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组织,南瓜,氮素,生长素,调节剂,印度。
幼胚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宋慧,王迎儿,黄芸萍[1](2019)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用抗病中国南瓜高代自交材料MO与核心印度南瓜亲本MA配置中×印南瓜杂交组合,以幼胚为试材,筛选外植体最佳接种时期、最佳灭菌接种方式,以及最适培养基成分,建立中印南瓜杂种幼胚培养体系,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中印南瓜MO×MA亚种间杂交胚胎拯救的最佳接种时期为授粉后25 d。果实采收之后,先在室内剥出幼胚,用2%NaClO浸泡5 min,除去内种皮;再将幼胚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消毒幼胚30 s,无菌水清洗1次,再利用2%NaClO浸泡5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准备接种。该外植体灭菌流程,幼胚接种后污染率低(39%)、萌发率高(24%)、接种操作方便。幼胚接种于No.8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3.0 mg/L 6-BA+0.5 mg/L 2,4-D+0.2 mg/L NAA+20 g/L蔗糖+0.68%琼脂,胚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5%。暗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选择在双亲中显示共显性差异的SSR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分别有23个差异引物和8个差异引物在6个E0单株中表现为杂合带型和父本MA带型,表明父本DNA已渗入杂种,6个E0单株为真杂种,为通过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转育中国南瓜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邓彬[2](2019)在《玛瑙红樱桃幼胚培养及其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玛瑙红’樱桃(Prunus pseudoceresus‘Manaohong’)是贵州省选育出的耐贮运优良新品种,但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胚败育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杂种苗的获得。如何获得‘玛瑙红’樱桃实生苗,已成为杂交育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建立‘玛瑙红’樱桃胚抢救体系,对提供杂交育种效率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樱桃、桃等核果类果树一直被公认为是较难进行离体再生的一类树种,基因工程也明显落后于其它果树。鉴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玛瑙红’樱桃幼胚为供试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种胚进行解剖学观察和萌发试验,确定种胚败育的时期和最佳胚抢救时间,通过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研究其对种胚萌发及幼苗增殖的影响,建立高效的胚抢救技术体系;利用幼胚诱导愈伤组织,并采用愈伤进行遗传转化,建立‘玛瑙红’樱桃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玛瑙红’樱桃幼胚大规模败育发生在盛花期后第30天,最佳胚抢救时间为盛花期后第25天。2.建立了‘玛瑙红’樱桃高效稳定的胚抢救技术体系。选取盛花后第25天幼胚,接种在MS+0.5 mg/L TDZ+0.5 mg/L 6-BA+1.0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培养基上,培养30天,萌发率达70%;10天后,转接到MS+0.5 mg/L TDZ+0.1 mg/L 6-BA+1.5 mg/L IBA+0.5 mg/L GA_3+7 g/L琼脂+30 g/L蔗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培养30天后,组培苗可达3-4 cm高,增殖系数为5.45。3-4 cm高的多丛芽转接到MS+0.2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30天后,不定根数目平均可以达到5根,平均根长6.46 cm,选取生长较好的组培苗经驯化、练苗后移栽至无菌营养土中,成活率达90%。3.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正交试验,确定了‘玛瑙红’樱桃愈伤诱导的最适培养基:MS+1.5 mg/L TDZ+1.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在后期增殖培养中,先暗培25天再转入光培养利于愈伤增殖。4.以愈伤为转化受体,Kan的筛选强度为80 mg/L,Tim的抑菌浓度为150mg/L。以农杆菌介导的樱桃愈伤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的侵染时间20 min、菌液OD_(600)值为0.8,共培养基中AS浓度为20 mg/L时,愈伤在含80 mg/L Kan、150 mg/L Tim的筛选培养基上培养,可得到最多的具有Kan抗性的愈伤,经GUS化学染色和PCR检测后,统计得转化率最高为1.33%。(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庞曼,张心,路斌,冯献宾,路丙社[3](2019)在《阿月浑子杂种幼胚培养中褐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建立阿月浑子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时胚龄、种皮去留、温度和有无光照培养条件对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胚龄越低,褐化率越低;去种皮接种的褐化程度较带种皮接种的褐化率低;低温和暗培养可以降低阿月浑子的褐化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农林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徐明磊,孙亚楠[4](2018)在《番茄幼胚培养体系优化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营养丰富,栽培面积大,在我国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番茄的常规采种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在番茄果实完熟后取出种子并经过充分后熟等程序才能再次播种,致使传统育种技术存在育种周期偏长、增产潜力有限等局限性。因而探索将育种周期短、提高育种效率的技术手段用于番茄等重要作物的遗传上便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研究中对培养体系中的培养基类型、幼胚胚龄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以期建立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综合)》期刊2018年04期)
