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垂体泌乳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垂体,腺瘤,泌乳素,麦角,受体,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垂体泌乳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珺,张义[1](2019)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GPER1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蛋白质及mRN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GPER1蛋白质水平低于非侵袭组[3.8 (2.2~6.6)vs.11.2 (6.0~12.0),P<0.001]且与性别、瘤体大小及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关。RT-PCR结果显示侵袭组中GPER1 mRNA水平为0.47 (0.03~2.3),非侵袭组为1.93 (1.00~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PER1 mRNA表达,但在侵袭组肿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水平较非侵袭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ER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起肿瘤抑制作用,且GPER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引起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管佳清,许家栋,王春勇,苏志鹏,蔡霖[2](2019)在《miR-17-5p在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耐药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croRNA-17-5p(mi R-17-5p)在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iR-17-5p类似物及拮抗物分别过表达和抑制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进行检测。利用CCK-8法检测miR-17-5p表达调控前后细胞增殖以及对卡麦角林(CAB)治疗反应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7-5p的靶点基因,然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法进行验证,继而用q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miR-17-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慢病毒细胞转染过表达MMQ细胞中的PTEN基因,用Westernblot检测PTEN的表达水平,并采用CCK-8法检测PTEN过表达对MMQ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mi R-17-5p过表达可促进MMQ细胞的增殖,而miR-17-5p敲减则能抑制MMQ细胞的增殖。mi R-17-5p敲减能上调MMQ细胞对CAB治疗的敏感性,相反,miR-17-5p过表达则显着降低MMQ细胞对CAB治疗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TEN为miR-17-5p潜在作用靶点,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法进一步验证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miR-17-5p过表达的MMQ细胞中PTEN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而miR-17-5p敲减的MMQ细胞中PTEN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PTEN表达上调能部分逆转miR-17-5p过表达引起的MMQ细胞对CAB治疗敏感性降低。结论:miR-17-5p可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促进MMQ细胞增殖并降低其对CAB治疗的反应。(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林杰[3](2018)在《中国妇女孕前肥胖合并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类型,临床上除高泌乳素血症相关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鞍区的占位效应,该文对育龄期女性的垂体泌乳素瘤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陈思璇,张志强,卢光明[4](2018)在《垂体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对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使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以MRI为主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泌乳素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影像技术评估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9期)
严艳红[5](2018)在《心理护理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的情绪的影响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的情绪影响与临床适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消除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欧阳光,黄书岚[6](2018)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治疗的现况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泌乳素腺瘤占垂体腺瘤的40%,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50%~60%,且多发生在年龄20~50岁的女性[1]。垂体泌乳素腺瘤引起泌乳素水平异常,导致性欲减退、不孕症、骨质疏松症、女性月经过多或闭经、性勃起功能障碍;肿瘤较大时,可能出现头痛和视野缺损。高泌乳素血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通过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保护剩余的垂体(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行[7](2018)在《垂体泌乳素瘤的治疗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药物、手术及药物手术综合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疗效,探讨各级别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从2014到2017年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叁组,其中药物治疗组36例,手术治疗组29例,药物手术综合治疗组11例,对总结的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单纯使用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9.67%,使用药物手术综合治疗的治愈率为81.82%。结论:1.手术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均是垂体泌乳素瘤的有效治疗策略。2.对于有怀孕期望的垂体微腺瘤女性患者,建议首选药物治疗。对于侵袭性垂体泌乳素瘤,建议手术药物综合治疗。3.垂体泌乳素腺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个性化,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能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使患者受益。(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方锦程[8](2018)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表达与垂体泌乳素瘤增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垂体泌乳素腺瘤(PRL)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分泌型垂体腺瘤,占全部垂体腺瘤的40%-60%,统计学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为35~60/10万,并且在20-50岁年龄组中,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群体,而在超过50岁的年龄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的发病率大略相当垂体瘤的发病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门方向,其发病的复杂性多样性也使得其中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HPGD基因是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上用以表达一种29kD分子大小的酶,叫做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该酶能够使前列腺素E2(PGE2)的15羟基团氧化,并生成15-酮基-前列腺素,从而使前列腺素失活。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但是其与肿瘤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该酶与垂体泌乳素瘤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qRT-PCR以及蛋白印迹分别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素瘤组织以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评估其在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当前研究中我们采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对垂体泌乳素瘤组织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分别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在所有病例中均有表达(100%)。qRT-PCR分析显示在20个垂体泌乳素瘤样本中的HPGD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3例正常垂体组织,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实验同样显示实验组中的15-羟基前列腺素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正常垂体组织。结论:本研究表明,基因HPGD表达生成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在垂体泌乳素瘤中起着肿瘤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8-02-01)
刘夏桐,魏新亭,薛亚轲[9](2018)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11—2017-01间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43例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11例。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质地和Knosp分级相关(P<0.05)。治疗有效32例,无效11例,疗效与术前泌乳素水平和肿瘤切除程度相关(P<0.05)。术中出现脊液漏10例,其发生与肿瘤质地和肿瘤Hardy-Wilson分级相关(P<0.05)。术后一过性尿崩9例,其发生与肿瘤Hardy-Wilson分级相关(P<0.05)。术后鞍区脓肿1例。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是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有效疗法,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闫昕,曹守明,贾继明[10](2018)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治疗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探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药物治疗组24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44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组治疗26例,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泌乳素表达水平。结果 MRI检查随访肿瘤消失60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治疗组12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32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治疗组16例,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86.4%和76.9%。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溴隐亭治疗耐受病例治疗前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者。结论首选溴隐亭结合手术或放疗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垂体泌乳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microRNA-17-5p(mi R-17-5p)在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iR-17-5p类似物及拮抗物分别过表达和抑制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进行检测。利用CCK-8法检测miR-17-5p表达调控前后细胞增殖以及对卡麦角林(CAB)治疗反应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7-5p的靶点基因,然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法进行验证,继而用q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miR-17-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慢病毒细胞转染过表达MMQ细胞中的PTEN基因,用Westernblot检测PTEN的表达水平,并采用CCK-8法检测PTEN过表达对MMQ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mi R-17-5p过表达可促进MMQ细胞的增殖,而miR-17-5p敲减则能抑制MMQ细胞的增殖。mi R-17-5p敲减能上调MMQ细胞对CAB治疗的敏感性,相反,miR-17-5p过表达则显着降低MMQ细胞对CAB治疗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TEN为miR-17-5p潜在作用靶点,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法进一步验证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miR-17-5p过表达的MMQ细胞中PTEN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而miR-17-5p敲减的MMQ细胞中PTEN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PTEN表达上调能部分逆转miR-17-5p过表达引起的MMQ细胞对CAB治疗敏感性降低。结论:miR-17-5p可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促进MMQ细胞增殖并降低其对CAB治疗的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体泌乳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珺,张义.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变化[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
[2].管佳清,许家栋,王春勇,苏志鹏,蔡霖.miR-17-5p在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MMQ细胞耐药中的作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王林杰.中国妇女孕前肥胖合并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治路径[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
[4].陈思璇,张志强,卢光明.垂体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8
[5].严艳红.心理护理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的情绪的影响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6].欧阳光,黄书岚.垂体泌乳素腺瘤治疗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
[7].张行.垂体泌乳素瘤的治疗策略选择[D].大连医科大学.2018
[8].方锦程.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表达与垂体泌乳素瘤增殖的关系[D].蚌埠医学院.2018
[9].刘夏桐,魏新亭,薛亚轲.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
[10].闫昕,曹守明,贾继明.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治疗策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