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分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印迹技术,量子点,选择性,吸附分离
复合分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肖[1](2018)在《碳/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在选择性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在分离/分析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实际应用性能和范围显着优于一些传统材料,设计构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并赋予其独特性能是一大研究热点。其中碳/硅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在选择性分离/分析领域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构建新型高效的碳/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选择性吸附分离或者荧光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课题选取几种碳/硅基材料作为基材,采用表面离子印迹、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温敏控释分离、微乳液聚合和特异性荧光探针等技术,构建了几种新型碳/硅基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污染物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目标物的选择性荧光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取金属镉离子(Cd(Ⅱ))为模板离子,SBA-15为基质,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和温敏刺激响应机制,通过选取两种温敏单体进行表面印迹聚合反应,制得双温敏型印迹聚合物DT-IIP。DT-IIP具有在SBA-15表面和介孔内壁形成均匀的聚合物薄层结构,厚度约为60 nm。吸附实验表明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pH为6.0,化学吸附为吸附速率的限速步骤,DT-IIP具有高选择性。进一步通过温控分离实验、吸附剂的温控再生过程、温控相变行为的研究来探讨DT-IIP温控识别、分离和再生的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由于DT-IIP结构随温度发生可逆改变,DT-IIP对Cd(Ⅱ)的吸附、分离和脱附再生过程易通过温度控制实现,而且DT-IIP温控分离和再生后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2)选取氧化石墨烯(GO)为基质,以Cd(Ⅱ)为模板离子,采用表面印迹技术、RAFT聚合技术和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镉离子印迹聚合物Cd(Ⅱ)-IIP。Cd(Ⅱ)-IIP形貌为GO表面附着粒径约为30 nm、均匀规整的球状聚合物。实验进一步通过控制RAFT助剂和引发剂的比例([BDAAT]/[AIBN])与反应时间来考察微乳液体系中RAFT聚合过程的可控性,发现[BDAAT]/[AIBN]=3/1且反应时间为3.5 h时得到最优聚合物形貌,说明优化RAFT助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能够提高Cd(Ⅱ)-IIP的规整性。吸附最佳实验条件为:pH为6.0,时间为30 min。而且Cd(Ⅱ)-IIP具有优越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和再生性能,饱和吸附容量为83.76 mg/g。Cd(Ⅱ)-IIP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表明,Cd(Ⅱ)-IIP的吸附更好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并且自发进行。(3)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制备出石墨烯量子点(GQDs)、羟基化石墨烯量子点(HGQDs)和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AGQDs),并将其和牛血清蛋白(BSA)复合,构建叁种BSA稳定的复合荧光探针(GQDs/BSA、HGQDs/BSA和AGQDs/BSA),用于选择性检测胰蛋白酶。对叁种量子点及其复合荧光探针的结构、性质、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比较。测量评估叁类复合探针的检测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AGQDs/BSA为最佳胰蛋白酶检测的复合荧光探针,线性范围为0.1-20.0μg/mL,检出限为0.004μg/mL。BSA在胰蛋白酶催化下水解,造成AGQDs/BSA复合荧光探针荧光增强,从而实现特异性检测胰蛋白酶。(4)利用聚吡咯(PPy)对碳量子点(CDs)的钝化稳定作用,构建荧光稳定的CDs/PPy复合荧光探针,通过电镜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zeta电位测试和荧光光谱等对CDs和CDs/PPy复合荧光探针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CDs/PPy复合荧光探针对六价铬离子(Cr(VI))和亚硫酸根(SO_3~(2-))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Cr(VI)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250.0μmol/L,检出限为2.4 nmol/L;SO_3~(2-)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5-500.0μmol/L,121.0 nmol/L。CDs/PPy复合荧光探针体系实现Cr(VI)检测和SO_3~(2-)检测的机理分别为荧光内滤效应和氧化还原效应。同时将CDs/PPy复合荧光探针分别用于水样和饮料酒水样品中Cr(VI)和SO_3~(2-)的检测,获得了满意的回收率,验证了CDs/PPy复合荧光探针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秦长春[2](2017)在《基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构建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目标物的分离及分析检测应用中,大多数所使用的材料需要与目标物进行直接接触,因此就要求这些材料必须具有非常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氧化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比如大的比表面积、两亲性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其中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两亲性能够让氧化石墨烯易分散于大多数溶剂;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致使氧化石墨烯性质活泼而易于被修饰,许多分子和聚合物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作用与氧化石墨烯结合而形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原材料相比,这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显着提升,使得基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对目标物分离及分析检测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仿生、膜分离和量子点荧光等技术,将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纳米材料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讨论了其应用于目标物分离或分析检测的能力,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粒子(GO/AgNPs)为基质,运用表面印迹技术在GO/AgNPs复合材料表面合成以日落黄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GO/AgNPs-MIPs),以此作为玻碳电极的修饰材料。