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台论文-叶飞,潘文,左勇,尹廷龙,蒋天锐

扬子地台论文-叶飞,潘文,左勇,尹廷龙,蒋天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扬子地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扬子板块东南缘,斑脱岩,锆石U-Pb年龄,火山喷发事件

扬子地台论文文献综述

叶飞,潘文,左勇,尹廷龙,蒋天锐[1](2019)在《扬子地台东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子板块东南缘思南地区上奥陶统顶部—下志留统底部地层中普遍发育一层斑脱岩。选取思南县罗湾沱上奥陶统五峰组剖面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9±11Ma,限定了该区域奥陶系—志留系地层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东南缘思南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的火山喷发事件、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证据。449±11Ma的年龄与扬子板块北西大巴山一带的年龄数据高度吻合,但略晚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奥陶系顶部斑脱岩的年龄(449.0~465.8Ma)。其所代表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有关。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期,多期次的火山喷发事件影响了当时的海洋化学条件、生态圈环境,造成中—晚奥陶世以来的生物灭绝事件及冰川启动。(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斌,金灿海,郭阳,王子正,董国臣[2](2019)在《扬子地台西南缘朱家坝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扬子西缘大量的早—中元古代岩浆岩证据显示扬子地台内形成的断陷盆地及早中元古代岩浆岩与全球性的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区内早中元古代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上。为了探讨武定裂陷槽朱家坝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12块朱家坝辉绿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在分析了其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特征之后发现朱家坝辉绿岩w(SiO_2)为44.16%~48.08%,w(K_2O+Na_2O)为3.54%~4.26%,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钙碱性岩石;其稀土元素的总量为183.1×10~(-6)~206.91×10~(-6),LREE/HREE=1.44~1.96,表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地壳混然或者是岩浆分异作用,其化学成分基本可以反映出岩浆源区的化学组成特征。基于此,对朱家坝辉绿岩进行了源区性质、构造环境和可能的成因机制探讨,认为朱家坝辉绿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之中,很有可能是在昆阳裂谷形成初期形成,其岩浆来源于较富集的地幔源区,形成过程中几乎没有地壳物质参与。(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9年01期)

王伟,关成国,胡永亮,周传明[3](2018)在《埃迪卡拉纪早中期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基于华南扬子地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代晚期的埃迪卡拉纪是海洋底层水氧化的关键时期。普遍认为,埃迪卡拉纪早中期的古海洋仍处在分层状态:即表层水氧化,底层水相对还原。在这种海洋状态下,海洋有机质容易保存在相对缺氧的底层水中,进而形成相对规模的溶解性有机碳库(DOC),直至在陆源硫酸根氧化离子持续不断输入下,埃迪卡拉纪中晚期古海洋底层DOC氧化完毕后,海洋底层水才认为完成氧化。分层的海洋导致了海洋浅水与深水中碳、硫同位素的分馏差异,从而导致了记录在埃迪卡拉纪不同沉积相区地层中的碳、硫同位素组成有差异。本研究以浙西、皖南一带埃迪卡拉纪深水、斜坡、浅水剖面为例,借助高分辨率同位素地层,系统分析了在分层海洋背景下不同沉积相区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西皖南诸剖面δ~(13)Ccarb可与扬子地台其他剖面相对比。株树坞、富阳梅树下、淳安王阜剖面的δ~(13)Ccarb趋势与华南已报道的深水相、斜坡相剖面非常类似,仅在相当于陡山沱期中部位置发生一次δ~(13)Ccarb负漂移事件,伍家岭剖面为典型浅水相剖面,δ~(13)Ccarb基线较高。浙西皖南地区的深水和浅水δ~(13)Ccarb可达9‰。浙西皖南地区沉积地层盖帽中的δ~(34)Spyr值均呈现高值;盖帽之上δ~(34)Spyr值呈分层状,高值出现在浅水、最深水位置,低值出现在较深水沉积环境中;FeS2%、TOC%为深水区高于浅水区,δ~(34)SCAS值维持在在20‰左右(除淳安)。δ~(13)Ccarb、δ~(34)Spyr值在不同沉积相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可进一步作为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古海水分层的有力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王海,王京彬,祝新友,李永胜,甄世民[4](2018)在《扬子地台西缘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子地台西缘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大梁子铅锌矿床可划分闪锌矿-黄铁矿-炭质、闪锌矿-方铅矿和方铅矿-黄铜矿-碳酸盐叁个成矿阶段。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均一温度在117.5~320.3℃)及中-低盐度(盐度范围为5.11%~18.96%NaCl_(eqv))的盆地卤水,有机质参与成矿。灯影组白云岩与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具有相似的C、O同位素组成,而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均稍低于灯影组白云岩,可能是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与有机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区硫化物δ~(34)S值为9.8‰~20.8‰,结合成矿温度,S主要形成于灯影组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在Pb演化图解上主要落在上地壳与造山带之间,表明Pb具有壳源特征,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部分来自于基底地层。热液方解石及闪锌矿的(~(87)Sr/~(86)Sr)i比值均高于围岩,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i比值的基底地层,并与其发生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综上,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盆地卤水特征,盆地卤水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基底及围岩中的Pb、Zn等成矿物质,成矿流体运移至矿区"黑破带"时,在有机质作用下发生TSR作用,形成还原S,导致Pb、Zn等金属沉淀成矿。(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8年04期)

