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噬菌体表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噬菌体,表面,抗体,文库,肝癌,因子,蛋白质。
噬菌体表面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孔波,刘惠,杨胜利,马维骏[1](2006)在《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面的展示表达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HEN1KM13噬菌粒系统表达融合蛋白,进而确定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达的部位及其表达后的生物活性。通过蛋白酶切处理前后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力的变化快速地检测大分子蛋白质能否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表达;比较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其与叁个不同长度连接臂融合的外源蛋白在噬菌体表面的表达和组装,确定了不大于40kD的重组蛋白分子能展示表达在丝状噬菌体表面;并利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证明了组装在噬菌体表面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仍保持其天然的结合活性,为利用噬菌体展示系统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林,刘杞,孙航[2](2005)在《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人肝癌细胞的cDNA表达文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高反应性的肝癌细胞株,以此作为细胞来源,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出含有其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hALR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hALR刺激不同肝癌细胞株,从中筛选出对hALR刺激有高反应性的细胞株。以PolyATtractSystem1000提取mRNA,用T7Select10-3OrientExpresscDNACloningSystem和RandomPrimer构建它的cDNA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以噬菌体滴度分析和PCR评价文库质量。结果:hALR对不同肝癌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增殖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QGY促增殖作用最强,以它作为建库细胞。对所建文库进行噬菌体滴度分析,表明原始cDNA文库含有2×107独立的重组子;随机挑取重组子进行PCR鉴定,发现插入长度在0.2~2kb,平均为0.6kb,能够较好地代表来源细胞中mRNA所表达的几乎所有信息。结论:hALR对所检测的肝癌细胞株均有促增殖作用;QGY细胞对hALR刺激有最高的反应性;以它为基础,构建出库容量为2×107的高质量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林[3](2004)在《1.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人肝癌细胞的cDNA表达文库 2.从人肝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hALR相互作用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挑选出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高反应性的肝癌细胞株,并以此作为细胞来源,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出人肝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hALR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 方法:以~3H-TdR掺入法比较hALR对不同肝癌细胞株促增殖作用的大小,从数株中鉴定出一株对hALR刺激具有高反应性的细胞株,以Promega公司PolyATtract System 1000试剂盒通过磁珠分离一步法提取肝癌细胞株的mRNA,然后利用Novagen公司的T7Select10-3 OrientExpress cDNA Cloning System,Random Primer试剂盒构建出肝癌细胞cDNA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通过噬菌体滴度分析和PCR评价cDNA文库质量。 结果:hALR对不同肝癌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增殖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尤以对QGY促增殖作用最为突出;以QGY细胞作为构建文库的细胞来源,构建出它的cDNA噬菌体展示文库;对构建的肝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进行噬菌体滴度分析,结果表明构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建出的原始cDNA文J乍中包含的独立的重组子克隆数高达2x107,具有较高的库容量;随机挑取原始cDNA文库中的重组子单克隆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插入cDNA片断长度在0.2一Zkb之间,平均为0.6kb,能够较好地代表来源细胞中mRNA所表达的几乎所有信息。 结论:QGY细胞较7701和HePGZ细胞对hALR刺激有更高的反应性;以QGY细胞为基础,构建出库容量为2x107的高质量肝癌细胞cDNA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4-04-01)
李光富,唐家琪,陈宇萍,王琰,操敏[4](2000)在《噬菌体表面表达抗汉坦病毒衣壳蛋白单链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expression vector of anti Hantavirus(HV) capsid protein scFv was constructed by DNA recombination and PCR technique,and expressed in E.coli . The expressed scFv was fused with the phage GeneⅢ protein, and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phage.The sequencing of scFv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quence of scFv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cloned antibody variable region from F3 strain hybridom against HV capsid protein.The expressed scFv was proved to be able to bind HV antigen by ELISA.(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学》期刊2000年04期)
刘革修,王华,张彤,黄红林,廖端芳[5](2000)在《噬菌体表面表达随机8肽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噬菌体表面表达随机 8肽文库 ;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随机寡核苷酸、基因重组技术 ,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等 ,构建该文库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测序分析评价鉴定。多聚酶链式反应所采用的上游引物包括载体克隆位点处部分碱基和部分外源基因的碱基 ;在核酸杂交中设计了噬菌体载体克隆位点互补探针 ,以更加准确地排除无外源基因插入的克隆 ;在测序鉴定中 ,选择了 2个混合探针杂交阳性的克隆。结果 :以上证实获得独特克隆为 2 1× 10 8;亲和富集实验证实所建噬菌体文库可以稳定扩展。结论 :我们成功地构建了噬菌体随机 8肽文库 ,其库容量为 2 1× 10 8。(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马学军,胡荣,吕海,魏开坤,张丽兰[6](1998)在《噬菌体表面表达人干扰素αlc/86D》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今后干扰素αlc/86D突变体文库的建立和筛选高活性的新型干扰素分子打下基础。方法利用phagedisplay技术表达人IFNαlc/86D基因。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点杂交和Westernblot均证明重组噬菌体颗粒具有干扰素的免疫反应性,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当重组噬菌体为5×1010TU时,与4IU的重组IFNαlb活性相当。结论人IFNαlc/86D在噬菌体表面能正确折叠和功能性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期刊1998年03期)
