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平[1]2003年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但依然存在着传统语文教育所无法克服的弊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克服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弊端,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因此,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辨证地、历史地、系统地阐述和研究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类型,并针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模式和评估等问题。 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作者首先阐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含义的分析,作者提炼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并概括出定义及其特征。从基础理论和学科理论两方面阐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最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分类。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作者首先研究了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的依据、原则和要素,然后提出两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最后探讨了如何评估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个问题。 论文的第叁部分是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在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龚清[2]2006年在《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强调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文立足于高职语文教学,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理论基础、本质、特征以及具体实施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文章最后谈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吴锦昉[3]2004年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巴盟中学高中语文组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子课题,本文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各地对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及实践活动中总结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在高中进行了实验。文章从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入手,引出了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及理论基础的解析,然后将研究性学习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模式及评估等具体实践操作过程,并用具体实例进一步印证。
王颖[4]2006年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要将研究性学习理论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必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将研究性学习理论合理地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本文立足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运用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尝试。本研究的目的可表述为: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表述入手,紧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特点与规律,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策略,运用这些思考结果自觉指导和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国际合作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想、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教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提出了任务型研究模式。将任务型研究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评价,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进方案。
石丹, 陈岳湘, 成茂林[5]2018年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华民族要在今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就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
宗俊, 陈圆亮[6]2018年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方面,可以说,这是一项由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无疑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正如
张益[7]2008年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它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理念。此外,还在阶段目标、实施建议等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充分表达了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同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其在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有功能。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下对我国广大语文教师而言毕竟是新事物,《课程标准》侧重于提出理念、目标、建议,没有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也没有提出完整的操作方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对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特别是第一线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较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以期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推波助澜。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全面阐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征、意义及国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情况。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进行定位,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目标所列的五项学习内容之一,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还简要透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活动——经验课程理论、“教学做合一”观、合作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等);述评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综合性学习以及母语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以期使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理论的指导下稳步推进。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方面,本文主要是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与计划、主题设计、实施类型和过程、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探析了多种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例。其中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计划的制订,能帮助教师掌握制订计划的基本方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的分析、以及配套介绍的教学案例,能切实地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解读,更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观,其中提供的评价方法能为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有效评价提供参考。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与展望方面,结合基地小学的调研情况以及目前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只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熟练掌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定、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等具体操作方法和措施,有理由相信语文综合性学习会对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李昭[8]2015年在《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作为新的课程形态,以其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之中,并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鉴于此,关于"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话题。本文在对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整合实践模式进行探讨。
顾甫生[9]2011年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思考》文中提出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教者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与科学研究情景类似的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资料,不断增强分析、判断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一、改变陈旧观念,转换自身角色;二、联系教学实际,科学筛选课题;叁、具体探索研讨,总结形成论文。
何二元[10]2016年在《大学语文专着一瞥》文中提出大学语文是一门百年学科,从1904年癸卯学制中国现代学科产生,从中国现代语文学科创建伊始,就有这门课的地位,开始叫大学预科国文,后来叫民国大一国文,现在叫大学语文。但是这门课程的学科理论建设非常滞后,100年间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专着,这在其他学科中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大学语文最大的问题——没有一门学科没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分量的学科理论专着而能站得住脚的。也不是完全无人研究,
参考文献:
[1].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任桂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 龚清.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3].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吴锦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4].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王颖.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5].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C]. 石丹, 陈岳湘, 成茂林.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 2018
[6].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C]. 宗俊, 陈圆亮.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 2018
[7].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益.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8]. 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 李昭. 科技视界. 2015
[9].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思考[J]. 顾甫生. 文理导航(下旬). 2011
[10]. 大学语文专着一瞥[J]. 何二元. 中国图书评论.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