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基于GO/AgNPs-MIPs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食品添加剂日落黄的检测。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了GO/AgNPs-MIPs。实验对检测日落黄的条件如pH、用量和累积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化学传感器对日落黄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0-12.00μmol L-1,检出限可达到0.020μmol L-1。最后该电化学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四种常见软饮料中日落黄的检测。(2)以混合纤维素酯膜为支撑基质,采用生物贻贝仿生的方法使多巴胺分子通过简单的自聚合方式在混合纤维素酯膜表面构建聚多巴胺层(PDA),然后采取真空抽滤的方法使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均匀地沉降在PDA修饰的膜表面,形成GO/PDA膜,并将其用于油/水乳液的分离。通过表征发现通过GO与PDA之间的共价键作用,使得GO/PDA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实验探讨了GO/PDA膜对吐温80制备稳定的油/水乳液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其具有对油/水乳液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和抗污性能,且具备一定的循环使用能力。(3)分别以氧化石墨烯、高锰酸钾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原材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实验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组合成一种具有“关-开”功能的荧光传感器,探讨了其用于分析检测维生素C的可行性。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该荧光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短、制备简单、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特点,表明该荧光传感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最后制备的荧光传感器成功用于叁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孙念荣,张祥民,邓春晖[3](2015)在《碳功能化的磁性石墨烯/介孔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糖肽/糖链分离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基化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普遍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在酶的控制下糖链附加在蛋白或糖脂上的过程。蛋白糖基化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细胞生长、细胞粘附、细胞-细胞识别等等。通常蛋白糖基化主要被分为两类:N端糖基化和O端糖基化。N端糖链可以通过PNGase F酶切下来,而O端糖链还没有合适的酶对其进行切割,所以当今对糖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端糖基化。质谱是糖基化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由于生物样品太过复杂,所以糖肽/糖链很难直接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期刊2015-04-19)
高磊[4](2015)在《碳纳米管基磁性复合材料分离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技术具有快速分离的特征,碳纳米管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本文将磁性,碳纳米管和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得到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食品分析,用以解决分析复杂样品中农药残留遇到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在碳纳米管上共沉淀Fe304制备出磁性碳纳米管(MCNTs),并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傅里叶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综合物性测量仪表征。将MCNTs用于萃取茶叶样品中拟除虫菊酯农药(包括百树菊酯,功夫菊酯和苯氰菊酯)。考察了萃取条件如MCNTs用量,振荡时间,振荡速率,淋洗条件,洗脱条件。最终将分离出的农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5%-6.4%和4.5%-7.3%。在叁种加标浓度下(0.05,0.5和5 μg·g-1)回收率达到了82.2%-94.4%。相比于其他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加快捷,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2)以乙酰甲胺磷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磁性碳纳米管基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采用傅里叶红外,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进行表征。并将MMIPs用于分离分析蔬菜(包括卷心菜,菠菜,生菜,韭菜和芹菜)中的乙酰甲胺磷农药。研究了MMIPs对目标物的动力学吸附和识别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乙酰甲胺磷进行检测。在叁种不同浓度的加标条件下(0.015,0.15和1.5 mg·kg-1)所得到的回收率在89.2%-93.4%之间。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5.9%和2.7%-6.4%。与其他方法相比,本实验的方法更加迅速而且可以选择性的吸附蔬菜中的乙酰甲胺磷农药。(3)以残杀威为模板分子,碳纳米管为载体,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用来萃取分离水果中的氨基甲酸酯农药(残杀威,抗蚜威和猛杀威)。研究了萃取过程中MMIPs用量,振荡时间,振荡速率,洗脱溶液对回收率的影响。整个吸附解析过程25 min即可完成,MMIPs能够通过外加磁场很容易的从基质中分离出来。对MMIPs进行傅里叶红外,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MMIPs成功应用于萃取分离水果(苹果,橙子,梨)中的氨基甲酸酯农药。最终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农药含量,加标回收率可以达到90.5%-98.6%。该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更加具有选择性,也很方便。(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鲁广昊[5](2014)在《高分子半导体复合薄膜垂直相分离分析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复合薄膜材料在高分子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热电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不同组分间的化学不相容性,或者由于聚合物和衬底的相互作用,薄膜中沿着厚度方向的垂直相分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垂直相分离往往形成层状结构,对电子器件的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尽管如此,目前聚合物薄膜垂直相分离的分析表征技术要么耗时太长,要么很昂贵。(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4-10-12)
