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少数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道县少数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黄艳林/中共道县县委党校

道县现有少数民族乡4个,人口39170人,约占5%。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族工作全局,狠抓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努力夯实基础设施,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

一、道县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重点加强了瑶族地区的水、电、路、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方面。4个乡实现乡乡通油路,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43个行政村硬化村道174公里。农田水利方面。实施基本烟田建设1处;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11处、饮水安全工程7处,解决了9400人的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维修水库、河坝、电排、山塘等大小水利工程220余处,新建小水电站40座,仅洪塘营乡新建设小水电站28处,年发电量2.1万千瓦时。电力方面。53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电,70%的行政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广播电视、通信方面。55个村开通程控电话或实现手机信号覆盖;99%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其中35个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模拟信号。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民族地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把得天独厚的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个瑶族乡基本形成了以药材、水果、用材林、特色养殖业、矿产资源利用、小水电开发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民族地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把得天独厚的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个瑶族乡基本形成了以药材、水果、用材林、特色养殖业、矿产资源利用、小水电开发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洪塘营乡杨梅、板栗等水果种植面积4500亩,厚朴存土面积11.2万亩,楠竹3000余亩,杉树10万亩,松树8万余亩。该乡东江源村种植厚朴4.5万亩,每年可产厚朴皮260余吨,厚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余户。横岭乡厚朴面积4100亩、工业原料林7.8万亩,板栗、杨梅600亩,油茶400亩,年种植油菜2000亩,现有100头以上养猪大户10户,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4户,野猪养殖户1户。审章塘乡2009年种植优质稻1万亩、大豆3000亩,发展烤烟1500亩、产烟4000担,共完成油茶低改3000亩、造林4000亩,脐橙种植1500亩,培育养鸡、养猪、养牛等专业养殖户100户。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富广铁矿、和鑫旺铁矿、祥光铅锌矿、粤龙高岭土等企业。井塘乡发展水晶梨、脐橙等水果种植面积600余亩,松、杉等用材林2.87万亩。

(三)社会事业进步明显。

坚持把改善民族地区民生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来抓,重点解决民族地区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教师待遇和学校办学条件,民族乡教育普及程度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近三年来,县财政用于民族乡教育的支出分别达到567.6万元、929.65万元、1050.5万元,分别递增53.79%、13%。2009年,民族乡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小学升初中比例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了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加大教学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先后改、扩建了井塘中学教学楼;新建了洪塘营中心小学综合楼、教学楼,新建了横岭中学学生宿舍楼、横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按照标准配备了四个瑶族乡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累计投入资金465.46万元,新建或改、扩建了4所瑶族乡卫生院,为各乡卫生院添置了B超机、X光机、手术床、心电图机、血球计算器、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高标准建设了39个村级卫生室。加大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各乡配备了防疫、妇幼专干,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2009年,公开招录了17名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民族乡卫生院工作。同时,加强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9年,4个瑶族乡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对瑶族乡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新建了横岭、洪塘营2所敬老院,目前有70名五保老人入住;积极推行新农保试点,2009年新农保参保率达90%以上。与此同时,着力推动民族乡的文化事业发展,近三年县财政用于民族乡文化阵地建设、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支出分别达到28万元、35.2万元和39.2万元。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继2004年取消农业税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实施了土地流转、集体林权等改革;今年来,又全面推行了村账乡代理改革。通过推行各项改革,优化了农村生产关系,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如审章塘乡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引进湖南特色农林牧研发公司首期租种土地200亩种植葡萄、西瓜、油茶,发展养羊,今年内力争租种土地1000亩;洪塘营乡通过加快林权改革和土地流转,引进“八方药业集团”、“旺发厚朴开发公司”,建立了2个5000亩以上的厚朴种植基地。横岭乡、井塘乡通过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爱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减少了林地林权纠纷、森林火灾。2008年以来,横岭乡年造林均在5000亩以上,2009年达到1万亩,为林改前的3倍多。同时,该乡基本未发生因村级财务问题、林权纠纷到县以上上访的事件。

(五)干部培养力度加大。

通过实施在岗学习、党校函授学习、省委党校民干班学习、市委党校少数民族培训班、教育轮岗学习等形式,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民族干部的学历层次和政策理论素质;同时,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为少数民族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舞台。目前,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干部196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8%;少数民族教师39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医务、农林水、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77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6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87人。

二、道县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道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困难就是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险要,群众居住分散,道路、电力、广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群众筹资压力大,与非民族乡镇相比,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

(二)社会事业仍然滞后。

突出表现在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方面。教师数量不足,部分中心小学、中学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任教多门课程;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场地不足、设施设备缺乏等问题。卫生方面,乡卫生院病房等业务用房数量普遍偏少,医疗器械不足,近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没有标准卫生室;医疗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匮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患病群众因道路交通问题群众无法及时住院治疗,享受不到新农合的实惠。

(三)乡级财政十分困难。

近年来,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两级加大了对产业调整、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的投入,加上农业税费取消后,除审章塘乡因种植烤烟每年有部分税收返还外,其余三个民族乡均不能享受税收返还带来的优惠,少数民族乡财政形势更加严峻。

(四)服务网点残缺不全。

民族乡邮政、金融、农机等服务网络极不健全,群众办事十分不便。如审章塘、横岭、井塘3个瑶族乡没有农村信用社、邮政支局,群众取款只能到蚣坝、祥霖铺办理;横岭、洪塘营两乡方圆100公里,只有一名邮递员送报,报纸送到群众手中时,基本上是“日报”变成“周报”或“月报”,而且报纸、邮件大部分靠当地群众互相捎带,遗忘、遗失现象经常发生。

三、加快道县民族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必须要对民族乡实行全方位的关怀,切实做到“项目向民族乡倾斜、资金向民族乡倾斜、人才向民族乡倾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财政等政策的倾斜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实施重大项目,特别是规划“十二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应优先考虑安排少数民族地区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实力,增强民族乡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是加快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应根据各乡资源优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村民种植习惯等特点,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

(三)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着力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由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因素影响,今后,市级财政不可能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民族地区由市、县继续安排有一定实力的单位进行对口扶贫,并对扶贫工作进行考核,规定时间、目标和任务,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完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健全和完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县民委具体负责统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探索移民式开发式扶贫,对居住特别分散、人口较少、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自然村,由于投入过大,受益人口少,应采取有力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实施移民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录用力度,充实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一线;切实提高待遇,稳定教师、医疗技术人员队伍,不断提高民族乡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力度。对民族乡政府工作实行区别性目标管理,对多年来扎实工作在民族乡一线的乡政府干部,经组织考核后予以提拔重用或向其它工作条件稍好的乡镇交流。积极开展“阳光工程”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村民就近到其它民族地区观摩学习,使少数民族群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五)健全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邮政、金融等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农村信用社、邮政等部门要在审章塘、横岭、井塘等民族乡设立分支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方便群众办事,促进经济发展。

标签:;  ;  ;  

道县少数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