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萎病,大丽轮枝菌,天麻抗真菌蛋白,癌症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1](2016)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区一半左右面积都受黄萎病害影响,不仅显着降低棉花产量而且大大降低纤维质量。引发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可在土壤中存活达10年以上,至今生产上没有任何有效杀菌剂,因此,培育抗病棉花品种被认为是防治黄萎病的重要手段,但因缺乏有效抗源,目前为止尚未成功培育高抗品种。因此,黄萎病一直被认为是棉花的"癌症"。中科院研究人员发现天麻中存在着4个抗真菌蛋(本文来源于《纺织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8期)

[2](2016)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萎病一直被认为是棉花的"癌症"。目前,中科院研究人员发现天麻中存在着4个抗真菌蛋白基因gafp,gafp对包括黄萎病在内的多种真菌具有较好抗性,其中,gafp4具有最强的抑菌活性,且带有胞间质定位的信号肽可以明显增强抗性。研究人员将gafp4转入2个陆地棉栽培品种,并进行连续叁年黄萎病鉴定试验表明,gafp4对不同生理型黄萎病菌株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抗性,是一个有效的高抗棉花黄萎病蛋白。尤为重要的是,gafp4转基因棉花在纤维产量上也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6年04期)

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3](2016)在《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对黄萎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萎病是全球植棉业的主要病害,严重缺乏抗黄萎病资源导致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至今未取得显着进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下胚轴为受体,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陆地棉品系苏研060,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大量再生苗。分别以NPT II基因、gafp基因、35S启动子-gafp基因特异引物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将95个阳性再生苗嫁接到海7124幼苗砧木上,获得37个成活植株。RT-PCR检测发现,31个植株出现预期的540 bp扩增片段。盆栽花铃期花粉育性鉴定表明,9个转基因植株雄性败育,22个植株花粉育性正常,通过人工自交得到T1代种子。通过转基因作物隔离区种植、特异引物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自交纯合与选择,培育获得22个T3代转基因纯系。South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体内有2个gafp基因拷贝。GAFP蛋白免疫印迹表明,16个转基因纯系出现分子量为14 k D的GAFP蛋白,另6个纯系表现出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证实,获得3个抗落叶型黄萎病的棉花株系TG09、TG16和TG23。(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树刚,张友秋,栗红梅[4](2014)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fp)转化鑫秋1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GAFP)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分离到的一种具有光谱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它对许多植物真菌病包括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的致病菌离体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本研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GAFP的基因gafp转入鑫秋1号棉花品种中,通过田间抗病筛选和分子检测,得到了高抗枯萎病的转基因植株,离体的抑菌试验也表明,它们的蛋白粗提物对棉花枯萎病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表明了gafP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翻译的产物具有活性。本研究为通过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08)

张守鸿,李长福,葛正龙,范芳,冯雪松[5](2010)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辣椒的抗真菌种质资源,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1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1号辣椒植株。(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胡凤荣,席梦利,施季森[6](2009)在《东方百合‘Sorbonne'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7个影响东方百合‘Sorbonne'转化效果的因素,初步确定百合试管苗鳞片较为合适的转化体系为:预培养2-4d,菌液浓度OD600=0.8-1.0,浸染30min,共培养2-4d,共培养基pH值5.6附加AS320μmol/L,共培养后延迟3d筛选。本研究在初次筛选培养基上共获得176个Km抗性芽。在二次筛选培养基上继代2次,最终获得1个Km抗性芽。(本文来源于《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11-13)

张守鸿[7](2009)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辣椒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遵椒一号”辣椒。方法: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一号”辣椒。结果:(1)通过酶切鉴定,PCR检测及测序确定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构建成功。(2)建立了“遵椒一号”辣椒的再生体系,优化了辣椒子叶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分化和不定芽的伸长培养基配方。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LC 1.0 mg/L+IAA 0.1 mg/L+ABA 0.3 mg/L+Spm 100μmol/L+AgNO_3 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LC0.1 mg/L+IAA0.2 mg/L+GA_3 1.0 mg/L+Spm 100μmol/L+AgNO_3 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LAA 1.0 mg/L+NAA 0.5mg/L(pH 5.8~6.0)。(3)优化了重组农杆菌EHA105转化辣椒的方法。外植体预培养2d、农杆菌侵染7min、共培养2d为比较理想的转化条件。(4)将GAFP基因导入“遵椒一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一号”辣椒植株。结论: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抗卡那霉素的nptⅡ基因的载体将GAFP基因导入到辣椒外植体中,然后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并经过PCR检测,获得一批GAFP转基因植株。(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09-05-01)