王岭[6](2014)在《功能化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肽组学分离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组学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物标志物发现、疾病早期诊断、生物制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探索新的分离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生物体系下低丰度肽段的富集问题是当前肽组学研究所要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易于修饰和磁响应性,已在细胞分离、药物传递、酶免疫以及蛋白分离等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现有复杂生物体系中低丰度肽段难以有效富集等问题,本文开展了两种不同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研究,并分别尝试将其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低丰度肽段的选择性分离分析研究。本论文内容包括:第一章简要介绍纳米材料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状况,着重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和发展;综述性的概括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展历程,详细介绍蛋白/肽的分离富集方法,尤其是功能化磁性介孔纳米材料在蛋白质/肽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采用新颖的“一锅法”合成了一种葡萄糖酰胺基硅烷修饰的亲水性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粒径大约400mn的Fe304纳米颗粒,然后利用“一锅法”在磁球表面包裹一层掺杂有葡萄糖酰胺化硅烷偶联剂的介孔外壳。结合透射电镜、红外、氮气吸附仪等表征手段,证实所合成的介孔磁性材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较大比表面积和窄的孔径分布等特点;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可以有效的富集酶解HRP中的亲水性肽段,将其应用于实际样人血清酶解液中的亲水性糖肽富集,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第叁章利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苯基修饰的疏水性磁性介孔纳米材料。以溶剂热法制备的Fe304磁性纳米粒子为核,通过溶胶凝胶法形成掺杂苯基的核-壳结构的介孔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氮气吸附仪等手段的测试,系统的表征了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等性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方法的应用,实验表明该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疏水和尺寸排阻双重效应,对标准多肽的富集、标准多肽与蛋白的分离富集、血清中标准多肽的回收、酶解蛋白多肽的富集和实际样样品中低丰度蛋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都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张婧琦[7](2014)在《基于净化富集功能的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离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限进材料的结构特点引入到杂化复合材料中,发展了一种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新方法。该材料不仅具有杂化复合材料的特点,如无机材料的高硬度、热稳定性、溶胀性低和有机高分子的韧性强、多作用位点等优点,而且具有亲水的外表面,可以排阻样品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将制备的材料用作预柱填料,发展了在线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实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净化、富集与检测。第一章:简述了固相萃取技术在分离分析兽药残留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的种类、性质及危害,以及限进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通过共聚法和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具有可控的溶胀度和吸附性能的分子印迹杂化复合材料(MIP-HCMs),用强力霉素(DC)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偶联剂,正硅酸乙酯(TEOS)是无机前驱体。系统的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对材料结构性质的影响。MIP-HCMs的聚合物基团,热稳定性,吸附量,选择性和体积溶胀度分别通过FTIR, TGA和溶胀度实验进行表征。可以看到MIP-HCMs选择性好(4.9),吸附容量高(58.2mg g-1),热稳定性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吸附剂固相萃取牛奶和蜂蜜样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叁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在74.7–115.5%之间,在牛奶样品中,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是4.9–15.3mg kg-1和16.6–51.0mg kg-1,在蜂蜜中分别是8.3–15.1mg kg-1和18.3–50.2mg kg-1。第叁章:基于自组装技术发展了一种新型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正硅酸乙酯的水解液与预聚合溶液(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与KH-570预聚合)共聚,得到杂化复合材料;最后,在杂化复合材料表面,接枝γ-环氧丙基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获得表面亲水,内层疏水的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接触角、热重分析和吸附实验表征了材料特性。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硬度、吸附容量和蛋白排阻能力。将其用作固相萃取填料,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联用测定了牛奶中的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残留,在最佳条件下,富集因子达到了17,平均回收率为75.4-101.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82-21.64mg kg-1和26.07-72.15mg kg-1。第四章: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聚乙烯醇修饰的杂化复合限进材料的合成方法。