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变论文_李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摩诘经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莫高窟,维摩诘,敦煌,唐代,弥陀,南海,组合。

维摩诘经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19)在《浅析莫高窟隋代第420窟和唐代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壁画有很早的历史,大约在5世纪初已经画得十分成熟,而莫高窟却只保留了以隋代为最早得维摩诘经变,文章选取隋代和唐代时期对同一题材进行研究。从经变故事画的兴起、经变画中"变"的来源、故事画内容,通过分析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人物服饰及线条表现进行分析,收集对隋代和唐代有关维摩诘经变图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维摩诘经变与现代的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滨田瑞美,筱原典生[2](2019)在《唐代敦煌与日本的维摩诘经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据《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介绍,敦煌石窟的维摩诘经变多达73件,年代涵盖了隋代至西夏。其中,属于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包括:初唐11件、盛唐2件、中唐9件、晚唐9件。从隋代到唐代,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发生了较大变化。隋代维摩诘经变基本上是维摩诘和文殊菩萨对坐的简单构图;唐代以后画面扩大、内容变得复杂,增添了许多《维摩经》中的故事。关于敦煌维(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0期)

赵燕林[3](2018)在《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高窟初唐第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制度及人物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此帝王像与传为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关帝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周礼》等相关文献记述对该帝王像进行新的解读。(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雅君[4](2018)在《山西平顺大云院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拥有全国仅见的五代时期的佛寺壁画——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壁画。本文以弥陀殿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壁壁画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入手,通过对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进行释读,再结合其它石窟此类壁画对比分析,探究其来源及其样式风格,并对其形成背景予以剖析,从而了解五代时期晋东南地区民众多元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蚌小云[5](2018)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维摩诘经变》艺术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洁经变》是中唐时期化工巧夺天工的传世佳作,也是根据《维摩洁经》而绘制的壁画范式。其艺术特色尤为突出,表现出了当时历史时期的壁画认知,并以维摩形象为主题绘制了大量佛教经变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维摩诘经变》的艺术特色,总结其构图思维与艺术表达形式,旨在为敦煌壁画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4期)