郑斌嵩,牟传龙,梁薇,陈超[5](2018)在《扬子地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扬子地台东南缘,下寒武统龙王庙阶清虚洞组主要由浅水碳酸盐岩组成。在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大量风暴沉积被发现于不同剖面清虚洞组的不同层位中,同时大量风暴诱发形成的沉积构造被识别出来,包括侵蚀基底、粗粒滞留沉积、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少见并且值得怀疑)以及沙纹层理,组成了多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中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扬子地台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清虚洞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尤其是粗粒滞留砾屑的定向排列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的缺乏),可以推断研究区风暴沉积形成于强烈的冬季风暴作用,并且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华南的古地理位置应当位于中纬度地区,这一结论对一些着名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方案提出了质疑。同时中纬度地区大规模发育蒸发岩和碳酸盐岩还佐证了寒武纪地球处于热室(Hothouse)时期。(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孙辰[6](2018)在《扬子地台西北缘埃迪卡拉纪末期微体化石生物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迪卡拉纪末期特异埋藏化石生物群为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位于我国扬子地台西北缘的陕西宁强地区广泛出露埃迪卡拉系地层。宁强地区埃迪卡拉系顶部的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中以早期成岩阶段的磷酸盐化作用方式叁维立体保存了大量的微体化石。本研究对该套生物群开展了系统综合的化石埋藏学、形态学、古生态学研究。论文通过对陕西宁强地区李家沟剖面灯影组顶部的含化石碎屑白云岩有针对性地大量采样,通过冰醋酸浸泡方法在实验室获得大量保存精美的微体化石标本。获取的化石标本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照相。本论文取得以下认识:1、新发现并描述了一类管状化石Uniconotubus lijiagouensis gen.et sp.nov.(李家沟单层锥管)。锥管状外形以及单层管壁的组合特征表明该类化石与同时代的其它管状化石在形态结构特征方面有明显的区别。Uniconotubus lijiagouensis gen.et sp.nov.(李家沟单层锥管)为一类表栖固着生物,通过锥管的封闭端固着到基底上进行生活。该类化石的管体形态功能学特征进一步表明其可能为滤食生物。2、新发现并描述了不同形态特征的胚胎化石,包括:球状胚胎化石、两分状胚胎化石、叁分状胚胎化石、集聚状胚胎化石。这些不同形态特征的胚胎化石与埃迪卡拉纪早期地层中报道发现的胚胎化石(例如:瓮安生物群中的胚胎化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复杂多样的形态特征可能代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类型。3、首次在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寒武纪早期最常见的小壳生物优势化石类群Anabaritids(阿纳巴管类化石)。李家沟剖面发现的这些化石,与寒武纪早期常见的分子Anabarites trisulcatus(叁槽阿纳巴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李家沟地区的阿纳巴管类化石的叁辐射对称结构特征与寒武纪早期阿纳巴管类化石上见到的具有显着的区别。这为研究该类化石的形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4、在中国华南地区首次发现了类似Namacalathus(纳玛高脚杯虫)化石类型。李家沟地区发现的似Namacalathus(纳玛高脚杯虫)化石,很可能是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Namacalathus(纳玛高脚杯虫)的杯部。5、发现了更多形态特征各异的疑难化石。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丰富了形态特征各异的疑难化石,包括管状、分叉状、纺锤状、椭球状等类型。这些化石类型可能是过去的古生物学研究中容易忽略的形态多样性,它们原本可能是埃迪卡拉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茜,王剑,余谦,肖渊甫,张彬[7](2018)在《扬子地台西缘盐源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3期)

