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论文_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天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南,黄帝内经,菟丝子,理论,带状疱疹,何首乌,腹水。

叶天士论文文献综述

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1](2019)在《刘献琳基于叶天士“清上实下”治法理论运用乌菟汤治疗不寐经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上实下"治法理论是清代名医叶天士针对中风、眩晕、头痛、痰饮、虚劳等疾病"上实下虚"的病机特点而提出的治法理论,其内容丰富,体系严谨,颇具特色。刘献琳素好叶学,研究叶氏学术思想,受叶天士影响颇深。乌菟汤一方系刘教授根据自身所学、临证而拟定的方剂,用于治疗不寐等病属上实下虚证者。刘教授将叶天士"清上实下"治法理论与乌菟汤相联系,阐明理论,论述方药,验于临证。(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吴炎阳,杨岚[2](2019)在《叶天士论治“九窍不和”诸证对李东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东垣论治"九窍不和"诸证,主要强调脾胃之气的重要性,用药上则重胃气及脾阳之升运,多脾胃同治,至于降胃之法,则未有详论。而叶天士则袭东垣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脾胃分治、以通为用等治疗方法,弥补了东垣所论之不足。结合叶天士部分临床医案,略探其治疗"九窍不和"诸证对东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周峰峰,张雪,陈逸云,商斌仪,卓蕴慧[3](2019)在《叶天士治疗肿胀学术观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肿胀》所录病案,参考相应古籍,探讨叶天士治疗肿胀的学术观点。叶天士主张顾护正气,慎用攻逐之法。以宣通与通阳为纲,常用治法包括:清肃上焦,轻以去实;滑润气机,宣通阳气;清理相火,健运中州;崇土制水,暖下泄浊;苦辛通降,分利叁焦;辛香流气,活血通幽;开达太阳,通利小便。(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叶琳琳,周逸敏,鲁玉辉[4](2019)在《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体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体质的提出、体质的分类和体质的临床应用方面(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体质与疾病的辨证;体质与疾病的传变、转归;体质与疾病的防治)分析叶天士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创新与临床运用。我们发现,叶天士不仅继承《黄帝内经》从生理角度认识体质的思想,更侧重从病理角度论述体质发展,将体质与辨证论治紧密结合,并为后世相关体质学说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韩宪伟,李然,王雪峰[5](2019)在《基于叶天士经络理论探讨带状疱疹各阶段病机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病情剧烈,常遗留严重的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西医学尚无行之有效的控制疼痛和缩短病程的治疗方案,中医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的发病过程符合叶天士"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理念,而以经络理论理解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可以更好地诠释本病发病特点,以经络病位之异而制方论治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常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肖战说,邹建华,王处渊[6](2019)在《试论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经方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证指南医案·不寐》中共有五则医案运用了经方。其中四则医案以酸枣仁汤加减,一则予肾气丸。运用酸枣仁汤的四则医案的病机为胆液虚阳升虚烦,但具体用药每则均不同,第一则原方加小麦除虚烦,第二则运用原方不做加减,第叁则因亡津液故去川芎之辛散;第四则为阴损故枣仁炒黑增加收敛之性并用茯神易茯苓增强安神之功。对于肾气丸的运用,叶天士把握下元虚损的病机,但强调早晨服用,以扶助阳气。《临证指南医案》虽仅有五则医案运用了经方化裁治疗失眠,能看出叶天士对于经方理解之深刻,运用之娴熟,研习经方不泥古更有创见,其对于经方的运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6)

高兵,程悦,黄辉,郭锦晨,石小雨[7](2019)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经验撷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着名医家叶天士师法张仲景,临证从病因、病机、脏腑、方药探求疗喘之根本,其以辛宣苦降、培补脾胃、中满分消、降气通络、辛润纳气立法治疗喘证,条分缕析,颇具慧识,对现代喘证的中医药治疗具有裨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姚鹏宇,郭少武[8](2019)在《叶天士耳鸣治法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叶天士医案为切入点,总结叶天士治疗耳鸣临证特色。将叶氏耳鸣治法概括为填固脏阴,镇摄浮阳、辛甘化风,补体调用、养血熄风,敛阴柔肝、解郁散火,清肝泻热、培土制木,熄风降火、益气通窍,建中熄鸣及补益心肾,交通水火7个方面。以法带方,借法诠理,认识叶氏辨治耳鸣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凤蛟,张玉娜[9](2019)在《从“取类比象”探究叶天士络病用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取类比象"角度将叶天士治疗络病所用药物按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探析叶氏治疗络病的用药特点,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如珺,韩赟,沈多荣,沈夕坤,黄玉宇[10](2019)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鲜药应用的规律及特色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鲜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引进及使用鲜药提供学术参考,也为吴门医派鲜药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采用Excel软件录入使用鲜药的医案处方,对药物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病证与药物的关联分析。结果医案中使用鲜药的病证共79类,以温热病、疫病为主,使用鲜药品种75种,使用频次718次。鲜药性味以甘、寒为主,主入胃、肺经。药物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疟证常用生姜、姜汁,吐血用鲜荷叶汁等。鲜药联用以姜汁-竹沥、甜梨汁-甘蔗浆较多。结论《临证指南医案》记载鲜药多为地产清轻之品,清热养阴生津之效更胜,在温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高频常用药物及药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9期)

叶天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东垣论治"九窍不和"诸证,主要强调脾胃之气的重要性,用药上则重胃气及脾阳之升运,多脾胃同治,至于降胃之法,则未有详论。而叶天士则袭东垣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脾胃分治、以通为用等治疗方法,弥补了东垣所论之不足。结合叶天士部分临床医案,略探其治疗"九窍不和"诸证对东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天士论文参考文献

[1].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刘献琳基于叶天士“清上实下”治法理论运用乌菟汤治疗不寐经验探析[J].河北中医.2019

[2].吴炎阳,杨岚.叶天士论治“九窍不和”诸证对李东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9

[3].周峰峰,张雪,陈逸云,商斌仪,卓蕴慧.叶天士治疗肿胀学术观点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9

[4].叶琳琳,周逸敏,鲁玉辉.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体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5].韩宪伟,李然,王雪峰.基于叶天士经络理论探讨带状疱疹各阶段病机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6].肖战说,邹建华,王处渊.试论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经方运用[C].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7].高兵,程悦,黄辉,郭锦晨,石小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经验撷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8].姚鹏宇,郭少武.叶天士耳鸣治法解析[J].中医药学报.2019

[9].任凤蛟,张玉娜.从“取类比象”探究叶天士络病用药特点[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10].宋如珺,韩赟,沈多荣,沈夕坤,黄玉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鲜药应用的规律及特色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叶天士治疗痫证方剂用药分类情况用药频率统计分析叶天士及对比医家以脾胃用药叁指...《临证指南医案》书影《温热经纬》书影叶天士及对比医家以脾胃分治指标...

标签:;  ;  ;  ;  ;  ;  ;  

叶天士论文_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