彭晓辉,莫兴梅,曹玉桃[5](2017)在《烯效唑对玉米幼胚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烯效唑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S-3307)的浓度越高玉米幼胚胚芽的生长受抑制作用越强,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越高,有的基因型幼胚对过高浓度的烯效唑表现出不适反应,以至于胚性愈伤转化成非胚性愈伤;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幼胚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影响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较大;烯效唑的浓度越高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也高,但不同基因型对烯效唑的反应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7年04期)
贾华岚,杜丽璞,胡琳,王轲,刘宏伟[6](2017)在《河南省新育成8个小麦品种(系)幼胚培养再生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育成的小麦品种中筛选组织培养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对于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改良小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近几年育成的8个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3种生长素2,4-D、Dicamba、Picloram对8个小麦品种(系)较大幼胚再生的影响,以及品种间再生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添加Dicamba时,8个品种(系)的再生率达189%以上,其中郑麦1836和中育1439等6个品种(系)的再生率超过了400%;添加Picloram时,8个品种(系)的再生率均在210%以上,其中郑麦1860和郑麦5135等4个品种(系)的再生率超过了470%;添加2,4-D时,郑麦7698、郑麦0856和郑麦9023没有获得再生植株,郑麦1860和郑麦1836的再生率低于60%,中育1439再生率最高,其次为郑麦5135和郑麦1354。结果表明,小麦较大幼胚植株再生最适宜的生长素为Dicamba,其次为Picloram,不同小麦品种(系)适宜的生长素有所不同;在8个小麦品种(系)中,再生能力最强的基因型为中育1439,其次为郑麦5135、郑麦5135和郑麦1354。(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康爽,党政平,张小红[7](2016)在《氮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无机氮含量及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均显着提高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增加铵态氮含量有利于绿苗分化。(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徐庭亮,廖雪芹,张逸璇,杜明杰,谭炯锐[8](2016)在《月季杂交幼胚培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缩短蔷薇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周期,本试验以窄叶藤本月月红(R.chinensis‘Narrow-leaflet Climber')为母本,月月粉(R.chinensis‘Old Blush')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研究了早期杂交胚培养的技术程序,分析了胚龄对胚培养效果的影响,比较了幼胚培养和传统的杂交种子育苗方式获得杂交后代苗的效率。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适宜幼胚培养的最早胚龄为授粉后90天左右,采用幼胚培养方式,从杂交授粉到获得杂种后代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缩短了109天(31.48%),SSR分子标记分析证明胚培养获得的后代为真杂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月季花品种间杂交幼胚培养的技术程序。(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期刊2016-07-19)
李扬,徐凤,柴乖强,李春莲,王中华[9](2016)在《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叁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4-D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0.5%,胚性愈伤率为80.0%。愈伤组织分化过程在添加0.25mg·L~(-1) IAA的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 6-BA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能达到50.7%,成苗率为26.5%。(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淑华,王延秀,陈佰鸿,朱永超,党兆霞[10](2015)在《两种杏的幼胚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胚挽救技术是目前克服果树杂种胚早期败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黄河’‘金太阳’两个杏品种幼胚培养成苗的基本方法,以两种杏不同发育期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胚龄、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幼胚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胚发育指数(PF)、培养基均显着影响幼胚萌发与成苗.