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脑梗死;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脑梗死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医疗科技的进步有效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存活的脑梗死患者中80%以上合并有肢体功能障碍,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最大限度的恢复脑卒中患者病残肢体的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和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其能使脑梗死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1].。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31例、女9例;年龄50~90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8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为所有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护理原理和护理方法,获得其同意与配合。

1.2方法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2)均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针灸护理,电针护理,康复训练等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首先是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运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信任;掌握心理学知识,运用共情技巧与患者交谈[3]讲解本病诱因、治疗、护理、预防、康复知识,使其对疾病有系统了解,消除不良情绪,因人而异,做好辨证施护,耐心向患者进行正面说理疏导,讲解情志相胜。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

1.2.2针灸护理针灸前评估患者的患侧肢体的肌力及当前的活动情况,做好治疗前准备和解释工作,交待针灸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做好保暖和体位固定的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针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舒适体位。

1.2.3电针护理:可按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辨证施治;也可用阿是穴作为电刺激点,每次治疗前,须事先告诉病人使其思想上有所准备配合治疗,给予适度的电流大小,以病人耐受度为宜。治疗时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做好治疗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关闭电源。

1.2.4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肢体被动或/和主动训练,包括①肢体摆放和定时体位转换;②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③健患侧翻身练习;④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和桥式运动;⑤腕关节背伸及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⑥坐位平衡及站位平衡训练;之后进行稳定期康复护理[4]。如:开始站位平衡、步行和上下楼梯等。同时进行语言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餐、洗浴、上厕所、刷牙等)。训练期间多鼓励、肯定患者,注意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正常为100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根据评估分值分为I~IV级,I级<50分为肢体功能最差,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II级50~84分为肢体功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III级即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IV级96~99分为仅仅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或几乎不存在。(2)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评价,内容包括:进食、穿衣、修饰、洗澡、上楼梯、入厕、活动(步行)、转移(床、椅)、排便控制,满分为100分。20分以下为极严重的功能缺陷,25~45分重度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3)采用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价,评分0~45分,其中神经系统及体征大部分消失,可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为0~15分;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明显好转,可借助工作或在别人的搀扶下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为16~30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无改变或有所加重,不能站立,不能自理为31~45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肢体运动能力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较高的致残率仍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康复护理以脑梗死早期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尚未完全坏死,在短期内脑梗死可以得到恢复为依据,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行为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护理是指在中医及西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遵循辨症施护的原则,解决护理对象在心理,生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近来有部分学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均好于对照组。

针灸及电针可畅经络,行血气,利关节,活血化瘀等,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刺激人体大脑皮质产生电活动,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障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肢体活动能力,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菲·杨常青·王爱珍·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3.28(4):813-81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1

【3】王长虹.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5-56,62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