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永康3213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4.39±9.67)min,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87%(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尽量避免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26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突然,变化迅速,属于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其致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导致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不能正常为心脏供血,结果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数据表明,40%~5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后几小时内死亡,因此临床抢救需要准备充分,仔细观察,准备判断,及时处理,才能够确保抢救成功率,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1]。为此,本研究引入预见性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为前壁24例、前间壁28例、后壁13例、下壁10例、心内膜下3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58.67±5.2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0min~11h,平均(49.73±8.49)min。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都为39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发病时间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体位指导,给予吸氧治疗,持续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1)建立预见性护理团队。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因此救治速度和质量非常重要。科室应及时调整组织架构,为每个班次配置不同年资的护士,由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指挥整个护理工作,科室首先确立预见性护理程序,然后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流程并进行考核,明确各位护士的职责。(2)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在病人送达之前,接听电话的护理人员就需要准确记录病人发病时间、具体疼痛部位、病人身体状况、预计到达时间等。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瓶、除颤仪等,并且置于待用状态;备好一般常规急救药品和心肌梗死急救药品,无需在救治过程中去药房取药。(3)预见性评估病情。病人到达后,护理人员按照预定程序实施护理,首先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状态,听取患者对病情的描述,监测患者的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然后开放静脉通道,抽血配血化验,同时迅速做12导联心电图,护理人员依据检查结果和患者个体特点对病情发展进行预判。(4)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以防出现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导致胸部疼痛,所以需要加强监护,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症状;PCI术后24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并且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以防穿刺部位出血或出现血肿,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防发生尿潴留[2]。(5)预见性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害怕、消极、绝望等情绪,影响临床救治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解释病情变化情况,介绍相关治疗知识,尽量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列举成功救治案例,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把本次研究所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SPSS23.0软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时间是落实抢救措施到抢救停止所经历的时间。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67.52±10.38)min,而观察组为(44.39±9.67)min,经过对比,t=12.768,P<0.05,观察用时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成功抢救对照组患者28例,抢救成功率为71.79%(28/39);成功抢救观察组患者37例,抢救成功率为94.87%(37/39)。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77,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心率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衰竭1例、低血压2例、皮下出血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共发生10起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1例、心脏衰竭2例,共发生2起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303,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病死率相当高,因此抢救治疗非常急迫。所谓“防范于未然”,预见性护理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考虑到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预先防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从而确保抢救成功[3]。

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4.39±9.67)min,抢救成功率为94.87%(37/39),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尽量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红柱.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0):904-905.

[2]张俞华.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2016,10(11):276.

[3]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7.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