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卫星引物扩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引物,多态性,基因组,草棉,铃虫,白鹳,寄主。
微卫星引物扩增论文文献综述
朱玉[1](2013)在《聚合酶链反应筛选西方蜜蜂基因组微卫星序列多态性扩增引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A.c)基因组微卫星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作为分子标记是构建A.c遗传图谱和划分A.c地方类群的主要工具。A.c基因组SSR扩增引物通过体外聚合酶链反应(in vitro 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A.c基因组能够显示基因组SSR序列多态性。为了筛选A.c基因组SSR扩增引物,本文以意大利蜜蜂为分析样本进行了A.c基因组SSR序列多态性的研究。首先,我们通过苯酚提取法从78个A.c单一样本中制备了基因组;其次,我们通过PCR方法对6个A.c混合样本(78个A.c单一样本随机组配为6个组,每一个涵盖13个A.c单一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78个A.c单一样本的基因组提取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均呈现清晰、不连续的单一条带,不同泳道条带均处于相同位置,每一条带大小近似于阳性标准λ(噬菌体DNA)的长度;78个A.c单一样本的基因组提取物在波长为260nm和280nm条件下分别获得DNA和蛋白质的光密度值,DNA的光密度值与蛋白质的光密度值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它们之间的比值范围是1.486-2.857,DNA在基因组提取物中的含量范围是0.36-2.70(μg/μl)。56对PCR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78个A.c单一样本的基因组均克隆了短序列片段,其中,50对PCR扩增引物所产生的短序列片段均含有SSR序列;在这些SSR扩增引物中,6对SSR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6个A.c混合样本的基因组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等位SSR序列数。这提示,6对SSR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A.c基因组能够显示A.c的基因组SSR序列多态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莫然,谢仰杰,肖志群,翁朝红[2](2012)在《中国鲎微卫星引物扩增圆尾鲎DNA的PCR反应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设计法,从d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4个因素3个水平出发,优化设计圆尾鲎DNA的PCR反应体系(引物为中国鲎微卫星引物).并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最终建立了圆尾鲎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Taq DNA聚合酶1.5 U、dNTPs 0.16 mmol/L、引物0.2μmol/L、Mg2+2.0 mmol/L;并通过PCR梯度实验进一步优化模板DNA质量浓度、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模板DNA质量浓度为30 ng/μL,退火温度为48℃,退火时间为20~25 s.对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反应体系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张伟,张保卫,周立志[3](2010)在《使用林鹳微卫星引物对东方白鹳基因组DNA进行交叉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林鹳11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东方白鹳进行交叉扩增。经过PCR体系的优化,在11个位点中有6个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余5位点得不到确切的扩增产物。对上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其中4个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而另外两个位点中无重复单元。通过基因分型对上述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其中的WSμ13,WSμ17位点分别为高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而另外两个位点则无多态性。同时还对影响交叉扩增结果成功率及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黄族豪,廖信军[4](2010)在《家鸡微卫星引物在灰胸竹鸡中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中国特有鸟类。利用近缘种家鸡(Gallus gallus)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灰胸竹鸡进行跨种扩增,得到10个多态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观察杂合度为0.1220-1.000,期望杂合度为0.1183-0.8898。4对引物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这些引物将为研究灰胸竹鸡的系统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提供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来源于《Chinese Birds》期刊2010年01期)
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5](2009)在《大鼠及小鼠微卫星引物在社鼠中的跨种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卫星引物在同一属、科、目不同种之间具有通用性的特点,通过PCR扩增、聚丙烯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近缘物种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中已知的70个微卫星位点引物进行跨种扩增,筛选适合社鼠相关研究的多态微卫星引物。结果发现,40个位点引物出现扩增条带,21个位点引物能够稳定扩增,其中15个位点杂合,1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PCR扩增的Mg2+浓度主要集中在1.5及2.0mmol/L,退火温度在50~60℃之间不等。虽然部分扩增产物有影子带的存在,但并不影响等位基因的判读。总体来看,利用大、小鼠的微卫星引物扩增社鼠的微卫星位点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赵太云,路静,王钜,孟霞,陈振文[6](2006)在《大、小鼠微卫星引物对长爪沙鼠的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长爪沙鼠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方法选取了62个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稳定扩增带,其中有6个位点杂合,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大、小鼠微卫星位点部分与长爪沙鼠具有同源性,可以从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的微卫星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石晶[7](2005)在《蚧虫基因组DNA提取及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扩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us)、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和朝鲜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等5种蚧虫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扩增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一种能有效用于蚧虫分类和系统学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结果如下: (1) 确定了一种能较稳定和大规模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取蚧虫不同种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且经过OD值的测定、酶切的检测和扩增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得到的DNA样品完全可以满足微卫星引物扩增的要求。