胡文冉,黄乐平,孟庆玉,危晓薇,黄全生[8](2007)在《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转化油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培养6 h的油葵自交系6B6的子叶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AFP基因导入该自交系。通过对其遗传转化主要因素的研究,发现将外植体在OD600=0.7的农杆菌中浸泡10~15 min后,在含有AS 100μmol/L、pH 5.4的预培养培养基上22±1℃暗培养2 d,遗传转化率高。研究建立了油葵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4株经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研究为通过植物抗病基因工程方法防治油葵菌核病提供了1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S3期)

胡文冉[9](2006)在《油葵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核病是严重影响新疆油葵产量和品质的真菌性病害。由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受抗性基因资源匮乏的限制,易出现抗性退化的现象,并且具有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使得利用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具有抗性的优良品种。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农杆菌介导法成为改良作物品种的主要技术手段。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GAFP)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它对许多植物真菌病的致病菌离体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探讨了影响油葵再生频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油葵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GAFP基因导入新疆油葵品种(系),研究了影响油葵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经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油葵体细胞的再生体系(1)确定了适宜的消毒剂及消毒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将去壳油葵种子70%酒精浸泡30s后用0.1% HgCl2消毒5min是油葵种子适宜的灭菌方法。(2)外植体类型的筛选通过比较不同外植体及外植体不同日龄从而确定培养6h的子叶为建立再生体系的外植体。(3)芽分化的培养基的筛选通过研究确定适宜的芽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MS大量、微量、铁盐、B5有机)+ KNO3 0.5%+ CH 0.05%+ 6-BAP 4mg/L + AgNO3 6-9mg/L +葡萄糖3%+ Phytagel 2.6g/L;探讨了加入AgNO3对芽分化的频率的影响,确定加入6-9mg/L AgNO3可明显提高芽分化的频率。同时发现供试品系(种)间芽分化频率影响差异不十分显着。再生频率高的是7B7,为84.4%;其次为6B6,为83.3%。2建立了油葵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技术体系(1)通过对不同油葵品种(系)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将培养6h的不同油葵品种(系)子叶在OD600=0.7的农杆菌中浸泡10-15min后,在含有AS 100μmol/L、pH5.4的芽诱导培养基上22±1oC暗培2d,遗传转化效率高。(2)确定了转基因筛选的抗生素的适宜选择压力为卡那霉素40mg/L,抑菌剂为头孢霉素300mg/L。3转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植株的获得通过抗生素的筛选,将所得到的抗卡那霉素87株阳性植株进行PCR检测,其中有4株为阳性,转化率为4.6%。PCR检测结果可初步证明目的基因的片段已转入到油葵细胞染色体中。本研究工作为通过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治油葵菌核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任佑华[10](2006)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 (Brassica napus L.)在我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优质高产的“双低”(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油菜的育成,提高了油菜的经济价值,拓宽了油菜的用途。真菌病害是造成油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的主因,“双低”油菜品种由于硫苷含量低,致使植株对病原的感病性偏高,因而当病害发生时,“双低”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1.)是一种能与真菌共生的植物,因其球茎外层存在着一种能强烈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2000年王义琴等从天麻次生块茎中成功地克隆了编码GAFP的基因,并且通过原核表达证明该基因所编码的产物具有抑菌活性。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双低”品种westar为实验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方法将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导入其中。经共培养、抗生素筛选、生根获得了转化植株。对所获得的转化植株进行PCR、基因组Southern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的GAFP基因已经整合入油菜基因组中。论文中还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萎病一直被认为是棉花的"癌症"。目前,中科院研究人员发现天麻中存在着4个抗真菌蛋白基因gafp,gafp对包括黄萎病在内的多种真菌具有较好抗性,其中,gafp4具有最强的抑菌活性,且带有胞间质定位的信号肽可以明显增强抗性。研究人员将gafp4转入2个陆地棉栽培品种,并进行连续叁年黄萎病鉴定试验表明,gafp4对不同生理型黄萎病菌株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抗性,是一个有效的高抗棉花黄萎病蛋白。尤为重要的是,gafp4转基因棉花在纤维产量上也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J].纺织科技进展.2016

[2]..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J].中国食用菌.2016

[3].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对黄萎病抗性[J].作物学报.2016

[4].王树刚,张友秋,栗红梅.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fp)转化鑫秋1号的研究[C].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2014

[5].张守鸿,李长福,葛正龙,范芳,冯雪松.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

[6].胡凤荣,席梦利,施季森.东方百合‘Sorbonne'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研究[C].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2009

[7].张守鸿.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辣椒转化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09

[8].胡文冉,黄乐平,孟庆玉,危晓薇,黄全生.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转化油葵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

[9].胡文冉.油葵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0].任佑华.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论文-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