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体次全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髓,椎体,腰椎,前路,颈椎病,颈椎,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施建东,金晶,李玢,张志敬,卢一生[1](2019)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1—2017-12诊治的46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4例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24)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单,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而且减压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吕红雨[2](2019)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分析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都接受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受损椎体X线检查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的椎体X线检查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吴峰,冯定祥,刘先春[3](2019)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4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8~30)个月。术后植骨均融合良好,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融合节段Cobb角9°~16°,平均13.6°。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2例,可1例,优良率96.6%。结论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减少对颈椎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减轻手术创伤,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恢复,避免长节段颈椎次全切除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马文成[4](2019)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实行手术治疗:将实行经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4),将实行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4),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差异。结果:①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8.343、14.424,P=0.000);②研究组中ASIA神经功能E级者占比是50.00%,高于对照组的29.63%(c2=4.675,P=0.031)。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的应用,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6期)
刘磊[5](2019)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效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湘雅常德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随访时间)及术前、术后2周、术后9个月感觉和运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2周、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感觉和运动ASIA评分高于术前、术后2周(P<0.05)。两组患者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均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可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呼吸肌使用时间。(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徐寅强,刑顺民,方良勤,谭俊铭[6](2019)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植骨术组和联合组各30例。植骨术组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联合组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个月。植骨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39.3±37.2)min vs.(182.5±4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6.5±57.2)mL vs.(327.9±7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4)d vs.(9.3±2.0)d]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2±0.9)个月vs.(7.4±1.1)个月]均小于联合组(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失效,经对症处理或二次手术后均好转,植骨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疗效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当,手术创伤更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安黄达[7](2019)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均是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的手术方式。然而,两者的疗效仍具有争议,本meta分析的目的即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的对比ACDF和ACCF治疗mCSM的文献。剔除不合格文献后利用RevMan 5.3和STATA 12.0做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87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ACDF在术后C2-C7 Cobb角、C5神经麻痹、术中失血量、椎体融合率和总并发症中优于ACCF。但在住院时长、手术时间、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NDI(Neck Disability Index)评分、术前C2-C7 Cobb角、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假关节形成的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荟萃分析的结果,在mCSM的手术治疗中,ACDF和ACCF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但ACDF在影像学预后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优于ACCF。(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徐成振,杨文贵,韩雪昆,方玮,苏志惠[8](2019)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椎间支撑植骨联合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南京梅山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3. 4±4. 6)岁。所有患者行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指标;比较治疗不同时间点(术前、出院时、末次随访) VA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分数以及术前、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2. 5±42. 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27. 9±75. 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5±1. 7) 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 4±1. 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 8±2. 5)个月,内固定平均拆除时间(10. 5±1. 2)个月。与术前相比,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下降(P <0. 05)。与术前和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SF-36评分增加(P <0. 05)。术前患者平均Cobb角为(23. 5±4. 8)°,出院时为(5. 4±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为(5. 8±1. 1)°,增加(0. 4±0. 1)°,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为(57. 6±7. 0)%,出院时恢复至(96. 5±3.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为(95. 2±4. 1)%,丢失(1. 3±0. 4)%,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笃,康照利,邹叁明,喻亮[9](2019)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钛网下沉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的主要原因,以及钛网下沉对手术疗效是否有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09-2015-09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7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钛网下沉,将其分为两组:下沉组和未下沉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17分制)改善率进行组间对比,同时统计其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分布、椎体撑开角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及椎体撑开角度均与术后钛网下沉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椎体撑开角度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下沉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仅为(54.8±6.1)%,显着低于未下沉组的(6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偏高、手术节段多、椎间撑开角度过大,均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钛网下沉对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吴磊,张军,许宇达,姜吉宏,周锋[10](2018)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4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B组33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显着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B组患者的JOA改善率及疗效优良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1.8%)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为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在具体治疗时,宜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特点,选择最优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椎体次全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和分析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都接受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受损椎体X线检查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的椎体X线检查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体次全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施建东,金晶,李玢,张志敬,卢一生.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吕红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吴峰,冯定祥,刘先春.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4].马文成.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体会[J].名医.2019
[5].刘磊.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效果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6].徐寅强,刑顺民,方良勤,谭俊铭.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9
[7].安黄达.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荟萃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
[8].徐成振,杨文贵,韩雪昆,方玮,苏志惠.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9
[9].黄笃,康照利,邹叁明,喻亮.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钛网下沉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疗效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10].吴磊,张军,许宇达,姜吉宏,周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