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恶性疟原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疟原虫,疟疾,体外,间日,萘酚,抗药性,亚胺。
恶性疟原虫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薇,严帅,查玲,金梦媛,龚德军[1](2019)在《1例输入性恶性疟原虫重症感染漏诊漏检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疟疾,是一种经按蚊传播的常见寄生虫病,流行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要是非洲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维和人员、维和医院医务人员及军队在国际交流时需要警惕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国际经贸往来愈加频繁,输入性疟疾成为了主要临床类型,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1]。本文结合1例外院漏诊漏检恶性疟原虫的病例,探讨漏诊漏检原因,意在提高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对疟原虫感染的警惕,及早诊断,避免延误治疗,降低重症疟疾发生的风险及疾病继发性传播。(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爽,陈华,周家连,王恒业,杨恒林[2](2019)在《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进行长期抗性培育,采用Rieckmann微量测定法,在不同时段(d)测定疟原虫的体外敏感性,用ICEstimator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药物作用后实验组、对照组的IC_(50)与亲代相比,计算抗性指数,抗性指数<2,判定为敏感,抗性指数≥2为抗性。结果药物作用前,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IC_(50)值为2.11 nmol/L,阿奇霉素为3.21 nmol/L。对照组经萘酚喹作用120 d后,萘酚喹IC_(50)值升至6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68.58 nmol/L,萘酚喹/阿奇霉素分别是10.34 nmol/L,抗性指数均>2。实验组经萘酚喹/阿奇霉素作用120 d后,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_(50)值升至3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50.04 nmol/L,抗性指数均>2。萘酚喹/阿奇霉素IC_(50)值分别为2.89 nmol/L,抗性指数<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同一药物浓度的疟原虫裂殖体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C_(5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萘酚喹/阿奇霉素的抗性指数<2。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培育出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株;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可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和萘酚喹/阿奇霉素抗性的产生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宣郁婷,俞忠婷,赵佳瑶,王燕鸿,周洪昌[3](2019)在《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从中药莪术中分离得到的新型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β-榄香烯的体外抗疟活性,。方法:采用恶性疟原虫3D7株(氯喹敏感株)和Dd2株(氯喹抗性株)进行测试,恶性疟原虫经过同步化处理后添加β-榄香烯,40 h后涂片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检测两种虫株对β-榄香烯和氯喹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0μg/mL的β-榄香烯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40μg/mL的β-榄香烯可以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3D7虫株和Dd2虫株对β-榄香烯的IC_(50)值分别为(13.60±0.540)μg/mL和(12.59±0.54)μg/mL。结论:β-榄香烯具有显着的体外抗疟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缜,邹洋,黄敏君,贾永根,闫爱霞[4](2019)在《恶性疟原虫自噬相关蛋白8基因原核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pET-41 Ek/LIC载体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自噬相关蛋白8(PfAtg8)基因的重组蛋白GST-PfAtg8-6×His,并用蛋白免疫法制备小鼠抗自噬相关蛋白8(PfAtg8)的多克隆抗体,并验证其效价。方法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3D7株,并提取DNA,PCR扩增PfAtg8序列全长,与pET-41 Ek/LIC载体通过基因重组直接连接,在大肠杆菌Rosetta~(TM)(DE3)PLysS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GST-PfAtg8-6×His,蛋白免疫法制备鼠抗PfAtg8的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s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效价验证。结果 PCR扩增PfAtg8基因并插入pET-41 Ek/LIC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进而利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验证该抗体可对重组蛋白进行特异性识别,且效价可达1∶100 000。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GST-PfAtg8-6×His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血清。(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俊松[5](2019)在《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稳定性及特异性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自制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及特异性,采用自制试剂盒与市售试剂盒对全血参考品进行分析性能评估、交叉干扰物的影响评估、稳定性评估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自制试剂盒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对不同干扰物的检测未出现交叉反应影响,自制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实时稳定性,自制试剂盒与市售试剂盒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梦然[6](2019)在《只要六分钟,阻杀恶性疟原虫》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7日在线发表了一项传染病学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策略,除杀虫剂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的抗疟疾药物处理方式来帮助阻止疟疾传播。这一新方法将有助于在蚊虫种群具有抗药性的地区控制疟疾,显着缓解杀虫剂抗(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2-28)