以苯乙烯为有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正硅酸乙酯为无机前驱体,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进行共聚。然后,在杂化复合材料表面,接枝3-异氰酸酯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最后,异氰酸酯基与聚乙烯醇反应,得到具有亲水长链的外表面和疏水的内表面的杂化复合限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接触角测定和吸附实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硬度、吸附容量和表面亲水性。将其用作固相萃取填料,在最优化的固相萃取条件下,实现了高效净化复杂样品基质的能力和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第五章:基于杂化限进复合材料的在线SPE-HPLC联用技术测定鸡肝中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详细考察了在线SPE-HPLC条件,如上样浓度,流速,流动相组成,淋洗液用量等。在最佳的色谱条件下,3种磺胺类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6,线性范围为0.05mg mL-1~1.0mg mL-1,该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27%,检出限低于3.14mg kg-1。(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5-01)
尹鹏[8](2013)在《基于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内源性肽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组学研究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目的在于对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内,生物体内内源性肽及小分子蛋白质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定性、定量的组学分析。生物体内的这些内源性肽是组织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使,通过内分泌等作用方式行使其微妙的传递讯息,从而达到调节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行为等生命过程。研究表明生物体的内源性肽是一类重要的疾病标记物,对临床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肽组学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有:在生物样品中通常含有的盐类、高丰度蛋白质等强烈干扰低丰度的内源性肽的分离分析。通过找到适当的分离富集新技术以规避这些不利因素,从而解决肽组学研究中的这一难点。设计制备新型纳米材料进行选择性分离富集内源性肽,是目前研究肽组学的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肽组学研究中的难点,利用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的特点、设计并制备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并将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发展为肽组学研究的内源性肽的高效分离富集的手段。本论文围绕基于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内源性肽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这一主题,分为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概述了目前蛋白质组学与肽组学的发展背景与研究进展,对其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诠释,综述了目前蛋白质组学与肽组学目前在科研中的预处理技术、鉴定技术,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优良性质以及在肽组学内源性肽分析中应用的前景。本章最后提出了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了表面修饰有PMMA的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首次尝试将疏水性高分子化合物PMMA与石墨烯相结合,利用石墨烯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双面结构,通过水相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溶胶法,以硅材料为“桥梁”,将功能化的PMMA聚合物链键合在石墨烯双面结构上,形成这种双平台的graphene@SiO2@PMMA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成功地富集复杂样品、实际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肽段,并用于生物质谱分析鉴定。第叁章对内壁修饰有C8的介孔石墨烯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一步法及溶胶-凝胶过程,在石墨烯两面包覆介孔硅的同时在介孔内壁修饰C8疏水链。对叁明治结构石墨烯介孔复合物材料C8-graphene@mSiO2进行一系列表征工作,并用于在复杂环境下低丰度肽段与实际生物样品鼠脑提取液的内源性肽段的富集研究。本章的工作成功地将石墨烯设计并修饰为适合肽组学研究的,具有片状结构、良好水溶性、高度开放有序的孔径结构、大表面积且介孔内壁修饰有C8疏水链的介孔复合物,利用介孔的体积排阻效应、石墨烯本身具有的巨大表面积与高强度的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肽组学内源性肽段分离富集的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第四章主要针对肽组学分析中的需要,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磁性介孔石墨烯疏水材料,以解决在实际富集操作中离心分离所带来的样品损失等问题。我们首次设计并合成了磁性的、介孔硅包覆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来选择性富集内源性肽。这种新型材料的合成,通过酸化的石墨烯结合上磁性的四氧化叁铁微球,随后包覆上介孔硅材料。这种双面结构的材料具有整齐排列的孔结构、大孔体积、大表面积、在磁场中具有高磁响应度、疏水内壁等等特性,适合从溶液体系中分离目标物质、简化富集过程等优势。杂化的纳米介孔材料在本章的工作中已被证明,在内源性肽段的选择性富集上,通过体积排阻作用,具有优良的分离富集能力,在实际样品鼠脑的内源性肽段的选择性富集中,通过LC-MS/MS液质联用分析,共检测到409条内源性肽。这种磁性介孔石墨烯疏水材料mag-graphene@mSiO2在肽组学分析中有十分广阔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15)
