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位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位,战略,地缘,国家,集群,跨国公司,惠州市。
区位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黄忠平,黄伟忠,扈伟,刘英,邵威[1](2017)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区位战略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叁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家《十叁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举措,也承载着推动惠州跨越发展和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重大使命。自2017年4月17日惠州市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专题研讨班开班以来,第二组全体学员前往大亚湾、仲恺实地调(本文来源于《广东经济》期刊2017年07期)
余佩[2](2016)在《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离岸研发的空间区位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城市层面集群网络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研发子公司空间分布的城市集群网络特征,构建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集群寻求型"战略框架,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包含了1992—2012年期间在华275家美国研发子公司和207家欧洲研发子公司跨越27个城市的区位战略。实证结果揭示了欧美在华离岸研发的差异化空间区位战略:美国公司采用"知识集群寻求型"战略,即一个城市的知识资源和技术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区位因素;欧洲公司则采用"工业集群寻求型"战略,例如,一个城市的制造业基础、产业专业化以及公司内部的前向关联显着地影响其区位选择。此外,母国公司规模和欧洲公司母国的异质性的影响也得到证实。(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6年07期)
余佩,张搏,洪正华,张建华[3](2015)在《在华外资银行分层区位战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国际生产折中方式延伸至金融产业,同时纳入我国区域地理结构和外资银行个体异质性,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定量分析东道地区独特区位优势因素对外资银行跨国经营区位战略的影响。根据1992-2012年81家外资银行跨越中国50个城市和5大地理区域建立的273家分支机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在我国选择东道城市时采用"区域-城市"分层战略,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对外资银行区位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外资银行母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分支机构类型的个体异质性影响其在华区位战略。据此,我们提出应继续放松对外资银行的管制,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余佩[4](2013)在《外资R&D子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的差异性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背景,结合跨国公司区位理论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采用条件Logit和嵌套Logit模型,从微观层面模拟78家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跨国公司在华177家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R&D)子公司,2000-2011年期间跨越12个省的区位战略。研究结果发现:以中国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外资R&D子公司的普遍战略,R&D的类型决定其区位因素。基础研究(类型R)和应用研究(类型D)子公司分别在不同区域采取"区域-省"的分层选择逻辑。"地理邻近"以及较高的外资研发密度、较低的相对劳动力成本可以促进类型D的投资,而"知识邻近"和基于自主创新的"组织邻近"会吸引类型R子公司。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区域针对其经济发展特征做出科学的招商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3年06期)
林向美,杨枝丽[5](2012)在《区位战略和知识溢出的研究——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知识溢出的重要地位,企业将会最大化其净溢出。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说明企业不仅考虑内向知识溢出的收益,并且也关注外向知识溢出的可能损失。技术落后的企业青睐行业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而技术领先的企业则倾向于学术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而不是行业活动水平高的地区,以有别于其竞争对手。(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2年30期)
贺灿飞,肖晓俊,邹沛思[6](2012)在《中国城市正在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吗?——基于跨国公司区位战略的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城市正向功能专业化转型,企业组织形式变革直接导致了城市的功能转型。在功能专业化背景下,城市间将出现更多的信息联系、决策联系以及资本联系,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城市专业化高端功能,成为区域的控制中心,另一些城市则承担价值链的低端功能。本文基于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探讨中国城市功能专业化趋势。在1979~2008年间,跨国公司在地理和功能上都显着地进行了扩张。跨国公司相同功能和互补功能集聚在相同城市,跨国公司的渐进式多次投资导致了公司内不同功能在相同城市的地理集聚。本文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尤其是在城市体系高端的城市具有吸引价值链高端功能的竞争力,呈现一定功能专业化趋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内部的功能布局提供了考察城市经济转型的独特视角。(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贺灿飞[7](2011)在《中国城市正在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吗? 基于跨国公司区位战略的透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re has been a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tructure from mainly sectoral to mainly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transformation is inextricably inte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firms' organization.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is a new type of spat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t will change the nature of economic linkages between cities and w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regions. Beyond intercity commodity trade,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of cities would trigge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flows between cities,which demand more face-to-face contacts. Some cities would host upstream functions of the value chain such as headquarters and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become the controller while others accommodate downstream function such as processing,fabricating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pplies the functional location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o investigate where there is any evidence of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data from Fortune Global 500 MNCs during 1979-2008,this study found that MNCs have gradually expanded in China functionally and geographically. Similar functions tend to agglomerate in certain cities while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co-agglomerate in some cities. Sequential investments led to the spatial clustering of MNCs' functions.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und strong evidence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of functional and cross-functional agglomeration of Fortune Global 500 MNCs. This study also found some evidence of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ese cities,with upstream functions clustering in the top tier cities of the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urban hierarchy. The functional location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rovide a valuable angel to examin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1-11-04)