钟凌文,吴淑华,杨翔,梁米芳,侯云德[7](1998)在《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筛选及表达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单链抗体ScFv》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单链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产品和制备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表达和重组抗体技术,从已建立的鼠抗rhEPO杂交瘤细胞株D3中克隆出抗rhEPO单链抗体ScFv基因片段,经噬菌体表面呈现,与固相抗原rhEPO结合,“吸附—洗脱—富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酶切鉴定及PCR扩增鉴定,将阳性克隆重组质粒转化非抑制型E.coliHB2151,诱导表达抗rhEPO单链抗体,Westernblot和Dot-blot杂交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最后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挑选出了噬菌体表面表达抗rhEPO单链抗体的阳性克隆,可溶性表达的单链抗体主要分布于细菌培养上清中,并且保留了亲本单抗对rhEPO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活性。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32kD左右。结论本实验成功地获得了抗rhEPO抗体的可变区VH、VL基因,并表达出单链抗体ScFv片段。(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张英,李爱民[8](1997)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及其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及其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张英李爱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2)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PhageDisplayTechniques,PDT技术),是由美国Misouri大学Sm...(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贾松惠[9](1997)在《重组人G-CSF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和抗-G-CSF抗体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G-CSF),具有特异地刺激和调节粒细胞系统的增殖、分化、存活和活化等作用,因此在放射性损伤的救治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G-CSF也与体内炎症等严重病理过程中嗜中性白细胞的大量增加和激活有关。后者又可因“呼吸暴发”效应释放大量氧自由基等成份,在清除异己的同时,对自身组织也产生影响。保持体内粒细胞的动态平衡是对一些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其中研制和应用抗G-CSF抗体也将是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利用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基因工程抗体领域具有重大突破的全套噬菌体抗体表面表达技术,对抗G-CSF单链抗体(ScFv)进行了研究。从人重组G-CSF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用抗体可变区PCR混合引物进行全套抗体V_H、V_L扩增,经重迭延伸反应在体外随机装配成ScFv。将其克隆至噬菌粒载体pCANTAB 5E中。电转化含Sup E的E.coli菌株,以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噬菌粒文库,构建成全套ScFv基因表面表达文库。利用固相化G-CSF吸附含有特异抗体片段的噬菌体颗粒进行富集筛选。经四轮panning后,用ELISA法从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9个具有G-CSF结合活性的完整重组噬菌粒克隆。对其中叁个阳性克隆中的ScFv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从而获得了6个抗体可变区基因全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它们均系新发现的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将阳性克隆感染不含Sup E的E.coli菌株,从而获得目的抗体片段的可溶性表达。用特异性ELISA、Dot blots以及G-CSF依赖细胞株抑制实验等进行活性检测,显示其均能与G-CSF特异性结合,表明所得ScFv均为G-CSF特异性抗体分子片段。 我们采用全套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系统,绕过杂交瘤技术,从G-CSF免疫小鼠脾细胞mRNA出发,构建全套ScFv基因的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从中获得了具有G-CSF结合活性的ScFv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筛选具有较高亲和(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1997-05-01)
张英,李爱民,侯云德[10](1996)在《噬菌体6肽随机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合成编码6肽的随机DNA片段以及用于随机DNA片段扩增的一对PCR引物,再经PCR扩增、BglI酶切扩增产物,获得编码6肽的随机DNA克隆片段,并利用已构建的噬菌体表面表达载体(FUSE5)的特性,将随机DNA克隆片段与FUSE5载体连接,连接物电转化MC1O61宿主菌,经抗性和插入复活筛选,获得1.6x108个独立克隆。构成文库的克隆经酶切、PCR扩增、斑点杂交、序列测定、亲和素富集等方法的综合鉴定和评定,以及6肽随机克隆体外增殖和表达特性观察,结果均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了编码6肽的噬菌体随机表面表达文库。对原库作不同批次连续扩增所获扩增库,又进一步证实,已构建的原库具备以质粒和丝状噬菌体二种形式在体外稳定增殖的特性。(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噬菌体表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高反应性的肝癌细胞株,以此作为细胞来源,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出含有其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hALR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hALR刺激不同肝癌细胞株,从中筛选出对hALR刺激有高反应性的细胞株。以PolyATtractSystem1000提取mRNA,用T7Select10-3OrientExpresscDNACloningSystem和RandomPrimer构建它的cDNA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以噬菌体滴度分析和PCR评价文库质量。结果:hALR对不同肝癌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增殖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QGY促增殖作用最强,以它作为建库细胞。对所建文库进行噬菌体滴度分析,表明原始cDNA文库含有2×107独立的重组子;随机挑取重组子进行PCR鉴定,发现插入长度在0.2~2kb,平均为0.6kb,能够较好地代表来源细胞中mRNA所表达的几乎所有信息。结论:hALR对所检测的肝癌细胞株均有促增殖作用;QGY细胞对hALR刺激有最高的反应性;以它为基础,构建出库容量为2×107的高质量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噬菌体表面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孔波,刘惠,杨胜利,马维骏.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面的展示表达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6
[2].张林,刘杞,孙航.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人肝癌细胞的cDNA表达文库[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
[3].张林.1.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人肝癌细胞的cDNA表达文库 2.从人肝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hALR相互作用蛋白[D].重庆医科大学.2004
[4].李光富,唐家琪,陈宇萍,王琰,操敏.噬菌体表面表达抗汉坦病毒衣壳蛋白单链抗体的研究[J].中国病毒学.2000
[5].刘革修,王华,张彤,黄红林,廖端芳.噬菌体表面表达随机8肽文库的构建[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
[6].马学军,胡荣,吕海,魏开坤,张丽兰.噬菌体表面表达人干扰素αlc/86D[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
[7].钟凌文,吴淑华,杨翔,梁米芳,侯云德.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筛选及表达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单链抗体ScFv[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
[8].张英,李爱民.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及其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病毒学报.1997
[9].贾松惠.重组人G-CSF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和抗-G-CSF抗体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的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1997
[10].张英,李爱民,侯云德.噬菌体6肽随机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J].病毒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