刘江波,桂金萍,李明,杜文辉,任韵清[9](2004)在《白癜风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不同类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资料 ,用EpiInfo 5 0及SPSS 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SAGE 3 1进行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结果 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9岁左右 ,性别间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 ;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白癜风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着增高 (P <0 0 5 )。局限型、面肢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 (P >0 0 5 ) ,泛发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为环境模式 (P >0 0 5 )。结论 白癜风的发生无性别差异 ,但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不同类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可能不尽相同。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基因累加遗传效应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王正敏,王胜资,张斌,崔燕,沈福民[10](2002)在《无综合征耳聋的复合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所收集的无综合征耳聋家系中的作用,并确定这些家系的耳聋遗传模式。方法对125个家系成员资料进行复合分离分析。结果环境模型和无传递模型被拒绝;符合孟德尔遗传的主基因模型和显性模型被接受。结论遗传因素在这些家系的耳聋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且这些耳聋家系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复合分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目标物的分离及分析检测应用中,大多数所使用的材料需要与目标物进行直接接触,因此就要求这些材料必须具有非常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氧化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比如大的比表面积、两亲性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其中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两亲性能够让氧化石墨烯易分散于大多数溶剂;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致使氧化石墨烯性质活泼而易于被修饰,许多分子和聚合物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作用与氧化石墨烯结合而形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原材料相比,这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显着提升,使得基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对目标物分离及分析检测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仿生、膜分离和量子点荧光等技术,将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纳米材料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讨论了其应用于目标物分离或分析检测的能力,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粒子(GO/AgNPs)为基质,运用表面印迹技术在GO/AgNPs复合材料表面合成以日落黄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GO/AgNPs-MIPs),以此作为玻碳电极的修饰材料。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基于GO/AgNPs-MIPs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食品添加剂日落黄的检测。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了GO/AgNPs-MIPs。实验对检测日落黄的条件如pH、用量和累积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化学传感器对日落黄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0-12.00μmol L-1,检出限可达到0.020μmol L-1。最后该电化学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四种常见软饮料中日落黄的检测。(2)以混合纤维素酯膜为支撑基质,采用生物贻贝仿生的方法使多巴胺分子通过简单的自聚合方式在混合纤维素酯膜表面构建聚多巴胺层(PDA),然后采取真空抽滤的方法使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均匀地沉降在PDA修饰的膜表面,形成GO/PDA膜,并将其用于油/水乳液的分离。通过表征发现通过GO与PDA之间的共价键作用,使得GO/PDA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实验探讨了GO/PDA膜对吐温80制备稳定的油/水乳液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其具有对油/水乳液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和抗污性能,且具备一定的循环使用能力。(3)分别以氧化石墨烯、高锰酸钾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原材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实验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组合成一种具有“关-开”功能的荧光传感器,探讨了其用于分析检测维生素C的可行性。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该荧光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短、制备简单、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特点,表明该荧光传感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最后制备的荧光传感器成功用于叁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分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胡肖.碳/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在选择性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8
[2].秦长春.基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构建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3].孙念荣,张祥民,邓春晖.碳功能化的磁性石墨烯/介孔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糖肽/糖链分离分析中的应用[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2015
[4].高磊.碳纳米管基磁性复合材料分离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5].鲁广昊.高分子半导体复合薄膜垂直相分离分析新技术[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4
[6].王岭.功能化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肽组学分离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14
[7].张婧琦.基于净化富集功能的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离分析应用[D].河北大学.2014
[8].尹鹏.基于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内源性肽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
[9].刘江波,桂金萍,李明,杜文辉,任韵清.白癜风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
[10].王正敏,王胜资,张斌,崔燕,沈福民.无综合征耳聋的复合分离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