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华[1]2007年在《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水质在线监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是当代城镇建设发展遇到的普遍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居民小区建设速度加快,生活小区的用水量和排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小区位置分散,全部污水经城市管网收集集中处理难度较大。为保护水环境,建立小区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达标后作为回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洗、车辆清洗、景观等方面用水,这是解决现有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和解决用水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中水回用以污水处理技术为核心,选择适宜的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回用水水质,本文阐述了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生物处理技术及臭氧深度处理的方法。回用水经处理后水质是否稳定,有无二次污染是使用时必须关心的问题,研究开发在线监测仪器对水质进行在线监测是十分有用的手段,与常规监测方法构成有效监控体系。本文阐述了中水回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构建方法,以COD在线监测仪为例,研究系统工控原理,自动完成水样采集、分析、数据传输功能;开发现场监控软件系统,完成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报警、查询、报表统计、打印输出等功能。通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有效构建,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本文结合校园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实例,通过工艺设计、运行管理,构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比对、空白实验等方法,确保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保证回用水水质安全性。
朱兆亮[2]2004年在《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居民小区建设蓬勃发展,生活小区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小区位置分散,全部污水依靠城市污水厂处理的话,收集输送难度较大;另外,小区绿化、水景等引起用水量不断加大,使城市供水能力显得不足,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针对居民小区污水状况及杂用水要求,建立小区污水处理站,将污水处理达标后作为杂用水回用于小区,这是解决现有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及及解决用水不足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本文阐述了生活小区的污水来源、水质特征及排放状况,设计了小型填料塔反应器进行小试,对部分水质较好的杂排水处理回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工艺比较,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小区污水,得出以下结论:①采用塑料球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②系统中DO、HRT、V_g/V_L是最主要的控制参数;③当原水COD 300mg/L左右、DO=4.5~5mg/L、HRT=5.5h、V_g/V_L=6~15∶1时,COD去除率达到90.2%,出水经过消毒后完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④实验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挂膜驯化期一般需8~18d,膜厚在0.1~0.2mm左右,颜色呈灰白或淡褐色,在光电显微镜下观察,膜内微生物个数较多,活性很高,其生理特征与结构特征和一般文献报导接近。 在小试的基础上,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中水站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工程的工艺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技术经济比较,论述了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对将来的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崟胶[3]2013年在《基于土壤渗滤法(SAT)对建筑小区的中水回用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节水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国策,水资源的短缺和水体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水回用则是有效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能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本文针对分散型建筑小区污水状况及杂用水的要求,提出将处理达标后污水作为小区的中水回用,是一种典型中水利用的好方法。而在特殊的小区环境中,采用土壤渗滤法工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对污水进行就地的处理,因此它与建筑小区的中水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宜于推广应用。本课题基于土壤渗滤法的生态原理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厌氧、好氧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建筑小区的生活污水利用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主要对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相关数据测试。当土壤渗滤系统启动调试达到熟化稳定的程度后,实验结果表明,出水均能够满足中水水质要求,COD的平均去除效率为82.3%,BOD5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0%以上。而TN的去除效果没有前两者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系统中硝化比反硝化进行得好,造成总氮主要是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的。事实上土壤渗滤法更擅长去除氨态氮,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氨态氮的去除率,在保证进出水量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利用COD的变化趋势来重新确立了系统对氨态氮的去除效果,去除结果为94.1%。另外TP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从而也证明了该系统不仅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同时也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运用水环境虚拟设备(WEEfz_3.2)对水质中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效率进行了模拟。