封加梁[6](2017)在《《维摩诘经变》中的“不二”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二"手势是《维摩诘经变》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佛教手印或印相,它由隋唐本土画工所独创,其代表的佛经意思是"真入不二法门"。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初,《维摩诘经变》中并没有出现此手印,直到隋唐之际才出现不太标准的"不二"手势,到盛唐才完全成熟。此手势最初的演示者是文殊菩萨,但在中唐以后,不同群体的画工在对经文的理解上出现差异,从而使此手势由文殊和维摩并行演示。发展到五代,画工为了强化维摩作为佛教人物的本体特征而不至于与魏晋高士混同,使得"不二"手势的演示主体逐渐变为维摩,并成为其身份的象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吴翔宇[7](2017)在《敦煌石窟维摩诘经变“藩王使臣问疾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高窟中维摩诘经变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水平相当高,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敦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藩王使臣问疾图”是根据传承最广的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里“方便品”里的“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及诸藩王,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这句经文创作而成的。莫高窟第220窟开启了“文殊问疾品”的新模式,是维摩诘经变发展的分水岭,亦是“藩王使臣问疾图”首次出现的洞窟,而其出现的原因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根据时间轴来对此图的发展脉络做一梳理,尤其注意到中唐吐蕃占领瓜州时将吐蕃赞普及侍从画在“藩王使臣问疾图”的显要位置,这一特殊的政治现象。与此同时还针对“藩王使臣问疾图”里除了吐蕃时期一直站立于队伍前面且穿着特殊的藩王形象做一考证。根据图史结合,再依据时代背景,整合梳理文化因素,大致判定为南海一带的藩王。通过观察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里“藩王使臣问疾图”,帮助了解当时“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大的政治气象。(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黄骞[8](2017)在《敦煌莫高窟唐宋时期维摩诘经变神通力“生发”与“示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摩诘经》又名《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无垢称经》和《说无垢称经》等,历史记载共有八种译本,现存有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和义净译《说无垢称经》叁种,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维摩诘造像和维摩诘变相均是这一经典影响下的宗教实践和艺术创作。因为“中华民族”在摄取佛教以前已具有高度发展的文化之故,所以自佛教东传进入中国伊始,佛经翻译就已“中国化”了。深入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摩诘经》,自东汉中平五年译出,就备受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的亲近;魏晋时又迎合了玄学的“说空行于中”精神追求,维摩诘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竟相向往的“辩才无碍”的圣人形象,并由此达到维摩信仰的顶点。隋代对维摩诘最高阶位的探究和佛教信仰日益世俗化趋向的不断加强,直接影响到对维摩诘的关注从“辩才无碍”转换到“示现神通”的崇拜上,从而开启了维摩变绘制的全新时代。维摩诘变相作为敦煌石窟壁画十大经变相之一,不同时期各个石窟几乎皆有,共计67铺,是敦煌石窟壁画艺术表现最多的经变画题材之一。以信仰为基础,敦煌壁画维摩变相的绘制也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构图设计、画面布局、图像配置、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法支撑。本文从变相“神通力”表现形式入手,概括梳理唐宋时期变相的发展脉络,绘制变相样式的图谱系统,探究变相表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最后回归到艺术本体的认识,从题材内容、粉本设计、图像配置和效果表现等方面去深入分析变相的艺术性。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变相绘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初唐之前,敦煌维摩变相绘制较为简单,主要以龛内表现为主,或同龛表现,或两龛对视配置,主要表现为维摩文殊说法和听法大众场景等,体现了早期佛教造像较为浓厚的功德观。逮至初唐第220窟,维摩变相出现了新的原创性图像,同时图像设计和构图布局都有了较大的改进,构成了对维摩变相这一主题进行重新审视的独特视角,我们发现,维摩变相已经具备非常明确的时代个性和特征了。对这一全新的原创性图像创造的深刻探究,可谓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或许成为推进研究的一个便利条件。现有资料显示:敦煌初唐第220窟维摩变相在“维摩文殊说法”中心基础上添绘了“示现神通力”场景,形成了“宣讲佛法”与“世俗信仰”双重意味并重的图像设计和构图布局,充分体现出“强烈对比、多样统一”和“再现世俗、反映社会”的艺术特色,并成为此后敦煌石窟乃至巴蜀地区维摩变相绘制的基本构图范式和壁画布局法则。(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邵强军[9](2017)在《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高窟第98窟是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主室东壁《维摩诘经变》中的《方便品》由七组画面组成,学界仅关注到其中叁组。为此,本文对这七组图像做了经一步释读,并发现该图像表现出一些在其它洞窟中不见的特征:不但集中绘制在《佛国品》经常出现的东壁门上位置,而且在对维摩诘劝化对象的选择上多表现为权贵阶层。结合经典和历史背景,本文认为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在内忧外患的曹氏政权初期,曹议金使用宗教力量维护政权稳定的意图。(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7年01期)

王璟亚[10](2016)在《试析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家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家具种类相比前代有了明显增加,但家具组合或单独使用的方法仍处于发展阶段。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中维摩诘所使用的坐具、屏具、承具、帷帐的组合,是唐代常见的家具组合形制。家具形象融入宗教题材绘画,加强了宗教绘画的写实性与普及性。(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维摩诘经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据《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介绍,敦煌石窟的维摩诘经变多达73件,年代涵盖了隋代至西夏。其中,属于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包括:初唐11件、盛唐2件、中唐9件、晚唐9件。从隋代到唐代,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发生了较大变化。隋代维摩诘经变基本上是维摩诘和文殊菩萨对坐的简单构图;唐代以后画面扩大、内容变得复杂,增添了许多《维摩经》中的故事。关于敦煌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摩诘经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浅析莫高窟隋代第420窟和唐代103窟《维摩诘经变图》[J].中国文艺家.2019

[2].滨田瑞美,筱原典生.唐代敦煌与日本的维摩诘经变[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19

[3].赵燕林.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像研究[J].敦煌研究.2018

[4].李雅君.山西平顺大云院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5].蚌小云.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维摩诘经变》艺术特色研究[J].明日风尚.2018

[6].封加梁.《维摩诘经变》中的“不二”手势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7

[7].吴翔宇.敦煌石窟维摩诘经变“藩王使臣问疾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8].黄骞.敦煌莫高窟唐宋时期维摩诘经变神通力“生发”与“示现”研究[D].重庆大学.2017

[9].邵强军.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新探[J].敦煌学辑刊.2017

[10].王璟亚.试析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家具[J].艺术科技.2016

论文知识图

莫高窟晚唐第85窟东壁《维摩诘经变7莫高窟第335窟北壁维摩诘经变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壁《维摩诘经变英藏敦煌绢画ch. 00350《维摩诘经莫高窟中唐第231窟东壁《维摩诘经

标签:;  ;  ;  ;  ;  ;  ;  

维摩诘经变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