季竹子利用率相关性显着的表观因子是竹子竿龄与残桩高度、弃稍下端径;秋冬季竹子利用率相关性显着的表观因子是平均高度,残桩基径,弃稍下端径,食用长度。(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许智程,吴昀翰,孟祥轩[4](2016)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7月下旬对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鱼类有1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2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3科(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鲑科Salmonidae)5属(鱥属Phoxinus、荷马条鳅属Homatula、高原鳅属Triplophysa、突吻鱼属Varicorhinus、细鳞鲑属Brachymystax)5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中间种和稀有种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组成较为简单,群落结构脆弱,丰富性程度不高。(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5](2015)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猪苓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双庙子保护站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布时间:2015-01-182014年12月3日,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社区共管科在双庙子保护站举办了猪苓栽培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得到了保护科和双庙子保护站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王家河培训会上,双庙子保护站辛永远站长首先就组织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讲话。紧接着,孟军政老师结合长期对猪苓栽培这一富民产业的关注和对猪苓栽培技术的经验积累,从猪苓名称来历、栽培发展史、猪苓和(本文来源于《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5-05-22)
孟军政,郭斌,景建飞,朱代博,孙利军[6](2014)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豆杉在周至保护区有一定数量的野生资源分布,采取现地核实法对其分布数量,种群结构、更新状况和生境因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保护区红豆杉的珍稀濒危状况,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王向川,王玛丽[7](2013)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0科、37属、95种2变种。优势分布科有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它们是该区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系分布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卷柏属、耳蕨属、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为优势属。本区系单种属多,起源古老,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分布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分布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温带分布次之。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的水热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王向川,王玛丽[8](2013)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效益物替代法和货币置换法从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释氧固碳效益、净化大气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等多个角度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初步测算出周至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年总价值为16.769 6亿元,同时还指出了其在调节气候、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并提出尽快建立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监测系统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0期)
胡永乐,杨君英,郭斌,丁桥周[9](2010)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个体社群行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2008年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地区,对一猴群进行补食监控观察其社会行为。结果表明,秦岭川金丝猴个体社会行为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理毛行为、冲突行为、繁殖行为和游戏行为。并首次发现存在于该川金丝猴群体中的2种冲突模式,即拍打粗壮树干的示威模式和蹭背爱抚的行为模式。(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4期)
陈凯华,张孝远[10](2006)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从3个准则、24个基层指标因子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以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评价。其中,运用对称贴近度进行各个指标因子排序比较;运用非对称贴近度评价出生态质量、有效管理质量、社会经济价值分别处于较好、较差、较好水平,同时得出周至自然保护区综合水平较好。(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6年02期)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取林样线法植物动物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现有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至自然保护区现有川金丝猴为12群,群体数量基本稳定,每群平均约130只(略有增加),密度为2.76只·km-2,总数量为1 557只,成年雄性占金丝猴总数的26.3%,成年雌性占总数的27.7%,亚成体雄性占总数18.6%,亚成体雌性占总数的12.0%,幼猴数量占总数15.4%,2015年比2012年的金丝猴数量增加了322只。周至保护区今后应采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觉保护金丝猴的意识,加强保护监测体系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保护优先,促进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促进金丝猴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淇,乔小宁,王罡.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调查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9
[2].胡斌,郭斌,胡永乐,董军录,赵鹏祥.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调查与保护对策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7
[3].菅亚丹.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栖息地选择适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许智程,吴昀翰,孟祥轩.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J].江西水产科技.2016
[5]..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猪苓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双庙子保护站举办[C].2015第二届全国猪苓会议资料汇编.2015
[6].孟军政,郭斌,景建飞,朱代博,孙利军.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资源调查[J].陕西林业科技.2014
[7].王向川,王玛丽.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王向川,王玛丽.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
[9].胡永乐,杨君英,郭斌,丁桥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个体社群行为观察[J].陕西林业科技.2010
[10].陈凯华,张孝远.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