刘红亮,江为民,曾小华[8](2018)在《扬子地台西缘天井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井坝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为川滇黔南北向铅锌成矿带北段新发现的中型铅锌矿床。根据最新的矿床勘查成果,详细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铅锌矿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该类型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聚区中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王如钢[9](2017)在《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铜矿成矿作用研究——四川会东淌塘铜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与西部甘孜印支褶皱带紧邻,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是我国极有远景的一个铜铅锌矿矿带,淌塘铜矿位于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部东缘。区域发育东西向的金沙江褶断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会理群淌塘组第二段第二岩段上亚层(Pt2t2-2)中,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展布,含矿岩性主要为炭质凝灰质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中,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组构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其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成矿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12期)

金廷福,李佑国,费光春,冯裕昌,周恒[10](2017)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大红山群红山组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的再限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红山群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该区域上变质级别相对较高、形成时代较老的地层单元。本文以侵位于大红山群的侵入岩、红山组顶部的变质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方法对侵入岩、变质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石榴黑云钠长片岩、变质辉长岩(DFe1406)和石英钠长石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3个样品的锆石数据点沿谐和线较集中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为约1.7 Ga到约1.5 Ga。变质辉长岩(DFe1454)中锆石为变质锆石,n(~207Pb)/n(~206Pb)年龄从约0.8 Ga到约0.7 Ga。结合已有同位素定年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限定了大红山群中部红山组的成岩年龄为1673~1643 Ma;(2)获得了侵位于红山组变质辉长岩中的变质锆石n(~207Pb)/n(~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748.9±5.7 Ma,表明大红山群经历过约750 Ma前的变质,确定大红山群经历850~750Ma的变质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岩浆事件有关。(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7年04期)

扬子地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在扬子西缘大量的早—中元古代岩浆岩证据显示扬子地台内形成的断陷盆地及早中元古代岩浆岩与全球性的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区内早中元古代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上。为了探讨武定裂陷槽朱家坝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以12块朱家坝辉绿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在分析了其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特征之后发现朱家坝辉绿岩w(SiO_2)为44.16%~48.08%,w(K_2O+Na_2O)为3.54%~4.26%,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钙碱性岩石;其稀土元素的总量为183.1×10~(-6)~206.91×10~(-6),LREE/HREE=1.44~1.96,表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地壳混然或者是岩浆分异作用,其化学成分基本可以反映出岩浆源区的化学组成特征。基于此,对朱家坝辉绿岩进行了源区性质、构造环境和可能的成因机制探讨,认为朱家坝辉绿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之中,很有可能是在昆阳裂谷形成初期形成,其岩浆来源于较富集的地幔源区,形成过程中几乎没有地壳物质参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扬子地台论文参考文献

[1].叶飞,潘文,左勇,尹廷龙,蒋天锐.扬子地台东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9

[2].杨斌,金灿海,郭阳,王子正,董国臣.扬子地台西南缘朱家坝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19

[3].王伟,关成国,胡永亮,周传明.埃迪卡拉纪早中期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基于华南扬子地台的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王海,王京彬,祝新友,李永胜,甄世民.扬子地台西缘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8

[5].郑斌嵩,牟传龙,梁薇,陈超.扬子地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重要意义[J].地质学报.2018

[6].孙辰.扬子地台西北缘埃迪卡拉纪末期微体化石生物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8

[7].张茜,王剑,余谦,肖渊甫,张彬.扬子地台西缘盐源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J].地质论评.2018

[8].刘红亮,江为民,曾小华.扬子地台西缘天井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8

[9].王如钢.扬子地台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铜矿成矿作用研究——四川会东淌塘铜矿床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7

[10].金廷福,李佑国,费光春,冯裕昌,周恒.扬子地台西南缘大红山群红山组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的再限定[J].地质论评.2017

标签:;  ;  ;  ;  

扬子地台论文-叶飞,潘文,左勇,尹廷龙,蒋天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