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竞秋
新课程下的课堂已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性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课堂上的生成就难以驾驭,与教师原来设想的会有一定差距,这时,教师要打破常规,发挥教育机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口语操练课,教学目的是掌握食品类的单词somecookies,someFrenchfries,somepopcorn,somesalad,ahotdog,asoda,ahamburger,asandwich,...以及用Wouldyoulike________?Yes,please.I'dlike_____./No,thanks.Idon'tlike____.句型操练。在新授单词和句型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Practiceinpair,Practiceingroup.让同学们同桌间或小组内运用新句型互问互答,相互询问对方喜欢吃的食物。新课程要求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我设想这个操练的过程应该是合情合理且行之有效的。
二、案例反思
1、我是一名工作了有20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历经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从过去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既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观要更加注重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这些大道理在反反复复的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不知写了多少遍,不知说了多少遍,更不知背了多少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墨守陈规,无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按照惯性思维做事。所以,新课标已实施八年,大道理虽已是烂熟在心,但是,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就本人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有需再努力、再改进的空间。尽管我只是站在小小的不起眼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但我所面对的同样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动的千差万别的个体。语言学习的课堂其实是一个十分丰富与复杂的空间,有生命的个体加上丰富的内容才能构成充满趣味、永不枯竭的鲜活的课堂。
2、在这节课中,我虽没有按照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上下去,面对课堂上的两位学生的违规行为,我控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怒火,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抛却了原先的简单、武断、训斥、粗暴的做法,我保持足够的耐心、俯下身来、放低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去捕捉学生的心灵火花,去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调整方案,对学生因势利导,激发兴趣。试想一下,如果我对学生的想法不屑一顾或简单处理,那学生对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已经有了厌倦的情绪,已感到无话可说了,当然就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也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所谓精彩。新课标中倡导的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要常常倾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做学生的贴心人。
3、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在做每节课的设计时,想想自己的童年生活,结合如今的现实社会状况,想想孩子们会最需要什么,会想什么,他们最不想干什么,可能想干什么,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什么,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又会遇到哪些不同的情况等等。课程只给了我们有限的材料,只有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孩子们感兴趣的、同时又存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设置出真实的语言情境,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当真实的情境再现以及真诚心灵相互沟通的时候,他们都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当我在课堂中能够营造出充满着人性化和趣味性的氛围时,学生们自然地走进了真实的生活状态,用英语来表达便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让学生喜欢说英语是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变得更聪明也同样是教师肩负的任务。我有时回过头来想想,那天课上其实可以有许多种处理方式:可以置之不理冷处理,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可以把那两个捣乱的孩子指责训斥一番。庆幸的是我选择了新课标中的做法,于是学生和我同时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境地,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观察,需要去讨论和交流,需要去理解和沟通,需要学会质疑和提问。而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和个性得以张扬。学生被赋予了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知道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但可以因为品尝了交流的快乐而有兴趣起来。
新课程实施八年以来,我感到教师已从固定的课堂模式中、从安全的壁垒中被不情愿地赶了出来,直面无数的挑战和开放的、动态的、多变的课堂的考验。我们共同走在新课程改革之路上,注定我们共同感受,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