匡德宣,王文广,孙晓梅,代解杰[7](2019)在《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疟原虫感染、慢性致病机制、药物评价和人疟原虫疫苗研制的重要实验材料。迄今为至,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涉及非人灵长类、免疫缺陷小鼠、转基因技术以及CRISPR/Cas9系统等领域。本文对恶性疟原虫体内外感染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做总结分析,为今后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建立及基因编辑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闫妍,韦焕苹,洪明阳,朱晓彤,曹雅明[8](2018)在《中缅边境流行区恶性疟原虫野生株驯化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恶性疟原虫野生株体外培养的驯化方法。在中缅边境流行区采集12株野生型恶性疟原虫样本,采用添加ALBUMAX II、次黄嘌呤的改进配方,通过逐渐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的培养方式进行人工驯化临床恶性疟原虫株。分别对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对野生型虫株驯化过程及驯化后生长的影响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对野生株体外驯化过程生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人工驯化后生长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N13-1231和F08B38两虫株经驯化后可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连续培养。本文成功对中缅边境流行区恶性疟原虫野生株N13-1231和F0838进行驯化,可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连续培养,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尚晓敏,张青锋[9](2018)在《恶性疟原虫青蒿素和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疟原虫是全球范围内危害重大的寄生虫类传染病病原体之一。青蒿素是抗疟药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及其与哌喹联合用药耐受性。研究已经发现与青蒿素耐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但哌喹耐药性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年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及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刚,高雪峰,周晖国,陈俏丽,王爱秀[10](2018)在《恶性疟原虫合子/动合子表面25蛋白自身偶联条件的优化及其聚体蛋白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恶性疟原虫合子/动合子表面25蛋白(25 k Da Plasmodium falciparum sexual stage protein,Pfs25)偶联的因素,优化Pfs25蛋白的偶联反应条件,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Pfs25纯化聚体蛋白。方法通过对偶联反应时Pfs25蛋白浓度、偶联反应的酸碱度、不同的缓冲液及偶联试剂添加方式的探索,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Pfs25蛋白偶联的影响。凝胶过滤层析纯化Pfs25偶联反应产物,双抗体夹心ELISA和SDS-PAGE对凝胶柱洗脱液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纯化的Pfs25聚体蛋白。结果 Pfs25蛋白偶联反应选择1/15 mol/L Na_2HPO_4-KH_2PO_4为偶联缓冲液,反应体系在pH 5.6~6.0时偶联效果更好,而Pfs25蛋白反应质量浓度为25 mg/m L时可获得最佳的Pfs25偶联效率(68.67%),凝胶过滤层析法获得Pfs25聚体蛋白,经双抗体夹心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形成的Pfs25聚体蛋白保持了与Pfs25蛋白相同的抗体结合能力。结论优化了Pfs25蛋白最佳偶联反应条件,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Pfs25纯化聚体蛋白。在形成Pfs25聚体中,以二聚体(Pfs25)2为主要形式,兼有少量叁聚体(Pfs25)3和四聚体(Pfs25)4。(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恶性疟原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进行长期抗性培育,采用Rieckmann微量测定法,在不同时段(d)测定疟原虫的体外敏感性,用ICEstimator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药物作用后实验组、对照组的IC_(50)与亲代相比,计算抗性指数,抗性指数<2,判定为敏感,抗性指数≥2为抗性。结果药物作用前,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IC_(50)值为2.11 nmol/L,阿奇霉素为3.21 nmol/L。对照组经萘酚喹作用120 d后,萘酚喹IC_(50)值升至6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68.58 nmol/L,萘酚喹/阿奇霉素分别是10.34 nmol/L,抗性指数均>2。实验组经萘酚喹/阿奇霉素作用120 d后,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_(50)值升至3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50.04 nmol/L,抗性指数均>2。萘酚喹/阿奇霉素IC_(50)值分别为2.89 nmol/L,抗性指数<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同一药物浓度的疟原虫裂殖体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C_(5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萘酚喹/阿奇霉素的抗性指数<2。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培育出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株;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可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和萘酚喹/阿奇霉素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恶性疟原虫论文参考文献
[1].张薇薇,严帅,查玲,金梦媛,龚德军.1例输入性恶性疟原虫重症感染漏诊漏检的原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9
[2].杨爽,陈华,周家连,王恒业,杨恒林.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的抗性[J].中国热带医学.2019
[3].宣郁婷,俞忠婷,赵佳瑶,王燕鸿,周洪昌.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9
[4].李缜,邹洋,黄敏君,贾永根,闫爱霞.恶性疟原虫自噬相关蛋白8基因原核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中国热带医学.2019
[5].高俊松.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稳定性及特异性评估方法研究[J].海峡科学.2019
[6].张梦然.只要六分钟,阻杀恶性疟原虫[N].科技日报.2019
[7].匡德宣,王文广,孙晓梅,代解杰.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9
[8].闫妍,韦焕苹,洪明阳,朱晓彤,曹雅明.中缅边境流行区恶性疟原虫野生株驯化方式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8
[9].尚晓敏,张青锋.恶性疟原虫青蒿素和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
[10].李刚,高雪峰,周晖国,陈俏丽,王爱秀.恶性疟原虫合子/动合子表面25蛋白自身偶联条件的优化及其聚体蛋白的制备[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