最后,本文以湖州某区的土壤渗滤系统的污水处理回用工程为例,对解决了预处理效率低以及堵塞问题后,污水在处理中受水土势和重力的合力由渗滤沟向沟间土壤浸润扩散,经过土壤一系列的新陈代谢以及酶的作用,同时还受到植物对原水中一些有毒物质的脱毒作用,通过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有机物进行转化、固定、区隔富集、络合、硝化、反硝化后,工程表明了各项中水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回用标准,从而再次证明土壤渗滤系统值得在今后中水回用中推广,并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文海[4]2005年在《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再用理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使本来就具有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再用,进行了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 对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城市污水回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带来显着的环境效益;在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上,城市污水回用可开辟城市第二水源,比其他开源节流途径在实际中更容易实施,更经济。 (2) 通过对近几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以及生活污水特点的分析,发现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现阶段城市排水管网终端集中处理的模式,已不适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经过对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的对比论证,建立了以小区为单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净化再用的可行模式。 (3) 针对小区生活污水的特征和净化回用的工艺要求,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各种传统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以及污水深度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流程中各主要单元进行了优化改进,设计了新的适合于小区生活污水净化回用的工艺方案。该工艺采用了新的复合混凝剂,使混凝效果显着增强;并采用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曝气装置和深度处理中吸附渗透装置进行了较大改进,使得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大大提高,较好的满足了小区生活污水的净化再用工艺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4) 通过相似工艺的实例应用,证明了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
杨广正, 刘忠伟, 王华[5]2004年在《中水回用及在生活小区回用工程实例》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介绍了某生活小区的中水回用一体化装置及其运行效果,探讨了目前影响中水回用的主要因素。
程群[6]2007年在《城市区域雨水和中水的联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的日益严峻,雨水和中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利用城市区域的雨水和中水,不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环境、资源、社会效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雨水和中水的联合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已有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研究,对不同汇水面上适宜的初期雨水弃流方式进行了分析,对雨水的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探讨。(2)提出了两种雨水和中水的联合利用模式,并分析了其各自的工艺流程及特点。通过两种模式之间的对比,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及较为适用的情况。(3)提出了雨水一中水系统中雨水池(合用池)容积的优化函数,并通过EPA—SwMM对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情况的模拟,确定了池容优化的方法,然后通过优化求解获得最优池容,即整个系统效益费用比最大时的容积规模。(4)通过工程算例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雨水—中水系统中雨水池(合用池)容积远小于容积初步计算结果,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在城市区域推广应用。
房发俐[7]2007年在《小区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城市呈现出高等院校的区域化,在这些新形成的小区,随着人员的增多,小区的用水和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小区位置分散,小区的污水依靠污水处理厂来处理,收集输送难度较大。校园小区的污水具有污染程度低、组分单一、用水和排水量时空性强等特点。另外,校园小区用水比例较大的是卫生冲洗、校园绿化等。用水量的不断加大,使城市供水能力显得不足,也加重了的我国水资源危机。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将校园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回用于校园,是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校园小区生活污水的状况和杂用水要求,本研究采用SBR法、SBBR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校园小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SBR法处理校园小区生活污水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曝气量、曝气时间、MLSS和沉淀时间对COD、NH_3-N和PO_4~(3-)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曝气时间4.0h,曝气量0.200m3/h,沉淀时间0.5h以及MLSS为1000mg/L左右时,该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中的COD、NH_3-N、PO_4~(3-)及BOD_5的去除率分别达88.14%、98.78%、94.41%和96.83%;在此条件下运行了近20个周期,出水的COD、NH_3-N、PO_4~(3-)及BOD_5分别为4~32mg/L,0.01~0.4mg/L,0.01~0.2mg/L和0.48~8.75mg/L。除SS外,COD、NH_3-N、PO_4~(3-)、BOD_5、嗅、色度和pH均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或北京市中水水质标准)。出水中较高的SS可以通过砂滤的方法予以去除。2. SBBR法对校园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时,选取缺氧时间、曝气时间、曝气量、沉淀时间作为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并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COD、NH_3-N和PO_4~(3-)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工艺的最适反应条件为:缺氧时间1.0h,曝气时间4.0h,曝气量0.200m3/h,沉淀时间1.0h。在此条件下,该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中的COD、NH_3-N、PO_4~(3-)及BOD_5的去除率分别达89.63%、77.40%、99.38%和95.48%,出水COD在14~45mg/L,BOD_5在4mg/L左右,NH_3-N小于10mg/L,出水PO_4~(3-)均小于0.2mg/L,除SS外其它几项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回用标准。3.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校园小区生活污水采取人工挂膜法,经过10天左右挂膜成功,且挂膜期间COD和NH_3-N去除率较高。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 150mg/L左右、NH_3-N 10mg/L左右、曝气量0.040m3/h、HRT=4.0h、Vg/VL为12~25:1时,COD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出水COD<30mg/L,NH_3-N<2.5mg/L。在生物接触氧化塔稳定运行期间、一定的有机容积负荷范围内,反应器能经得起一定的冲击负荷,对COD和氨氮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4.