宗伟[8](2011)在《地缘区位、战略选择与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朝鲜、利比亚和伊朗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为何寻求发展核武?为何保持核自制?又为何选择弃核?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在全面考察了既有四种解释模式(安全解释、国内政治解释、社会学解释以及心理学解释)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料的基础上,试图回答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叁个国家核行为的差异,包括原因与结果。论文借鉴吸收了既有研究的一些观点和概念,同时也综合评估了既有理论的不足,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个以国家地缘区位为独立变量、国家战略选择的偏重以及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国际互动为干扰变量的整体解释框架。本文认为,由地缘政治界定的国家地缘区位乃是国家核行为的基本条件,它是界定国家追求安全目标的意志力的基本依据;而由“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所体现的国际安全信息的对称与否则是国家在现实中可能从拥核转向弃核或从弃核转向拥核的干扰变量;同时,国家战略类型的选择也是决定国家核武结果的重要干扰变量。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国家地缘区位是决定一国是否发展核武的潜在性依据,处于大国地缘博弈核心区域的国家较博弈边缘地带国家具有更强的发展核武的动机与意志。由于处于大国政治的漩涡之中,此类国家试图将发展核武作为宣示政治独立的工具;国家地缘区位仅仅是决定国家核行为的基本变量,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国际互动是国家阶段性核行为现象的干扰变量,在“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所反映的信息对称情形下,国家倾向于核自制,即使是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心地带的国家,反之,国家则倾向于从核自制转向极力发展核武;此外,同样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心的国家,当国家选择国家独立优先战略时,这类国家最终能够突破核武框架的制约而成功拥核,而当国家选择地缘情感优先战略时,国家最终将被迫放弃核武选择,其核武轨迹将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抛物线状。在提出假设之后,论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案例的追溯对这叁个假设进行检验。在整体结构的安排上,本文分导论、理论、案例以及结论四个部分。具体而言,在导论部分,文章对既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与解析,指出既有研究在解答“国家核行为”这一谜题上提供真知灼见的同时,仍存在着动因与结果的解释不能兼顾的不足,而这些不足正是本文提出尝试性假说的突破口。在第二章即理论框架部分,文章承接前章的理论思路进行演绎,提出了上述基本假设。在案例部分,文章遵循比较案例研究的基本原则,选取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叁个国家作为进行历史考察,从国家地缘区位、国家战略选择以及国家“自我-关键他者”互动这叁个变量的作用上阐释了它们与国家核行为之间的关联,从而从实证角度完成了对本文主要观点的验证。在结论部分,文章首先全面总结了在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各案例中的各自特征,以及背后所隐含的不同变量组合作用机制。在地缘区位上,朝鲜与利比亚具有同等特征,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而伊朗则处于地缘中心-边缘的承接地带;在国家战略选择方面,朝鲜坚定奉行国家独立优先的战略,利比亚则采取了地缘情感优先的战略,伊朗则奉行国家独立优先与地缘情感优先并举的混合战略,并在不同历史时段表现为两者间此起彼伏的战略偏重,因此叁者核行为结果迥然相异;在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互动方面,叁者的互动所隐含的国际环境信息交换情况也各不相同,朝鲜的环境信息交换情况始终处于不对称状态,而利比亚和伊朗案例中,环境信息的对称情况有所变动,其作用于各自核选择较为隐性。上述叁个变量的组合作用导致了现实中所呈现的叁者极为不同的核武轨迹,即朝鲜最终突破、伊朗始终周旋,利比亚则最终屈服。最后,文章在结论部分依据本文所阐释的国家行为作用机理,简单提出了几个政策启示,这几个启示既为国际控制核扩散努力指出了政治意义上的缓解途径,同时,由于涉及战略选择问题,因此也为国家在外交战略方面的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总体上,本文的观点现实但不悲观,它基本回答了“穷国与技术贫弱国家极力发展核武,而技术发达与经济支撑雄厚的国家却又选择核自制”这一国家核行为悖论问题。(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8-24)
唐秋生,任玉珑,李萍[9](2011)在《城市区位战略随交通变化的决策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交通与城市功能定位关系结构模型;改善了康威斯断裂点模型,以使其更具"动态性";同时定义了"时空距离",建立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辐射范围影响的算法,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的决策程序。对中国众多城市在新的交通环境条件下的重新定位具有方法上的借鉴作用。最后以重庆为例,提出了重庆在未来交通环境下城市的定位策略。(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付翔,胡斌祥,王宇宁[10](2007)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产业区位战略理论,提出了我国应执行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战略;还描述了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体系特征与功能,并提出中心城市的战略实施要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07年01期)
区位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研发子公司空间分布的城市集群网络特征,构建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集群寻求型"战略框架,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包含了1992—2012年期间在华275家美国研发子公司和207家欧洲研发子公司跨越27个城市的区位战略。实证结果揭示了欧美在华离岸研发的差异化空间区位战略:美国公司采用"知识集群寻求型"战略,即一个城市的知识资源和技术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区位因素;欧洲公司则采用"工业集群寻求型"战略,例如,一个城市的制造业基础、产业专业化以及公司内部的前向关联显着地影响其区位选择。此外,母国公司规模和欧洲公司母国的异质性的影响也得到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位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忠平,黄伟忠,扈伟,刘英,邵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区位战略思考[J].广东经济.2017
[2].余佩.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离岸研发的空间区位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城市层面集群网络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
[3].余佩,张搏,洪正华,张建华.在华外资银行分层区位战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5
[4].余佩.外资R&D子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的差异性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3
[5].林向美,杨枝丽.区位战略和知识溢出的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商业.2012
[6].贺灿飞,肖晓俊,邹沛思.中国城市正在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吗?——基于跨国公司区位战略的透视[J].城市发展研究.2012
[7].贺灿飞.中国城市正在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吗?基于跨国公司区位战略的透视(英文)[C].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1
[8].宗伟.地缘区位、战略选择与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朝鲜、利比亚和伊朗核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
[9].唐秋生,任玉珑,李萍.城市区位战略随交通变化的决策与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付翔,胡斌祥,王宇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战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