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脑照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束,大脑,半球,蛋白,大鼠,谷氨酸,电离。
半脑照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忠,包仕尧,田野,张志琳,邵国富[1](2004)在《大鼠半脑照射后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在体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大鼠半脑照射后测定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结果 :发现半脑照射后半个月照射侧谷氨酸含量上升 ,并与剂量相关 ,15Gy组和 3 0Gy组与未照射侧相比有显着差异。照射后 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认为谷氨酸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是放射性脑损伤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赵康仁,李学忠,田野,周旭平[2](2003)在《半脑照射后早期海马神经元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半脑照射后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4Mev的电子束对 8~ 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作半脑照射 ,照射剂量分别为 5、15、3 0Gy。另设对照组 (只麻醉 ,不照射 )。于照射后第 3天 ,1、3个月分别计数海马CA2区神经元密度。结果 :照射后海马神经元密度呈下降趋势 ,3 0Gy照射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半脑照射可使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下降 ,海马神经元密度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03年03期)
李学忠,田野,包仕尧,赵康仁,张志琳[3](2002)在《半脑照射后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半脑照射后鼠的电刺激敏感性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4MeV电子束对 8~ 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作单次半脑照射 ,照射剂量分别为 5、15、30Gy。另设对照组 (只麻醉、不照射 )。于照射后第 3、10、6 0天分别采用Y 迷宫测定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结果 照射后第 3天或第 10天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受损最明显 ,6 0天有所恢复。 30Gy组受损最明显 ,15Gy组次之 ,5Gy组最少。 结论 半脑照射可使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下降 ,其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和照射后观察时间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2年05期)
邱勇[4](2002)在《直线加速器半脑照射后大鼠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Fos和S-100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一样,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将放射线最大限度地集中到靶区内,以便摧毁病变组织,并有效地保留周围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在常用的治疗设备中,直线加速器主要是利用电子线和X射线照射靶区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放射治疗已经成为颅脑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迄今对于电离辐射神经放射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尚不足,尤其对于照射后靶区及其周围组织早期或急性期的损伤程度及时程变化缺乏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本实验目的即在于此。本研究主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照射后大鼠脑内靶区及其周围脑组织内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首先,利用即刻早期基因Fos的表达,做了同一照射剂量(20Gy)照射大鼠半脑后不同存活期间(1d,7d,14d,2ld,28d)大鼠全脑神经元动态变化的观察,发现:受照射后1d、7d大鼠脑内各部位Fos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其Fos免疫反应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照射后28d,延髓、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脑桥内 h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恢复并超过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中脑、间脑 及端脑内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中等剂量辐射后早期, 脑内许多核团的神经细胞功能活动可能受到抑制,并且越高级的中枢受到 的抑制影响越明显。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同一照射剂量(20Gy)照射大鼠 半脑后不同存活期间(id,7d;14d,Zld,28d)大鼠全脑S-100动态变化 的观察,发现其规律如下:在上述时间点大鼠脑内各部位卜刁m蛋白免疫 反应细胞数量进行性增加,伴有 S-100免疫阳性细胞的胞体逐渐增大和交 起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S-100蛋白作为脑 内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其表达的显着增加,提示脑内呈形 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大鼠脑辐射损伤病理过程或神经-体液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2-04-01)
李学忠,包仕尧,赵康仁,田野,张志琳[5](2002)在《半脑照射后大鼠学习记忆力损伤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半脑照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伤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4MeV电子束对 8~ 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作半脑照射 ,照射剂量分别为 5、15、30Gy。另设对照组 (只麻醉、不照射 )。于照射后第 3天、第 1周、第 1、2个月分别采用Y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照射后第 3、7天大鼠的学习能力受损最明显 ,1、2个月有所恢复 ;记忆功能亦有所下降。受损严重程度以 30Gy组最明显 ,依次为 15Gy组、5Gy组。结论 半脑照射可使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田野,包仕尧,殷蔚伯[6](1999)在《大鼠半脑照射后早期脑内血流量和含水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脑受电离辐射后早期脑内血液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10,20和30Gy半脑照射后的3个月中,用氢清除法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局部血流量,用干-湿重法测脑水份含量,并观察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与体重的变化。结果受照射后大鼠脑内各部位的血流量均有所下降,20Gy与30Gy照射后随时间的延长血流量下降的区域逐步扩大,尾壳核、额叶皮层和海马中血流量先后明显下降,3个月时整个半脑的区域血流量(rCBF)值降低,但10Gy组的某些部位血流量值有所恢复。受照射后脑组织中存在脑水肿现象,其中以受照射后1个月时较为明显。30Gy剂量组全部和20Gy部分大鼠照射后射野内有脱毛,而且照射组大鼠在受照后1至3个月期间,体重的上升趋势低于未照射组大鼠。结论大鼠半脑10~30Gy照射后的3个月中有脑组织内局部血流量的减少和脑水肿的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期刊1999年01期)
半脑照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半脑照射后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4Mev的电子束对 8~ 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作半脑照射 ,照射剂量分别为 5、15、3 0Gy。另设对照组 (只麻醉 ,不照射 )。于照射后第 3天 ,1、3个月分别计数海马CA2区神经元密度。结果 :照射后海马神经元密度呈下降趋势 ,3 0Gy照射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半脑照射可使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下降 ,海马神经元密度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脑照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忠,包仕尧,田野,张志琳,邵国富.大鼠半脑照射后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
[2].赵康仁,李学忠,田野,周旭平.半脑照射后早期海马神经元密度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
[3].李学忠,田野,包仕尧,赵康仁,张志琳.半脑照射后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2
[4].邱勇.直线加速器半脑照射后大鼠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Fos和S-100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
[5].李学忠,包仕尧,赵康仁,田野,张志琳.半脑照射后大鼠学习记忆力损伤特点及其变化规律[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
[6].田野,包仕尧,殷蔚伯.大鼠半脑照射后早期脑内血流量和含水量变化的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