通过SBR法、SBBR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校园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来看,叁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别。在处理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BR反应器不需要投加填料,比SBBR法节省了一定的开支;SBR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比,不但不需要填料,而且不需要连续曝气,节省了能耗,同时也与校园生活污水间歇式排放的特征相符。综合考虑,SBR工艺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叁种不同的工艺对校园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优选出SBR法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生活污水的工艺,所研究的指标(除SS外)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或北京市中水标准)。这些工艺参数将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陈俊, 张学洪, 李海翔, 胡澄[8]2007年在《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小区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以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为主体的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调试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小区污水,出水水质能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出水可用于小区的道路浇洒和绿化。
马保军[9]2010年在《城市中水回用的技术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水污染的不断加剧,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而中水作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的走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水回用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种开源方式,更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将成为今后建筑给排水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世家星城社区以及高校的生活污水回用的水量计算、水质分析以及回用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将中水回用于绿化、冲厕和路面喷洒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状况。得出世家星城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并将其用于绿化,每年将会为社区净节省33万多元,而要将其回用于冲厕和绿化则将会节省近70万元,而高校进行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一年就可为学校节省58.7万元的净收益。通过类比计算法估算出如果西安市具备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的社区和学校都进行中水回用,每年仅水费就可为政府节省将近上亿元,减轻城市的供水压力。建立中水回用设施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政府可以用节省的这部分资金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用水环境,走出一条由区域水循环向地区水循环转变的道路,最终实现城市完善的中水回用体系。最后在对中水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目前制约我国中水回用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中水回用事业的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孟强[10]2007年在《住宅小区中水工程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上十分稀少、无比珍贵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成为了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水回用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并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文通过对中水应用技术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水质和水量等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住宅小区污水的来源和特征,着重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展,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小规模的实地试验。根据住宅小区污水的特点,设计了实验流程和膜生物反应装置(MBR),测试了相应的水质指标。整个实验过程分为驯化挂膜期、负荷运行期和稳定运行期。通过改变进水量、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气水比等运行参数评价了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COD_(cr)、SS和HRT内,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的生活污水可达到高效和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目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实际工程的试验,即处理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通过技术分析证明,该设计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其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显着提高。
参考文献:
[1]. 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水质在线监测应用研究[D]. 吴同华. 湖南大学. 2007
[2]. 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试验研究[D]. 朱兆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3]. 基于土壤渗滤法(SAT)对建筑小区的中水回用试验研究[D]. 王崟胶.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4]. 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再用理论技术研究[D]. 杨文海. 河北农业大学. 2005
[5]. 中水回用及在生活小区回用工程实例[J]. 杨广正, 刘忠伟, 王华. 污染防治技术. 2004
[6]. 城市区域雨水和中水的联合利用研究[D]. 程群. 浙江大学. 2007
[7]. 小区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的研究[D]. 房发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8]. 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工程[J]. 陈俊, 张学洪, 李海翔, 胡澄. 水处理技术. 2007
[9]. 城市中水回用的技术与问题研究[D]. 马保军. 长安大学. 2010
[10].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研究与应用[D]. 孟强. 天津工业大学. 2007
标签: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中水回用论文; 生活污水论文; 雨水收集系统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中水系统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水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