通过对比若虫、雌成虫、雄成虫和卵不同虫态和酒精浸泡、阴干、烘干和冷冻不同保藏方法处理的标本的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蚧虫的若虫、雌成虫和卵的基因组DNA提取,并且对用酒精浸泡、烘干和冷冻保存的标本也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但对雄成虫和阴干保藏的标本不适用。 (2) 建立了微卫星扩增的最适扩增体系。 在保持反应体系和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本研究建立的蚧虫基因组DNA的单位点微卫星引物扩增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通过温度梯度试验,确定出各微卫星引物的最适合退火温度分别为:33.15微卫星核心序列,54℃;(CAC)_5,57℃。但(GATA)_4在所设温度梯度下未能获得扩增产物,说明该序列与基因组DNA蚧虫无匹配序列。 优化的PCR扩增体系:模板DNA(蚧虫基因组DNA)4μL,微卫星引物15ng,dNTP 5mmol/L,Taq酶2U,10×buffer(不含Mg~2+))2.5μL,Mg~(2+)2.5mmol/L,用双蒸水将反应体系体积加至25μL。 (3) 微卫星引物33.15核心序列在5个种的扩增中出现的条带数目都比较多,能反应遗传多态性特点,它是一条遗传多态性研究较好的通用性引物。微卫星引物(CAC)_5序列的种的特异性较强,在日本龟蜡蚧和白蜡绵粉蚧的扩增中条带偏少。(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5-06-01)
郭光艳,李瑞芬,张敬原,葛荣朝,赵茂林[8](2004)在《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多枝赖草基因组DNA扩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多枝赖草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有81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所用引物的35 7%。这81对小麦微卫星引物涉及101个微卫星位点,覆盖了小麦全部7个部分同源群。其中有76对引物可在多枝赖草和中国春及丰抗13间扩增出多态性标记。这说明多枝赖草虽然和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远,但小麦SSR引物还是可以在多枝赖草上应用的,这不仅拓宽了小麦微卫星引物的使用范围,更重要的是为使用小麦微卫星引物对普通小麦与多枝赖草远缘杂交种质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王少丽,徐广,杨效文,马继盛,盛承发[9](2003)在《棉铃虫不同寄主植物种群间的微卫星引物扩增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方法,对河南棉花、烟草和番茄上的棉铃虫种群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叁条引物对研究的棉铃虫种群扩增的DNA多态性明显;棉铃虫在寄主植物烟草和番茄上的种群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与寄主植物棉花上的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后从棉铃虫与其寄主植物的关系方面探讨了棉铃虫防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张菁,陆仁后,邱涛[10](2002)在《中华绒螯蟹微卫星单引物扩增产物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合成的 6个串联重复寡聚核苷酸单引物 ,以及 2个加锚的二核苷酸引物 ,利用SPAR和ASSR技术 ,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基因组进行PCR扩增 ,结果发现 ,对于GC含量丰富的叁、四核苷酸引物如(CGA) 5、(GACA) 4 ,在不同退火温度的PCR反应中 ,都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 ,可以作为PCR扩增引物 ;反之 ,GC含量 <5 0 %的 (CATA) 4 和 (GATA) 4 很难检测到扩增产物 ;在基本PCR条件下 ,2个加锚的二核苷酸引物能扩增出可分辨的条带 ,但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其中部分条带消失 ;对于不加锚的二核苷酸引物如 (AC) 8、(GA) 8,无论怎样改变退火温度 ,终难形成清晰条带。将不同引物扩增产物分别克隆到T Vector上 ,选取其中 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发现在 (GACA) 4 引物扩增的 2个片段中 ,序列结构相似 ,除引物序列外 ,都出现了 2~ 3个内部重复序列和高含量的AT ;其余 7个片段在引物序列间都未见内部重复序列(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02年01期)
微卫星引物扩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正交设计法,从d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4个因素3个水平出发,优化设计圆尾鲎DNA的PCR反应体系(引物为中国鲎微卫星引物).并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最终建立了圆尾鲎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Taq DNA聚合酶1.5 U、dNTPs 0.16 mmol/L、引物0.2μmol/L、Mg2+2.0 mmol/L;并通过PCR梯度实验进一步优化模板DNA质量浓度、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模板DNA质量浓度为30 ng/μL,退火温度为48℃,退火时间为20~25 s.对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反应体系稳定性高、重复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卫星引物扩增论文参考文献
[1].朱玉.聚合酶链反应筛选西方蜜蜂基因组微卫星序列多态性扩增引物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莫然,谢仰杰,肖志群,翁朝红.中国鲎微卫星引物扩增圆尾鲎DNA的PCR反应体系优化[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张伟,张保卫,周立志.使用林鹳微卫星引物对东方白鹳基因组DNA进行交叉扩增[J].生物学杂志.2010
[4].黄族豪,廖信军.家鸡微卫星引物在灰胸竹鸡中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英文)[J].ChineseBirds.2010
[5].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大鼠及小鼠微卫星引物在社鼠中的跨种扩增[J].动物学杂志.2009
[6].赵太云,路静,王钜,孟霞,陈振文.大、小鼠微卫星引物对长爪沙鼠的扩增[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
[7].石晶.蚧虫基因组DNA提取及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扩增研究[D].山西大学.2005
[8].郭光艳,李瑞芬,张敬原,葛荣朝,赵茂林.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多枝赖草基因组DNA扩增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
[9].王少丽,徐广,杨效文,马继盛,盛承发.棉铃虫不同寄主植物种群间的微卫星引物扩增多态性研究[J].棉花学报.2003
[10].张菁,陆仁后,邱涛.中华绒螯蟹微卫星单引物扩增产物的初步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