不同品种均随PF值的增大幼胚萌发率上升;‘黄河’杏在PF值为0.92时,萌发率最高,达61.90%;‘金太阳’杏在PF值为0.95时,萌发率最高,达71.00%.不同品种幼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黄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1mg/L+GA 2.0mg/L,萌发率达55.67%;‘金太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IAA 0.1mg/L,萌发率达88.67%;‘黄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 mg/L+IAA 0.5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75.00%;‘金太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5 mg/L+IAA 0.1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44.44%;二种杏胚继代培养形成的嫩梢在1/3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比MS及1/2 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幼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玛瑙红’樱桃(Prunus pseudoceresus‘Manaohong’)是贵州省选育出的耐贮运优良新品种,但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胚败育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杂种苗的获得。如何获得‘玛瑙红’樱桃实生苗,已成为杂交育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建立‘玛瑙红’樱桃胚抢救体系,对提供杂交育种效率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樱桃、桃等核果类果树一直被公认为是较难进行离体再生的一类树种,基因工程也明显落后于其它果树。鉴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玛瑙红’樱桃幼胚为供试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种胚进行解剖学观察和萌发试验,确定种胚败育的时期和最佳胚抢救时间,通过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研究其对种胚萌发及幼苗增殖的影响,建立高效的胚抢救技术体系;利用幼胚诱导愈伤组织,并采用愈伤进行遗传转化,建立‘玛瑙红’樱桃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玛瑙红’樱桃幼胚大规模败育发生在盛花期后第30天,最佳胚抢救时间为盛花期后第25天。2.建立了‘玛瑙红’樱桃高效稳定的胚抢救技术体系。选取盛花后第25天幼胚,接种在MS+0.5 mg/L TDZ+0.5 mg/L 6-BA+1.0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培养基上,培养30天,萌发率达70%;10天后,转接到MS+0.5 mg/L TDZ+0.1 mg/L 6-BA+1.5 mg/L IBA+0.5 mg/L GA_3+7 g/L琼脂+30 g/L蔗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培养30天后,组培苗可达3-4 cm高,增殖系数为5.45。3-4 cm高的多丛芽转接到MS+0.2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30天后,不定根数目平均可以达到5根,平均根长6.46 cm,选取生长较好的组培苗经驯化、练苗后移栽至无菌营养土中,成活率达90%。3.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正交试验,确定了‘玛瑙红’樱桃愈伤诱导的最适培养基:MS+1.5 mg/L TDZ+1.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在后期增殖培养中,先暗培25天再转入光培养利于愈伤增殖。4.以愈伤为转化受体,Kan的筛选强度为80 mg/L,Tim的抑菌浓度为150mg/L。以农杆菌介导的樱桃愈伤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的侵染时间20 min、菌液OD_(600)值为0.8,共培养基中AS浓度为20 mg/L时,愈伤在含80 mg/L Kan、150 mg/L Tim的筛选培养基上培养,可得到最多的具有Kan抗性的愈伤,经GUS化学染色和PCR检测后,统计得转化率最高为1.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胚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宋慧,王迎儿,黄芸萍.中国南瓜(Cucurbita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2].邓彬.玛瑙红樱桃幼胚培养及其遗传转化[D].贵州大学.2019
[3].庞曼,张心,路斌,冯献宾,路丙社.阿月浑子杂种幼胚培养中褐化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19
[4].徐明磊,孙亚楠.番茄幼胚培养体系优化和比较研究[J].西北园艺(综合).2018
[5].彭晓辉,莫兴梅,曹玉桃.烯效唑对玉米幼胚培养的影响[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
[6].贾华岚,杜丽璞,胡琳,王轲,刘宏伟.河南省新育成8个小麦品种(系)幼胚培养再生性能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
[7].康爽,党政平,张小红.氮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6
[8].徐庭亮,廖雪芹,张逸璇,杜明杰,谭炯锐.月季杂交幼胚培养技术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2016
[9].李扬,徐凤,柴乖强,李春莲,王中华.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
[10].王淑华,王延秀,陈佰鸿,朱永超,党兆霞.两种杏的幼胚培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